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跑步,可以救你一命”,这句跑圈里流传的信条现在得到了越来越多科学实验的支持。
近日,《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刊载了一项新研究——长期跟踪试验表明,每周只需跑步至少50分钟,就可以降低因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引发的早期死亡风险。
更重要的是,不管每周跑步的频率和配速如何,只要坚持,都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每周50分钟,全因死亡率降低27%
关于“跑步里程数是否有助于降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死亡”,这个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
至于为什么跑步可以降低患病风险,佩迪西克博士表示,研究人员发现了充足的证据,表明跑步可以全面改善心脏功能,降低体脂,提高了代谢和有氧能力;而在预防方面,这些影响同样非常重要。
“有了这些,心脏病、高血压、癌症、呼吸系统疾病、高胆固醇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降低。”就如佩迪西克博士所说,“你甚至有更好的平衡姿势,降低了残疾的风险。”
除了抗癌,这些都是跑步的好处
跑步究竟有多好,对于那些不跑步的人来说,可能难以想象。
当然,必须分清楚的是,跑步和跑马拉松是不同的概念——42.195公里的挑战,超越了大多数人体能的极限。而跑步作为运动的基础,只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能状况合理安排训练量,总能给身体带来“肉眼可及”的改变。
首先,它是偏头痛克星。
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偏头痛最大的克星就是跑步,因为跑步可以有效地调节神经系统。如果一个偏头痛患者每周进行3次长达40分钟的运动,特别是跑步,那么三个月之后他的症状就会明显减轻。
其次,它可以修复膝盖软骨。
许多人认为跑步是膝盖加速磨损的“原罪”,但来自瑞典的一项研究却表明我们真的“误会了”跑步那么久。
研究人员将有可能患上关节炎的人们志愿者分成两组,一组跑步,另一组则什么都不做,结果表明跑步者的膝盖软骨健康明显得到提升。
研究证明跑步可以刺激软骨修复自身的损伤,从而使其更健康。波士顿大学的费尔森博士也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点,“长期研究表明,膝关节的炎症和跑步没过多关联,那些长期坚持科学跑步的人,他们膝盖损伤的概率并没有比正常人高。”
至于跑步伤膝盖的说法,很多情况是不正确的跑步姿势以及体重超重“作祟”。
不仅如此,跑步还是“聪明药”。
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运动和记忆实验室的负责人保罗·洛普利博士就和他的同事通过跟踪实验再次证明,跑步可以帮助人们提升短暂记忆力和长期记忆力,而且只需要跑15分钟就够了。
而哈佛医学院曾经通过微观实验发现,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肌肉会释放一种叫作cathepsinB的蛋白分子,可以促进海马体分泌更多的神经营养因子,提高记忆能力。
如果能保持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跑步训练——一周5次,每次30分钟,那么对激活大脑有更明显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