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试题库含答案(个人整理打印版)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7.14河南

1单项选择题

A.中继器B.以太网交换机C.桥D.网关

A.LLC地址B.MAC地址

C.IP地址D.IPX地址

A.以太网B.快速以太网

C.令牌环网D.FDDI网

A、令牌环B、FDDI

C、ETHERNETD、NOVELL

A、以太网;B、快速以太网;

C、令牌环;D、令牌总线。

A、面向连接的协议B、面向非连接的协议

C、传输层协议D、以上均不对

A、TCP请求报文B、TCP应答报文

C、ICMP请求报文D、ICMP应答报文

A、199B、100C、1024D、2048

A、必须改变它的IP地址和MAC地址

B、必须改变它的IP地址,但不需改动MAC地址

C、必须改变它的MAC地址,但不需改动IP地址

D、MAC地址、IP地址都不需改动

[IP协议—网络地址]

A、以太网B、令牌总线网C、令牌环网D、FDDI网

A、将端口号映射到IP地址

B、连接IP层和TCP层

C、广播IP地址

D、将IP地址映射到第二层地址

A、粗同轴电缆B、细同轴电缆

C、双绞线D、光纤

A、1--1、2--2、3--3、4--4、5--5、6--6、7--7、8--8

B、1--2、2--1、3--6、4--4、5--5、6--3、7--7、8--8

C、1--3、2--6、3--1、4--4、5--5、6--2、7--7、8--8

D、两计算机不能通过双绞线直接连接

A、LAPBB、LAPDC、LAPFD、HDLC

A、NETSTAT–RB、ARP-A

C、TRACEROUTED、ROUTEPRINT

A、10.110.12.0B、10.110.12.30

C、10.110.12.31D、10.110.12.32

A、255.255.255.0B、255.255.255.128

C、255.255.255.192D、255.255.255.224

A、主机地址B、网络地址

C、组播地址D、广播地址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应用层

A.逻辑链路控制子层B.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C.物理层D.数据链路层

A.一个B类网络号B.一个C类网络中的广播

C.一个具有子网的网络掩码D.以上都不是

A.物理地址B.端口号C.IP地址D.逻辑地址

A.计算机-计算机网络B.以单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C.国际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D.各计算机制造厂商网络结构标准化

A.255.0.0.0B.255.255.0.0

C.255.255.128.0D.255.255.240.0

A.IPB.HTTPC.FTPD.Telnet

A.ARQB.FECC.BECD.CRC

A.ATM->帧中继->电路交换->报文组交换

B.电路交换->报文组交换->ATM->帧中继

C.电路交换->报文分组交换->帧中继->ATM

D.电路交换->帧中继->ATM->报文组交换

ADNSB.SNMPC.HTTPD.SMTP

A.SDUB.IDUC.PDUD.ICI

A.PINGB.LOGINC.IPCONFIGD.NSLOOKUP

A.2B.4C.6D.8

A.归零码B.不归零码C.定比码D.曼彻斯特编码

A.分组交换方式B.报文交换方式

C.电路交换方式D.空分交换方式

A.A类地址B.B类地址C.C类地址D.D类地址

A.网络接口层B.网际层C.传输层D.应用层

A.传输层连接的建立B.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

C.传输层的重复检测D.传输层的流量控制

A.总线结构B.环型结构C.星型结构D.网状结构

A.以太网B.令牌环网C.帧中继D.FDDI

A.比特B.帧C.分段D.字符

A.21B.25C.23D.80

A.单工B.半双工C.全双工D.上述三种均不是

A.255.255.255.255B.255.255.255.0

C.255.255.255.224D.255.255.255.192

A.局域网/广域网B.对等网/城域网

C.环型网/星型网D.有线网/无线网

A.集线器B.网关C.网桥D.中继器

A.ARPANETB.ChinaNetC.InternetD.CERNET

A.争用带宽B.预约带宽

C.循环使用带宽D.按优先级分配带宽

A.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it/S

B.信号类型为基带信号

C.采用5类UTP,其最大传输距离为185M

D.支持共享式和交换式两种组网方式

A.edu.cnB.tsinghuaC.tsinghua.edu.cnD.www

A.IDCB.ICPC.ASPD.ISP

A.10Base-5B.10/100Base-T

C.10/100Base-FD.10Base-2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高层

A、双绞线B、无线信道C、同轴电缆D、光纤

A.离散个人计算模型B.主机计算模型

C客户/服务器计算模型D网络/文件服务器计算模型

A.点对点B.数据报C.广播D.虚电路

A.最高层域B.子域C.主机域D.都不相同

A、PANB、LANC、MAND、WAN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时序

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

A、建立通信线路B、建立数据传输链路

C、传送通信控制信号和数据D、双方确认通信结束

A、终端、电缆、计算机

B、信号发生器、通信线路、信号接收设备

C、信源、通信媒体、信宿

D、终端、通信设施、接收设备

A、电信号传输系统B、文字通信系统

C、信号通信系统D、数据通信系统

A、网络接口层B、网际层C、传输层D、应用层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高层

A36×106B18×106C48×106D96×106

A分组交换技术B电路交换技术

C报文交换技术D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结合技术

A、冲突域B、广播域C、管理域D、阻塞域

A、基带和窄带B、粗和细

C、屏蔽和非屏蔽D、基带和宽带

A、ftpB、telnetC、mailD、open

A、4层B、5层C、6层D、7层

A、星型B、环型C、树型D、网型

A、集线器只能和工作站相连

B、利用集线器可将总线型网络转换为星型拓扑

C、集线器只对信号起传递作用

D、集线器不能实现网段的隔离

A.冲突域B.广播域C.管理域D.阻塞域

A、时分多路复用是将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该物理信道同时传输各子信道的信号;

C、多路复用的方法中,从性质上来说,频分多路复用较适用于模拟信号传输,而时分多路复用较适用于数字信号传输

D、即使采用数字通信方式,也还需要同模拟通信方式一样,必须使用调制解调器。

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包交换

A、协议B、服务C、用户D、功能

A.政治B.经济C.教育D.军事

15.A、2B、3C、4D、5(A)

16.A、2B、5C、6D、10(C)

A.网卡B.网桥C.中继器D.路由器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

C.物理和数据链路层D.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应用层D.网络层

A.令牌环网B.令牌总线网C.网络互连D.以太网

A.3类双绞线B.5类双绞线

C.1类屏蔽双绞线D.任意双绞线

A.调制解调器B.网卡C.机顶盒D.集线器

A.传统电信网B.计算机网(主要指互联网)

C.有线电视网D.卫星通信网

A、1946B、1969C、1977D、1973

A、十的负二次方B、十的负四次方

C、十的负六次方D、十的负九次方

A.线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信号交换

A、FTPB、IPC、UDPD、TCP

A.物理层B.链路层C.网络层D.物理层和链路层

A.星形拓扑B.总线拓扑C.环形拓扑D.树形拓扑

A.每个分组自身携带有足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B.在整个传送过程中,不需建立虚电路

C.使所有分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

D.网络节点要为每个分组做出路由选择

A.1倍B.2倍C.4倍D.2.5倍

A、IP地址B、工作组C、子网掩码D、网关

A、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

B、分组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

C、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

D、电路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报文交换技术

A、电路交换技术B、报文交换技术

C、虚电路交换技术D、数据报交换技术

A、建立逻辑连接B、结束本次连接

C、传输数据D、建立物理连接

A、域名专指一个服务器的名字

B、域名就是网址C、域名可以自己任意取

D、域名系统按地理域或机构域分层采用层次结构

A、POPB、DNSC、SLIPD、Usenet

A、64位B、128位C、256位D、1024位

A、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B、降低成本

C、提高传输速度D、没有任何作用

A)双绞线B)同轴电缆C)光缆D)无线介质

A)拓扑结构B)传输介质

C)介质访问控制方法D)链路距离

(A)星型(B)不规则型(C)总线型(D)环型

A)LAN-LANB)LAN-WAN

C)WAN-WAND)LAN-WAN-LAN

A)集线器B)路由器C)网桥D)网关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传输层D)网络层

(A)表示层(B)会话层(C)传输层(D)应用层

A)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B)第N+1层把从第N层接收到的信息添一个报头。

C)第N层使用第N+1层第通的服务。

D)第N层与第N+1层相互没有影响。

A)它们符合OSI模型

B)它们都使用TCP/IP

C)它们都是兼容的协议组

D)它们一个是Macintosh,一个是Unix工作站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协议与体系结构,难)

(A)网络层(B)传输层(C)会话层(D)表示层

A)一给定的协议组能在仅仅一种计算机类型上运行。

B)每层为从协议组较高层接收的分组加报头。

C)协议组是协议的层次集合。

D)每层为下一个最高层提供服务。

A)数据链路层处理设备到设备的通信。

B)网络层处理高层进程间的通信

C)传输层处理端结点间的通信

D)上述所有的都对。

(1)虚电路与电路交换中的电路没有实质不同

(2)在通信的两站间只能建立一条虚电路

(3)虚电路也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三阶段

(4)虚电路的各个结点不需要为每个分组作路径选择判定

A)(1),(2)B)(2),(3)C)(3),(4)D)(1),(4)

A:利用Internet网可以使用远程的超级计算中心的计算机资源

B:计算机网络是在通信协议控制下实现的计算机互联

C: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

D:以接入的计算机多少可以将网络划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

A:信息资源B:通信规定C:软件D:硬件

A:telnetB:nslookupC:pingD:ftp

A:HTMLB:SMTPC:FTPD:POP

A:电子邮件是Internet提供的一项最基本的服务

B:电子邮件具有快速、高效、方便、价廉等特点

C:通过电子邮件,可向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网上用户发送信息

D:可发送的多媒体信息只有文字和图像

A:接收B:发送C:接收和发送D:以上均错

A环中的数据沿着环的两个方向绕环传输

B环型拓扑中各结点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永不闭合的环

C环型拓扑的抗故障性能好

D网络中的任意一个结点或一条传输介质出现故障都不会导致整个网络的故障

A:总线型B:网状型C:星型D:树型

A广域网能连接多个城市或国家并能提供远距离通信

B广域网一般可以包含OSI参考模型的7个层次

C目前大部分广域网都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数据交换

D广域网可以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服务模式

A:虚电路方式和总线型方式

B:总线型方式和星型方式

C: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

D:数据报方式和总线型方式

A.局域网B.ARPANETC.标准网D.WAN

A:TCP协议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B:TCP协议可以提供面向连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C:TCP协议可以提供全双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D:TCP协议可以提供面向非连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A.TCP/IP协议属于应用层

B.TCP、UDP协议都要通过IP协议来发送、接收数据

C.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

D.UDP协议提供简单的无连接服务

A:一个IP地址只能标识网络中的唯一的一台计算机

B:IP地址一般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C:地址205.106.286.36是一个非法的IP地址

D:同一个网络中不能有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相同

A:广播地址B:多址地址

C:主机地址D:子网掩码

A.4B.96C.2的96次方D.2的4次方

A:www.163.comB:www.nk.cn.edu

C:www.863.org.cnD:www.tj.net.jp

A:POPB:SMTPC:FTPD:TELNET

A.域内路由协议B.域间路由协议

C.无域路由协议D.应用层协议

A.总是按发送顺序到达目的站

B.总是与发送顺序相反到达目的站

C.到达目的站时可能不按发送顺序

D.到达顺序是任意的

A.TCP/IPB.RIPC.IPX/SPXD.AppleTalk

A.传输层B.应用层C.网络层D.物理层

A.同一结点上下层B.不同结点

C.相邻实体D.不同结点对等实体

A)PPPB)SMTPC)FTPD)EMAIL

A)ISDNB)CableModemC)ADSLD)UML

IP、ICMP协议工作在网络层,SMTP、SNMP应用层,TCP、UDP协议运输层

A.1022B.4094C.32766D.65534

A.172.15.22.1B.128.168.22.1C.172.16.22.1D.192.158.22.1

私有地址的范围:

A类地址:10.0.0.0~10.255.255.255

B类地址:172.16.0.0~172.31.255.255

C类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

A.21.1.200.0/22B.21.1.192.0/23C.21.1.192.0/21D.21.1.224.0/20

A.IPv6协议允许全局IP地址出现重复B.IPv6协议解决了IP地址短缺的问题C.IPv6协议支持通过卫星链路的Intemet连接D.IPv6协议支持光纤通信

A.根据IP地址查询对应的MAC地址B.IP协议运行中的差错控制C.把MAC地址转换成对应的IP地址D.根据交换的路由信息动态生成路由表

RARP:知道自己的硬件地址(MAC)IP

ARP:通过IP地址找到硬件地址(MAC)

A.ICMP协议根据MAC地址查找对应的IP地址B.ICMP协议把公网的IP地址转换为私网的IP地址C.ICMP协议用于控制数据报传送中的差错情况D.ICMP协议集中管理网络中的IP地址分配

A.公司使用统一的网络地址块,各分部之间用以太网相连B.公司使用统一的网络地址块,各分部之间用网桥相连C.各分部分别申请一个网络地址块,用集线器相连D.把公司的网络地址块划分为几个子网,各分部之间用路由器相连

A.使用X.25交换机

B.用路由器代替交换机C.二层交换,三层转发

D.由交换机识别MAC地址进行交换

A.线路故障B.路由故障

C.域名解析故障D.服务器网卡故障

A.IISB.IEC.WWWD.DNS

A.创建邮件B.加密邮件C.发送邮件D.接收邮件

A.ARPB.ICMPC.OSPFD.RIP

A.一个VLAN组成一个广播域

B.一个VLAN是一个冲突域

C.各个VLAN之间不能通信

D.VLAN之间必须通过服务器交换信息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

A任何一个节点的通信数据要通过整个网络,并且每—个节点都接收并检验该数据B如果源节点知道目的地的IP和MAC地址的话,信号是直接送往目的地C—个节点的数据发往最近的路由器,路由器将数据直接发到目的地D信号都是以广播方式发送的

A.路由器处理的信息量比交换机少,因而转发速度比交换机快

B.对于同一目标,路由器只提供延迟最小的最佳路由

C.通常的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并提供不同协议之间的分组转换

D.路由器不但能够根据逻辑地址进行转发,而且可以根据物理地址进行转发

RIP

Telnet

TCP

ARP

IP

A.B.

TFTP

UDP

HTTP

SNMP

C.D.

SMTP

FTP

A.X.25B.综合业务数字网C.帧中继D.ATM

A.SMTPB.POP3C.TCPD.FTP

解析:(P150)POP3为邮件系统提供了一种接收邮件的方式,使用户可以直接将邮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在自己的客户端阅读邮件。解析:(P144)域名解析服务DNS使用53号端口;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使用161号端口;聊天软件QICQ使用8000号端口;简单文件传输协议FTP使用69号端口。

A.OSI中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就是虚电路服务

B.SNA采用的是虚电路操作支持虚电路服务的方式

C.以数据报方式操作的网络中不可以提供虚电路服务

D.在ARPANET内部使用数据报操作方式,但可以向端系统提供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服务

解析:(P95)虚电路服务是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的一种使所有分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可靠的数据传送方式。进行数据交换的两个端系统之间存在着一条为它们服务的虚电路。以虚电路方式操作的网络,一般总是提供虚电路服务。OSI中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就是虚电路服务。在虚电路操作方式中,端系统的网络层同通信子网节点的操作是一致的。SNA就是采用虚电路操作支持虚电路服务的方式的实例。以数据报方式操作的网络,也可以提供虚电路服务,即通信子网内部节点按数据报方式交换数据,而与端系统相连的网络节点则向端系统提供虚电路服务。对于端系统来说,它的网络层与网络节点间的通信仍像虚电路操作方式的网络节点间一样,先建立虚电路,再交换数据分组,最后拆除电路。

A.ICMPB.HTTPC.TCPD.SMTP

A.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

B.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

C.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

D.以上均不对

A.每个分组自身携带有足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

B.在整个传送过程中,不需建立虚电路

C.使所有分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

D.网络节点要为每个分组做出路由选择

A.源主机B.目的主机

C.IP数据报经过的路由器D.目的主机或路由器

C.ADSLD光纤同轴混合(HFC)

E.光纤接入F.无线接入

A.路由器可以隔离子网,抑制广播风暴

B.路由器可以实现网络地址转换C.路由器可以提供可靠性不同的多条路由选择

D.路由器只能实现点对点的传输

A.用于调制解调和拨号上网

D.连接ISDN接口和用户终端计算机

A.提供常用目标地址的快捷方式来减少网络流量

B.用于建立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C.用于在各个子网之间进行路由选择

D.用于进行应用层信息的转换

A.路由器的IP地址B.路由器的MAC地址

C.目的主机的MAC地址D.目的主机的IP地址

A.IP地址的总长度为32位

B.每一个IP地址都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组成

C.一个C类地址拥有8位主机地址,可给254台主机分配地址

D.A类地址拥有最多的网络数

A单工通信B半双工C全双工D模拟

A.3类UTPB.5类UTPC.无线介质D.光纤

A.处于直通状态B.属于同一VLAN

C.属于不同VLAND.Trunk链路

A.目标IPB.MACC.源IPD.ARP

A、网络ID不能全为1或全为0

B、同一网络上每台主机必须有不同的网络ID

C、网络ID不能以127开头

D、同一网络上每台主机必须分配唯一的主机ID

A、ICMP封装在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

B、ICMP消息的传输是可靠的

C、ICMP是IP协议的必需的一个部分

D、ICMP可用来进行拥塞控制

A、UDPB、ARPC、TCPD、RARP

A、64B、32C、256D、1500

A.21B.23C.25D.29

A.A类B.C类C.D类D.E类

A.65000B.200万C.126D.128

1、若干数据库2、一个通信子网3、一系列通信协议

A.DNS协议支持域名解析服务,其服务端口号为80。

B.TELNET协议支持远程登陆应用。

C.电子邮件系统中,发送电子邮件和接收电子邮件均采用SMTP协议。

D.FTP协议提供文件传输服务,并仅使用一个端口。

A.保留ACKB.保留SYNC.偏移ACKD.控制SYN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

A段—包—帧—流—数据B流—帧—包—段—数据

C数据—包—段—帧—流D数据—段—包—帧—流

A、10MB、100MC、1.6GD、3.2G

A、6,3,3B、6,4,2C、6,2,4D、5,3,2

A、丢掉该报文

B、将该报文以广播的形式从该路由器的所有端口发出

C、将报文退还给上级设备

D、向某个特定的路由器请求路由

A、单工B、半双工C、全双工

A、TCPB、UDPC、IPD、ICMP

A、SegmentB、PacketC、BitD、Frame

A、丢弃B、退回C、洪泛D、转发给网关

A、MAC地址全球唯一B、MAC地址56位

C、MAC地址中前八位十六进制数由IEEE统一分配,后八位十六制数由厂商自行分配

D、Internet中每个设备都有MAC地址

A、172.32.0.1B、172.0.0.1

C、172.16.0.255D、172.15.255.255

A、中继器是工作在物理层的设备

B、集线器和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在数据连路层

C、路由器是工作在网络层的设备

D、桥能隔离网络层广播

A.MAC地址的一部分字节是各个厂家从IEEE得来的

B.MAC地址一共有6个字节,他们从出厂时就被固化在网卡中

C.MAC地址也称做物理地址,或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的硬件地址

D.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在判断所收到的广播帧是否为自己应该接收的方法是,判断帧的MAC地址是否与本机的硬件地址相同

A、需要进行冲突检测

B、仅能实现半双工流量控制

C、利用CSMA/CD介质访问机制

D、共享式以太网就是使用10Base2/10Base5的总线型网络

A.PPPB.X.25C.SLIPD.Ethemetll

E.FrameRelayF.EthemetSNAP

G.Ppp-MultilinkH.IEEE802.3

A、提供对物理层的控制B、差错控制

C、流量控制D、决定传输报文的最佳路由

A.中继器B.三层交换器C.网桥D.路由器

A.可以使用半双工方式工作

B.可以使用全双工方式工作

C.使用全双工方式工作时不要进行回路和冲突检测

D.使用半双工方式工作时要进行回路和冲突检测

A.保证网络安全B.抑制广播风暴

C.简化网络管理D.提高网络设计灵活性

A.X.25是面向连接的协议,传输正确性、稳定性高于帧中继

B.X.25具有两层结构,较帧中继简单

C.X.25对于IP而言传输效率低于帧中继

D.X.25可以提供比帧中继更多的服务

D、网桥能隔离网络层广播

A.通信子网B.局域网C.资源子网D.对等网络

A.IP,ICMPB.TCP,ARP

C.UDP,RARPD.ARP,RARP

A、网络性能B、网络体系结构

B、网络体系结构D、通信费用

A、有效范围较小B、传输速率较高

A、ASKB、FSKC、PSKD、ATM

A、非归零编码B、曼彻斯特编码

C、PCM编码D、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A、信源B、调制解调器C、传输媒体D、信宿

A、语义B、语法C、交换规则D、网卡

A机械特性B电气特性C功能特性D规程特性

A、基带处理B、调制解调C、信号放大D、均衡

A路由选择B流量控制C拥挤控制D都不是

A、逻辑环的初始化B、站点的入环

C、站点撤出环路D、多令牌处理

A、网络拓扑B、网络应用

C、传输介质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A、10BASE-TB、1000BASE-T

C、FDDID、100BASE-T

A、文件服务器B、客户服务器模型

C、对象模型D、对称多处理模型

A、MS-DOSB、LANManger2.X

C、WINDOWS95D、OS/2

A、是一个目录数据库B、分散式的结构

A、名称B、密码C、用户权力D、访问权限

A全局账号B私有账号C公共账号D局域账号

A、administratorB、guestC、userD、domain

A、TCP/IPB、NWLINKC、NETBEUID、DLC

A、最长(最短)密码期限B、从网络访问此计算机

C、最短密码长度D、密码唯一性

A、账号不锁定(锁定)B、域中添加工作站

A、中继器B、集线器C、网桥D、路由器

A、IPB、ICMPC、ARPD、RARP

A、ICMPB、TCPC、UDPD、ARP

A.局域网的地理范围较小

B.由于速度比较快因而误码率较高

C.一个局域网中可以有多种服务器

D.局域网的操作系统只能是WindowsNT

A.定义了子网中网络号的位数

B.子网掩码可以把一个网络进一步划分成几个规模相同的子网

C.子网掩码用于设定网络管理员的密码

D.子网掩码用于隐藏IP地址

A.点对点传输网络B.广播式传输网络

C.数据传输网络D.对等式网络

A.1个B.2个C.多个D.无数个

A)从物理结构看是星型连接,而从逻辑结构看是总线型连接

B)从物理结构看是星型连接,而从逻辑结构看也是星型连接

C)实质上还是总线型结构的连接

D)是属于网状连接结构

可供选择的答案:

A1.接口2.协议3.服务4.关系5.调用6.连接

B1.表示2.数据链路3.网络4.会话5.运输6.应用

A)网际层协议

B)和TCP协议一样,都是面向连接的协议

C)传输层协议

D)面向无连接的协议,可能会使数据丢失

A虚电路提供了可靠的通信功能,能保证每个分组正确到达,且保持原来顺序,而数据报方式中,数据报不能保证数据分组按序到达,数据的丢失也不会被立即发现。

B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本质的差别在于是将顺序控制,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通信功能交割通信子网完成,还是由端系统自己完成。

C数据报方式中,网络节点要为每个分组做路由选择,如虚电路方式中,只要在链接建立时确定路由

D虚电路和数据报都提供了端到端的,可靠的数据传输。

A、无效的子网掩码

B、IPv4的32位二进制网中所含主机数为256

C、C类网的默认子网掩码

D、A、B类网络的子网掩码,每个子网中所含主机数为254

A.节点处理时延B.排队时延

C.传输时延D.传播时延

A.SMTPB.POP3C.IMAPD.SMTP

A.物理传输介质一般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

B.有线传输介质一般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C.无线传输介质一般包括:微波、红外线,激光等

D.双绞线又分为UTP和STP

A.FDM的前提是传输介质的可用带宽要大于多路给定信号所需带宽的总和。

B.TDM可分为同步TDM和异步TDM。

C.异步TDM又称为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D.对于模拟信号,可以将TDM和FDM组合起来使用

A电路交换技术B地址交换技术

C报文交换技术D分组交换技术

A.分组交换B.路由选择C.拆除连接D.数据传输

A.为系统之间提供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B.提供路由选择,简单的拥塞控制。

C.为传输数据选择数据链路层所提供的最合适的服务。

D.提供端到端的差错恢复和流量控制,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A.差错纠正B.可探测某些网络节点的可达性

C.报告某种类型的差错D.可用于拥塞控制和路由控制

A.在物理层实现网络互连的主要设备有中继器和HUB

B.在数据链路层实现网络互联的主要设备有二层交换机和网桥

C.在网络层实现网络互连的主要设备有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

D.在传输层(包括传输层)以上实现网络互连的设备有网关

A.网络层B.应用层C.传输层D.物理层

A.其含义为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

B.是一种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C.CSMA/CD协议中,LLC帧是封装在MAC帧的数据单元部分进行传输的

D.适用于总线型网络

A.路由选择算法一般分为静态路由选择算法和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B.OSPF属于静态路由选择算法

C.路由选择算法和路由协议的作用相同

D.RIP属于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3.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演变可概括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网络三个阶段。

3.2.收发电子邮件,属于ISO/OSIRM中___应用__层的功能。

3.3.在TCP/IP层次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第四层相对应的主要协议有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其中后者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服。

3.4.常见的实用网络协议有TCP/IP、IPX/SPX和NetBEUI。

3.5.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三种有线媒体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

3.6.计算机网络系统由负责_信息传递__的通信子网和负责信息处理的__资源__子网组成。

3.7.OSI模型有_物理层___._数据链路层___._网络层___.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

3.8.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__LLC__与媒体无关,_MAC___则依赖于物理媒体和拓扑结构。

3.9.国内最早的四大网络包括原邮电部的ChinaNet.原电子部的ChinaGBN.教育部的__CERnet(或中国教育科研网)___和中科院的CSTnet。

3.10.复盖一个国家,地区或几个洲的计算机网络称为广域网,在同一建筑或复盖几公里内范围的网络称为局域网,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城域网。

3.11.现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接入技术有综合业务数字网、高速数字接入设备、同轴电缆宽调制解调器、局域网、无线接入。

3.12.OSI参考模型从高到低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3.13.串行数据通信的方向性结构有三种,即单工、___半双工____和____全双工___。

3.14.在TCP/IP层次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中包括的协议主要有IP、ICMP、ARP及RARP。

3.16.计算机网络系统由通信子网和_____资源_______子网组成。

3.17.通信系统中,称调制前的电信号为____基带________信号,调制后的信号为调制信号。

3.18.ISP是掌握Internet____接口________的机构。

3.19..数据传输有两种同步的方法: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其中异步传输采用的是____群___同步技术。

3.20.常用的IP地址有A、B、C三类,128.11.3.31是一个___B___类IP地址,其网络标识(netiD.为___128.11___,主机标识(hosteD.为____3.31____。

3.21.有两种基本的差错控制编码,即检错码和____纠错码____,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检错码为___循环冗余码(或CRC码)____。

3.22.按照IPV4标准,IP地址205.3.127.13属于___C_____类地址。

3.23.IP地址11011011,00001101,00000101,11101ll0用点分10进制表示可写为_219.13.5.238__。

3.24.计算机网络是发展经历了(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系统)、(计算机-计算机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3.25.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交换和通信)、(资源共享)、(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分布式网络处理和均衡负荷)。

3.26.计算机网络在逻辑功能上可以划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份。

3.27.资源子网主要包括(主机)、(终端控制器和终端)、(计算机外设)等。

3.28.通信子网主要包括(网络结点)、(通信链路)、(信号变换设备)等。

3.29.计算机网络中的主要拓扑结构有:(星形)、(环形)、(树形)、(线形)、(网型)等。

3.30.按照网络的分布地理范围,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三种。

3.32.在计算机通过线路控制器与远程终端直接相连的系统中,计算机既要进行(数据处理),又要承担(各终端间的通信),主计算机负荷加重,实际工作效率下降,而且分散的终端都要单独战用一条通信线路,通信线路利用率低,费用高。

3.33.在系统的主计算机前增设前端处理机FEP或通信控制器CCP,这些设备用来专门负责(通信工作)。

3.34.1993年美国宣布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

3.35.从本质上讲,在联机多用户系统中,不论主机上连接多少台计算机终端或计算机,主计算机与其连接的计算机或计算机之间之间都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3.36.1993年底,我国提出建设网络“三金”工程分别是:(金桥工程)、(金关工程)、(金卡工程)。

3.37.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信源和信宿是各种类型计算机和终,它被称为(数据终端设备)、简称(DTE)。一个DTE通常既是信源又是信宿。由于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以DTE发出和接收的都是(数据),所以,把DTE之间的通信称为(数据电路)。

3.38.数据从发出端出发到数据被接收端接收的整个过程称为(通信过程),通信过程中每次通信包含(传输数据)和(通信控制)两个内容。

3.39.通信系统中,称调制前的电信号为(基带信号),调制后的信号叫(调制信号)。

3.40.模拟通信中通过信道的信号频谱通常比较(窄),因此信道的利用率(高),但干扰能力(差)。

3.41.一般网络中的各个结点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接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点-点连接)、(分支式连接)、(集线式连接)。

3.42.在数据通信中(串行通信),通信线路的通信方式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

3.43.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传输速率)、(信道带宽)、(信道容量)、(出错率)、(延迟)以及(吞吐量)。

3.44.将数字信号调制为模拟信号有三种方式,即(调幅)、(调频)、(调相)。

3.45.宽带通常是指通过给定的通信线路发送的(数据量)。从技术的角度年,宽带是通信信道的宽度,即为传输信道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为赫兹(HZ)。

3.46.二进制数据编码技术中的三种主要编码方案是:(非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3.47.PCM编码过程为(采样)、(量化)和(编码)。

3.49.多路复用技术又分为(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两种。

3.50.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又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其中(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技术的效率高。

3.51.交换是网络实现(数据传输)的一种手段。实现数据交换的三种技术是(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3.52.线路交换是一种直接交换方式,是多个输入线和多个输出线之间直接形成传输信息的(物理链路),线路交换分(建立线路)、(传输数据)和(拆除线路)三个阶段。

3.53.报文交换方式中,(报文)是交换的单位,主要包括报文的正文信息,指明发和收节点的地址以及各种控制信息。由于报文一般者比较长,所以,该方式要求网络上每个结点包括转接中心者要有较大的(存储容量),以备暂存报文。报文传输要等目的线路有(空闲)时转发,所以,(延时性强)。

3.54.报文分组交换方式是把长的报文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报文组,(报文分组)是交换单位。它与报文交换方式不同的是,交换要包括(分组编号),各组报文可按不同的路径进行传输,不各组报文都有到达目的节点后,目的节点按报文分组编号重组报文。

3.55.分组交换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分组交换在各节点存储转发时因排队而造成一定的(延时),由于分组数据中必须携带一些控制信息而产生一定的(额外开销),分组交换网的(管理)和(控制)比较复杂。

3.56.分组交换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系统中分组数据的(存储)、(转发)、和(选择合适的分组传输路径)。

3.57.在计算机网络中目前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电缆)、(无线电传输媒体)等。

3.58.调制解调器是同时具有调制和解调两种功能的设备,它是一种(信号交换)设备。

3.59.双绞线抗干扰作用(较短)。双绞线可以用于(模拟)或(数字)传输,传输信号时,双绞线可以在几公里之内不用对信号进行放大。

3.60.基带同轴电缆是指(50)Ω的同轴电缆。它主要用于(数字)传输系统。基带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能优于(双绞线),它被广泛用于(局域网)。

3.61.差错控制技术常采用冗余编码方案,常用的两种校验码是(奇偶校验)和(循环冗余码校验)。

3.62.计算机网络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计算机网络通信,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采用的是对解决复杂问题十分有效的(分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63.协议就是为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或(标准)。

3.64.一般来说,协议由(语义)、语法和(交换规则)三部份组成。

3.65.物理层并不是指连接计算机的具体的物理(设备),或具体的(传输媒体),而是指在物理媒体之上的为上一层(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

3.66.物理层协议是为了把信号一方经过(物理媒体)传到另一方,物理层所关心的是把通信双方连接起来,为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创造环境。物理层不负责(检错)和(纠错)服务。

3.67.ISO组织提出的物理层四个技术特性是(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

3.68.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包括(链路的建立与释放)、(以帧为单位传送接收数据)、(差错控制功能)、(流量控制功能)。

3.69.数据链路层向高层提供的服务可分为三种,即:(无应答无连接服务)、(有应答无连接服务)、(面向连接服务)。

3.70.数据链路层协议有(异步终端协议)、(同步的面向字符协议)、(同步的面向位协议),现在最常用的是(同步的面向位协议)。

3.71.HDLC站分(主站)、(从站)、(组合站)三种类型。

3.72.在通信过程中,HDLC链路结构根据站的类型和线路连接方式的不同,数据链路的结构被分为(平衡链路结构)和(非平衡链路结构)。

3.73.的操作模式包括(正常响应模式(NRM))、(异步响应模式(ARM))、(异步平衡模式(ABM))。

3.74.在HDLC中,帧被分为(信息帧)、(管理帧)和(无编号帧)三种类型。

3.75.网络层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它在(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向(资源)子网提供服务。

3.76.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的服务包括(网络地址)、(网络连接)及其服务。

3.77.网络层的功能包括(路由选择和中继功能),对数据传输过程实施(流量控制)、(差错控制)、(顺序控制)、(多路复用)以及对非正常发问的恢复处理。

3.78.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是(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的服务,其中虚电路又分为(永久虚电路)和(呼叫虚电路)两大类。

3.79.X.25协议是(CCITT)组织推出的一个协议建议,分为三个协议层,即(物理层),(链路层)和(分组层)。

3.80.传输层是(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间的桥梁,其作用就是在网络层的基础上完成(端对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实现两个终端系统间传送的分组无差错、无丢失、无重复、分组顺序无误。

3.81.传输层以上各层协议统称为高层协议,它们主要考虑的问题是(主机与主机)之间的协议问题。

3.82.TCP/IP协议成功地(不同网络)之间难以互联的问题,实现了异网互联通信。

3.83.事实上,局域网(LAN)是在(广域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84.局域网的层次结构中,通信子网只有相当于OSI/RM中的下三层中的(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而且高层功能一般由(网络操作系统)实现。

3.85.局域网中物理层的信号编码采用的是(曼彻期特编码)。

3.86.局域网中数据链路层又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与(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子层,其中(LLC)子层与硬件无关。

3.87.载体侦听多路访问技术,是为了减少(碰撞),它是在源结点发送报文之前,侦听信道是否(忙(有冲突)),如果侦听到信道上有信号,则(推迟)发送报文。

3.88.CSMA/CD技术包含(载体侦听多路访问(CSMA))和(冲突检测(CD))两个方面的内容。

3.89.在网络环境中,工作站是网络的(前端窗口),用户通过工作站来访问网络的(共享资源)。

3.90.对局域网来说网络服务器是网络控制的(核心),一个局域网至少需有一个服务器,特别是一个局域网至少配备一个(文件服务器),没有服务器控制的通信局域,则为(对等网)。

3.91.在局域网中,从功能的角度上来说,网卡起着(通信控制处理机)的作用,工作站或服务器连接到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通信都是通过(网卡)实现的。

3.92.10BASE5Ethernet表示使用粗同轴电缆的以太网络,其中“10”代表(传输速率为10M),“BASE”代表(基带传输),“5”代表(最大传输距离为500M)。

3.93.令牌访问技术可用于(环形)和(总线型)两种拓扑结构网,这种访问方式在环形和总线形网中建立起来的(“环”)是一种(逻辑环)。

3.94.FDDI是一种(高速令牌环)网,是1982年ANSI组织X3T9.5委员会制订的(高速环形局域网)标准,该标准和IEEE802.5十分相似,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

3.95.快速以太网是指速度在(100Mbps)以上的以太网,采用的是(IEEE802.3μ)标准。

3.96.千兆以太网标准是现行(IEEE802.3)标准的扩展,经过修改的MAC子层仍然使用(CSMA/CD)协议,支持(全双工)和(半双工)通信。

3.97.(NOVELL)公司首次提出了局域网文件服务器的概念。

3.98.NOVELL局域网的基本配置包括(文件服务器)、(终端计算机)、(网络适配器)、(网络连线)。

3.99.NOVELL网的核心是(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

3.100.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管理工作站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它的功能是向工作站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包括(通信服务)、(网络管理服务)和(网络应用服务)等。

3.101.NOVELL网上一般必须配置(IPX/SPX)协议,它是NOVELL网的特点。

3.102.NOVELL网中网络安全保密措施包括(权限限制)和(属性限制)。

3.103.WindowsNT是(32)位的(网络)操作系统。

3.104.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步,即:(1)(请求);(2)(处理);(3)(结果)。

3.105.在NT环境中,必须有一个服务器作为(主域)控制器,NT缺省安装的域名为(domain)。

3.106.WindowsNT提供两套软件包,分别称为(WINDOWSNTWORKSTATION)和(WINDOWSNTSERVER)。

3.107.WINDOWSNT的安全特征只有在当前磁盘使用(NTFS)文件系统下才可靠,使用任何其他文件系统将是不可靠的。

3.108.NT内置的IIS2.0提供一个完整的资源丰富的,易于使用的WEB解决方案,它包括(WWW)、(Gopher)以及(FTP)等。

3.109.网络互联的目的是实现更广泛的(资源共享)。

3.110.目前用于网络互连的设备主要有(中继器)、(集线器)、(网桥)、(路由器)等。

3.111.中继器是运行在OSI模型的(物理)层上的。它扩展了网络传输的(长度),是最简单的网络互连产品。

3.112.网桥也称桥接器,它是(数据链路)层上局域网之间的互连设备。网桥同中继器不同,网桥处理的是一个完整的(帧),并使用和计算机相同的(接口)设备。

3.113.IP地址是INTERNET中识别主机的唯一标识。为了便于记忆,在INTERNET中报IP地址分成(4)组,每组(8)位,组与组之间用(.)分隔开。

3.114.IP地址分(网络号)和(主机号)两个部分。

3.115.互连网中,域名是对IP地址的命名,它采用(层次)结构,通常最高域名为(国家名)。如CN代表(中国);次高域名常用于标识行业,如COM代表(商业),EDU代表(教育)。

3.116.IP地址协议作网间网中(网络)层协议,提供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机制,IP数据报也分为(报头)和(数据区)两个部分。

3.117.Internet网所采用的协议是(TCP/IP),其前身是(ARPANET)。

3.118.Internet的管理分为(技术管理)和(运行管理)两大部分。

3.119.Internet的应用分为两大类,即(通信)、(使用网络资源)。

3.120.Internet广泛使用的电子邮件传送协议是(SMTP)。

3.121.应用层是向网络的使用者提供一个有效和方便的(网络应用环境)。

3.122.电子邮件的传递都是要通过(邮件网关)来完成的。

3.123.局域网使用的三种典型拓朴结构是(星型)、(环形)和(总线型)。

3.124.一般的BBS站点都提供两种浏览方式:WWW和Telnet。

3.125.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_____语义_______、___语法________与_____时序______。

3.126.在数据链路层,数据的传送单位是(帧)。

3.127.Internet中使用得最广泛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SLIP)协议和(PPP)协议。

3.128.定义TCP/IP标准的文档被称为(RFC)。

3.129.(TELNET)是一个简单的远程终端协议。

3.130.根据IP头部的结构,一个IP分组(包括头部)最大可以有65535(即216-1)字节。

3.131.ICMP通常被认为是网络层的协议。

3.132.在OSI环境中发送方的应用进程依次从应用层逐层传至物理层,其中传输层的数据传输单元称为,网络层的数据传输单元称为,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称为,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单元称为。

3.133.数据链路层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被分成了两个子层:_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与_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

3.134.WWW采用的是_客户机/服务器__的工作模式。

[解析]WWW采用的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1)在客户端,建立连接,用户使用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浏览信息请求。(2)Web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并向浏览器返回请求的信息。(3)关闭连接。

3.135.一个IP数据报由一个头部和_数据__部分构成。

3.136.信号一般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表示方式。其中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信号,而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信号。

3.137.在同一个系统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称之为接口,而低层模块向高层提供功能性的支持称之为服务。

3.138.信道复用技术主要有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四类。

3.140.在TCP/IP层次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中包括的协议主要有IP、ICMP、ARP及RARP。

3.142.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的交换按交换方式来分类,可以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三种。

3.143.802.3以太网最小传送的帧长度为64个8位bit。

3.144.Outlook等常用电子邮件软件接收邮件使用的协议是(POP3),发送邮件时使用的协议是(SMTP)。

正确1:在因特网的层次体系结构中,运输层的作用是在收发双方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之间传输数据。

正确2:在因特网的层次体系结构中,网络层的作用是在收发双方主机中之间传输数据。

正确:通过引入CRC校验以及确认和重传机制,网络不一定能够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正确:因特网路由器在选路时仅需考虑目的站IP地址,而不需要考虑目的站的物理地址。

正确: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

正确:ARP的请求报文是广播报文,应答报文是一对一的(单播)。

正确:根据网卡的IP地址可以判断安装该网卡的主机所在的网络位置。

答:因为由ip地址202.117.34.35得知网络是C类网络,子网掩码的问题(255.255.255.0)。子网掩码应为255.255.255.0。按原配置,本地主机会被网关认为不在同一子网中,这样网关将不会转发任何发送给本地主机的信息。

答:(1)在OSI参考模型中工作的层次不同:HUB一般工作在物理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或网络层。

(2)数据传输方式不同:HUB的所有设备在同一冲突域和同一广播域,采用的数据传输方式是广播方式,容易产生广播风暴;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是有目的的,数据在发送方与接受方之间进行掂对点的传送,数据传输效率提高,不会出现广播风暴,在安全性方面也不会出现其他节点侦听的现象。

(3)带宽占用方式不同:HUB的所有端口共享总带宽,而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有自己的带宽。

(4)传输模式不同:HUB只能采用半双工方式进行传输,交换机既可采用半双工也可采用全双工。

A.131.107.256.80B.231.222.0.11C.126.1.0.0D.198.121.254.255E.202.117.34.32

答:A.第三个数256是非法值,每个数字都不能大于255

B.第一个数231是保留给组播的地址,不能用于主机地址

C.以全0结尾的IP地址是网络地址,不能用于主机地址

D.以全1结尾的IP地址是广播地址,不能用于主机地址

答:A.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B.比特流帧包(报文分组)报文

C.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

答:计算机,带有RJ-45接口的网卡,5类UTP,RJ-45水晶头,压线钳,通断测试仪,集线器或交换机。直通线两头接线顺序都用568B标准: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交叉线两头一边用568A标准另一边用568B标准,12和36有交叉。直通线用于计算机与集线器或交换机相连,而交叉线用于集线器与集线器或集线器与交换机相连。

答:首先查看当前计算机的DNS缓存里有没有www.microsoft.com这条记录;如果没有,再查看当前计算机的“hosts”文件,“hosts”文件位于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目录当中;如果hosts文件中没有,就接着查找当前DNS服务器里有没有www.microsoft.com这条记录;如果还是没有,看当前的DNS服务器有没有配置DNS转发器,如果配置了DNS转发器就查找它的上一级DNS服务器,如果没有配置DNS转发器,就直接查找DNS“根”服务器。查找到DNS“根”服务器后,“根”服务器将DNS请求转到“.com”域中,“.com”域再将请求转到“Microsoft”域中,然后在“Microsoft”域查找www的A记录,这样一个DNS解析过程就完成了。

答:(2分)当主机1要向主机2发送数据之前,必须解析出主机2的物理地址,解析过程如下:主机1发送一个广播帧(带有ARP报文)到以太网,该ARP报文大致意思是:“我的IP地址是172.16.22.101,谁的IP地址为172.16.22.110?请告诉我你的物理地址。”(2分)这个广播帧会传到以太网的所有机器,每个机器在收到广播帧后,都会去查看自己的IP地址。(2分)但是只有IP地址为172.16.22.110的主机2会返回主机1一个ARP响应报文,其中包含了主机2的物理地址(设为E2)。这样主机1就知道了IP地址为172.16.22.110的主机所对应的物理地址为E2.随后就可以向主机2发送数据。

(1)194.47.21.136;(2)C型(3)254台主机。

B.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又可以分为报文存储转发交换与报文分组存储转发交换,报文分组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又可以分为数据报与虚电路方式。分组交换属于“存储转发”交换方式,但它不像报文交换那样以报文为单位进行交换、传输,而是以更短的、标准的“报文分组”(packet)为单位进行交换传输。分组经过通信网络到达终点有2种方法:虚电路和数据报。(2分)

C.与电路交换相比,报文交换方式不要求交换网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条专用的数据通路,因此就不存在建立电路和拆除电路的过程。

答:TCP/IP的核心思想就是“网络互联”,将使用不同低层协议的异构网络,在传输层、网络层建立一个统一的虚拟逻辑网络,以此来屏蔽所有物理网络的硬件差异,从而实现网络的互联

答案:物理层的接口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性,即机械特性-说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例如对各种规格的电源插头的尺寸都有严格的规定。

电气特性-说明在接口电缆的哪条线上出现的电压应为什么范围,即什么样的电压表示1或0。

功能特性-说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规程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答案:(1)发送站发送时首先侦听载波(载波检测)。

(2)如果网络(总线)空闲,发送站开始发送它的帧。

(3)如果网络(总线)被占用,发送站继续侦听载波并推迟发送直至网络空闲。

(4)发送站在发送过程中侦听碰撞(碰撞检测)。

(5)如果检测到碰撞,发送站立即停止发送,这意味着所有卷入碰撞的站都停止发送。

答案:传统的局域网一般是共享总线带宽,若是共享10M的局域网,有5个用户,则每个用户平均分得的带宽最多为2M。这样,对于带宽要求比较高的多媒体应用,如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等,这种网络将难以胜任。交换式局域网则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利用中央交换器,使得每个接入的链路都能得到带宽保证,典型的交换器总频带可达千兆位,比现有的共享介质局域网的速度提高2个数量级,可充分保证达数据量多媒体应用的带宽要求。

答案:全双工以太网可以双向传输数据,不需要冲突检查功能,允许同时发送和接收,由全双工以太网开关实施网络通信管理,比传统的10BASE-T的吞吐量大一倍。

(第七章网络互连知识点:地址解析协议的作用)

答案:针对一台具体的主机,把一个IP地址映射成网络适配器的硬件地址。

(第八章运输层知识点:TCP的用途)

答案:将数据流从一台主机可靠地传输到另一台主机。

131.109.54.178.34.6.90220.103.9.56240.9.12.219.5.91.245129.9.234.52125.78.6.2

答案:B、A、C、C、A、B、A

131.255.255.18127.21.19.109220.103.256.56240.9.12.12192.5.91.255129.9.255.25410.255.255.254

答案:

131.255.255.18(有效)127.21.19.109(无效-127为测试保留)220.103.256.56(无效-八位组的最高值为255)

240.9.12.12(无效-C类地址的最高值为223)192.5.91.255(无效-255用于广播地址)

129.9.255.254(有效)10.255.255.254(有效)

(1)主机A和主机B能否直接通信?

(2)主机B不能和IP地址为208.17.16.34的DNS服务器通信。为什么?

1、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2、点对点协议PPP3、统一资源定位URL4、以太网Ethernet

5、数据传输速率bps6、频率调制FM7、异步传输模式ATM8、波特率baud9、集线器HUB10、频分多路复用FDM11、网关Gateway12、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13、域名系统DNS

1、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2、LAN局域网3、ARP地址解析协议4、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5、FTP文件传输协议6、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7、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8、IPv6互联网络协议第6版9、VOD视频点播10、WAN广域网11、CRC循环冗余校验

12、FDDI光纤分布数据接口13、MAN城域网14、CDMA码分多路复用16、Hub集线器

CRC:循环冗余校验(码)。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WLAN:无线局域网。

OSI:开放系统互连。IGP:内部网关协议。WAN:广域网。

MAC:介质访问控制。MIME: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展协议。BGP:边界网关协议。

ICMP:网际控制管理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QOS:服务质量。

答:(1)当主机1要向主机2发送数据时,必须知道主机2的MAC地址,为此,先根据主机2的IP地址在本机的ARP缓冲表内查找,如找到E2,则把E2填到MAC帧中,并把数据发送给主机2;(1分)

(2)如果在本机的ARP缓冲表内找不到主机2的MAC地址,则主机1产生一个ARP询问包,其中包含主机1的IP地址,MAC地址E1,主机2的IP地址,并广播到网络上询问有谁知道主机2的MAC地址;(2分)

(3)主机2收到ARP询问包后,根据询问者的IP和MAC地址E1立即向主机1回送一个ARP响应包,其中包含主机1的IP地址,MAC地址E1,主机2的IP地址和MAC地址E2,从而主机1获得了主机2的MAC地址E2,进而可向主机2发送数据。(2分)

请问:(1)该帧的数据字段有效字节为多少?(2)需要填充多少个字节?解:因为MAC帧最小数据长度为64字节,MAC帧头占18个字节,故数据长度必须大于46个字节,如不够则进行填充。所以:(1)数据帧的数据字段有效字节是13字节(2分)

(2)需要填充的字节数为46-13=33(字节)(3分)

解:(1)子网1的有效IP地址范围为:192.168.25.1~192.168.25.63(1分)

子网1的网络掩码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1分)

(2)子网2的有效IP地址范围为:192.168.25.65~192.168.25.126(1分)

子网2的网络掩码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

(3)子网3的有效IP地址范围为:192.168.25.129~192.168.25.190(1分)

子网3的网络掩码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

(4)子网4的有效IP地址范围为:192.168.25.193~192.168.25.254(1分)

子网4的网络掩码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

特点:轻负载性能比较好,重负载时性能急剧变坏,不适合实时应用环境。

答:工作过程:(1)发现邻居结点(2)测量线路开销(3)构造L-S报文(4)广播L-S报文(5)重新计算路由。

特点:1)考虑了线路的带宽;2)算法的收敛性得到保证;3)算法的对路由器的要求比较高。

一个可能的答案:A单位:101.101.101.0/25B单位:101.101.100.0/24

C单位:101.101.101.128/26D单位:101.101.101.192/26评分标准:每个单位2.5分。

表1路由表

网络/掩码长度

下一跳点

C4.50.0.0/12

A

B

C4.60.0.0/12

C

C4.68.0.0/14

D

80.0.0.0/1

E

40.0.0.0/2

F

0.0.0.0/2

G

1)C4.5E.13.872)C4.5E.22.093)C3.41.80.02

4)5E.43.91.125)C4.6D.31.2E6)C4.6B.31.2E

答案:1)B2)A3)E4)F5)C6)D

网络协议三个要素:

(1)语法(Syntax):说明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即语法是对所表达内容的数据结构形式的一种规定。例如在传输一个HDLC帧时,可按图格式来表达。

(2)语义(Semantics):协议的语义是指构成协议的协议元素的含义,不同类型的协议元素定义了通信双方所表达的不同内容,即规定了哪些是控制信息,哪些是通信数据信息。例如上述HDLC帧中,定义协议元素F的语义是标志符01111110,其含义是作为一帧数据的开始或结束的分界符,可直接利用标志符F进行帧同步;又如协议元素A表示站地址,占用一个字节。

(3)时序(Timing):规定事件的执行顺序。例如采用应答方式进行通信时,首先由源站发送报文信息,如果宿站收到的报文正确,就应该遵循协议规则,利用协议元素ACK应答源站,以便源站获知所发报文已被正确接收;相反,若宿站收到的报文错误,应利用协议元素NAK应答源站,告知源站应重新发送该报文。以上事件的发生必须遵循协议的时序规则,最终使得通信双方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信息。

答案:6个。……4分

数据字段的长度:前5个是1480字节,最后一个是800字节。片偏移字段的值分别是:0,185,370,555,740和925。……6分(1分/个)

1)用十进制数表示上述IP地址?

2)该IP地址是属于A类,B类,还是C类地址?

3)写出该IP地址在没有划分子网时的子网掩码?

4)写出该IP地址在没有划分子网时计算机的主机号?

5)将该IP地址划分为四个子网(包括全0和全1的子网),写出子网掩码,并写出四个子网的IP地址区间(如:192.168.1.1~192.168.1.254)

答:1.202.96.44.88

2.C类

3.255.255.255.0

4.88

5.255.255.255.192

202.96.44.1~202.96.44.63

202.96.44.65~202.96.44.127

202.96.44.129~202.96.44.191

下一跳

C4.5E.2.0/23

C4.5E.4.0/22

C4.5E.C0.0/19

C4.5E.40.0/18

C4.4C.0.0/14

C0.0.0.0/2

202.96.44.193~202.96.44.254

(a)C4.4B.31.2E

(b)C4.5E.05.09

(c)C4.4D.31.2E

(d)C4.5E.03.87

(e)C4.5E.7F.12

(f)C4.5E.D1.02

主机

IP地址

子网掩码

202.101.102.18

255.255.255.240

202.101.102.146

202.101.102.158

202.101.102.161

202.101.102.173

240(D)=11110000(B)18(D)=00010010(B)146(D)=10010010(B)158(D)=10011110(B)

161(D)=10100001(B)173(D)=10101101(B)164(D)=10100100(B)

[问题1](2分)5台主机A、B、C、D、E分属几个网段?哪些主机位于同一网段?

分成了3个网段,A一个,B和C一个,D和E一个

[问题2](2分)主机E的网络地址为多少?

202.101.102.160

[问题3](2分)若要加入第六台主机F,使它能与主机B属于同一网段,其IP地址范围是多少?

202.101.102.144——202.101.102.159

[问题4](2分)若在网络中另加入一台主机,其IP地址设为202.101.102.164,它的广播地址是多少?哪些主机能够收到?

广播地址:202.101.102.175D和E可以接收到

[问题5](2分)若在该网络地址块中采用VLAN技术划分子网,何种设备能实现VLAN之间的数据转发?

网桥可以实现vlan之间的数据转发或者是交换机

【说明】某公司租用了一段C类地址203.12.11.0/24~203.12.14.0/24,如图5-1所示。其网间地址是172.11.5.14/24。要求网内所有PC都能上网。

【问题1】(8分)

接入层交换机Switch1的端口24为trunk口,其余各口属于vlan11,请解释下列命令并完成交换机的配置。

Switch1#configterminal(进入特权配置模式)

Switch1(config)#interfacef0/24(进入端口24配置模式)

Switch1(config-if)#switchportmodetrunk(设置端口为TRUNK模式)Switch1(config-if)#switchporttrunkencapsulationdotlq(封装802.1Q协议)Switch1(config-if)#switchporttrunkallowedall(允许所有VLAN从该端口交换数据)Switch1(config-if)#exitSwitch1(config)#exitSwitch1#vlandatabaseSwitch1(vlan)#vlan11namelab01(创建VLAN11,名字为lan01)Switch1(vlan)#exitSwitch1#configterminalSwitch1(config)#(进入f0/9的配置模式)Switch1(config-if)#(设置端口为接入链路模式)Switch1(config-if)#(把f0/9分配给VLAN11)Switch1(config-if)#exitSwitch0(config)#interfacevlan11(进入虚子接口vlan11)Switch0(config-if)#ipaddress203.12.12.1255.255.255.0(配置IP地址)Switch0(config-if)#noshutdown开启端口

Switch1(config)#(保存配置文件)。答案:

(1)设置端口为中继(或Trunk)模式

(2)设置Trunk采用802.1q格式(或dot1q)

(3)创建vlan11,并命名为lab01

(4)switchportmodeaccess

(5)switchportaccessvlan11或switchportaccessvlanlab01

【说明】某校园网拓扑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该网络中的部分需求如下:

1.信息中心距图书馆2千米,距教学楼300米,距实验楼200米。

2.图书馆的汇聚交换机置于图书馆主机房内,楼层设备间共2个,分别位于二层和四层,距图书馆主机房距离均大于200米,其中,二层设备间负责一、二层的计算机接入,四层设备间负责三、四、五层的计算机接入,各层信息点数如表1-1所示。

表1-1

3.所有计算机采用静态IP地址。

4.学校网络要求千兆干线,百兆到桌面。

5.信息中心有两条百兆出口线路,在防火墙上根据外网IP设置出口策略,分别从两个出口访问Internet。

6.信息中心共有多台服务器,通过交换机接入防火墙。

7.信息中心提供的信息服务包括Web、FTP、数据库、流媒体等,数据流量较大,要求千兆接入。

【问题1】(4分)根据网络的需求和拓扑图,在满足网络功能的前提下,本着最节约成本的布线方式,传输介质1应采用,传输介质2应采用,传输介质3应采用,传输介质4应采用。

(1)~(4)备选答案:A.单模光纤B.多模光纤C.基带同轴电缆D.宽带同轴电缆E.1类双绞线F.5类双绞线答案:(1)A(2)B(3)F(4)B

【问题2】(6分)校根据网络需求选择了四种类型的交换机,其基本参数如表1-2所示。

表1-2

根据网络需求、拓扑图和交换机参数类型,在图1-1中,

Switch1应采用类型交换机,Switch2应采用类型交换机,Switch3应采用类型交换机,Switch4应采用类型交换机。

根据需求描述和所选交换机类型,图书馆二层设备间最少需要交换机台,图书馆四层设备间最少需要交换机台。

答案:(5)C(6)B(7)D(8)A(9)2(10)4

【问题3】.设收到的信息码字为110111,检查和CRC为1001,生成多项式为:G(x)=X4+X3+1,请问收到的信息有错吗,为什么?

答:

(1)R(X)=1111(5分)

(2)因为余数R(x)不为0,所以收到的信息不正确。(5分)

区域(A)计算机“IP地址”(范围):(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A)计算机“子网掩码”:(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A)计算机“默认网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B)计算机“IP地址”(范围):(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B)计算机“子网掩码”:(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B)计算机“默认网关”:(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图3-1中代理服务器还可以用何种网络连接设备实现?

(3)(2分)在接入Internet时,区域(A)与区域(B)相比,哪个区域的计算机安全性更好?

(4)(4分)IP地址为192.168.0.36的计算机发送到Internet上的IP数据包的源IP地址为(7);IP地址为202.117.12.36的计算机发送到Internet上的IP数据包的源IP地址为:(8)。

(5)(3分)如果该单位有一台需对外发布公共信息的Web服务器,应将其接入图3-l的哪个区域?

(6)(3分)如果电信部门分配的公网IP地址为202.117.12.32/30,则图3-l的网络连接应做何改动?

答案:(1)区域A:IP:192.168.0.2-192.168.0.254Mask:255.255.255.0Gateway:192.168.0.1

区域B:IP:202.117.12.35-202.117.12.38Mask:255.255.255.248Gateway:202.117.12.33

(2)带NAT功能的路由器(防火墙什么的都可以)

(3)区域A:如果代理服务器是一个防火墙的话,区域A相当于在防火墙的内网,区域B相当于防火墙的DMZ

(4)(7)202.117.12.34做的是NAT,NAT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最好彻底理解。(8)202.117.12.36

(5)区域B(相当于DMZ)

(6)因为只有202.117.12.33和202.117.12.34两个地址,只能把区域B里面的计算机都放入区域A,并且把IP地址设置在192.168.0.0/24网段

图2-1

(1)(4分)为了将公司内所有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图2中的(A)处可采用哪两种类型的设备?

(2)(2分)该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是什么类型?

(3)(4分)该公司在服务器上安装了DNS,以便把公司主页发布到Internet上。请问DNS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4)(6分)给出“局域网上所有用户以共享同一IP地址方式来访问Internet”的两种解决方案。

(5)(4分)在服务器和Internet接入之间安装采用IP过滤技术的防火墙,请问IP过滤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答案:集线器(或HuB.;(2)交换机。

(1)星型。

(2)DNS服务器为客户提供存储、查询和搜索其它主机域名和IP地址的服务。主要实现域名与IP地址之间的转换,以解决IP地址难以记忆的问题。

(3)(1)在服务器上安装代理服务器软件(例如Wingate),各PC机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Internet;(2)在服务器端启动Internet连接共享服务,各PC机共享服务器的Internet连接。

(4)IP过滤技术可将访问者和被访问者限制在一个特定范围内,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实现:(1)由管理员配置IP分组过滤表,IP过滤模块根据IP分组中报头的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等信息,对来往的IP分组进行过滤,允许或者禁止某些IP地址的访问。(2)通过配置代理服务器来限制内部用户对Internet的访问。

(1)在此过程中,按照TCP/IP参考模型,从应用层(包括应用层)到网络接口层

(包括网络接口层)都用到了哪些协议,每个协议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THE END
1.TCP和UDP协议的区别及应用嘲TCP和UDP协议的区别及应用场景 江河入海,知识涌动,这是我参与江海计划的第5篇。 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层协议是确保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关键。其中,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两种主要的传输层协议。它们在数据传输方式、特性以及应用场景上有着显著的不同。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种协议的区别,并提供代码...https://open.alipay.com/portal/forum/post/159401015
2.TCP与IP27) IP协议的特征是(B ) A. 可靠,无连接 B. 不可靠,无连接 C. 可靠,面向连接 D. 不可靠,面向连接 28) TCP和UDP协议的相似之处是(A) A. 传输层协议 B. 面向连接的协议 C. 面向非连接的协议 D. 以上均不对 29) 基于TCP协议的应用程序的有( D)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526/15/4471757_119543507.shtml
3.下列关于TCP和UDP协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TCP是端到端的协议...更多“下列关于TCP和UDP协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TCP…”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生活饮用水中银的允许浓度为A.0.01mg/LB.0.05mg/LC.0.1mg/LD.0.15mg 生活饮用水中银的允许浓度为 A.0.01mg/L B.0.05mg/L C.0.1mg/L D.0.15mg/L E.0.2mg/L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生活饮用水中砷的允许浓度为A.0.01...https://m.shangxueba.com/ask/2188464.html
4.2024年上半年网络工程师综合知识真题与答案(文字版)D.进行对个人权益有重大影响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 信管网参考答案:A 查看解析:www.cnitpm.com/st/6325416826.html 68、系统维护的功能不包括() A.清除异常任务 B.更新口令 C.数据备份 D.定期更换CPU 信管网参考答案:D 查看解析:www.cnitpm.com/st/6325525809.html 69、TCP协议与UDP协议工作在() A.数据链路层 ...https://m.cnitpm.com/pm1/160709j8oftrv9l0.html
5.以下关于TCP和UDP协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TCP是端到端的协议以下关于TCP和UDP协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TCP是端到端的协议,UDP是点到点的协议B.TCP是点到点的协议,UDP是端到端的协议C.TCP和UDP都是端到端的协议D.TCP和UDP都是点到点的协议https://m.ha.huatu.com/2020/0409/1932857.html
1.TCP和UDP的特性与区别UDP则是无连接的协议,它不需要建立或关闭连接,发送方可以直接发送数据报,接收方也可以随时接收数据报。 2.可靠性 TCP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它使用确认和重传机制来确保数据正确、完整、有序地到达目的地。TCP还通过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来防止网络过载。 https://blog.csdn.net/qq_67693604/article/details/143640983
2.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主机 15. Internet采用的基础协议是___。 A. HTML B. OSMA C. SMTP D. TCP/IP 16. 互连网络上的服务都是基于一种协议,WWW服务是基于___协议。 A. SMTP B. TELNET、 C. HTTP D. FTP 17. 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编程语言是___。 A. HTML B. Java C. C++ D. Foxpro 18. IP地址是由一组长度为_...https://jpkc.gdcvi.edu.cn/skills/solver/classView.do?feature=courseSite&action=onlineCourseWork&siteKey=173571
3.2023年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试题及答案2)、TCP传输单位称为TCP报文段,UDP传输单位称为用户数据报。 3)、TCP注重数据安全性,UDP数据传输快,因为不需要连接等待,少了许多操作,但是其安全性却一般。 TCP对应的协议和UDP对应的协议 TCP对应的协议: (1) FTP:定义了文件传输协议,使用21端口。 https://www.oh100.com/peixun/jisuanjiyingyong/414966.html
4.华为笔试Q1:请你分别划划OSI的七层网络结构图,和TCP/IP的五层结构图? Q2:请你详细的解释一下IP协议的定义,在哪个层上面,主要有什么作用? TCP与UDP呢? Q3:请问交换机和路由器分别的实现原理是什么?分别在哪个层次上面实现的? Q4:请问C 的类和C里面的struct有什么区别? https://www.yjbys.com/file/huaweibishi.html
5.以下关于TCP与UDP描述正确的是()tcp会流量控制, 用滑动窗口机制来进行流量控制 https://www.nowcoder.com/questionTerminal/1d5e77e1c2694c338ee5602254f59f57
6.双非本科跨专业5面京东,8600小时后收到通知,流下喜悦泪水2、项目有关 3、计算机网络 (1)网络TCP和UDP的区别 (2)TCP保证可靠性, TCP在那一层 (3)分层 (4)HTTP的结构 (5)三次握手、四次挥手,为什么不是两次握手? 4、数据库 (1)数据库优化 (2)索引的分类、 索引优缺点、 聚集索引 (3) 慢查询,截取分析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632778078&efid=DWfu7WeSgiHv2qWOUabF1g
7.下列关于TCP和UDP协议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TCP和UDP协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问题1选项 A.UDP提供无连接、不可靠的传输服务 B.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采用“三次握手”过程 C.UDP首部为4个字段,每个字段由4个字节组成 D.TCP不提供流量控制,而将此问题交由数据链路层 参考答案:查看答案查看解析...https://www.educity.cn/tiku/11204047.html
8.计算机网络基础谢希仁第七版答案(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pdf...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结合OSI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和TCP/IP的四层结构) 应用层——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运输层——向两个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具有复用和分用的功能 (两种协议——TCP协议UDP协议) 网络层——分装成数据包——IP数据报使用IP协议 数据连接层——分装成帧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064155
9.网络服务器配置的试题及答案5、以下有关域名空间正确的是: A. DNS的域名空间是一个逻辑空间 AB B. www.sin A.com是一个FQDN名 C. DNS的域名空间一共只有三层 D. DNS名称解析必须依靠DNS服务器 6、下列哪些协议中位于TCP/IP Internet层? CD A. UDP B. TCP C. ICMP https://www.51cto.com/article/276054.html
10.常见网络协议汇总网络协议网络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UD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本文就详细的介绍一下常见的网络协议,通过这些具体的协议更深刻的认识整体网络的传输流程及相关网络原理,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https://www.jb51.net/network/88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