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是天南星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芋的地下块茎,原产我国和印度、马来西亚等热带地区。芋头又称芋艿,口感细软,绵甜香糯,易于消化而不会引起中毒,是一种很好的碱性食物。它既可作为主食蒸熟蘸糖食用,又可用来制作菜肴、点心、因此是人们喜爱的根茎类食品。坚持一天吃2个芋头相当于注射免疫球蛋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芋头营养分析:
1.芋头中富含蛋白质、钙、磷、铁、钾、镁、钠、胡萝卜素、烟酸、维生素C、B族维生素、皂角甙等多种成分,所含的矿物质中,氟的含量较高,具有洁齿防龋、保护牙齿的作用;2.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作为防治癌瘤的常用药膳主食。在癌症手术或术后放疗、化疗又其康复过程中,有辅助治疗的作用;3.芋艿含有一种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称抗体球蛋白,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故中医认为芋艿能解毒,对人体的痈肿毒痛包括癌毒有抑制消解作用,可用来防治肿瘤及淋巴结核等病症;4.芋艿为碱性食品,能中和体内积存的酸性物质,调整人体的酸碱平衡,产生美容养颜、乌黑头发的作用,还可用来防治胃酸过多症;5.芋艿含有丰富的黏液皂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可帮助机体纠正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生理异常,同时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故中医认为芋艿可补中益气。
芋头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特别适合身体虚弱者食用;2.对于有痰、敏性体质(荨麻疹、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者、小儿食滞、胃纳欠佳、以及糖尿病患者应少食;同时食滞胃痛、肠胃湿热者忌食。
芋头食疗作用:
芋头性甘辛、性平、有小毒,归肠、胃经;具有益胃、宽肠、通便、解毒、补中益肝肾、消肿止痛、益胃健脾、散结、调节中气、化痰、添精益髓等功效;主治肿块、痰核、瘰疬、便秘等病症。芋头食物相克:
芋头忌于香蕉同食。
芋头做法指导:
1.芋头既可作为主食蒸熟蘸糖食用,又可用来制作菜肴、点心,因此是人们喜爱的根茎类食品;2.芋头烹调时一定要烹熟,否则其中的黏液会刺激咽喉;3.芋头的黏液中含有一种复杂的化合物,遇热能被分解,这种物质对机体有治疗作用,但对皮肤黏膜有强的刺激,因此在剥洗芋头时,手部皮肤会发痒,在火上烤一烤就可缓解,所以剥洗芋头时最好戴上手套。
芋头补充信息:
受访专家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学教授张伟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李太生
免疫系统就像人体的保卫部队,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保障。它们互相增援、分工合作,共同抵御疾病的侵害。近日,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李太生在国际期刊《衰老》杂志上发表的研究,首次绘出人体免疫系统衰老变化趋势,这让我们更为具体和形象地认识到身体内的这支“免疫部队”。
身体有支免疫部队
“人体免疫系统相当于国家的防卫系统,有总指挥,也有武警部队、公安干警、国家安全部等。”李太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CD4+T细胞就相当于“免疫系统指挥中枢总司令”,它指挥“两大军种”,“现役部队”(记忆细胞总数)和“民兵预备役”(纯真细胞总数),拥有“纯真亚群、记忆亚群、功能亚群、激活亚群及凋亡亚群”各兵种。
对此,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学教授张伟补充道,免疫系统中除了T细胞,还有许多其他细胞,如树突状细胞,B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等,各种细胞各司其职,协同作用,共同防御外来侵略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它们还有免疫监视作用,杀死自身产生的肿瘤细胞,清除机体衰老死亡的细胞。当机体收到外来病原体侵犯时,树突状细胞像是侦察兵一样,识别侵入机体的物质,并报告给T细胞。T淋巴细胞接到报告后,部分T细胞(CD8+)直接对受到感染的细胞进行杀伤,另外一些T细胞(CD4+)会帮助B细胞产生抗体,而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结合后,可调动机体的作战部队(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将病原微生物'吃’掉,最终清除对机体有害的物质。
而免疫部队的“质量”也有一个标准。李太生从2006年以来,对1068位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11项检测,对不同年龄段的免疫系统进行了评估,比如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CD4均值分别为690、708、698;CD3均值大致为1403、1369、1198……从而找到了三个年龄组免疫的“平均质量”。“这有利于医生精准评价人体免疫功能的好与不好。”
免疫系统也会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部队的作战能力会发生变化。李太生的研究发现,不仅纯真细胞的储备缺少,免疫细胞CD28也会减少。
作战部队减少。李太生提到,既往研究证实,机体每遇到外界抗原刺激,就有一部分纯真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迅速发挥抵抗病原体功能。李太生解释道,“这就好比一个国家遇到突发重大安全事件,如果兵力不够,就会紧急征调'民兵预备役’——纯真细胞,入伍转为记忆细胞这种'现役部队’。”尤其是老年人,更多纯真细胞被征调形成记忆细胞,因而纯真细胞越来越少,一旦发生感染难以控制。
情报工作受损。人体淋巴细胞中的抗原递呈细胞在机体被病原体感染时,会通过一个叫“CD28”的重要辅助信号受体,向T传递预警信号。李太生说,研究还发现,随年龄增长,人体免疫细胞CD28会越来越少,导致信号传递能力衰减,使淋巴细胞不能及时识别和清除外界病原微生物,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下降。这一点解释了老年人接种疫苗效果差的原因。
除此之外,张伟认为,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缺乏运动、心情抑郁、工作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同时,环境污染也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带来疾病隐患。
心胸开阔是关键
一旦免疫部队的作战力出现变化,人体免疫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各种症状。
张伟提到,免疫力下降后,免疫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杀伤病原体的能力下降,使人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对机体的自我监视能力下降,会导致肿瘤的发生。但是免疫力不适当的增强也会带来很多疾病,如过敏、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因此,专家认为,保持免疫部队的战斗力,至关重要。
心胸开阔最重要。李太生强调,愉悦心情能降低应激激素水平,增加或激活某些免疫细胞,从而提高免疫力。过多负面情绪,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荷尔蒙成分增多,引发抑郁等心理疾病,还会减少进食,影响身体营养状况。他认为,生活中,要多些积极向上的思想,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在面对困境时,可以通过与朋友聊天、读书、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转移悲伤情绪,减轻压力。
健康食物搭配好。人体免疫系统活力的保持主要靠食物,各种营养素必须合理搭配,任何一种摄入不足或过量,都有损于人体的免疫系统。补充必要的蛋白质与脂肪,比如,鱼虾肉等动物蛋白以及大豆、面粉中的植物蛋白,以及三文鱼、沙丁鱼等深海肥鱼中的欧米伽3脂肪酸,都有助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此外应摄入大量蔬果、适量益生菌。专家认为,不仅需要荤素搭配,还需要尽可能地食用不同类别的食物。
适量运动强有效。美国阿帕托契州立大学有3项研究指出,每天运动30-45分钟,每周5次,持续12周后,免疫细胞数目会增加,抵抗力也相对增加。张伟认为,老年人应在身体基础状况正常的情况下,进行一些中低强度的运动,比如饭后散散步,跳跳广场舞等。年轻人可以增加运动强度,骑车、打羽毛球、游泳、瑜伽等都是增加每日运动量的不错选择。
近些年,国际上也不断出现有关癌症的新疗法,有些甚至已尝试用于人体,并成功治愈了一些患者,而关于新疗法导致死亡的事件也并不少见。
治癌新疗法究竟是否具有科学性?能在多大意义上发挥作用?综合多项重大研究,并采访国内权威专家,共同就“癌症新疗法”做个解读。
受访专家: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主任罗荣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徐兵河
“淘汰”免疫疗法的真相
免疫治疗全球都很火
罗荣城说:“生物治疗与细胞免疫疗法并不是'虚假疗法’,它受到世界肿瘤学界的绝对认可。”就这个案例来说,患者的滑膜肉瘤晚期病情极为危重,放化疗已经难以解决问题,无法证明他的去世与所使用的细胞免疫疗法存在因果关系。
2013年《科学》杂志评出的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排行榜中,免疫治疗高居榜首。
近年来,免疫治疗是国内外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大量临床研究均显示出令人振奋的成果。
作为《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副主编,罗荣城教授介绍说,肿瘤的治疗模式有两种:一是“CellKilling”(细胞杀伤),二是“CellControl”(细胞调节)。
传统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属于前者,对病人的身体存在一定的伤害;而后者以提高机体的生物反应能力(包括免疫力)为目的,控制肿瘤发展,对病人的损伤最小、获益最大,免疫治疗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都知道,免疫系统能抵御很多疾病,可为什么却任由癌细胞肆虐呢?
罗荣城解释说,肿瘤细胞非常狡猾,它们通过抗原调变或改变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表达来麻痹免疫系统,就好像披上了一层伪装衣。只有当免疫系统比肿瘤更加强大时,才可能打败它们。
常规的手术、放化疗对隐藏在血液、淋巴、体液里的肿瘤细胞及休眠期肿瘤细胞无能为力,而且对机体损伤较大,还会造成免疫力下降,反而使得隐藏的肿瘤细胞快速生长并加快转移扩散。
生物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主动免疫,从根本上改变癌细胞的生长与生存环境,恢复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体外培训免疫细胞“战士”免疫治疗有很多种,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把肿瘤的特征“告诉”免疫细胞,让它们去搜寻、杀伤;另一种能让免疫细胞不被麻痹,继续攻击肿瘤细胞。
第一种思路的代表是目前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CAR-T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简言之就是抽取患者体内的T细胞,经过“训练”让它们认出肿瘤细胞的样子,再输回患者体内进行“战斗”。
CAR-T疗法在很多国家都有临床成功案例,对淋巴瘤、白血病、神经胶质瘤有不错的疗效。
对于失去手术机会或癌细胞复发、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DC-CIK免疫治疗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而对于一些放化疗无效或者产生耐受、耐药性的患者同样可以取得显著效果。
德国最大的细胞治疗中心法兰克福细胞治疗中心仍在使用CIK、NK等细胞免疫疗法;
日本使用N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肿瘤有40多年历史;
最近韩国使用CIK细胞治疗肝癌取得了很好疗效也见诸报道。
在中国,细胞免疫治疗也并非是国外淘汰的无效技术,例如,CIK细胞免疫疗法最早是陆道培院士用来治疗白血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后来这种疗法慢慢从血液肿瘤运用到实体肿瘤,至今已经有30多年历史。研究证实,CIK联合DC可降低胃癌或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提高总生存期。
第二种思路的代表是PD-1抗体药物,能阻断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欺骗”,让T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而魏则西托香港朋友带回来的产生疗效的“靶向药”Keytruda,正是最早被美国FDA批准的首个PD-1抗体药物。在此之前,日本也批准了一种PD-1抗体药物Nivolumab。
未来可能成为第一大疗法罗荣城总结说,免疫治疗目前已有20余种,有的已经进入临床,有的免疫靶向药物已经获批。
有网友表示,“凡是把免疫治疗称为肿瘤'第四大疗法’的医院、专家都不靠谱”。但罗荣城认为,对于真正的免疫治疗,“我觉得可以更乐观一些,免疫治疗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未来极有可能成为第一大疗法,而手术和放化疗则退居辅助。”
治愈癌症等多久?看“癌症新疗法”
1“饿死”癌细胞
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领导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
转运蛋白GLUT1几乎存在于人体每一个细胞中,是大脑、神经系统、肌肉等组织器官中最重要的葡萄糖转运蛋白。
颜宁解释说,癌细胞要生存,需要葡萄糖作为“口粮”,但癌细胞消化葡萄糖所产生的能量不到普通细胞的15%,这就需要它比正常细胞摄入更多的葡萄糖,也就需要通过负载更多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完成葡萄糖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的过程。
因此研究清楚转运蛋白GLUT1的工作机理,就可能实现葡萄糖转运的人工干预,切断它的“口粮”,从而“饿死”癌细胞。
徐兵河教授告诉记者,颜宁教授的这项研究破译了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立体结构,这在科学上是非常重要的突破,为研发某种能够抑制癌细胞生长的靶向药物开启了一扇大门。
但该药物能否研制成功,还需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化学家、药理学家、毒理学家、临床肿瘤学专家等科研人员进一步探索。可以说,该研究的科学意义大于临床意义。
2癌症“万能药”
2013年,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家伊夫林·韦斯曼教授和他的团队共同研制了一种治疗癌症的“万能药”——可阻断癌细胞中大量的CD47蛋白质。
CD47蛋白质一般附着在细胞表面。研究人员发现,无论肿瘤细胞,还是健康细胞,其中的CD47都可以防止自身受到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而肿瘤细胞中的CD47约为健康细胞的3倍。正是这些大量产生的CD47蛋白质让肿瘤细胞“躲过”了免疫系统的攻击。
“万能药”可以让人体自身的防卫系统有效抵御癌细胞的攻击,并直接对癌细胞展开攻击。目前,该研究已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成功,并计划2014年进行人体安全试验。
徐兵河说,“万能药”是通过调动机体免疫功能对肿瘤进行治疗的一种免疫治疗手段,在肿瘤较小的情况下进行治疗效果可能更好。至于这种抗体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是否较大,是否会对正常的人体细胞产生“攻击”,还有待临床研究的考察。
3癌症“终极疗法”
美国宾州大学科学家的这项研究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简单地说,该疗法通过对白血病患者血液进行“过滤白细胞”处理,再由科学家利用改良后的艾滋病毒对被清除的白细胞进行基因重组,让它们具有攻击癌细胞的功能,然后将这些白细胞输回患者体内。
目前,研究人员用该疗法先后对26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和5名成年患者进行了治疗,有28人已完全康复。
但这种疗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主席克里福德·休迪斯指出,到目前为止,它只适用于血癌,而且技术含量高,是定制疗法,需要大量金钱。
4生物钟疗法
研究人员发现,这是时钟基因发生异常导致的,并按生物钟增减的节奏研制出了新的抗癌剂。
日本横滨大学对70名已无法手术的肝癌患者实施生物钟疗法后,56人成功切除了肝肿瘤。
5“冻死”癌细胞
新加坡陈笃生医院推出超低温冷冻消融术去除肾脏肿瘤,为癌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该方法利用氩气和氦气,制造出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再混合肿瘤内的液体,使导管顶端冻成冰球,并让冰球填满需要去除的肿瘤组织后开始解冻,肿瘤细胞会在冰球解冻时被摧毁,可避免周围健康的器官组织受伤。
以色列研究人员也研制出一套乳腺癌治疗装置,借助超低温针头把癌变组织冻成冰球,从而破坏癌细胞,令其凋亡,实现微创治疗乳腺癌。
治癌新疗法任重道远
举例来说,科研人员研究出的1000种化合物,真正能够通过药物研发、动物实验、临床一、二期试验等一系列“考验”,并最终通过国家药物审批、可实际用于患者治疗的,可能还不到1种。
更重要的是,目前全世界医学界还不是十分清楚癌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所以针对发病机制进行根本性的治疗就非常困难。
现有的许多治疗手段都只能是“治标”,即针对已经发生的肿瘤进行治疗,尽可能多地杀灭癌细胞,或者延缓癌细胞的生长速度,而不能做到“连根拔除”,或完全阻止它的发生。
所以说,攻克癌症道路漫长,癌症患者不要因为盲目等待新疗法而延误治疗。“对各种新疗法抱有科学心态,同时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才是关键。”
徐兵河说,其实,至今为止,我们治疗癌症的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就拿乳腺癌来说,50年前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30%~40%,现在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80%左右。如果能够早发现,目前很多癌症是可以治愈的,即使是晚期患者,也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来延长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张杰李洋)
提升生活品质的40个方法改掉拖延症,别再等到明天,就从现在开始;能自己做的事情尽量不打扰别人;谈吐优雅,有礼貌地跟别人打招呼和道别;保持微笑;练习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人人都想要更有品质的生活,但提升生活品质的关键,是成为更好的你。40个方法↓↓提升自己,改变生活。早安。
在我看来,能不能吃苦、经不经得起折磨,是衡量一个人能否真正成才所必需的标准。——福耀公司现在的副总裁陈居里,199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当时收到国内国际许多顶尖公司的邀约。但是,他想回福建工作。一天,他途经福耀时,看到我写在人行天桥上的标语,“我们要成为汽车玻璃供应商的典范”,临时决定下车,走进了工厂。
他到了公司人事部门,自我介绍后,人事经理带他来见我。那时,只要是大学生,我都想要。在见到居里,大致了解了他的学校、专业、家庭情况后,我说:“留下来干吧。”
他同意了。我们的交谈,前后不到5分钟。
最开始他被安排到垂直炉上三班倒,每天得用一辆平板车把废弃玻璃从车间拉到外面的玻璃堆去倒掉。一车玻璃有一两吨重,最多也就安排两个人去推。居里长得文文弱弱的,但是他一样顺利度过了工厂规定的磨炼期。
因为文弱,又不太爱说话,居里经常替人家背黑锅。别人做错的事,都往他身上推,他从不辩解,默默地承担下来。有好几次,我有些生气,调换他的工作岗位,贬他到车间上班。每一次,他都坚强地挺了过来。
有一次,我问他受了那么多的气,为什么没有选择离开,他回答说:“只要福耀还有一张我的办公桌,我就不会离开。”
“为什么?”我再问。
“因为您。”居里的回答很干脆,“您是一个正直的人。有几个公司能像我们这样,公司的利益和老板的利益完全一致?这么好的公司,并不容易碰到,我有幸进来,怎么会轻易地离开?”
“你为什么不申辩呢?”我问。
他淡淡地说:“申辩会让您觉得我在推卸责任,很难细究,我就索性不申辩了。”
不打杂,人家怎么了解你呢?他说:“我记得毕业那天,老师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如果现在不打杂,以后终究要打杂;一个人现在打杂,以后终会不打杂。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打杂”可以理解为,为学武功而为师父扫地倒罐;也可以理解为,初生牛犊为自己的无知付出的代价;也可以理解为,和企业建立亲和力的一个过程。只有经历这样的“打杂”,企业才可能最终认可你的才干,愿意给你所期望的待遇。
找工作就好比卖东西,只有先展示性能、展现你的本事,才有可能得到一个好价钱。本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家怎么知道你有本事?所以你得做。”
他的英文底子比较好,后来就去处理香港进出口业务,一直干到香港公司的总经理。1999年12月,我任命陈居里为集团副总裁,主管海外维修市场销售系统工作,一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