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大众理解科学。
如果这只是一个供人娱乐的网站还好,但要换做一家电商网站,或者酒、食品、服装等零售行业的销售站点,则意味着客户和订单的流失,这种损失是无可估量的。但不必担心,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类似云适配这样的公司,它们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屏幕适配问题。
“云适配通过结合当前火热的HTML5技术,在企业网站中植入一段代码,就能让企业网站在网址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不同设备的同等浏览体验。”云适配创始人兼CEO陈本峰说。“信息化发展了十几年,在PC端开发了海量网站和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在向移动端迁移的过程中,不可能、也没必要重新投资一遍,那样成本太高。”
谁也不记得从哪天开始,用手机浏览器搜索各种政府或企业门户网站时,移动端展现出来的再也不是别别扭扭的“无法显示”或是混乱页面,而是刚好贴合屏幕尺寸的舒适体验。
这些悄然改变,都是传统经济体在移动互联网的裹挟下或主动或被动的转型。不过,这果真是纷纷砸重金重建了一套移动终端系统吗?“当然不会!技术创新的本质在于提高效率,我们要走捷径。”陈本峰告诉记者,“我们的创新点在于,只要在客户网页源代码中加入‘一行代码’,就可以让网页具有即时适配的能力。也就是说,当用户用手机打开PC端页面时,这项代码技术就会对它重新排版,变成适合手机屏幕的尺寸。”
2017年2月20日,记者一路追踪,终于在2017工业互联网峰会的午休当口,采访到了陈本峰。这位从硅谷回来的海外创业精英,曾是微软美国总部IE浏览器核心研发工程师,全球知名的IE404页面正是由他开发。
而云适配是他和校友共同创立的技术型企业,但你很难想到,让这家拥有众多500强客户的企业最终立足于互联网创业潮头的国际专利技术,其实是陈本峰硕士期间的一项研究成果。
恩师指道电脑与手机双屏切换内容是趋势
在微软那五年,陈本峰接触到了全球最顶尖、最核心的浏览器研发技术。“虽然现在国内做浏览器的企业很多,但真正的技术内核都掌握在美国人手里,比如IE、火狐、苹果。就像生产汽车、我们只是生产了外壳一样。”那五年的意义,就是让陈本峰掌握了能让自己的科研种子生根发芽的尖端栽培技术。
但如果2007年乔布斯没有创建苹果,并且之后的安卓系统没有普及,陈本峰的研究恐怕也只能是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所以说,创业成功本就是一项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陈本峰说。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最先敲开机会大门、嗅到未来商机的,往往不是政策主导者而是产业中的实践者。尤其是,在双创之风刮遍全球的时代,手握国际技术专利、又站在“风口浪尖”的精英们不出来做点事,恐怕自己跟自己都交代不过去。
只有俩人的创业种子在微软孵化器里发芽
在成功开发了IE8、IE9、IE10系列之后,在硅谷的陈本峰逐渐看清自己的研发领域在市场上的广阔空间。2011年,他决定从微软离职回国创业,并把最初的落脚点选在了熟悉的香港。“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市场大小很重要。香港总共700万人口,还不如海淀区大。”但是绕道香港除了囊括一项香港特别行政区“优秀人才”的荣誉外,最重要的收获是找到了创业合作伙伴。2011年,正逢香港科技大学校友高婧从美国哈佛商学院学成回国,一个手握尖端科技,一个深谙财务和市场规律,两个“不安于现状、总想折腾点事”的年轻人一拍即合。
2012年,陈本峰和高婧一脑袋就扎进了北京中关村。事实上,“北京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城市,再加上常年在国外,对国内现状并不熟悉。”不过,在他们眼中,中关村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唯一能与硅谷媲美的创新高地。于是,云适配在起步期便将“家”安在了微软孵化器。“当时整个公司就我们俩人。”陈本峰笑着说。“心理落差还是有的。”毕竟在微软总部时,拥有偌大的独立办公室,出入都是最高标准,且从不为与研发业务无关的琐事操心。但创业就大不同了。尽管项目出众、融资不发愁,但招聘人才却不容易。
“毕竟这里大企业云集,再说中国人普遍喜欢选择大公司,图个心理踏实。”所以,陈本峰也像所有创业企业的CEO一样瞬间变“全才”:去海龙大厦淘机器、买鼠标,去宜家买桌椅板凳。上能发尖端科技改变时代,下能采购做账帮员工定外卖,常常一块钱掰成两半花。“离职之前,我觉得创业是一项未竟的夙愿,是即使位居要职也难以磨灭的遗憾;而创业之后,我觉得创业是一种挑战自我、实现价值的追求,向往舒适生活的人最好远离。”陈本峰说。
“一行代码”激活双屏迁移海量需求
“信息化发展了十几年,在PC端开发了海量网站和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在向移动端迁移的过程中,不可能、也没必要重新投资一遍,那样成本太高。”在陈本峰心中,他们创业的方向很明确,就是用手中掌握的核心科技在不改造系统后台、不依赖原厂商提供任何接口的前提下,快速、无风险地将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适配至各个智能终端。
尊敬的用户,您未能注册“中国数字科技馆”账号,请重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