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模型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概念模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目标之一,数字化校园是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新建学校或学校搬迁、扩建、合并等原因,需要做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设计。有些学校建设资金充足,能够一次性建完规划中的大部分内容;不少学校考虑到持续发展、设备利旧等原因,做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尽管各个学校采用的建设方式不同,如果借助一个概念模型,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很快被学校各层次的用户所理解,收集到的用户需求精准度高,由此基础做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设计更能体现学校特色。

1数字化校园概念模型的构成部件

数字化校园建设涉及学校管理体制、安全机制、校园文化、教学过程、科研活动、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从系统工程角度看,它包括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行维护等过程;从规划设计角度看,它分为内容建设(ICT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业务应用系统、用户培训)、安全与制度、运维服务、人员与经费保障等,是数字化校园概念模型的主要部件,图1是数字化校园概念模型的部件构成图。

2概念模型中各部件的作用与关系

2.1经费保障是前提

需要学院的顶层设计定位,如果它是学校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需要做数字化校园概念模型设计,经费保障应归类到学校办学基础设施科目。

2.2安全与制度是支撑力

2.3内容规划是特色校园的体现

2.4技术选型决定数字化校园的稳定性

技术选型分为ICT硬件设施的解决方案和数据中心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业务管理系统可以是不同厂家产品,应能够与数据中心做数据实时交换。ICT硬件设施的核心是校园网络,如果光纤管道资源较充足,安全监控、广播电视等占据带宽较大的业务,将它们与校园网络的传输通道分开,留充足带宽给校园网运行应用软件及将来的发展。为了环保和节省电力,数据中心的硬件解决方案应选择虚拟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如果经费充足,可选做数据中心的灾备恢复系统;数据中心的软件系统,即数据管理平台,处理着来自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推送与接收,应考虑处理的数据库类型尽可能多,便于兼容将来更多的异构业务应用系统。

2.5运维服务是建设成果的技术保障

3结束语

参考文献:

[1]张春梅.突破数字化校园应用瓶颈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08):69-69.

[2]孟凡立,陈荣,徐明.高校虚拟化数据中心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2):62-66.

[3]张德时.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科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8):39-41.

关键词:自我概念;shavelson多维度多层次模型;中国化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认识和评估。人们通过对自己内在、外在特征的认识,处理事情的经验,不断地自我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认识。自我概念具有自我引导、自我解释、自我期望的作用,它影响人们自我理解的方式,自我期望的高度,并对自我实现有强大的预言性。从19世纪开始,自我概念逐渐成为近代人们的课题,而shavelson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已然成为自我概念研究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一、shavelson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

(一)shavelson模型提出的教育发展背景

1.社会环境。1945年,二战结束后不久,另一场战争却无声地打响了,这就是以美苏两国为代表的“冷战”,它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美国最大的政治,两个主要大国从此开始不断地全面抗争。特别在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美国政府的压力剧增,发现美国中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苏联,从此开始了一连串的教育改革。70年代后期,人们发现中小学学生的知识更加薄弱而开展了“回到基础学科运动”,在这期间内,引发了大量的科学家、心理学家去研究如何更好地教育中小学生,而1976年shavelson的模型也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二)shavelson模型的理论渊源

美国研究者shavelson,致力于教育心理学领域,为了提高美国的教育及学生的综合能力,他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自我概念多维度层次模型,并且更为全面地提出了自我概念的定义。

(三)shavelson模型的结构

shavelson等人以他们对自我概念的定义为基础,于1976年提出了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理论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一般自我概念(generalself-concept)位于最顶层,一般自我概念可分为学业自我概念(academicself-concept)和非学业自我概念(nonacademicself-concept)。学业自我概念又可分为具体学科的自我概念,比如:数学自我概念、历史自我概念、英语自我概念等;非学业自我概念又可分为社会自我概念、情绪自我概念、身体自我概念。也就是说,具体的行为在最底层,是自我概念形成的基础。

(四)shavelson模型的价值

shavelson等人的阶层模型作为自我概念层次研究的大体框架激发了不少研究,而且在这之后所提出的许多关于自我概念的模型均是以此为基础和方向进行改进和完善,虽然这个建立之初的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缺乏实证研究,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它对于自我概念的研究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shavelson模型中国化

(一)优点

1.shavelson等人认为自我概念是多种因素的复杂组合,突破性地在前人所认为的自我概念单维度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自我概念多维度多层次模型。将单维度的研究转为了多维度多层次研究,使自我概念的模型更为具体、清晰。

此模型较之前的模型已有很大改观,不再有太多的抽象概念,而是转为对个体具体行为的分析,它使很多研究者认识到自我概念是一个多维度的、有组织结构的稳定模型,它由多个侧面组成,由每个侧面反映一个特殊的自我参照系统,多个侧面共同构成总的自我概念,因此对自我概念的考察可从多个侧面分别进行,也可在总体上进行。这对中国中学生的自我概念研究指明了方向,可以从中学生的各个侧面或者是总体上进行研究,明白对于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更加具体地提高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策略。

【关键词】Games-to-Teach;外语;教育游戏;概念模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5―0062―04

一Periodista概念模型特色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非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Periodista”通过提供双倍娱乐(可观的视觉、扣人心弦的剧情、复杂角色,成瘾的游戏)和一个富有交互式的环境,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有效的融入教育游戏之中。具体来说,在“Periodista”的虚拟学习环境(游戏情境)中,通过创设一些吸引人的角色,提供45个极小的适合语言课日程表的游戏挑战,并且适合于每个学生的水平的个人语法和阅读挑战,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西班牙语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该游戏并不是要代替西班牙语传统课堂教学,相反,它设法提供一个学习情景,学习者通过反复练习来学习和巩固课堂知识。

1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一个编辑部里,主编JuanMartinez将想要当摄影记者的学习者送到讲西班牙语的世界去旅行,并要求学习者在旅行中拍摄一些能引起轰动效应的见闻照片,因此学习者的西班牙语将要经受考验。

2角色

游戏开始时,每个学习者都可以选择一个主要角色来扮演,同时还有一些智能化的NPC。角色属性(见表1):

3游戏情境

(1)游戏场景

游戏发生在几个讲西班牙语国家:西班牙、墨西哥、阿根廷、波多里哥、委内瑞拉、智利、厄瓜多尔、古巴等等。学习者带着每个使命的去参观不同的地点,那里也会发生一些事件,学习者能在每个城市街道转悠,那里有栩栩如生的行人,报亭,通过的汽车等等,玩家能进入选定的商店或者办公室。

(2)游戏目标

提供一个讲西班牙语的真实的语言情景来助学。该游戏倾向于练习听和读,同时也扩展到说和写能力的培养。

(3)游戏任务

游戏中的任务有用西班牙语听、读和沟通;练习语法和对文化的敏感,在每次交谈中,学习者通过游戏给出的菜单选择合适的回复;在讲西班牙语的世界里寻找扣人心弦的事件;通过多方面地观察每个事件,达到理解事件态势之目的;与其它摄影记者的竞争,以设法在每个新闻会议中出版大量图像。

(4)音效

游戏中存在的音效有:广播、当地西班牙人交谈的声音、背景音乐、警报器、汽车声、相机快门声等,这样当玩家走动的时候,通过广播能了解到很多城市的信息,并通过其它的音效来增加学习者的临场感。

二教育性与游戏性的融合

尽管,“Periodista”游戏是基于Games-to-Teach项目所倡导的“现代教学法+艺术化游戏环境=下一代教育媒体”的理念下设计的,但其无论从游戏性与教育性融合方面,还是从游戏的内容设置、级别设置、要素设置、学习者控制设置等方面,突现出其精当的结构设计思想。这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度探究。

1内容设置

“Periodista”设计初衷并非取代课堂授课,而是提供了一个环境,让学习者练习课堂所学知识。为此,游戏级别和要素的设计与传统课程有很强的对应关系(见表2)。

4学习者控制设置

教育游戏是要让学习者能够沉浸其中并主动参与游戏的学习活动,使其能在获得娱乐体验的同时学业也获益的前提,是级别要素和学习者控制的设计与学习者年龄相适应。“教育游戏的设计更要注意要素与游戏技巧的平衡,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平衡,只有在二者比重协调的条件下,学习者才能在游戏中自然沉浸。”[3]在该游戏中,学习者控制包括:控制照相机(例如聚焦,迅速移动,选择正确的地点照相);决定花费(如:住旅馆、看电影、运输、翻译等等);通过交互菜单和别人交流,以此来测试每个词组的作用,还有一些学习帮助,例如望远镜,字典,有偿译者等。这些学习者控制,比较好地解决了级别要素与学习者控制的平衡问题,也与该游戏的目标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

三Periodista概念模型对外语类教育游戏设计的启示

“Periodista”概念模型对我们设计外语类教育游戏的启示是多方位的,笔者从目前已有的外语类教育游戏的现状出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尤为直接而重要。

1灵活性

目前多数外语类教育游戏皆为封闭的系统,内容的灵活性、教师参与度极低,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而“Periodista”概念模型中,教师能根据游戏的内容来选择教学内容,能对每个玩家安排一些挑战,这些挑战用于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减少其常犯的错误,有效地将游戏任务迁移到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中来。

2情景性

语言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要会读、写,还要能听、说,能自如地使用才是最终的目标。情境学习理论的研究者认为,真正的完整的知识(即学什么和如何学、如何用的结合)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而“Periodista”概念模型所构建的虚拟学习环境,使学习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类似于现实生活的语言环境,对培养学习者语言应用水平非常有效。另外,学习者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以参与到这个虚拟情境中,通过和成员的交流、互动和合作来达到有效学习,既能激发学习动机,又能达到情境学习,培养综合能力之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的促进学习者将在游戏中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3能力培养的基点

4与课堂教学之关系

四结语与反思

外语类教育游戏在外语教学中表现出了强大的魅力,各种理想化的模型已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游戏产品,并为学习者与研究者所了解与使用。但是,要将教育游戏软件普及到外语教学中,还需要游戏设计者、游戏制作者、教师、专家等诸多方面人士的共同努力。如何开发出既好玩,又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理想的教育游戏,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亟待探索:

1如何解决教师和学习者的教学和学习观念问题

2如何设计游戏及分配游戏配套资料中的知识

3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者的高阶能力

4如何评价从游戏中培养的高阶能力

5如何设计教育游戏,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致谢:本文在成文过程中,陕西师范大学知识媒体研究所的马红亮、贺宝勋老师,以及金燕、陶力源、王建武、刘庆圣、隋志华、解素敏、张丽芳、孙彦青几位硕士研究生共同参与了讨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MIT.Games-to-TeachProjectResearch[EB/OL].

[2]MIT.Periodista[EB/OL].

关键词: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旅游业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从文化旅游、到休闲度假旅游,旅游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景区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传统的旅游在到达景点之后。不注重景区环境的保护,造成了景区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我们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相应的提出了发展低碳旅游业的要求。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了世界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旅游业作为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更占优势。这是因为旅游业能耗低、资源利用率高,不仅在节能减排方面占据着优势地位,在其他方面也是非常占优势的。

低碳经济

低碳旅游

由于目前低碳旅游还在研究之中,还没有权威性的定义,本文介绍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以便对低碳旅游景区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刘啸认为所谓的低碳旅游,就是借助低碳经济的理念。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贯彻低能耗、低污染的理念,形成一种绿色的旅游发展道路。这种形式的旅游业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者和旅游项目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的意愿和质量的同时,对于旅游的各个环节都针对减少污染的原则提出相应的要求。而对于低碳旅游景区模型的建立,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著名学者侯文亮将低碳旅游景区分为相对型和绝对型两种,所谓的绝对型景区建设模型是指不论是景区的前期建设、还是后期运营都严格按照低碳经营的标准进行景区建设。而相对型的景区建设模型是指通过为游客提供体验式的低碳旅游项目,以降低景区的环境污染,最终达到保护景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目的。以蔡萌为主的一些学者认为低碳旅游就是应该通过低碳技术的运用、倡导低碳的旅游消费形式,从而提高旅游的质量,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

由于低碳旅游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展低碳旅游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我国在发展低碳旅游业的时候更多的侧重于交通工具的低碳化。而国外的研究则更侧重于旅游业与全球化气候变化的相互影响,并作出了相应的量化衡量指标。如何利用国外的发展经验,促进我国在建设“生态GDP”中的旅游业发展出路具有重要意义。

低碳旅游区概念模型

(一)低碳旅游景区的研究意义

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中都开始倡导节能环保行为,促进企业转型,实现绿色的发展道路。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国很多景区早于学术界研究,已经开始在实际的运行中慢慢探索低碳旅游景区的发展道路。比如在四川贡嘎山燕子沟、南京夫子庙等就正在建设“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规范区”。因此,学术界应该尽快的为这种初级的低碳旅游模型提高科学合理的指导,促进低碳旅游经济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壮大。

(二)低碳旅游景区的概念模型

对于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的建设应该参照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指导性文件和资料,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景区模型理论。在这种模型的构建中,既要符合当前我国景区发展的特点,又要为发展低碳旅游寻找出新的出路。

伴随着景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会受到来自内外两方面的压力,即景区发展会进入一个瓶颈阶段。在瓶颈阶段要想寻找出突破的方法,则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转型。这一模型就是适用于景区向低碳、绿色旅游转型的一种模型。而这一模型的实施则需要政府、景区管理人员和游客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的。

这一模型中有几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一是景区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原来的旅游运营模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要实现景区的长远发展,必须突破瓶颈。改革景区发展的主要方式,从而向低碳化旅游转变。二是景区的低碳发展状态。对于景区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评。综合考虑景区发展过程中对于资源的利用率和破坏程度等,为作出科学合理的对策提供依据。三是国家政策的外部支持状况。国家的经济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低碳旅游需要国家在多个层面的配合才能够有效地进行下去,比如说在排污税、能源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只有这三点能够协调、平衡的发展,才能够推动低碳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种由内在驱动、技术支持和政府响应的低碳旅游发展模型(见图1)。

低碳旅游概念模型的评价体系构建

这一模型的建立是在一种理想状态下运行的,但是在现实旅游业的发展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态,因此,必须对于模型的各个方面进行指标化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这一模型在现实中有实现和存在的意义。

(一)评价要素选取的原则

首先,评价体系中选取的要素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切实反映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评价要素的选取,必须是可以量化的,可以通过这些指标的对比来反应各景区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上的优势和不足,使其能及时的调整景区发展战略。再者,这些指标的评价标准必须与国家所使用的质量标准相联系,促进景区建设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评价的主要指标

这里我们将主要的指标规划进入两个系统之中,通过对于指标的介绍来了解这些指标如何控制低碳旅游的发展。

首先是资源与环境子系统。这一系统涉及到景区对于游客的承载能力和景区自然植被的更新能力等,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这里我们介绍三个指标:一是景观的资源价值。良好的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这一指标包括了经典的历史文化价值、资源地域等各方面的观赏价值,是决定游客是否对景点感兴趣的重要指标。二是景区的植被覆盖状况。植被覆盖率作为一个新的指标已经越来越受到游客们的推崇,低碳旅游的目的在于减少碳排放量,植被覆盖情况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促进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将这一指标贯彻到低碳旅游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对于景区经济转型还是对于游客的身心健康都占据着重要作用。三是景区碳排放量指标。碳排放量越高,对景区环境的改善越不利。所以要定期对景区的碳排放进行调查,并在实际的操作中控制碳排放量。此外,还应该对景区的大气指数等级和大气污染指数作出衡量,良好的环境是游客选择景区的关键,保持景区环境对于低碳型旅游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景区的开发利用系统。这一系统的建设对于景区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执行低碳理念的行为进行考评,既保证景区的发展建设,又保证景区的发展步入低碳旅游的轨道。这一指标通过对景区的投资建设、景区清洁生产的投入、交通方式的改变等指标来衡量景区,促进旅游行业在开发利用景区的同时不脱离正轨,确保低碳旅游的实现。

再次,景区的人文指标考核系统。这个系统是以景区的员工、游客以及当地居民的人文素质为考核对象进行。不管在低碳旅游的建设中,我们建立了多么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都必须通过人来起作用。所以人文指标也是衡量低碳旅游运行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这项指标中我们通过考核家庭恩格尔指数、员工低碳节能理念、员工参与低碳活动指数、当地人均碳排放量等指数,来衡量在低碳旅游对于企业和居民的影响程度。因为只有在每个人内心真正的树立了低碳旅游的理念,才能推动这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评价方法

首先,应该对指标进行统一化的处理。我们知道在很多指标中它们的单位、数据方向都不是统一的,要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考评,必须进行相对化处理,将绝对值改变为可以衡量的相对值,从而对其进行定型化的分析。定型化指标考核中P代表的参与考核的专家的所选定的考核等级系数,n代表的是参与考核的专家人数。

其次,对于没有办法进行量化的指标,要参考国际标准进行必要的细化分类和定性,给出一定的分类标准。在很多调查中数据的给出并不都是可以量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尽量选择相对容易定性的标准进行衡量,从而达到考核的标准。例如在对旅客的调查中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您喜欢自驾游吗?答案只有两个,喜欢或者不喜欢。但是对于游客到底有没有这样做,做的频率我们并不能够了解。如果单纯就这一方面进行量化是不可能的,除非有其他问题的配合。这时候我们就要根据这一答案作出定性的分析,了解旅客对这一旅行方式的喜好程度。

关键词:供应链协同;创新;绩效;价值链

协同可以缩短把创新项目转化为商业现实的补充性活动过程。其次,与其他企业合作意味着增加企业间的知识转移,从而使用其它不易被开发的资源。而且协同可以降低研发项目的风险。其外在动因显而易见,是为应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环境;其内在动因是为了谋求中间组织效应,追求价值链优势,构造核心企业的竞争优势群和保持核心文化的竞争力。

成功的创新需要有研发创新、价值链能力、企业战略/市场定位三者相结合的明确和动态的测量系统(见图1)。

图1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的系统观

一、协同创新战略

1.协同创新文献综述

ComputerScienceCorporation创建了一个衡量供应链成熟度的模型(见图2)。多数公司位于第一和第二层次的整合,这对于公司来讲要与供应链上其他公司建立更广泛的协同是很困难的。建立和保持协同战略的失败率之高反而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改善可能性。企业间协同的企业文化是促进协同的一个关键因素。

图2供应链成熟度模型摘自:CSC&SCMR(2006)典型供应链管理协同方案:ECR一有效客户反应:为给客户提供更高利益,以提高商品供应效率为目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和沟通工具,在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相互协同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流通体制。

供应商主管检查库存,从而消除了采购订单的需要。

SCORE一供应商削减成本的努力:这是供应商基于双赢方式的协同战略。

VMI一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地改进的合作性策略,体现了供应链协同管理思想。

典型供应链管理模型:

SCOR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是供应链的诊断工具,使企业间能够准确地交流供应链问题,客观评测性能,确定改进目标。它包括一整套流程定义、测量指标和比较基准,以帮助企业开发流程改进的策略。

CPFR模型,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合作企业实行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其他模型还有CIMOSA,GIMGRAI,PERA等。许多模型未能模拟出一些重要的商业活动,如营销和销售,产品开发或售后服务。基于协同策略的创新为建立竞争优势提供了一个好方法,供应链成员必须不断地参与创新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2.协同创新的环境

协同创新的发展被认为是参与创新活动组织间知识交流的结果。协同创新能使供应链实体迅速参与并作出贡献,以使它们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快速提高,协同创新通过创建组织学习气氛来实现这一过程。Senge(1990)提出了学习型组织建设的五个准则。

(1)创新供应链的外部因素:

行业部门:运用五力分析可以估算出一个部门最终获利的潜力,还应考虑该部门的成熟度。

政府:涉及政策,加强创新的具体方案,企业与其它创新实体相协同的创新空间的建立。

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的创新系统:是一个用于若干经济层面的分析工具,以理解创新努力和创新绩效两者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已经被应用于其他经济学观点,例如全国性的、区域性的和部门性的创新系统。运用这些系统,能促使供应链成员在现有联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

需求:需求的可预测性决定了供应链的配置。对于可预测的需求环境,供应链配置应侧重于完全有效过程,而对于不可预测的需求环境,则应更侧重于市场的反应过程。

要获得持久的需求需要稳进而不是激进的创新。

(2)创新供应链的内部因素:

协同文化:它与协同战略有关,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如信任、能见度、共享流程等主要特性。

人:应该考虑到社会能力、行为、动机、知识经验、决策过程中的角色和权力等。

有势力的团体:供应链中的一个或两个公司存在权力集中可促进或阻碍协同的进程。

投资能力:经济资源和投资能力在创新价值链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在第二和第三阶段,公司真正要证实一种理论而排除其他理论(构思转换和观念扩散)的时候,这个作用显得尤其重要。

信息通信技术和信息交流:构建共同的信息交换平台需要协同,要了解自由交换数据、生产计划和财务信息也同样需要协同。

物理位置:与客户或供应商的邻近度,联系方便度和在短期内安排会议的可能性可增加企业间的信任度。

根据参与创新的程度及企业内部创新的影响,Bessant运用协同创新的思想,绘制了一张表示创新模式的图表(见图3)。从图中我们能够得出,只有涉及重大创新项目时,才需要进行广泛的协同,反之,则需要较低程度的协同。

图3协同创新的过程摘自(Bessant,2003)

二、协同创新的方法协同创新方法的步骤:

1.明确需要,要采取系统的全局观,把最终客户投入、环境要求等需求转化为一个以客户价值为基础的利于评估和选择供应链的测量系统。

2.确定成员的创新重点,确定在哪些方面,需要什么样的努力来增加最大价值。

3.探索思想,提供交流的平台,有利于成员创新观念,开拓思维,提出更多更好的观点。

5.评价和选择观点,以价值为基础的方法来测试观点,选择能增加最终客户价值的观点。

7.管理协同研究,主要是协调研发活动,以促进和加强供应链成员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的努力。

8.关闭循环,维持创新过程,避免成功/失败后滚动循环的过程再次发生。

三、协同创新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社会转型;管理创新;企业管理;概念模型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在"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今天.全球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而创新则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作为社会生产力的载体,适应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其存在的理由和一切行为的出发点、落脚点。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促发了我国企业现代化历程的加速。当前,我国企业现代化的历程首先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企业如何从适应计划经济走向

一、理论背景

二、研究假设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开放的社会需要管理的开放,不同管理思想和理论的互动与融合促使管理的深层变革,也引起了社会转型与管理转型关系的讨论。

(一)基本假设1:社会转型伴随管理转型。

社会转型即社会形态的转变。而管理转型是指管理组织、管理主客体、管理行为以及人们对待管理的总态度、思维方式和一般价值观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因此,管理转型必然涉及管理的目的、任务、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根本改变。一方面,管理创新需要充足的创新知识资源。另一方面,管理创新需要有效的创新方法。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我国管理转型所要求的管理创新,决不是对某种管理思想的选择、认同所导致的管理思想一元化。恰恰相反,它应该是适应不同管理客体、管理环境需要的多种形态的管理思想的并存共荣。因此,要顺应社会转型需要进行管理创新。

(二)基本假设2:管理嵌入社会文化管理是社会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

管理嵌入社会文化即管理受制于并反作用于社会文化。管理总是根植于社会文化、价值观、习惯和信念、政府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中,管理愈是能运用一个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和信念,它就愈能取得成功。

(三)基本假设3:"创新人"假设是管理创新的逻辑前提。

"创新人"指企业中参与创新的所有创新主体,如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及操作层的员工、企业的供应商与用户等。"创新人"假设作为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的发展结果.以往的"经济人"、"社会人"、"管理人"、"复杂人"及"文化人"假设都只是"创新人"假设的某一侧,"创新人"综合了以前各种假设的合理部分。既反映了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的发展趋势.又反映了人性的创新本质,是人性假设在创新时代的新发展。因此.把"创新人"假设作为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点。

三、概念模型

发掘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科学的管理研究。选择建立管理创新的概念模型是这项研究的基础。对正在孕育的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研究主要有两项:提出概念模型和发掘管理情景。

一、文献回顾

“服务”拥有丰富多样的含义,但其应用于管理文献中却产生了相当大的模糊性。在20世纪的50、60年代,西方市场营销学界开始对服务进行系统研究,诸多研究人员试图从经济学、服务营销、服务过程、服务特性、服务管理,以及与实物产品对比等不同视角对其进行定义。尽管不同研究者、不同机构对服务的定义可能有所区别,但从其本质上看都认为服务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目的,是以人的活动为基础的,是为消费者提供满足的过程。所以,服务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产品管理,服务有其特定属性。基于此观点,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投身于更加具体的服务管理方法和工具的研究上,服务质量的概念化和测量就是研究的焦点领域之一。

(一)服务质量的定义

服务质量的概念是从有形产品的质量概念引进而来,Parasuramanetal.(1988)[4]提出人们对有形产品质量的认识大致有4种:(1)零缺陷;(2)符合某种规范或标准;(3)对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4)“内部失败”(指产品离开工厂之前)与“外部失败”(指产品在市场中的表现)的发生率。但是,由于服务与有形产品的不同特性,使服务质量的概念和有形产品的质量概念在内涵上有很大的不同。

20世纪70年代初,Levitt(1972)[5]首次提出服务质量概念,认为服务质量就是指服务是否能达到预设的标准。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Gronroos(1984)[6]提出了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服务业开始重视质量问题。服务质量既是服务本身的特性的总和,也是消费者感知的反应。在对服务质量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是北欧和北美两大学派有明确的研究成果,表1展示了部分较有代表性的服务质量的定义。总第437期

熊伟:基于顾客导向的供应链服务质量概念模型研究

服务质量定义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服务质量认知的大致过程,虽然研究人员对服务质量的定义有所不同,但都认为服务质量是一种主观的质量,是很难以客观的标准来衡量的,它取决于顾客的实际感受。因此,供应链情景下的服务质量可以定义为在供应链整体下的不同层级的期望和感知差异的比较。

(二)服务质量模型

目前,对于服务质量的概念和模型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发展。Gronroos(1982)[7]认为感知服务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技术质量、功能质量和企业形象。后来Gronroos(1984)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修正,指出服务质量由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两个要素构成,企业形象对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有过滤作用,并提出了一个感知服务质量模型。在此基础上,Parasuramanetal.(1985)[8]将服务质量概念化为顾客期望和对服务体验评价的感知差距,并构建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此后,Parasuramanetal.(1988)修正和发展了服务质量测量工具,提出一个由有形性、可靠性、安全性、响应性、移情性构成的,包括22项问题的SERVQUAL量表来测评服务质量。

服务营销专家RustandOliver(1994)所提出的只测量服务绩效(顾客感知)的SERVPERF量表,比SERVQUAL在测量服务质量方面效果更好,部分研究者在该基础上进行了拓展研究(BabakusandBoller,1992;Gotliebetal.,1994;HartlineandFerrell,1996等)。

综上所述,国外服务质量的研究以理论为基础,从服务质量产生机理出发,结合行业实证研究来探索服务质量要素,并建立模型,其中PZB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式在实证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这些研究一个明晰的分析路线就是研究焦点从决定服务质量内因开始,从内向外逐渐拓展,从内部员工到外部消费者,再延伸到消费者所处的环境特征,从单向服务质量决定到互动服务过程。

(三)供应链中的服务质量

(四)小结

目前,由于对于服务质量仍没有统一的定义,对服务质量的研究较多地聚焦于概念、模型和测量等方面,服务质量模型的研究也需要在具体领域和研究对象下进行审核与修正。对服务质量的研究较多的是以顾客感知为基础,而对影响服务结果的组织支撑能力和水平考虑较少,不利于组织系统地发现不足,以及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其服务水平。合理的服务质量评价不仅要评价顾客感知质量,还应评价服务企业固有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及组织支撑质量。因此,供应链情景下的服务质量概念的适用性还不是很充分,服务质量建模与测量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促使我们在下节中提出该模型。

二、供应链服务质量概念模型构建

通过对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模型、供应链服务质量的回顾,本文综合考虑Parasuramanetal.以及BradyandCronin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供应链特征,分别从内部及外部角度,构建供应链服务质量概念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供应链服务质量概念模型

(一)内部服务质量与外部服务质量

服务支撑能力反映的是在供应链中以核心企业为主导,对跨越组织界限的价值创造活动进行整合的程度,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供应链对顾客提品或服务的有效性及效率问题。虽然供应链管理强调对外部业务伙伴的集成,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必须首先通过整合内部职能,然后转移至外部整合。因此,内部服务质量不同于外部服务质量,对于内部各职能的整合也变得较为重要。服务支撑能力能改进人员管理培训、信息沟通、组织氛围、企业运营和资源配置等,从而提升外部服务质量。对于外部服务质量,参考BradyandCronin(2001)提出的服务质量阶层结构模型,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划分为交互质量、结果质量、环境质量等要素。

1.交互质量指顾客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对服务人员、事件处理及信息的感知,该维度对感知服务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

2.结果质量是指当服务完成时,顾客对服务经历的整体感受和需求被满足的程度,以及对服务组织和人员形成的整体感知,诸多营销学领域的研究者认为“服务结果”对感知服务质量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3.环境质量指顾客在服务过程中对有形的物质设备(如电脑、桌椅等),以及无形的环境设计(如氛围、秩序等)的感知。

以上三类要素较为直接地解释了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过程,对于顾客得到了怎样的服务、顾客如何得到服务以及顾客在怎样的环境中得到服务等问题较为明晰。

(二)供应链差距

对于整体供应链服务质量模型,本文参考Parasuramanetal.(1985)的研究成果,克服传统单个企业与顾客之间感知服务质量差距研究的缺陷,通过差距分析并考虑双向差距进行构建,探索供应链不同层级企业之间相互感知差距细节,及其对最终顾客感知的影响,具体如表3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几类双向差距的产生可表现为沟通交流差距、期望与感知差距、信息差距、资源、战略与能力的差距,以及文化及其他方面的差距等,不同层面的差距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或表现形式。所以,作为核心企业内部横向职能部门,以及纵向管理层级之间差距的识别,对于提高供应链整体服务质量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小结

供应链情境下的服务质量模型为评估供应链服务质量提供了概念框架,但处于探索阶段的模型仍需要进行实证研究,需要开发完整的方法去识别供应链中关键和非关键的差距;有必要强化完整的模型及验证三个双向差距,并决定影响它们的因素;有必要开发标准的工具以测量供应链服务质量,以传递顾客满意及获得顾客盈利;有必要研究外部环境因素对于供应链服务质量的影响。

三、结语

[1]NirajR,GuptaM,NarasimhanC.Customerprofitabilityinasupplychain[J].JournalofMarketing,2001,65(3):1-16.

.SagePublications,BeverlyHills,2001,CA:358-9.

.InternationalJournalofQuality&ReliabilityManagement,2005,22(9):913-949.

[4]ParasuramanA,ZeithamlVA,BerryLL.SERVQUAL:amultipleitemscaleformeasuringconsumerperceptionofservicequality[J].JournalofRetailing,1988,64(1):12-40.

.Harvardbusinessreview,1972,50(5):41-52.

.EuropeanJournalofmarketing,1984,18(4):36-44.

.SwedishSchoolofEconomicsandBusinessAdministration,1982.

.TheJournalofMarketing,1985,49(4):41-50.

.London:SagePublications,1994:1-19.

.TheJournalofMarketing,2001,65(3):34-49.

.TheJournalofMarketing,1992,56(3):55-68.

[12]FureyTR.Howinformationpowercanimproveservicequality[J].PlanningReview,1991,19(3):24-6.

.JournaloftheAcademyofMarketingScience,1997,25(1):31-44.

.InternationalJournalofQuality&ReliabilityManagement,1998,15(8/9):844-859.

.JournalofBusinessLogistics,1999,20(1):9-32.

.TheJournalofMarketing,2001,65(4):82-104.

《根、茎的解剖结构》专题,对于初学植物学的生物竞赛生,经常是个不易跨越的难点。此处知识结构略显零散,知识点极多,包括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的此生结构、双子叶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结构、裸子植物根、茎的次生结构这几大部分;同时出现了很多生僻且易于混淆的新名词,如:初生、次生、原生、后生、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等。所以,高中生在以常规方法学习本专题知识之后,经常会出现遗忘、混淆、知识结构模糊不清等情况。

一、知识框架主干的明确――主要模块的选择

本专题的知识模块极多,如果混杂在一起,会让学生觉得知识混乱,容易混淆、遗忘。因而本文作者在众多的知识模块中,选择了四个主要模块,作为本专题中,最为核心的知识框架主干:双子叶植物初生茎横切、双子叶植物初生根横切、双子叶植物次生茎横切、双子叶植物次生根横切。

这四部分的知识模块之前,关系联系非常紧密:

首先,选择自然界中最为典型的双子叶植物为例,让学生建立根与茎结构的基础模型,摒除其他类群的干扰。当学生的脑海中已经坚实的建立了基础模型之后,再陆续进行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三生结构等其他知识的学习,此时更加容易学生理解,方便其记忆,而且记忆效果良好,不会遗忘和混淆,这也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关于同化的理论相符合。

最后,纵向比较:不论是根还是茎,其次生结构都是在初生结构的基础上,反分化而进行的。因此在“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的模块中间,便于学生加入“根与茎的次生生长”部分的知识,使得知识模块之间紧紧相连,融于一体。

二、主要模块中知识的呈现

对于四个主要模块,本文作者选择了手绘简图、文字共同构成图表的形式,以手绘简图作为概念图的核心。

1.核心――手绘图

在本专题中,本文作者选用手绘简图作为概念图的核心,以其原因是手绘简图有便于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1)对实验能力的培养

绘制简图是一种传统的植物学研究方法。尝试观察植物组织切片的照片、手绘植物简图,相当于在植物理论课训练时,提早渗透植物实验的技巧,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经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培训之后,当生物竞赛学生通过联赛考试并且进入省队选拔阶段之后,接受生物竞赛植物实验训练时,他们会更为得心应手。

(2)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帮助

植物学是一门基于观察实验的传统科学。因此在理论学习阶段掌握一定的实验技巧,对植物学的整体学习很有帮助,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更为轻松的掌握植物学理论知识的记忆方法。

(3)对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让引入绘制简图的环节,很容易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画得像”,“画得简洁、清晰”之上。这就能够鼓励学集中注意力观察细节,的能培养学生去繁就简的能力,增进他们的表达能力。

2.辅助――文字描述为主,示意图为辅

在概念图的核心――手绘图之外,辅以文字表述。这些文字主要分为两方面的内容:

(1)图注结构名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手把手的指导学生,把重要的结构名称使用特殊颜色的彩色笔把结构名称标注出来。在本专题的学习中,根、茎横切面上的各部分结构及其特点都是重要的考点。而这些结构恰好能够通过图注的形式被标注在植物简图上,这样,在之后的复习中,学生也能够一目了然,直观地看到各部分结构的名称、位置以及特点。

(2)知识扩充

在课程开始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把他们觉得重要、有趣或者难以记住的细节知识点用能够擦除的铅笔标注在图注、结构周围。

(3)知识超链接

2概念模型验证概述

3概念模型验证方法的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关于概念模型验证方法的研究成果。美国国防部(DoD)建模与仿真办公室(DMSO)在VV&ARPG中总结了76种验证方法[7]。许多仿真界的专家如OsmanBalci、DaleK.Pace、RobertG.Sargent等也在论文中讨论了概念模型的验证方法[1,2,3,8]。通过总结,可以将概念模型的验证方法分为专家评审法、折衷分析法、形式化验证方法和可执行验证方法四类。

3.3形式化验证方法形式化验证方法是通过严格的逻辑运算或推理来发现概念模型的问题,是最精确、最严格的方法。对于采用严格的数学定理表达式描述的概念模型,一般采用这种方法。比较常见的形式化验证方法有:基于Statecharts的形式化验证方法[11]、模型检测方法(ModelChecking)[12]、基于本体的形式化验证方法[13]等。形式化验证方法的优点是具有严格的语义规则,验证过程严密,不过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因为研究比较初步,还只是侧重于完备性、一致性等比较容易的验证内容,但是对于逻辑性、合理性等比较复杂的验证则没有涉及;二是定义在核心实体上的验证规则很不全面,而且依赖于体系结构的形式化描述,不具有通用性。目前对于形式化验证方法的研究还比较少,研究深度也不够,不过该方法的精确性和严密性等特点也决定了它将是以后概念模型验证方法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侯文彬(1973-),男,河北张家口人,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

摘要:针对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的特点,开发了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与优化系统(简称BCD),建立了参数化的客车车身结构概念模型以该模型为模板,实现了新客车车身结构概念几何模型的创建和车身尺寸参数调整,同时建立了车身系统的静态刚度分析、低阶模态分析、灵敏度计算和优化设计计算的自动化过程,对车身的结构性能和低阶模态进行了有效的预估最后,本文使用该系统计算了某客车车身结构的刚度和低阶模态,并在保证车身质量降低的情况下实现了刚度和低阶模态的提高,有效的改善该车身结构性能,实现了车身轻量化,验证了BCD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客车车身;概念设计;车身优化;轻量化

中图分类号:U46221文献标识码:A

1BCD系统介绍

2客车车身结构参数化的定义实现

在BCD系统中,客车车身参数化的实现主要依靠模板完成,模板是一个带有若干产品属性的参数化的车身几何模型,其形状是可调节的系统通过模板可产生新的车身模型下面介绍模板及设计参数

21设计参数的确定

1)总体结构参数:轮廓尺寸(车长、车高、车宽)、轴距、前悬、后悬因为对于客车车身,接近角、离去角与车身蒙皮有关,车身结构概念模型不考虑车身蒙皮,所以没有选择接近角、离去角作为结构参数图2为车身结构概念模型长度方向上参数定义

2)外观特征参数:前门宽度及高度、后门宽度及高度、前后轮轮框宽度、车窗高度前后轮轮框高度及车窗宽度通过调整梁位置实现尺寸调整

22概念模型的创建原则

建立概念车身参数化模型时,既要考虑车身概念设计阶段的特点,也要考虑到后续参数化有限元模型的自动生成,综合考虑,提出了建立概念车身参数化模型应遵循的原则为:

1)将车身结构简化为控件线框模型,在不改变车身结构主要力学特性的前提下,忽略工艺孔、翻边、小的肋板等对整体刚度影响较小的非承载件在自动建立有限元模型时,用梁单元进行模拟计算

2)对于同向焊接的两根梁,因为其焊接处强度近似等于材料内部强度,故可将其简化为一根梁

3)为了实现概念车身参数化模型的快速修改,需要给设计者提供合适的设计参数和约束条件,但是过多的约束将使模型过于详细,不符合车身结构概念设计的要求,约束过少又难以满足整体设计要求

23设计参数的确定

系统使用UG/KF技术建立客车车身结构概念模型,模型属性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两部分,如图3所示一部分是用于创建几何对象的子规则,另一部分是用于表达几何对象间参数关系的属性子规则用来创建各种几何对象,使用各种函数确定创建的几何对象的参数关系属性用来创建主要参数,创建几何对象时引用已建立的属性,当属性值改变时即可改变几何对象的参数在KF导航器中,建立新的子规则时,选择ug_point创建概念模型中的点,选择nx_line创建概念模型中的直线,选择ug_spline_tru创建概念模型中的样条线直线和样条线表示车身模型中的梁综合使用属性和子规则可以实现各种参数化要求,达到参数化建模的目的

24客车概念模型的参数管理

BCD系统使用电子表格建立参数数据库,保存和管理各种参数信息这些参数信息通过UG/Spreadsheet接口导入到BCD系统中,通过调用相应函数完成数据的读写及表单的建立、制作图表等操作电子表格中存储的参数信息可以分为概念模型几何信息和用于建立概念模型的有限元模型的信息概念模型几何信息包括车身主要尺寸参数、车身侧围梁位置、车身顶架梁位置信息、梁截面信息等用于建立概念模型的有限元模型的信息包括默认的载荷值和约束情况、梁单元信息等在创建参数化的概念模型时,为了实现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重用,将国家标准和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作为经验,以约束和限制车身参数的修改范围

2.5.1梁几何位置调整

2.5.2梁的增加和删除功能

BCD系统提供了梁的增加和删除功能,便于用户对模板的调整梁的增加功能是通过增加一个NXStudioSpline曲线对象,然后附上相应的截面、材料和有限元属性

3客车车身结构分析

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系统(BCD)的一个重要的设计理念就是在车身结构概念设计阶段引入CAE分析,系统根据已经建立的客车概念车身参数化模型及用户输入的设计参数自动生成概念车身有限元模型和载荷及边界条件[6],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车身结构刚度计算和模态分析

车身结构刚度为:在不至于毁坏车身的外力的作用下,车身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是评价客车车身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对车身其他性能如NVH性能和车身结构耐久性都有很大影响[7]客车在正常行驶中,受车内乘员、货物等载荷的作用引起车身弯曲变形,形成弯曲工况;在特殊情况下,如汽车单轮悬空、对角轮骑障等,车身扭转变形,形成扭转工控车身结构静态结构刚度分析包括车身弯曲刚度和车身扭转刚度

客车车身进行弯曲刚度分析时,可以将车身整体简化为一根简支梁,对车架施加垂直载荷,使车身整体弯曲变形,测量最大挠度值,根据载荷和该挠度值就可以计算得到客车车身弯曲刚度BCD系统使用客车车身在扭转载荷作用下产生的扭转角大小来评价车身扭转刚度,即用单位轴距长度轴间相对扭转角评价整车的扭转刚度[8-9]BCD系统由式(1)计算扭转角,由式(2)计算车身扭转刚度

式中:GJ为车身的扭转刚度;M为车身所施加的扭转载荷;φ为车身扭转角

客车在行驶时,由于发动机运转、路面不平等因素的存在,车身结构会在这些振源的激励下产生振动,当振源的激励频率接近车身整体或者局部的固有频率时,会发生共振现象,出现剧烈的振动和噪声,甚至可能造成结构破坏BCD采用NXNastranSQL103求解器可计算100阶以下低阶模态

4客车车身结构优化设计

为实现刚度和模态综合多目标优化,BCD系统综合了折中规划法和评价频率法[10],采用式(3)作为综合多目标优化目标函数,综合了客车整车车身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和一阶弯曲和扭转模态4个目标

在进行优化时,一般要对客车车身结构进行灵敏度分析,这样可以掌握车身结构性能指标对设计变量的灵敏度,选择较灵敏的变量作为优化变量系统采用梯度法进行灵敏度计算,集成了NX的Opt优化迭代模块,优化变量可以为厚度和截面形状因子

5设计实例

为了验证BCD系统,下面结合某款客车的骨架结构和尺寸,采用该系统进行结构设计和优化过程,并进行结果对比与分析该车身结构初次结构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与原车分析数据相比,分析最大误差为扭转刚度11285%,其它误差均在10%以内,主要原因在于概念结构模型省略了一些加强筋所致,导致刚度有所下降

为了实现车身的轻量化,下面对车身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采用的优化变量主要是尺寸厚度优化目标选用了弯曲刚度、扭转刚度、一阶弯曲模态和一阶扭转模态4个目标值,设定该目标值大于当前值,即保持目前车身结构性能不减弱优化约束为质量小于当前质量,即车身变轻在考虑对称的情况下,优化变量选择梁B1等23根梁的截面厚度值作为初选优化变量,如图5粗线条梁所示经过灵敏度分析后,挑选11根影响较大的梁的厚度作为优化变量如图6所示

通过验证值与优化前指标进行的对比,结果显示弯曲刚度值提高了2489%,扭转刚度值提高了0531%,整体扭转振型频率提高了0616%,整体弯曲振型频率降低了0282%,满足优化目标所设定的值,在车身结构性能不降低的情况下车身质量减少17095kg,达到了车身减重的目的优化结束后BCD系统使用优化后的尺寸更新设计模型并产生车身的实体模型(见图7),供后期设计使用

6结论

基于参数化模板技术开发实现了基于客车结构概念设计的车身结构概念设计与优化系统——BCD,实现了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和优化的整个流程的一体化这对于缩短车身结构设计周期和车身轻量化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对某型号客车车身结构模型进行的分析和优化,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分析结果也可作为该客车车身后续设计阶段的设计参考,以指导车身轻量化设计

[1]石琴,张代胜,谷叶水,等.大客车车身骨架结构强度分析及其改进设计[J]汽车工程,2007,29(1):87-92

SHIQin,ZHANGDaisheng,GUYeshui,etalAstudyontheimprovementofthestrengthofbusbody[J].AutomotiveEngineering,2007,29(1):87-92(InChinese)

[2]覃继锦,张代胜,熊良平,等.某型大客车车身骨架轻量化设计[J]汽车工程,2006,28(4):394-397

QINJijin,ZHANGDaisheng,XIONGLiangping,etalLightweightdesignforbusbodyframe[J]AutomotiveEngineering,2006,28(4):394-397(InChinese)

[3]SCHILLERT,OSAWATIncorporationofanalyticalsimulationsintotheNVHdesignanddevelopmentprocessofthenissanquest[C]//SAETransaction,922121:Warrendale,PA,USA:SocietyofAutomobileEngineers,Inc,1992:1560-1570

[4]KIMTStudyonthestiffnessimprovementofbusstructure[C]//SAETransaction,931995,Warrendale,PA,USA:SocietyofAutomobileEngineers,Inc,1993:2210-2217

[5]侯文彬,张红哲,迟瑞丰,等.车身结构概念设计集成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15(2):240-244

HOUWenbin,ZHANGHongzhe,CHIRuifeng,etalDevelopmentofintegratedsystemforconceptualdesignofvehiclebodystructure[J]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s,2009,15(2):240-244(InChinese)

[6]周政平,魏建华,段勇,等.GB/T67922009客车骨架应力和形变测量方法[S]北京: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

ZHOUZhengping,WEIJianghua,DUANYong,etalGB/T6792-2009MeasureMethodofStressandDeformationforBusSkeleton[S]Beijing:ChinaNationalStandardizationManagementCommittee,2009(InChinese)

[7]黄金陵汽车车身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HUANGJinglingVehiclebodydesign[M]Beijing:MechanicEngineeringPress,2008(InChinese)

[8]胡浩,黄其柏,胡溧,等.EQ6111LH客车整车扭转刚度的分析与优化[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6,(3):73-76

HUHao,HUANGQibai,HULi,etal.AnalysisandqptimizationonthetorsionalstiffnessofEQ6111LHbusbody[J].NoiseandVibrationControl,2006,6(3):73-76(InChinese)

[9]胡志远,浦耿强,高云凯.轻型客车车身刚度灵敏度分析及优化[J].机械强度,2003,25(1):4-6

HUZhiyuan,PUGengqiang,GAOYunkaiSensitivityanalysisandoptimizationforlightbusbodystiffness[J]MechanicStrength,2003,25(1):4-6(InChinese)

关键词:三维框架;本体建模;知识库

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KnowledgeBaseSystemforSteelProductionProcessBasedonThreeDimensionalFrameworkOntologyModeling

WANGYing,DAIYi-ru,WANGJian

(CIMSResearchCenter,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1804,China)

Abstract:Theironandsteelproductionprocessknowledgeiscomplicated,difficulttocarryouteffective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isnotconducivetoenterprisestoimprovethelevelofproductiontechnology.Thispaperpresentsamethodofproductionprocessofironandsteelknowledgeontologymodelingbasedontheproducts-process-target.Theontologymodelmappedwiththeactualproductionprocessdataisusedbytheknowledgebasefortheserviceofontologyretrievalandontologyreasoning.Firstly,thispaperintroducesthekeytechnologiesusedinthesystemdevelopmentanddesign,andthenintroducesthebasicstructureofthesystem,last,introducessomefunctionalmodulesofthesystem.

Keywords:3Dframework;ontologymodeling;knowledgebase

1背景

本文针对钢铁行业生产工艺知识的多源异构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产品-工序-目标的本体建模方法,建立铁生产工艺本体模型,将本体模型实际生产工艺数据进行映射,用于知识本体检索和知识本体推理等服务,为工艺建模、在线工艺优化提供有价值的知识,有助于全面提高钢铁生产工艺设计水平。

2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2.1钢铁生产工艺知识的三维框架体系

针对钢铁生产工艺知识的特点,为了有效组织和管理知识的多源性、规范知识的语义异构性,增强知识对钢铁生产工艺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作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产品―工序―目标的钢铁生产工艺知识的组织框架体系,该体系分别从产品维、工序维、目标维三个维度提供多源异构的钢铁生产工艺知识的组织方法。

2.2构建钢铁生产工艺知识本体模型

根据钢铁生产工艺知识的三维框架体系,对钢铁生产工艺知识进行抽取,定义类、关系、属性以及实例,明确各类之间的层次结构,个体之间的对象属性和数值属性,建立钢铁生产工艺知识的概念模型,定义概念模型到本体模型的映射规则,根据映射规则建立钢铁生产工艺知识本体模型。

按照三维框架体系,构建钢铁生产工艺知识的概念模型为:

[Fxyz=i=15j=16k=13Fxiyjzk(C,SUP,SUB,POP,BOP,DP,I)]

其中:

[C]:表示该概念模型所属的类;

[SUP]:表示该概念模型所属类的父类;

[SUB]:表示该概念模型所属类的子类;

[POP]:表示当前类与父类中实例之间的关系;

[BOP]:表示当前类与子类中实例之间的关系;

[DP]:表示该概念模型所拥有的数值属性;

[I]:表示该概念模型所拥有的对象;

[x]:描述了产品维,[x=x1,x2,x3,x4,x5]分别对应于{高强韧度、轻质化汽车板,超高强度、韧度钢材,工程机械用高强钢,高强集装箱板及铁道车厢用钢,中/重型卡车用钢};

[y]:描述了工序维,[y=y1,y2,y3,y4,y5,y6]分别对应于{炼铁,炼钢,精炼,连铸,热轧,冷轧};

[z]:描述了目标维,[z=z1,z2,z3]分别对应于{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

钢铁生产工艺知识本体模型的构建方法具体为:首先,建立局部范围的概念模型;然后,集成所有的局部概念模型,得到钢铁生产工艺知识的全局范围概念模型;最后,根据映射规则建立钢铁生产工艺知识本体模型。概念模型到本体模型的部分映射规则如表1所示:

2.3语义映射技术

钢铁生产工艺数据种类繁多,对数据的提取和整合产生很大的困难。其中,D2RQ语义映射技术可以将结构化数据转化为RDF数据,实现了大批量数据自动化的语义集成。

利用D2RQ语义映射技术将钢铁生产工艺本体模型与实际生产工艺数据进行映射,生成的RDF数据可以用于知识本体检索和知识本体推理等服务。本体模型与实际生产数据的数据映射基于Java开发平台,首先要根据建立的本体模型制定D2RQ映射规则、编写相应的映射文件,然后在Java开发平台上调用D2RQ映射引擎,载入本体模型和映射文件,建立本体模型与数据源的连接,从而实现将实际生产数据映射为本体的实例数据。

3系统基本架构

钢铁生产工艺知识库包含诸多方面的功能,本文重点围绕知识本体检索和知识本体推理这两个方面进行系统开发。知识库系统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系统自下而上主要分为三层:数据层、业务处理层、应用层。

业务处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建立钢铁生产工艺本体模型,并在本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语义解析和案例推理,其语义解析和案例推理的结果用以支持知识本体检索和知识本体推理等服务。业务处理层具体过程为:根据数据层所提供的知识建立钢铁生产工艺的概念模型,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概念模型到本体模型的映射规则,建立钢铁生产工艺本体模型,然后编写钢铁生产工艺映射文件,利用D2RQ映射引擎将本体模型与钢铁生产工艺实际生产数据进行绑定,最后便可以利用该本体模型进行Jena语义解析和案例推理。

应用层的功能主要是向用户提供知识本体检索和知识本体推理等服务。

4系统基本实现

4.1知识本体检索

知识本体检索是钢铁生产工艺知识浏览和学习的有效手段,可以根据检索的关键字提供相应的钢铁生产工艺知识实体。用户进入该功能模块后,若无明确的检索目标,可以参照左侧钢铁生产工艺知识导航栏进行检索如图3所示;若有明确的检索目标,可以在输入框中输入待检索的知识进行检索,其检索结果由表格和力引导布局图展示如图4所示。

4.2知识本体推理

钢铁生产工艺知识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知识本体推理模块利用本体建模技术,将加热炉工艺知识有效地组织起来,根据用户输入的钢坯类型和钢含碳量推理出适合该类型钢的热炉使用条件,在一次推理的基础上选择加热炉的适用场合、最高炉温和最大功率,从而二次推理出符合用户输入条件的钢工艺参数和加热炉工艺参数,其结果如图5所示。

5结束语

[1]黄美丽,刘宗田.基于型式概念分析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6,19(3):113.

[2]BaoQ,WangJ,ChengJ.ResearchonOntologyModelingofSteelManufacturingProcessBasedonBigDataAnalysis[C].2016:04005.

[3]杨哲.基于启发式规则的本体概念语义相似度匹配[J].计算机应用,2007,27(12):2919-2921.

【关键词】高中生物模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1.物理模型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接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就是物理模型。其中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成功就是一个范例。

1.1实物建构模型活化了抽象知识

建立动植物细胞的模型,如动植物细胞的细胞器种类,细胞核、细胞器大小比例,如何体现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等等。我们采用白色橡皮泥捏成半圆做成细胞质;用白色泡沫塑料做成细胞质基质;用弹力布做成细胞膜;用各色彩泥,捏制成各种细胞器之后,如内质网是捏一条扁平的彩泥之后折叠在一起而成;高尔基体则用二个扁平的彩泥和三个小球表示;核糖体则用若干小球体表示,而且是最小的,并且有较多的放于细胞质中,一部分固定内质网上,用大头针固定于细胞质基质上;用半个蛋壳倒扣在细胞质中表示细胞核。通过模型制作体现了细胞结构和功能上的紧密联系。

1.2图画构建模型提高了识图能力

实物模型在大小、色彩、视觉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不是很广,但是以图画形式构建模型则相当普遍,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中心法则、各种细胞器结构的静态模型、研究DNA是遗传物质等过程模型、以及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等。通过多次这样的物理模型的构建,学生养成了一种思维习惯,凡遇抽象的结构或过程,都会尝试用简易的图画帮助理解、思考。而且,在高中生物中,识图能力极为重要。图表是生物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所以在生物高考中注重考查学生读图、识图、析图和绘图的能力。

2.概念模型

2.1构建概念模型,整合零碎知识

必修1《分子与细胞》,由元素、化合物、细胞结构和功能构建一条主线,围绕以细胞为核心,从外到内逐一规纳,使零碎的知识完整化;如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加工和分泌、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等构建这样的概念模型;有利于学生对某个单元、某个模块知识进行加工、理解、储存,全面系统地掌握和记忆知识要点,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感知、记忆、想象能力的发展。

2.2构建概念模型,简化复杂知识

3.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根据具体情景,抽象出数学规律,并用公式或图表的形式表达。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功能;同时,通过科学与数学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简约、严密的思维品质。

3.1构建数学模型,辨析易混知识

必修2《遗传与变异》,其中“减数分裂”一节,如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染色体等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示: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联会的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学生通过构建这样的数学模型,很容易地掌握了这几个极易混淆的概念。再联系“DNA的复制”一节,DNA经n次复制所需游离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和第n次复制所需游离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的区别,课上,通过图解分析,师生一起构建了数学模型:n次复制所需游离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2n-1)m(注:m为1个DNA分子所含某种脱氧核苷酸数),第n次复制所需游离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2n-1m,难题立即迎刃而解。

3.2构建数学模型,化解重点难点

必修1《分子与细胞》,其中酵母菌呼吸作用过程中随氧浓度变化所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之间的变化特点、恒定温度条件下测某植物随光照强度变化所释放O2或吸收的CO2、单因子因素与多因子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曲线等,我们先引导学生构建表格式数学模型,然后转化成直观地坐标曲线,最后再让学生把集合在一张坐标图上,让学生归纳后加以比较,从而化解难点。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使学生认识到在生物学中有许多现象和规律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示,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模型的建构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局面,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建构模型能够使生命现象或过程得到简化、纯化,对生物系统的发展状况有了更准确的认识。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思考探索,顺着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去感知、去思索,从中领悟和形成运用模型建构方法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领略科学知识的真谛。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THE END
1.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的组成要素是【单选题】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不包含哪个要素?()。 A. 交易主体、电子市场 B. 交易事务 C. 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 D. 商品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电子商务简称 ( )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试述视器的组成和功能。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医学三基(护士)>人体解剖学考试题目 【...https://www.shuashuati.com/ti/194e6bf37ed14c77a32cfd6abe687dcb.html?fm=bd11de838c423fe62eabcaf379c0fd6589
2.什么是电子商务什么是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的组成要素什么是电子商务 什么是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的组成要素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ommerce)指的是通过互联网、计算机网络等电子手段进行商业活动的过程。它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以电子数据交换为基础,通过网络实现商务活动的一种商业模式。 电子商务概念模型是指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http://www.m.0632fc.cn/news/10175.html
3.是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的组成要素。A.交易主体B.电子市场C...是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的组成要素。 A. 交易主体 B. 电子市场 C. 交易事物 D. 交易手段https://m.ppkao.com/wangke/daan/10802063ff7748c6954308e415a581e6
4.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概论ppt大学课件预览1.3.1 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三个主体为根本,三种流为精髓。 1.3.2 电子商务的组成 1、网络:包括 INTERNET,INTRANE、 EXTRANET 2、用户:个人和企业 3、认证中心( CA):负责、管理和回收发放数字证书。 4、物流中心:货物的配送; 5、网上银行:提供电子支付服务。 http://read.cucdc.com/cw/37504/52420.html
5.2021年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1.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2.常用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3.关系代数的各种运算,理解函数依赖的定义和相应的概念; 4.关系的完整性规则与规范化理论; 5.SQL数据定义,数据查询与更新,特别是SELECT语句的格式和各种用法; ...https://www.ibudding.cn/e/bjut/119436.html
6.电子商务概念模型基本构成要素包括()A交易主体B电子市场C交易事务...电子商务概念模型基本构成要素包括()A交易主体B电子市场C交易事务D信息流E资金流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tiku/919876/36920828.html
7.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是什么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是什么灿如春花 教育知识 精选回答 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是市场分为消费者市场和产业市场两种基本形态。 消费者市场是由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购买商品的所有个人和家庭组成,是产业市场乃至整个经济活动为之服务的最终市场。(人们进行着消费资料的交换活动) 企业与企业之间所进行的生产资料的交换活动,则...https://edu.iask.sina.com.cn/jy/3ts9NFHLsgL.html
8.第九届跨境电子商务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A、出口价格指数的变化B、进口价格指数的变化C、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的变化D、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的变化E、贸易量的变化答案:ABCD12.是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的组成要素。()A、交易主体B、电子市场C、交易事务D、交易手段答案:ABC13.某些国家法律规定若一方违反包装的约定的条件,另一方()A、可拒收货物,但不可...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8682044.html
1.2017电子商务师考试试题库及答案13、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是___。[答案:B] A:建立在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商务运作模式一般抽象描述 B:对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商务运作活动的一般抽象描述 C:对电子商务的整体运作框架一般抽象描述 D:对特定研究对象或系统内在因素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的一般抽象描述 14、1996...https://www.oh100.com/kaoshi/peixun/340259.html
2.电子商务与商业模式创新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和其他电子设备进行商业交易的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当今商业领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电子商务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也为商业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 传统的商业模式需要企业通过实体店面来展示和销售产品,而电子商务可以让企业通...http://www.flash2.cn/ds/36066.html
3.简述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的基本构成要素。简述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的基本构成要素。 正确答案 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由交易主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等基本要素构成。 (1)交易主体:能够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客观对象。 (2)电子市场:EC实体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 (3)交易事务:EC实体之间所从事的具体的商务活动的内容。https://www.examk.com/p/1561271580.html
4.《电子商务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试卷答案3)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是怎样的?电子商务由哪些要素组成?(1)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电子商务活动的一般抽象描述,它由交易主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等基本要素构成。电子商务的任何一笔交易,包含三种基本的“流”,即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主要是指商品和服务的配送和传输渠...https://www.360docs.net/doc/f925a6f2f3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33.html
5.电子商务期末复习(精选6篇)5、(ABC)是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的组成元素 A.交易主体 B电子市场 C.交易事物 D.交易手段 AD 6、按商业活动运作方式分类,电子商务可以分为(AD) A.直接电子商务 B.B2B电子商务 C.B2C电子商务 D.间接电子商务 E.C2C电子商务 ABD 7、电子商务任何一笔交易都包括(ABD)等基本的流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ccdr8.html
6.安徽省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十一、电子商务的概念、体系结构与技术 第三章 软件工程基础 一、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度量和软件质量等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常用术语 二、软件开发模型的分类与应用 三、项目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 四、软件测试与软件维护的工作原理 (二)法律类 ...https://fgzx.ahsz.gov.cn/public/2655677/193458721.html
7.2023年河北专升本电子商务概论考试大纲普通专升本现公布2023年河北专升本电子商务概论考试大纲,参加专升本的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大纲了解相关的考试信息,知晓考试范围,按照考试大纲进行备考等。具体请见下文。https://www.educity.cn/zhuanjieben/5028246.html
8.电子商务概念模型,你了解多少?163在电子商务概念模型中,电子商务实体(简称EC实体)指能够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客观对象,例如企业、银行、商店、政府机构、科研教育机构和个人等;电子市场指EC实体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易的场所,由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参与者,利用各种通信装置,通过网络连接成一个统一的经济整体;交易事务指EC实体之间所从事的具体商务活动的内容,例...https://dy.163.com/v2/article/detail/DNUUST3I0518WM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