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主任的红内裤谈谈循证医学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穿红内裤能否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需要设计不同研究来证明。
毫无疑问,医学已经进入到了循证医学的阶段。
所谓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是指根据临床证据做出医学的决策。证据哪里来?证据从临床研究而来。
以主任的红内裤为例。
外科医生都知道,手术过程除了受到外科医生水平、患者自身条件、麻醉等因素影响外,还经常受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作用。
比如,突发的心脏骤停,又比如,莫名其妙的大出血。有时候手术特别不顺利,但确实找不到原因,很多医生就难免归咎于未知因素,比如五行相克、清明手术、星座水逆等。
那么,以主任的红内裤为例,穿红内裤究竟能否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呢?我们需要设计不同研究来证明这个问题,从而为主任穿不穿红内裤提供临床证据。
1
研究设计类型
1.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study)
2.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
举例:根据并发症发生率高低,将外科主任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然后调查他们是否穿红内裤,继而分析穿红内裤是不是高并发症发生率的保护因素。
3.队列研究(Cohortstudy)
队列研究是指将人群根据是否暴露于某危险因素分为不同的亚组,分析不同亚组之间结局或者疾病的发生情况,从而判定这些因素和结局之间的关联性。因此,队列研究是由因及果。
4.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
随机对照试验是指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然后给与不同的干预措施,比较不同组别间结局情况。RCT和队列研究的区别在于RCT有随机化和干预措施。
2
1.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study)
是指研究结局和研究数据发生在临床设计前。比如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
举例,设计了临床研究之后去找过去几年主任穿红内裤的情况。
2.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study)
是指研究结局和研究数据发生在临床设计后。比如前瞻性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
举例,设计了临床研究之后去招募主任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根据是否穿红内裤进行分组(前瞻队列研究)或者随机分组之后强制安排他们穿红内裤(RCT)。
3
盲法
1.开放标签(Openlabel)
主任知道自己穿的是红内裤。
2.单盲、双盲、三盲(Single-blinded,Double-blinded,Triple-blinded)
单盲:主任不知道自己穿的是什么颜色的内裤。
双盲:研究者和主任都不知道主任穿的是什么颜色的内裤。
三盲:数据分析人员、研究者、主任都不知道主任穿的是什么颜色的内裤。
4
对照
1.单臂(Singlearm)
没有对照组,只有穿红颜色内裤的主任。
2.自身对照(Selfcontrol)
主任先穿黑色内裤做一年的手术,再穿红色内裤做一年的手术。
3.对照(Control)
根据内裤颜色分为红色组、黑色组、粉色组、花内裤组。
5
研究中心
1.单中心(Singlecenter)
只研究一家医院的外科主任穿红色内裤对于手术安全性的影响。
2.多中心(Multicenter)
研究多家医院的外科主任穿红色内裤对于手术安全性的影响。
3.国际多中心(Internationalmulticenter)
研究中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医院外科主任穿红色内裤对于手术安全性的影响。
6
结局
1.主要结局指标(Primaryendpoint)
2.次要结局指标(Secondaryendpoint)
你次要关心的指标,比如主任穿不同颜色内裤的舒适度、巡回护士帮主任提裤子时的满意度等。
7
文献类型
1.个案报道(Casereport)
2.系列病例(Caseseries)
3.原创研究(Originalstudy)
某研究分析了几十例主任穿红内裤的情况,并分析了他们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红内裤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保护因素,OR值为0.82,95%CI(0.64-0.95)。
4.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
例如,某研究纳入了10项研究内裤颜色和手术安全性的原创研究,然后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内裤颜色对于手术安全性没有影响,RR值为1.15,95%CI(0.84-1.48)。
meta分析的特征为森林图
8
其他概念
1.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
对纳入研究的外科主任分组后,一些红内裤组的主任不想穿红内裤,自己偷偷穿了其他颜色的内裤,或者一些非红内裤组的主任特别喜欢红内裤,自己偷偷穿了红内裤。对于这部分主任,在分析的时候还是按照他们原来的分组进行,这就叫意向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