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步认识和掌握双响筒高低音色的表现效果,在掌握正确演奏方法的基础方法。
2.能听辨出钢琴曲《牧童短笛》在速度和情绪上的变化,听出旋律中的相同部分,并能背唱二到四句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
乐曲的欣赏
教学难点:
指出旋律中的相同部分,并能背唱二到四句主题旋律。
教学准备:
打击乐器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要点:
认识双响筒及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欣赏《牧童短笛》
1.用故事法来导入乐曲;
2.请学生初步聆听一遍,思考:在乐曲的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行再次欣赏,感受钢琴的音色
4.学生辨别这首乐曲三个部分中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5.分段聆听,从情绪与速度上找不同
6.再次聆听,请学生完整地乐曲的欢乐情绪
7.随教师进行模唱A段旋律
五、教师总结下课
活泼的小牧童在美丽的山间自由自在的生活着,我们从音乐中寻找到了美丽的景色和小牧童坐在牛背上悠闲自得的情景,希望这样的美景能够通过优美旋律永远铭记于心。
《三个和尚》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有哲理的人文主题运用音乐剧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机会从而培养了锻炼了学生主动去获取表达、交流、创造的经验。
2.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
3.通过欣赏《三个和尚》的乐曲,启发学生自我置疑、自我解疑“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并从中懂得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
学习重点:
通过聆听《三个和尚》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和音乐的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体会本课主题—爱劳动。
学习难点:
通过图片、实物、了解三件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
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法。
教具准备:
教学磁带、《三个和尚动画片》、乐器图片
欣赏《三个和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歌。
二、音乐基础训练
1.发声练习。
2.视唱练习。
三、导入新课
1.播放《三个和尚》动画片提问:你们看到了几个人物形象?他们的形象是用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
2.教师分别出示三个和尚道具,请学生为他们起名字。
学生:胖和尚、瘦和尚、小和尚。
四、导学新课
(一)认识中国民族乐器:
1.教师出示板胡、坠胡、北方的管子图片。
2.请学生说说这些乐器音色有什么特点。
3.教师介绍乐器的特点、音色等。
(二)聆听〈〈三个和尚〉〉
1.初听音乐,音乐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2.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
3.全体学生在复听音乐时随着音乐表演,鼓励学生进入角色,合上音乐的节拍,用自己创造的动作,表现劳动的愉快心情。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一个有趣的音乐故事,还认识了三件非常有特色的中国民族乐器,希望小朋友把这个故事也介绍给你们的朋友、家人听听。
《小青蛙》教学设计
1.通过欣赏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小动物可爱形象,体会乐器丰富的表
力。
2.通过整体聆听、分段对比聆听等方法感知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场景和内容,引导学生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形象的体验。
3.能认真聆听音乐,通过感受二胡的音色特点及速度节奏等变化来感受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表现的不同场景,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聆听乐曲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跟随音乐的变化与发展体会音乐表现内容,并感受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方法:
音乐欣赏法、比较法。
教学磁带、二胡图片。
欣赏《小青蛙》
二、导入新课
二胡简介
1.认识二胡:教师出示二胡图片。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在学习乐器,你们都知道哪些乐器朋友?
学生回答。
师:今天啊,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它吗?(点击课件,出示二胡的图片)
2.模仿二胡的基本演奏方法。
师:这是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二胡是一种拉弦乐器,演奏时左手握琴杆,右手拿琴弓,左右推拉发音。这是二胡最常见的演奏方法,来,和老师一起模仿一下!
3.聆听二胡丰富的音色。
师:别看二胡的结构简单,其实他的音色非常丰富,不但能演奏美妙的旋律,还可以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和自然界的声音。下面你听这是什么小动物的叫声?(课件分别播放小鸟、公鸡、雨滴的声音)
师:雨滴的声音也是由二胡演奏出来的,它用的是拨弦的方法,是二胡的另一种演奏方法,咱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左手拿琴杆,用右手食指拨琴弦,和老师一起试一试。
三、导学新课
(一)初听全曲。
师:刚才我们领略了二胡丰富的音色,现在二胡演奏家用二胡齐奏的形式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小青蛙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这是个怎样的故事呢?讲一讲你听到的故事。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当我们聆听各段的情绪和速度变化时,想象会更合理。
(二)分段欣赏
1.第一乐段
(1)初听第一乐段。
师:第一乐段讲了小青蛙怎样的故事,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课件播放第一乐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荷叶、板贴青蛙、板书情绪)
(2)学唱主题:
A.教师范唱
B.教师教唱
C.师生接龙唱:教师唱“啦”,学生唱“哇儿呱”并加上小青蛙的动作.
D.原速演唱主题旋律.
(3)复听第一乐段:要求学生听到熟悉的旋律和小青蛙一起唱起来。(课件播放乐曲第一乐段)
2.第二乐段
(1)初听第二乐段。
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乐曲的情绪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在第二段音乐的速度变化中找答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故事,以及速度的变化:慢—快—慢;情绪:紧张。
(2)复听第二乐段,用动作表现:听音乐过程中教师语言提示:
A.嘀嗒、嘀嗒,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模仿小雨或拨弦动作)
B.不一会儿,雨越下越大,还夹着狂风。(模仿大雨倾盆、狂风动作)
C.小青蛙没有被暴风雨吓倒,他们时而游入水中,时而蹦上田埂,玩得更起劲了。
D.雨过天晴,渐渐的,云雾散开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大公鸡以为天亮了唱起了歌,仿佛在告诉人们小青蛙战胜了暴风雨;一道彩虹挂上了天边,好像是送给小青蛙的花环。(课件播放乐曲第二乐段)
3.聆听第三乐段。
师:请同学们接着听下面的故事:小青蛙们又唱又跳,把喜悦的歌声传遍了四面八方。这一段的音乐速度比前两段更快,情绪也比第一段更加欢快活泼!
(三)复听全曲:
1.师:下面,我们把《小青蛙》的故事完整地聆听一遍,好吗?请注意老师的要求。当听到第一段小青蛙欢快的歌声时,我们就加入他们的演唱,第二段我们用动作和小青蛙并肩同暴风雨作斗争,第三段,看一看哪只小青蛙动作最有特点,玩得最开心,老师就学做他的动作。
2.完整复听,师生共同表现全曲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你们和小青蛙、小野蜂们玩得高兴吗?在玩的过程中,你们都学到了些什么?快乐的时光总是一晃而过,小动物们玩累了,想回家了,那就让我们和它们一起唱着歌回家吧!
《鸭子拌嘴》教学设计
1.通过欣赏乐曲《鸭子伴嘴》,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强弱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感受音乐
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
2.和小伙伴合作,能用响板随《鸭子拌嘴》的音乐模仿小鸭子的拌嘴效果。
感受不同音乐要素的表现的不同动物的形象及场景。
用响伴进行伴奏
多媒体课件
一、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
二、发声训练
三、欣赏《鸭子伴嘴》
1.初听,(完整听全曲)。并提示小鸭与老鸭叫的地方。
2.谈谈所听内容;故事描述(集体)并谈谈每个情景所用的打击乐器是怎能样配合
的。
3.认识曲作者。
4.分乐段进行指导欣赏;
5.完整地进行聆听,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鸭叫等方式。
6.认识民间打击乐器,并熟悉他们的名称及音色。
7.观看视频,直观感受乐曲的风格和乐器的演奏方式。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国民间打击乐的种类非常的多,大家可以留意身边很多的生活用品,其实也是可以用做打击乐器,敲出丰富的乐曲。
【歌曲教学】
《春晓》教学设计
1.聆听歌曲《春晓》(合唱版),并能随《春晓》(齐唱版)模唱,表达对春天的赞
美之情。
2.学会三角铁的演奏方法,根据歌曲的意境配伴奏。
学唱歌曲《春晓》并进行歌表演
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听唱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钢琴、范唱伴奏磁带。
歌曲教学《春晓》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1.发声训练;
2.用谈话法导入新课;
师:新年新气象,你们知道即将到来的是什么季节吗?
三、学唱歌曲《春晓》并进行表演
1.师: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古诗是描绘春天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是哪一首吗?你们能朗读出来吗?
2.听合唱录音,让学生学会聆听。
师:听听用歌曲是怎样演绎这首诗的。
3.再次欣赏,请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的意境。
(学生在听时可轻轻拍着手合上歌曲的节拍,心里默唱。)
4.跟着师琴声轻轻学唱。
5.指导学生完整演唱并鼓励学生进行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1.教师出示三角铁,请学生回答名称;
2.教师示范演奏;
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
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可单敲或滚奏,其音响可穿过整个乐队而赋于
乐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
3.指导学生演奏;
4.指导学生为歌曲配伴奏;(可用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来先择最合适的节奏型)
5.分组进行表演,一组演唱一组伴奏一组表演;
五、教师总结下课:
同学们,春天是色彩斑斓的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今天我们从歌曲中感受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希望同学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龙咚锵》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2.认识小堂鼓、小锣、小擦,并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
3.教育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并结合律动表现歌曲的欢乐情绪。
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认识小堂鼓、小锣、小擦,并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
听唱法、体态律动法、音乐创作法。
教学磁带、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彩绸、手绢。
歌曲《龙咚锵》
欣赏:《秧歌舞》
1.提问:谁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是什么舞?(秧歌)
2.学习走秧歌舞脚的基本动作十字步。
3.师:你们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过秧歌?我们现在生活得很幸福,人们经常用扭秧歌来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而且还能锻炼身体,那什么时候扭秧歌的人特别多,人们敲锣打鼓、张灯结彩大街上特别热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过新年的歌曲《龙咚锵》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出示歌片,学生观察:画面上的朋友在做什么?
2.领读课题:龙·咚·锵,让学生知道龙·咚·锵是锣、鼓、擦敲击的声音。
3.认识锣、鼓、擦,练习编创锣、鼓、擦的敲击方法。
分组讨论、练习,看看哪个组敲击的方法多,老师给予鼓励、表扬。
4.听辨声音的长、短和强、弱,知道声音有长、有短、有强、有弱。
5.模仿老师打节奏。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出节奏(如拍手、拍桌子、用铅笔敲文具盒等方式)
6.按刚才打的节奏读歌曲《龙咚锵》第一句歌词。依次按老师打出的节奏读出第二句、第三句……,将歌词节奏读准。
7.指导学生用轻声模唱,进一步熟悉歌曲《龙咚锵》的旋律,然后随琴试着唱一启遍词。
8.师生共同分析处理歌曲,分组演唱,将歌曲唱熟。
9.练习锣、鼓、擦等打击乐,学生自己设计伴奏型与老师一起为歌曲伴奏,
全班同学完整地演唱歌曲。(要求:声音有弹性,注意音准和声音位置。)
(二)寓教于乐,愉快创作
1.创编律动
(1)出示彩绸,手绢等道具,学生自由选择,为歌曲创编律动,可分组讨论,设计动作,教师可用启发性语言给予指示。
(2)放录音,学生分组表演,其他同学自愿选择打击乐为表演的学生打节奏唱歌词。
(3)师生共评。对表演精彩的小组给予的肯定和表扬。
2.创编歌词:
(1)启发谈话:过新年时,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提出要求:把过新年高兴的事唱进《龙咚锵》这首歌,分组讨论编歌词,看哪个组的歌词编得生动、有趣!
(3)分组讨论,创编歌词,教师给予指导。
(4)放音乐,学生分组唱出创编的歌词。
(5)师生共评,对创编歌词新颖的小组给予表扬。
我们今天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龙咚锵》,学会了优美的秧歌舞,还为歌曲编了新的歌词,真了不起,你们都成了小小的词作家了。希望同学们继续善于发现美、表现美,在美妙的音乐世界快乐的成长!
《其多列》教学设计
1.由本课主题向音乐内部元素(高低、快慢、强弱、音色)及音乐外部元
素(环保、民族文化等)拓展。初步感受旋律线的进行。在活动中学习XXX的节奏型。初步感知旋律线。
2.能用创编的歌词和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能背唱第一段,跟唱第二段,感受第三段歌词。跟随“跑跑走”的节奏律动。
3.学生能自信而有感情的演唱《其多列》,并在活动中产生愉悦、欢快的情绪。
快乐而有创造性演唱和表现歌曲内容,感受哈尼族的音乐风格、特点。
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听唱法
课件、哈尼族服饰图片、巴乌图片、树叶道具、民族打击乐器等。
歌曲教学《其多列》
师生歌声问好
发声练习:(强弱对比训练)
2/4533|533|422|422|1355|1-||
(f)lululu(p)lululu(f)lululu(p)lulululululululu
三、巩固练习
节奏识记训练:(教师说,学生拍击)
跑跑走跑跑走
跑跑跑跑跑跑走
四、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去一个充满音乐和舞蹈的地方,你们愿意吗?
五、导学新课
1.感悟哈尼族的民族文化
师:瞧!老师还带来了两位朋友,一位叫“哈哈”,一位叫“尼尼”,
快向他们问声好吧!他们想邀请小朋友一起去他们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好吗?那么我们就随着美妙的音乐、唱着快乐的歌儿,出发吧!(播放歌曲《娃哈哈》,学生随歌曲自由律动。)
师:快乐的旅程开始了,快快睁大你们的眼睛,仔细看!
(1)感受哈尼族的民俗文化:播放云南哈尼族居住地民俗图片。
(2)感受哈尼族的服饰:教师出示哈尼族衣服。
(3)感受哈尼族的主要乐器的音色及外观:教师播放用“巴乌”吹奏的《其
多列》的主旋律,学生感悟哈尼族的音乐风格。
师:好听吗?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学生回答)
师:它是云南哈尼族的主要乐器--“巴乌”。小朋友们快快学学它的声音。
2.感悟歌曲的内容
(1)整体感悟。
师:为了表示对大家的欢迎,我还要为大家献上一段哈尼族的歌舞,名字叫《其多列》,如果表演的好,就请小朋友们为我鼓鼓掌。
师:小朋友们随音乐的节奏击掌,看谁能又快又准确的听出和看出我跳了些什么动作?唱了哪些歌词?
师生交流:说说听到和看到的歌舞内容,调动学生从动作中感悟歌词。
(2)师生共同律动感悟。
师:你们想跳吗?那就快快一起来吧!
生:随音乐律动。
师:小朋友们也唱起来。
师:能想到和老师的动作不一样的吗?
a.学生分小组表演
师: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愿意表演一下?快在小组中先讨论一下吧。
生:请两个小组分别表演,鼓励一个小组自编队形表演,其他同学击
掌跟唱。
b.学生个体表演
师:小朋友真棒!有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希望能用自编的动作来表
演。其他小朋友随节奏,一边唱,一边拍手好么?
生:一个同学表演,其他同学击掌听唱《其多列》第一段词。
c.学生全体表演
师:让我们唱起来,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跳起来吧!
3.自主延伸、歌曲拓展
(1)第一段歌词的音乐外部元素拓展
师:咦!我怎么听到了哭声啊?(取出小熊猫的道具)原来是小熊猫
在哭哦!听听它在说什么?---“竹子都被砍光了,我吃什么呀?”小朋友你们说该怎么办呢?
生:引导学生说说保护动、植物的话题。
师:为什么这样做呢?
看来,你们都有一颗保护动物和树木的爱心。你们看,连树儿都
感动了,它们也在风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小朋友们带上你们的小叶子快来看看吧!(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是一棵小树随风飘动。)
(2)创设意境,感悟歌曲意境。
a.将音乐元素从快转为“慢”,创设意境。
师:让我们也随着树儿一起唱歌、舞蹈吧!(弹钢琴带唱第二段词)。
生:自主创意小树造型,随音乐哼唱歌曲第二段,并随旋律自由律动。
生:有两个同学敲击三角铁和铃鼓。
b.将音乐元素从“弱”转为“强”,再由“强”转为“弱”创设意境。
师:风越吹越大了,小树快被吹倒了;风又弱了,小树也安静了。
生:随音乐的变化感受并改变律动幅度。
c.将音乐元素进行“音色”上的变化。
师:小熊猫也来了,它也唱起了欢乐的歌。
生:用低沉的声音演唱并作律动。
d.将音乐元素进行“音高”及速度上的变化。
师:小鸟也来了。(升高半个音高1=#F)
生:随音高变化边唱边做律动。
e.将《其多列》弹回教材音乐速度,律动演唱。
师:可见我们的哈尼族村寨里,处处都充满音乐和歌声,本次旅程就
要结束了,相信大家已经和哈尼族小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你们还想对她们说点什么呢?
引导学生对今天的所学做自主总结。
六、课堂小结
我们就要回家了,快快排成整齐的队伍,出发吧!让我们向哈尼族的小朋友说声再见吧!
《小拜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聆听《小拜年》,感受新年之夜的温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像力。
2.感受唢呐,锣鼓等民族乐器所渲染的欢乐氛围。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
感受过年的欢乐气氛。
学习难点
表演《小拜年》。
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法、示范法。
教具准备
教学磁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要点
欣赏《小拜年》
2.节奏练习。
1.聆听东北音乐《小拜年》
师:小朋友,人们一般在什么时候会敲锣打鼓?过新年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干些什么?那你知道新年在什么季节吗?在冬天的新年我们还可以干些什么呢?
A.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到东北去过个新年,好吗?
聆听东北民间音乐《小拜年》
B.师:让我们他小组设计一个过年的情景。
(放鞭炮、乖雪橇、打雪仗、提灯笼、粘年画)
C、分组表演.
今天我们一起聆听了表现过年的歌曲,感受了中国的年味儿。希望你们能够春节找到自己的乐趣。
《咏鹅》教学设计
1.通过聆听《咏鹅》,感受这首古诗。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通过对二拍子歌曲《咏鹅》的学习,使学生能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能用动
作感受音乐的强弱规律并了解四分休止符、圆滑线在歌曲中的的表现作用。
3.知道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和热爱集体的意识,以及
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
能感受音乐的情绪并随着乐曲做律动,用动作感受节拍。
能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掌握歌曲的节奏。
听唱法。
教学磁带、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歌曲《咏鹅》
2.节奏训练。
1.师生共同演唱。
2.小组练习。
3.单独表演唱。
师:我们的歌声多动听呀,你们瞧,谁被我们吸引过来了呀?
师:你们猜,她是谁呢?我给大家一个提示吧,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
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
生:大白鹅。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个小动物想来我们的音乐课做客。欢迎他么?
1.师:这个小动物特别喜欢别人夸她,在我国唐代就有诗人骆宾王在7岁的时候写过一首诗夸她。
生:咏鹅。
师:谁能给大家背一下这首诗呢?
师:我们音乐书中也把这首诗收录进来了,我们来欣赏一下用音乐怎么
读这首诗。
(1)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用简单律动表示节拍)
(从活泼、欢快——优美抒情——活泼、欢快)
(2)复听乐曲,随着音乐律动。
2.学唱新歌《咏鹅》
(1)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老师范念歌词。
(3)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歌声击拍。学生用简单律动表示二拍子。
(4)学生跟钢琴用“LU”哼唱旋律。
(5)学生跟琴试着轻轻演唱歌曲。
注意学生在唱的时候,有些跳跃性较远的音,一定要单独练习把它唱准。
(6)学生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歌曲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
(7)学生用身体乐器打二拍子节奏,再次演唱歌曲。
3.巩固歌曲
(1)学生听音乐变对形,讨论编创简单律动。
(2)师选择碰铃、三角铁、串铃、铃鼓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分组为歌曲伴奏。
人音版二年级民族音乐教学设计集锦
整理者:李洋
【音乐欣赏课】
《我是人民小骑兵》教学设计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2.听辨乐曲中情绪的变化,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
欣赏乐曲。
听辨乐曲的曲式结构。
欣赏法、情境创设法、导入法、谈话法、讨论法、提问法
课件、音乐
教学内容:
《我是人民小骑兵》
一、导入新课
师:播放蒙古风土人***。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草原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欣赏乐曲
1.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动画1、《我是人民小骑兵》
师:同学们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马蹄声音……
2.教师出示节奏,学生选择哪种节奏表现马在奔跑、哪种节奏表现马在快走。
(1)XXXX
(2)xXX
3.学生选择练习拍击节奏。
4.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音频,学生听辨乐曲地演奏乐器。(木琴图片)
5.分段欣赏。(听音乐排序)
(1)引子
①教师播放《我是人民小骑兵》引子音频,学生听辨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力度怎样变化?
②一队小骑兵骑着马从远处向我们奔来,力度由弱到强。③学生用声势按照
来表现。
(2)第一乐段
①教师播放《我是人民小骑兵》第一乐段音频,学生感受情绪。
②乐曲欢快,表现了小骑兵很神气地在草原上巡逻。
③学生用双响筒为第一乐段伴奏。
(3)第二乐段
①教师播放《我是人民小骑兵》第二乐段音频,请同学们来听一听乐曲情绪有何变化?
②学生回答前半部分乐曲舒展、优美,表现了小骑兵在水边休息。后半部分表现了小骑兵与暴风雨作斗争的场面。
③请同学们分别用动作来表示。
(4)第三乐段
①教师播放《我是人民小骑兵》第三乐段音频,学生听辨与哪一乐段旋律相同?
②学生回答:与第一乐段相同……
③学生直接用双响筒伴奏。
(5)尾声
①教师播放《我是人民小骑兵》尾声音频。
②学生用声势表现,小骑兵走远了,力度越来越弱。
6.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三、表现音乐
1.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表现乐曲的一个部分。
2.学生讨论。
3.小组进行展示。
四、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美妙的乐曲,音乐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我们一起感受了草原小骑兵不怕困难的精神、热爱大草原的情感。让我们骑上我们的小骏马,奔驰在大草原上吧!学生伴随着音乐,骑着马儿跑出教室。
《百鸟朝凤》教学设计
1.培养爱护鸟类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认识唢呐及常见的中西乐器,体验唢呐的音乐表现力。能用语言(绘画
或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情绪、情景的感受与理解。
3.通过欣赏《百鸟朝凤》,《青蛙音乐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体验、
模仿音响,指导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欣赏音乐,并展开想象和联想;用各种材料和
方式模仿与表现音乐。
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有独创性地表现音乐
音乐欣赏法、示范法
教学磁带、多媒体课件、唢呐、小号、圆号、定音鼓、小提琴、黑管等
欣赏《百鸟朝凤》
游戏环节导入
1.我们一起做个填空游戏,好吗?古诗词填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学生答:观察屏幕说出答案“鸟”字。
2.下面这个问题可以展示你对于鸟的了解,你能说出几种鸟的名称?试
用各种方法与材料模仿、表现它们的叫声或形态。学生通过回忆、联想等思维活动,用声音以及动作模仿、表演各种鸟的鸣叫和形态。(麻雀、鹦鹉、海鸥、乌鸦等)
3.教师播放用唢呐演奏的音乐《百鸟朝凤》中有鸟叫声的片段。
4.学生聆听音乐并猜测。教师出示两件乐器的图片唢呐、小号,请学生来选择。学生:唢呐。老师:对了,唢呐属于民乐还是西洋乐器?学生:民乐。
5.教师向学生简介唢呐。
老师:唢呐,中国民族吹管乐器,又名喇叭、小唢呐,又称海笛。是我国民间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它音色高亢有力,适宜于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构造:苇哨—细铜管—音孔—锥型管—扩音器。
6.教师播放唢呐构造课件。学生了解、学习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的构造及表现力。
老师:我们了解到唢呐的音色是这样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欣赏
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唢呐用它独具魅力的音色把我们带到鸟的王国里畅游,我们一起来欣赏。
7.教师播放乐曲《百鸟朝凤》,听后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你认为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能听出唢呐模仿了哪几种鸟的鸣叫声?
学生带着问题完整聆听作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一)欣赏《百鸟朝凤》
学生发挥自己思维的独创性,展开积极的讨论,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感受、体验音乐表现的情景。
老师:同学们都感受到音乐欢快、热烈的情景。请你试用自己的话(画)
或动作表达出这首乐曲描写的情景好吗?(学生谈感受)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凤凰,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象征吉祥幸福的神鸟,被誉为百鸟之王。《百鸟朝凤》这首乐曲,以其热烈欢快的旋律和充满生机的百鸟和鸣,表现出一种纯朴的、喜气洋洋的气氛。因此,它往往在民间喜庆场合中演奏。
老师:传说中有一幅“百鸟朝凤图”。相传南诏始祖细奴逻接替张乐进求
的王位时,有吉兆出现。一只彩凤飞翔在巍宝山内一支山峰上,百鸟便从四面八方飞到这里来朝拜这只凤凰。当年凤凰翔落的山脉称为凤凰山,又叫鸟吊山。
老师:《百鸟朝凤》它是一首民间乐曲,其流行区域很广,在山东、安徽、
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不同版本。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1953年春,由山东省荷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会演演出时,受到热烈欢迎。后灌制成唱片,流行全国。此曲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
老师:朝凤的百鸟有哪些呢?(学生思考回答)唢呐发挥了自身乐器的特色,形象、逼真地模仿了各种鸟叫声,你们能不能用其他方式也表现一下呢?我们来分配一下,谁扮演哪种鸟,用什么样的动作模仿,能生动表现唢呐要表现的鸟的形象。动作可以简单,但是情绪要表现出来。(学生准备)
老师:由于音乐比较长,我们播放有关鸟叫的部分。学生听音乐配合生动的肢体动作(手、头、嘴等都可以参与)。学生听音乐再次感受音乐的情绪。
老师:唢呐一种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的吹管乐器,它的音色是什么样的?
学生:高亢、明亮、宏大,善于表现各种情感。
老师:你学会了欣赏乐曲的方法了吗?能说说应该怎样欣赏音乐吗?
学生: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采用了听、看、模仿的方式来欣赏、表现音乐。
老师:每一段音乐呈现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音乐都是表
达人类的真实感情,以后我们再学习更多的作品,同学们再见!
《吉祥三宝》教学设计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掌握蒙古舞的基本动作。
2.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培养集体意识的同时感受集体创作带来的无穷快乐,培养学生自主,大胆的参与,结合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增进民族团结。
3.能听辨童声、女声、男声三种人声,能用肢体动作表现不同人声,并能准确划分《吉祥三宝》歌曲结构,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
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能够以小组合作进行舞蹈、绘画、打击乐和改歌词的编创活动。
欣赏法、导入法、情境创设法、谈话法、提问法、教唱法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彩色画笔等
《吉祥三宝》
一、感受蒙古族音乐风格。
听音乐《赛马》做动作。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随着乐曲做了几个动作,谁说说其中的动作都表示什么?(骑马、甩鞭子……)对。你知道我们国家哪个民族喜欢骑马?(蒙古族)。蒙古族最大的特点就是离不开马,他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马,让我们大家共同来了解一下,这个“马背民族”吧!
1.播放课件。(用本课歌曲伴奏)
2.了解蒙古族。
蒙古族的地理位置、大草原;蒙古族的风俗。(那达慕盛会);蒙古族人民的生活。(骑马、射箭、摔跤、游牧等);请同学们说说看完的感受。
三、新课教学:《吉祥三宝》
1.初听《吉祥三宝》(只播放音乐《吉祥三宝》)
(活动:生思考并发言,师评价)
我们领略了大草原美丽的风光,了解了蒙古族风俗习惯,现在我们用心来感受这首歌曲吧!请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前后情绪有没有变化呢?
2.再次聆听音乐并用自己的动作表现(放剪辑的音乐)
师:我们用动作来表现这两部分音乐吧,哪个孩子来试一试呢?欢快的音乐用什么动作?抒情的音乐用什么动作呢?(抽2-3个生表现)
3.人声分类
A.了解人声分类知识
师:请孩子们再仔细听听,歌曲里有几个人的声音呢?
师:你觉得爸爸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呢?那妈妈呢?那孩子的声音呢?
孩子的声音叫童声,听起来明亮清脆,我们小朋友的声音都是童声;哈哈哈声音叫女声,听起来柔和清丽;爸爸的声音叫男声比较深沉浑厚,
4.了解马头琴
5.哼唱全曲
六、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领略了一下蒙古族大草原的景色,你们喜欢那儿么?(喜欢)今天,老师感到最欣慰的是同学们非常愉快的学习了歌曲,并能表现它,让我们在美丽的草原上唱起来、跳起来吧和蒙古族的小朋友一起赞美家乡吧!
《快乐的啰嗦》教学设计
1.通过创设情境,搜集教学需要的详实的材料,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思想感情;通过听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彝族音乐的特点,用身体动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韵味。
2.学生能安静聆听乐曲《快乐的啰嗦》,感受到乐曲表现的情绪。初步养成听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3.在学唱歌曲的实践中,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团结合作力和音乐创新力。
准确掌握节奏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对歌曲进行再创作
理解歌曲的基本节奏型,利用不同节奏型演唱歌曲
讲授法、练习法、听唱法、谈话法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歌曲《快乐的啰嗦》
师生问好,律动。
发声训练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彝族的音乐宫走一走,表现出色的同学将获得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礼物,看哪位同学今天能满载而归,出发!
(一)节奏练习
1.导入:同学们,彝族人民不但居住的环境很美,他们的音乐宫更富有神奇的童话色彩,我们现在一起去感受。
2.节奏练习
3.旋律填空练习
(二)新歌学唱
1.师:同学们,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出示歌谱)
2.用La来模唱旋律。
3.按节奏试读歌词。
4.跟着磁带听唱。
5.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演唱。
6.分组比赛。
(三)深入拓展(对歌曲进行再创作)
师:音乐宫里有一个神奇的智慧屋,进去的同学会变得更聪明,我们一起
去瞧瞧智慧老爷爷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四个有吸引力的创作要求)
1.小小词作家们,请从这里做起:用另外的衬词代替歌曲中的“阿里里”。
2.小小舞蹈家们,发挥创造力,展开想象,为歌曲创编律动。
3.小小歌唱家们,努力练习,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4.小小画家们,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歌唱时的心情。
(四)自我展示
师:同学们的创作真精彩,快快为彝族小朋友表演。(分小组展示)
(五)欣赏《快乐的罗嗦》
1.师:你们真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彝家娃娃!彝族的风格文化多姿多彩,彝族的歌舞美妙动人。听,那边的山寨里又传来了什么音乐?
2.播放乐曲《快乐的罗嗦》,进行整体听赏,交流感受,表现乐曲。
(1)师:你好像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让学生采用相应的手段(如:色彩、肢体语言、表情等)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变化,并随着乐曲表演。
希望彝族的小朋友能喜欢我们的歌声,向彝族小朋友们说“再见”!(听着录音走出教室)
《老虎磨牙》教学设计
1.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神态、肢体动作,表现威风凛凛的大老虎。
2.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打击乐器描绘的《老虎磨牙》的音乐形象。
3.通过运用打击乐器描绘情境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创造精神。
通过运用打击乐器描绘情境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创造精神。
欣赏法、导入法、情境创设法、提问法、讨论法
多媒体、动物头饰、打击乐器、钢琴
《老虎磨牙》
一、组织教学导入
师:这堂课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新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照片展示——马,老鼠,青蛙,老虎。
二、听音乐找动物
1.师演奏木鱼。问:在表现哪一种动物?(老鼠)
问:怎么听出来的呢?
(老鼠走路轻轻的,速度很快。由学生思考回答。)鼓励:你的小耳朵真灵,掌声献给他!
2.师演奏双响筒。问:这是谁走来了?(马。——像马蹄声。)
引领学生做骑马动作。感受马蹄声。
3.师演奏响板。
问:谁在高兴的唱着歌?(青蛙。——Gua-Gua.)
夸奖鼓励:真象一只可爱的青蛙。
4.师演奏鼓。
问:这个大朋友是——?
特点(由学生总结)
1.声音很响,表示大老虎很凶猛。。
2.音乐听起来很强,表示老虎的威猛。
再来演奏一遍,由弱至强。问:老虎从哪里走来了?
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生:因为声音越来越强。
师:你说得真棒。声音由弱到强,表示离我们越来越近。老师这里有三条节奏,请你选择一下,哪一条是老虎走路的节奏?
XX|XX||
XXXX|XXXX||
X———||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着老师的节奏学老虎的样子走一走。哇,真像一群威猛的老虎来了。
三、了解打击乐器种类
师:知道刚才演奏的这些乐器是什么乐器吗?(打击乐器。)
师:你还认识哪些打击乐器呢?
再演奏一些打击乐器,碰铃;锣,小拨等。让学生认知。
介绍:打击乐器家族很大,种类繁多,特色各异,它们不仅能用来为乐曲或歌曲伴奏,增加气氛,有的还能单独演奏旋律。四、欣赏《老虎磨牙》
1.初听,编故事
学生发挥想象力:老虎在干什么?举手发言。
师编创故事:一天早晨,大雾蒙蒙,在一个深山老林里,一只大老虎还在睡梦中,四周静悄悄的,偶尔可以听见几只小虫在鸣叫。这种静阴森恐怖,让人全身汗毛都得竖起来。“嗷---”不一会儿,从树林的深处传来老虎的一声吼叫,睡了一夜的老虎,肚子空空,于是他决定下山去寻找事物。他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机警地看着周围,寻找着小动物。它从远处一步步走来,越走越近,可竟然没有找到一点儿食物。饥饿和一无所获使这只老虎异常愤怒。它张开血盆大口,疯狂地扑打着爪子,愤怒地在石头上磨起牙来。
2.分段欣赏欣赏第一段:
问:这段中你听到了哪些打击乐器的演奏?(鼓,木鱼,沙球等。)
问:你们觉得这时候老虎在干什么呢?(老虎在睡觉,在休息??)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这段音乐很轻,表示很安静,静悄悄的。)
问:假如你看见一只大老虎在睡觉,你会怎么样呢生讨论,发言。
给这一段音乐取个名字。(老虎睡觉。)
欣赏第二段:
问:老虎醒来后会怎样呢?你来模仿一下老虎的样子。生编创活动。
注意声音由弱到强的过程。给第二段取个名字?
欣赏第三段:
师:真可惜,老虎什么也没找到,它很难过,它发怒了,听!这时他又在干什么了呢?
生:在磨牙
师:老虎磨牙的速度怎么样?生:比较快
师:这段音乐强还是弱?生:强
师:磨牙的速度快,音乐强,老虎的心情怎样?生:愤怒。
给这段我们取名字——老虎磨牙
介绍:这首乐曲就叫老虎磨牙,是陕西有名的打击乐合奏。这首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鼓。
四、探索
小组讨论:磨牙的声音是怎么演奏出来的?
教师演示鼓的刮奏并介绍刮奏。老虎磨牙这首曲子就是用了刮奏。小组学习刮奏,展示,交流。
五、完整欣赏
再次欣赏《老虎磨牙》。可以边听音乐边模仿老虎表演。
六、小结
老虎今天认识了这么多小朋友,很高兴,它想唱起歌,跳起舞跟大家说再见了!下课。
《新疆好》教学设计
1.通过欣赏歌曲《新疆好》,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2.通过欣赏,了解新疆的音乐特点及新疆的风情。
3.感受歌曲的舞蹈性。
通过聆听,感受歌曲《新疆好》情绪,感受理解作品,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表达歌曲喜悦的情绪。
感受新疆风格音乐热烈欢快的特点,歌舞表现。
听唱法、导入法、欣赏法
钢琴、多媒体课件、铃鼓、新疆帽
《新疆好》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老师平时最喜欢游山玩水了,去过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但最爱的还是新疆。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看新疆是什么样子?生答
师:那现在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新疆看看吧!(点击课件:《走进新疆》)
新疆介绍:(点击课件:新疆风情)
师:欣赏完这段迷人的风光,同学们就来说说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给你印象最深的又是什么?(生答,老师随即补充介绍)
三、歌曲中的新疆
1.聆听曲目
师:大家看的都很认真,说的也非常精彩。新疆的确是个好地方,它闻名全国的除了优美的风景,还有热烈奔放的少数民族的歌舞呢,接下来老师将为大家带来一首美妙的新疆歌曲《新疆好》。同学们仔细聆听,想想这首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生答
2.歌曲介绍
师:《新疆好》是刘炽编曲的一首新疆民歌,歌曲以富有新疆民歌音调特色的七声音阶及节奏编写而成,抒发了新疆人民热爱和赞美自己家乡的真挚情感。
3.新疆歌曲串烧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对新疆民歌有了初步的了解,那生活中你还会唱哪些有关新疆的歌曲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首非常好听的新疆歌曲,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一起唱(《达坂城的姑娘》、《娃哈哈》、《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是个好地方》)
四、舞蹈中的新疆
1.舞蹈欣赏
师:新疆是一个快乐的民族,自古以来就能歌善舞,就连刚刚学会走路的小朋友都能跟随快乐的节奏舞上一段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新疆的舞蹈吧(播放新疆舞蹈视频片段)
师:你们刚才看的舞蹈美吗?你们想学吗?那么老师就先教几个基本动作。
2.学跳新疆舞
师:在表演的时候通常都有哪些常用的动作呢?比如:移颈、翻腕、托帽。
师:下面,我想教大家学跳新疆舞步伐。
3.舞蹈表演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伴着这首美妙的歌曲《新疆好》舞动起来吧!
4.打击乐器伴奏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乐器是什么吗?(铃鼓)铃鼓就是新疆歌舞中的一种打击乐器,同学跟老师一起打节奏。XXXXX
5.互动
师:老师要请几位同学上来表演,其他的同学用铃鼓给他们伴奏。
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表现的真棒!今天我们领略到了(板书:新疆有美丽的风光、香甜的瓜果、欢快的歌舞)有机会啊,同学们一定要亲自去感受一下这个美丽的民族,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能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更深的认识,让我们一起在轻快地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吧!
《新疆舞曲第一号》教学设计
1.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新疆舞曲第一号》,体验新疆人民豪爽的性格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本地区“舞曲”交流
感受、表现歌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
观察法、欣赏法、听唱法、导入法、讨论法
《新疆舞曲第一号》
带学生近音乐教室,音乐师生问好。
二、聆听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一号》
1.导入:
用手鼓打出简单的节奏。
提问:同学们,老师拿的是什么乐器?
师:这种乐器主要是我国哪个地区使用的呢?
师:同学们我国新疆地区物产丰富,风景优美,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你们还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
生:(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的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师:很好,大家知道的真多;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到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新疆地区。)
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
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
4.再欣赏一遍。
设问: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手鼓。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为钢琴独奏伴奏。
三、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乐段。
师:同学们,听第了第一段乐曲,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生:欢快,愉快。
师:第一段由新疆打击乐器铃鼓节奏的引子,导入了欢乐的舞曲,抒发了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愉快心情。
师:我们再听听第二段,感受一下与第一段相比有什么不同?
(2)欣赏第一乐段。
分组讨论,第二段与第一段的不同之处。
师:第二段的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
师:听了后还能感受到什么?
第二段稍慢,节奏舒展,音乐比较压抑而低沉。似乎是一位民间艺人弹着冬布拉,吟唱着古老而忧郁的民歌,以悲痛的心情控诉着万恶的旧社会。
(3)欣赏第三乐段。
师:我们再来听最后一段。
师: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
第三段再现了第一段音乐,但更为热烈、奔放,抚今追昔,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充分表达了人民心底的欢乐。
师: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
师: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
(4)完整欣赏整首乐曲。
师:好,同学们,让我们再重新完整的听一遍,大家认真去感受。
教师不做任何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自己的见解去欣赏乐曲。
师: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同学们认真聆听和体会吧。
【唱歌课】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
3.能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演唱歌曲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
《草原就是我的家》
三、新课教学:
1.初次聆听歌曲。
下面我们来看看蒙古族小朋友是怎样赞美草原的吧!播放课件完整聆听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提问:启发学生回忆刚才歌里都唱了什么?(骑着小红马、蓝蓝的天空等)
3.完整读出歌词。(儿歌型)
4.播放录音同学们随着音乐轻声填词。
5.进入角色。
和同学们一起,可以把红领巾叠成蒙古族的小红绸系在头上,想象自己是一名蒙古族的小朋友骑着小红马驰骋在大草原上
6.带着这种情感演唱歌曲。(边唱边做骑马,扬鞭等动作)
7.巩固练习。(指名唱、齐唱、表演唱等)
四、编创与表现:
在熟唱歌曲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跳舞、打击乐器、画画等)同时启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或校园,进行赞美。
如:蓝蓝的天空飞彩霞,背起我的小书包,高高兴兴唱起歌,校园就是我的家。
五、总结: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
1.学习用优美的情绪演唱歌曲,体会傣族歌曲的风格特点。
2.通过学跳孔雀舞,学会用肢体语言感受音乐的美。
3.通过了解傣族风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生活。
用活泼、优美的情绪演唱歌曲,并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演唱时能体现出傣族的风格特点。
情境创设法、导入法、谈话法、欣赏法、提问法、听唱法
钢琴、多媒体、头饰、
《金孔雀轻轻跳》
一、导入部分:
1.猜谜导入:
锦袍身上穿,花冠头上戴,尾巴象把扇,展开人人爱。
2.你见过孔雀吗?你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出示孔雀图片)
你知道他们生活在哪个地区,哪个少数民族中吗?(云南、贵州等地,傣族)
由于气候及自然条件关系,傣族地区孔雀较多,傣族人民很早就有饲养孔雀的习惯,他们认为孔雀美丽、善良、智慧,是吉祥的象征,对它怀有崇敬的感情。
二、展开部分:
1.初次聆听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初步歌曲了解歌曲旋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听听歌曲是怎样歌唱美丽可爱的小孔雀的!
2.再次聆听,感受傣族舞的优美。
傣族人常把孔雀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颂美好的未来。下面就由汪老师为你们表演一下孔雀舞,想看吗?师示范傣族舞蹈动作)
3.第三次聆听歌曲,熟悉歌词。
三、深入部分:
1.哼唱歌曲旋律。
歌曲中的小卜少小卜帽在傣语中就是小姑娘小伙子的意思,你们今天愿意
做个快乐的小卜少小卜帽跟老师一起学唱这首傣家歌曲吗?首先请大家用LU来哼唱旋律。
2.学生听唱第一段歌词。
3.完整演唱第一段。
4.自学第二段歌词。
你们能试试将第二段歌词自己唱一唱吗?看看那一句有困难?学生自主学习找出难点,共同解决,可采用小老师教唱)
5.完整演唱歌曲。
让我们跟着美妙的音乐一起演唱这首《金孔雀轻轻跳》。
6.学跳舞蹈《金孔雀轻轻跳》
大家唱得太棒了!金孔雀很喜欢你们,它很想邀请大家一起来跳舞!
(1)教师示范孔雀舞动作。
(2)学生学跳舞蹈动作。
(3)师生共同表演。
四、拓展部分:傣族风情介绍
同学们的表现这么棒,舞蹈跳得这么美,金孔雀可高兴了,她呀,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她的家乡西双版纳看一看呢!播放乐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点击课件进行解说
傣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里有我国最大的原始森林,素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称号。瞧,野象正在里面悠然漫步,灵巧的小猴子正开心的玩耍呢!
接下来,让我们再到傣家人居住的地方去看一看。傣族人把它称作竹楼,它不但美观,而且还很牢固,还可以防止野兽的侵害。
葫芦丝是傣族特有的乐器,吹奏出来的音乐好听了!大家现在听到的优美的音乐就是由葫芦丝吹奏的。
傣族人信奉佛教,所以来到西双版纳,到处可以看见大大小小、气势不凡的佛塔。傣族不仅景色秀美,而且那里的人更爱美,尤其是傣族的妇女。瞧:傣家妇女穿着漂亮的衣裳多像一群美丽的孔雀呀!
看到这,让老师想起了傣族的一个重要节日。就是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看,人们正相互泼洒清水,祝福对方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
傣族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瞧!她们的舞姿多优美呀!
1.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美丽吉祥的孔雀,学唱了优美动听的歌曲,学会了跳美丽的孔雀舞,还了解了傣族这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这些都让我们认识到,只有爱护身边的小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有幸福快乐的生活!
2.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乃呦乃》教学设计
1.在学唱和表演《乃哟乃》过程中引领学生初步感受体验土家族民歌的风
格和韵味,丰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2.能用欢快的情绪,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乃呦乃》。
3.能够主动参与编创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与音乐的距离,感受学习的快乐
与合作的快乐。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进土家族的山寨,学唱土族民歌《乃呦乃》,
感受并表现歌曲的热烈和欢快音乐情绪。
在认识听辨1、3、5音高和唱名基础上识读歌曲乐谱
欣赏法、讲授法、听唱法
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音响资料
歌曲《乃哟乃》
师生问好歌!
发声练习。
复习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一)背景音乐《苗岭的早晨》
师:这是山寨欢乐的一天。清晨,薄雾像纱巾般缭绕在清脆的山林,满山的树木郁郁葱葱。威武高峻的山连绵不断,一叠叠一重重。小鸟唱起了欢乐的歌,清脆婉转的叫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出示少数民族的图片)在山寨里有各个不同少数民族的人们在一起快乐生活,他们都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们一起来体会土家族人们欢快的歌曲、舞蹈和音乐。
(二)了解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1.土家族妇女服饰上的衣袖与裤脚图案在布上用针刺上连贯的“小十字”,
以之连成线条或方块,再组合成花鸟鱼虫等图案。颜色多为绿、红、黄或黄、绿、红,使衣服图案丰富起来,艳丽多姿,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精巧的服饰,可说是土家人的智慧,是民族服饰的珍品。
2.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角木楼。据说古时候的土家族人居住地方经常遭到猛兽、毒蛇和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的老人想到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后来就发展成现在的吊脚楼。
3.“社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一个综合性节日,土家族人在社巴节上唱歌跳舞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七个音符小兄弟嘛?他们分别是?有三位土家族小朋友,他们非常喜欢唱歌,连名字都是用音符命名的,大家一起来听一听七个音符中,这三位小朋友藏在了哪里?他们分别是?(生:domisol)
2.判断音高
师:现在,他们正在争论谁的个子比较高呢?需要你们当裁判,请同学们
的小耳朵判断一下吧!
3.运用:听辨小测试
师:我们已经给他们排出了高低,下面让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认识他们,
和他们成为好朋友。这三位小朋友太高兴了,因为同学们这么快和他们交上了
好朋友,同学们很聪明,土家族的小朋友也不笨,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一首非常
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请大家仔细听solmido共出现了几次?
出现的时候,请你们举手示意老师。
师:老师刚才看见每个同学都听得很仔细,下面大家来练一练,老师唱前半句,同学们在solmido的地方和老师一起唱,同时请拍三下手。(播放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在正确地方拍手)
4.学唱《乃呦乃》
(l)初步接触歌曲内容。
师:三个小朋友让我给大家带句话,每位同学都这么认真地学习,他们真是太高兴了。在土家族的语言中,高兴快乐时,他们就会说“乃呦乃”或者是“乃呦嗬”。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为大家带来的歌曲《乃呦乃》。当土家族小朋友唱歌的时候,特别想邀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在“乃呦嗬”的地方拍三下手为他们鼓掌加油,并且来表示他们心中的喜悦。(播放歌曲)
师:同学们的伴奏真准确,土家族小朋友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歌曲,还送来了两个问题考验一下大家,下面请同学们再听一遍,听的时候想一想:这首歌的情绪是高兴还是悲伤?歌中除了“乃呦乃,乃呦嗬”表现快乐之外,还唱出了什么内容呢?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歌曲,把它唱出来作为一份礼物送给土家族小朋友。带着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歌词,乃呦嗬的地方拍三下手。(教师带领学生读歌词熟悉节奏,要求注意提醒学生读出强弱)
(2)反复聆听,学习歌曲。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听,下面我们再听一遍歌曲,要求同学们只张嘴不出声,老师来看看谁表演的最好。(播放音乐,熟悉歌词及旋律)
师:大家表演的真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小声的跟唱歌曲。
请同学们回家试着找可以发出“domisol”三个音的物体演奏这首歌曲。如:茶杯、碟子、碗或是在玻璃杯里装上不等的水。下节课请同学们带着所选择的“乐器”来演奏这首歌曲。
《我爱雪莲花》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喜爱民族音乐的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2.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
3.根据歌曲表现的情绪,用通过音乐活动伴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
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
唱好歌曲中的休止符,歌曲的情感处理。
谈话法、欣赏法、
钢琴、多媒体、图片等。
一、创设情境
1.听音乐《娃哈哈》做简单的新疆动作。
师:同学们快乐的四十分钟音乐课又开始了,让我们随着动听的歌声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播放音乐《娃哈哈》
2.出示挂图,教师简介
3.学生集体发言
4.欣赏歌曲《我爱雪莲花》,揭开疑问
回答——手捧雪莲花,献给边防军
师:天山上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天气非常寒冷。边防军叔叔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坚守哨所,保卫祖国的安宁。所以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学习边防军叔叔那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新疆小姑娘萨依拉能把那神奇的雪莲花采摘来送给了边防军叔叔,所以我建议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她表示感谢。
二、学唱歌曲
1.师:我们共同来学习这首歌曲。
A.教师念一句,学生念一句
B.介绍“冬不拉”
师:小朋友们,你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吗?——冬不拉
师:“冬不拉”是新疆的一种常见乐器(媒体出示)还有一种乐器叫手鼓。他们都是新疆人民勤劳、智慧的杰作。
C.学生齐读儿歌,教师用铃鼓为学生伴奏
师:好了,我们的难题都解决了,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边做动作边念歌词,我来为你们伴奏吧!
2.师:这首儿歌有很多的人都很喜欢,有一位作曲家叔叔就把这首儿歌谱上了好听的旋律,大家想不想听呢?(想)好,就让我们共同来聆听这首动听的歌曲《我爱雪莲花》。
A.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B.学生再次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节奏。
C.学生小声跟唱歌曲。
D.全体齐唱。
E.疑难解答
师:同学们,你们在学唱时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学生提出问题)
师:谁能帮助他,我们一起来解决。
三.审美提高
A.分析歌曲情绪
师:小朋友们,你们对自己刚才唱的歌满意吗?有没有信心和萨依拉比一比?那我们就得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来演唱!
师:你觉得我们怎样唱才能把这首歌唱的更加好听?(学生讨论每一段的情绪)
B.最后一句的演唱
师:那么最后一句我有两种唱法,你听听哪一种唱法会使歌曲表现的更加完整,更富有感染力?(教师演唱,学生聆听分析)
C.完整演唱歌曲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这次我们跟着伴奏来唱,大家有没有信心?
创编表现
A.随音乐舞蹈
师:我们唱的真好听!甚至比萨依拉唱得还要好。可是有了歌声我们还缺少了点什么?——舞蹈,那就让我们快乐的唱,快乐的跳吧!
B.教师示范舞蹈
师:小朋友们,你们刚才的表现棒极了!动作编的真好看!我知道你们特喜欢舞蹈,吉老师特地为你们准备了一段新疆舞蹈,想不想看?我对大家有一个小要求,请你们边看边学一个自己喜欢的动作,等会儿评出哪个孩子学的动作最象!好吗?(师跳新疆舞)
C.学生表演动作
师:我跳的新疆舞漂亮吗?大家有谁来给我们表演一个动作?(个别示范)
D.分组创编,表现歌曲
E.分组展示
四、教师总结
通过《我爱雪莲花》这首动听的歌,我们在边唱边学边练边演的过程体会到了“天山的青松根连根,军民团结一家亲”。同学们你们也要象小吐依拉一样,以解放军叔叔为榜样,好好学习,将来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贡献力量!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设计
1.通过欣赏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深长悠远的特点。
2.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3.学生能够了解一些藏族踢踏舞的特点和基本知识,随音乐运用藏族基本舞步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学生了解、感受、体验藏族民歌与舞蹈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中华民族艺术。
长音的对比欣赏,增强感受;并且能用富有藏族韵味的声音进行歌唱。
情境创设法、谈话导入法、听唱法、提问法、讨论法
《我的家在日客则》
一、播放音乐《走进西藏》学生进教室入座。
1.了解藏民歌,听赏《在那东山顶上》
同学们,藏族人民个个能歌善舞,西藏是歌唱家的摇篮,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每天劳动之余会对着辽阔的草原、宽广的天空放声歌唱,你听!那高亢、嘹亮、自豪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世界屋脊、雪域高原??
2.师点击课件,播放《青藏高原》,学生听赏
瞧!抒情的旋律深情的歌声,同学们都听得入迷了!刚刚这首歌曲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呢,你们还记得它的歌名吗?
3.欣赏《在那东山顶上》
同学们,《青藏高原》是著名作曲家张千一的代表作,近年来他又创作了《青藏高原》的姐妹篇《在那东山顶上》,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这首好听的歌曲由谭晶演唱,歌词取自六世达赖喇嘛苍央加措的一首情诗。歌曲具有民谣特点,在西藏很流行。
西藏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西藏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那就是日喀则。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
在学歌曲之前请同学们先来听赏一下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要求边听边想: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怎样的?
2.教唱歌曲
(1)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
(2)着重教七拍长音。用手势来表示七拍及下滑音。(用游戏比赛来解决难点)
同学们唱的都很好,如果长音再唱的连贯、流畅些就更好了!
(3)教师弹钢琴,学生跟唱。
3.进一步感受歌曲
师播放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让学生再次聆听感受歌曲。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在藏族,歌手常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唱延长音,很有韵味。因为藏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练就了藏族歌手们纯净而自然的嗓音条件,尤其那韵味十足的长音一下就把我们带进了西藏的雪域高原。我们把《我的家在日喀则》中的长音再来试试效果?
三、学习藏族舞蹈
同学们,在藏族,每到节庆丰收的日子,人们就穿上美丽的节日盛装,围在篝火旁载歌载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美。那同学们对藏族舞蹈有多少了解呢?
生:(回答)我知道有弦子舞、踢踏舞、圆圈舞、鼓舞??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了解、感受、体验藏族的民间舞蹈.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它还是一首踢踏舞曲呢?咱们今天就一起来感受和体验一下踢踏舞的动律好吗?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邀请学生上台做小老师,集体学习踢踏舞基本动作。
2.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衣服解下反穿当长袖。
3.学生分组练习,师巡回指导
学生听音乐学生集体踢踏舞表演
(最后随歌曲音乐,师生围成圈边唱边跳,在一片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中结束)
《喜鹊钻篱笆》教学设计
1、学会歌曲《喜鹊钻篱笆》,要求学生能用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要求学生结合歌曲有秩序地进行游戏活动,激发音乐兴趣。
3、要求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表演,能做几个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学会歌曲《喜鹊钻篱笆》,能用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
结合歌曲有秩序地进行游戏活动。
情境创设法、导入法、讨论法、欣赏法、提问法
课件、歌片、钢琴、多媒体
《喜鹊钻篱笆》
一、情境导入
1.学生有序的进入教室并做好上课准备
2.师生问候
3.中国民族大家庭共多少民族?
4.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带大家认识新的民族,是什么呢?看视频听音乐找答案。
动漫版彝族歌曲《阿西里西》贴近学生,火把节,漂亮的服饰,欢快的歌舞吸引、激发学生探寻的乐趣。
二、教唱预热
1.聆听音乐,感受情绪、速度并回答。
2.特色节奏填词创编练习:
①XXX|X-||
阿西里西
猜意思?设计创编汉语歌词
XXX|X-||
做游戏啦
②XXXX|XXXX|XX|XX||
求堵啦来求堵啦来嗡啊嗡啊
XXXX|XXXX|XX|XX||
拉起手呀拉起手呀跳呀跳呀
双手配合边说边打出节奏。
三、歌曲学唱
1.听音乐后,找出以上两条节奏用“la”进行旋律模唱练习。
2.聆听音乐,用“la”轻声模唱整首歌曲,对“6212|6212||”等个别乐句进行情绪主导,发声引导。
3.填词歌唱。
通过快慢两条旋律模唱强化节奏律动掌握。学生聆听老师范唱,初步体会歌曲情绪
四、创新演绎
1.吆喝模仿(手势,起伏动作)
2.前奏自主动作设计
3.少数民族拉手踢腿舞
循序渐进的展开创编,简单设计符合歌曲律动的舞蹈动作。小伙伴们牵手歌舞,快乐气氛弥漫。
五、课堂拓展
1.“喜鹊篱笆队队钻”游戏规则
(喜鹊、篱笆两排学生,伴乐跳舞,在“求堵来啦”处喜鹊钻跳后继续伴乐跳舞,变为扮演篱笆,之前篱笆队变喜鹊。共舞两段。)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空间,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自我体验,自我表演。
《萧》教学设计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箫》,并在在学唱过程中,感受歌曲流畅、起伏的旋律和饱含的童趣以及抒情、愉悦的情感。
2.能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并能准确地演唱。
3.认识民族乐器“箫”,了解箫的音色特点。
学唱歌曲《箫》,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流畅、舒展的旋律特点
能运用连贯、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箫》
导入法、观察法、欣赏法、听唱法
《萧》
一、导入
1.认识木鱼
师:同学们,我们在平时上课时已经认识了一些乐器宝宝,今天陈老师请来了其中几位乐器宝宝。同学们它是谁?看,它长得真像一条鱼啊,木鱼的演奏方法很简单,谁来试试?(请一位学生敲木鱼)
师:真棒,看,木鱼是用木棒敲击发出声音的,所以它是一种打击乐器!下面让我们先来跟它打声招呼吧!
师:木鱼宝宝见到大家也很开心,不过它说要考考大家,看看谁的本领强,能用它来打打这个节奏:
xxxxxx
A.先让学生自己打一遍
B.再请一位学生来打,并纠正
C.让学生做出打木鱼的姿势:一根手指当木鱼,一根手指当敲击的木棍。一起来打这个节奏,演奏两遍。
2.认识三角铁
师:下面让我们再请出第二位乐器宝宝,它,大家应该非常熟悉(拿出三角铁,学生回答)让我们用它来演奏第二条节奏:X-X-
c、让学生做出敲击三角铁的姿势,一起来打这个节奏,并发出“叮”的声音,演奏两遍
3.认识箫
教师介绍“箫”:同学们,除了这三件打击乐器外,老师还带来了一件吹奏乐器“箫”,箫又名洞箫,单管、竖吹,是中国非常古老的吹奏乐器。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有六孔箫和八孔箫之分,以“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两种类别。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可以参照竖笛)箫是一种来自于大自然的乐器,是受到大自然的灵性锁所滋润的。箫适于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调,寄托宁静悠远的遐思,表现细腻丰富的情感。幽静典雅,回味无穷,知音难遇,陶醉其中。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箫的声音。(教师播放箫的视频)
学生认识箫,欣赏箫的音色
二、学唱
初听歌曲《箫》:今天箫宝宝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自己的歌曲,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听。
再听歌曲,为歌曲伴奏:多好听的一首歌曲啊,如果同学们能为这首歌曲伴奏,那这首歌一定会更好听。让我们用刚才的乐器宝宝为它伴奏吧!(把节奏写在黑板上)
学生听歌曲打节奏
第一遍:木鱼:×××︱×××︱
三角铁:×—︱×—︱
第二遍:学生自己创作乐器伴奏
学唱歌曲《箫》(让学生时刻注意唱歌时的状态)
教师解决难点
让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这是一首山东民歌,如果老师给你这些词语让你选择,你觉得那些词语适合这首歌曲?(雄壮的,急促的,悲伤的,高兴的,优美的,平稳的,)小朋友们说得很好,我们就用最甜美的声音把这些情绪给表现出来。小朋友们可以边唱边做吹箫的动作。
A.教师范唱学生默唱
B.教师、学生一起用“吁”模唱
C.听录音,轻唱歌曲
D.随着琴声再唱一遍
E.学生找难点,教师解决难点:唱高音的地方,让学生感觉到音往上走,头顶有绳子拉住,眉毛抬起!
F.老师和学生合作演(听录音伴唱)
G.第一二组和第三四组合作演唱(听录音伴唱)
h、带有感情的唱歌曲(随琴演唱)
三、创编
1.创编节奏:
师:小朋友们,箫宝宝听到大家唱歌这么好听,高兴极了,它希望大家给它写条旋律,让它吹奏出优美的音乐!你们愿意吗?下面让我们先来编一条2/4的节奏,用我们教过的三个节奏型来编四个小节,是哪三个节奏型还记得吗?大家动笔吧!注意这三个节奏可以重复使用。
2.创编旋律:
师:节奏我们我们已经编好了,下面老师要请大家把黑板上的1356放入到节奏当中,先请大家跟着琴把这几个音唱一下(唱1356,注意音高)
学生编创旋律,同桌检查,教师纠正,并演唱学生自己的旋律。
《新疆是个好地方》教学设计
1.学习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本首歌。感受美丽的新疆风光和富饶的物产与宝藏,体会新疆人民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真挚情感。
2.通过用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充分感受歌曲旋律及节奏美,培养学生节奏感及合作意识。
3.学习用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本首民歌,感受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与舞蹈的美,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热爱。
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唱准附点音符及切分节奏部分
欣赏法、听唱法、情景法、导入法
钢琴、课件
《新疆是个好地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疆
1.谈话:小朋友们,还记得这辆音乐列车吗?(出示音乐列车图片)今天我们又要坐上音乐小列车去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了?想知道是哪里吗?下面老师跳一段那里的舞蹈,请你们猜猜这是哪里?
2.播放《新疆是个好地方》伴奏,教师跳新疆舞蹈,让学生猜。
3.师:小朋友见识真广,今天我们就一起坐上音乐小列车去美丽的新疆游览一番,列车长非常欢迎我们再次乘坐音乐小列车,他和老师说只要你们学会说一句新疆话,今天的这趟列车就全程免费,而且还带我们游览新疆的各个地方。(出示新疆话:亚克西)
4.学习节奏
XXX|XX|
亚克西亚克西
①生学习节奏,提示切分节奏的强音位置。
②教师用列车长的角色用有歌声表扬学生
533|2312|1-|10||
小朋友真呀真正棒
③小朋友感谢列车站带我们去新疆,也用这段旋律感谢他。(以此进行发声练习)
谢谢呀真呀真谢谢
二、新课教学,走入新疆
1.列车要启程了,我们赶紧坐好,一起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新疆吧(听伴奏,感受音乐的速度)
2.列车到站了,你瞧热情好客的新疆人民正在用歌声和舞蹈欢迎我们呢?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跳起来吧(播放舞蹈的画面,播放歌曲原唱,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带新疆舞)
3.学唱第一段
①出示新疆的小导游。提问:来听一听,我们的第一站导游会带我们去哪些地方呢?(播放歌曲第一段)
②师:多美的风景啊,你们的爸爸妈妈没和你们一起来真是可惜了,我们把我们看到的用歌声唱给你的父母听吧。
③听教师范唱,感受情绪,并默唱。
④跟琴唱,找出难点句,进行解决。
⑤完成演唱第一段。
⑥情绪处理,引导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师:要想你的父母听了你的歌声,就好像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觉得应该怎样唱更好呢?)
4.学唱第二段
①听范唱,提问:新疆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有许多香甜可口的水果,小导游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水果呢?
③引导一、二、三节奏的变化,并加以指导演唱。
④完场演唱第二段
5.学唱第三段
①第三站,师:新疆不仅风景有优美,物产丰富,刚才我们品尝到了香甜的水果,下面我们来看看,新疆还有什么物产。(出示图片阿勒泰的金子和和田玉石)
②生自主学唱,发现难点进行解决。
③完整演唱第三段
6.给歌曲取名(师:我们游览了这么多地方,现在能不能把他们连起来唱一唱呢?唱之前能否给它取个名字)
7.演唱全曲,提示情绪的演绎。(用我们的歌声把新疆的美景、香甜的水果唱出来吧)
8.表现歌曲
为歌曲伴舞,一组唱,一组演,教师进行评价。优秀组送新疆水果。
三、巩固拓展,再现新疆
1.师:新疆好吗?新疆可真是个好地方啊!新疆还有许多好听的曲子,优美的舞蹈,神奇的乐器那!我们一起来听听。(欣赏《新疆好》)
2.新疆真是个好地方,他们那么热情好客,我们下次还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