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梯队成员相对稳固,细分排名亦有进退起伏
文|张欣培赵莎莎
编辑|郭楠
实际上,参考不同类型的指标,十大券商的排名就会不同。
从规模类数据的统计上看,无论采用哪个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前十大券商的排名其实相对稳定。但从具体座次来看,十家券商的排名在不同年度间又会出现些许不同。
在人均薪酬方面,虽同为前十大券商,但是各家券商差别较大。人均薪酬最高的是83.64万元,而最低的只有49.98万元。
总资产:
龙头超万亿,前十基本稳定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行业总资产为11.06万亿元,净资产为2.79万亿元,净资本2.09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4.41%、8.52%、4.69%。
十大券商资产规模的十年变迁
一般而言,券商总资产会随着业务量的内生增长与投资能力的改善而提升,但头部券商还更好地抢抓了市场机遇进行同业并购与资本补充赢得规模体量上的跃迁。
营收与净利润:
行业遇冷,头部券商也看天吃饭?
十大券商营收规模的十年变迁
为了摆脱经纪、自营业务“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各家券商都曾将做大做强投行与资管”两翼”设定为自己的战略目标。然而,谁能做得既快又稳,背后比拼的不是决心大小,而更多的是资源积累、人才队伍,甚至是业务布局的时机。
净资产收益率:
拼赚钱能力,也拼加杠杆能力
近年来,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提速,尤其是股票发行注册制仅用了四年便从“试点”走向“全市场”落地,券商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券商数字化转型被提到新的高度,各大券商业务服务方式不断创新,用户圈层拓宽,用户需求也得到更多发现。
然而,随着线上流量红利殆尽,券商获客成本不断增加。新《证券法》和新《行政处罚法》等上位法的实施又提升了券商违法与合规的成本。
在此背景下,券商发展的马太效应越发明显。2022年加权净资产收益率(ROE)排名前十的券商在过去四年中也维持了相对稳定的盈利水平。
市值与估值:
千亿券商扩容,三家市净率跌破1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排名前十的券商,市净率(PB)并不高,有券商市净率跌破1。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PB跌破1的券商就有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和海通证券。市净率最高的是东方财富,为4.38倍。
人均薪酬:
行业普降,百万年薪成往事
2023年开年以来,降薪成为了证券行业的关键词。根据Choice数据,截至4月13日,在可比的27家上市券商中,有23家员工人均薪酬出现下滑,仅有4家同比增长。其中,招商证券下滑幅度最大,达到39.37%。
2022年人均薪酬榜排名前十位的券商中,中信证券虽然同比也在降薪,但因为幅度相对较小,一跃登上榜首,2022年实现人均薪酬约84万元,将多年号称“投行贵族”的中金公司甩在背后。中金公司的人均薪酬跌至百万元以下,同比降幅近30%。
在人均薪酬排名前十的券商中,海通证券降幅最大,为36.3%。国泰君安则是唯一一家实现人均薪酬正增长的头部券商。2022年,国泰君安人均薪酬为74万元,位居第三。
营业网点:
方正、中信扩张,国君、申万缩减
随着证券经纪业务在线化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营业网点不再需要提供现场交易服务。于是,将不赚钱的营业网点进行整合,对券商而言,也是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然而,券商铺设营业网点的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从整体上看,券商分支机构的扩张趋势仍在。
证券营业部已经成为公司财富业务转化的窗口,是投行和资管条线项目承揽的抓手。在经济越发达、人口密度越高的地区,券商开办营业部的数量越多。
2022年拥有证券营业部数量最多的依然是中国银河,为487家,但相较2019年,公司减少了6家营业部。
过去三年,头部券商的证券营业网点数量甚至有增无减少。根据已披露年报信息,2022年证券营业部数量排名前十位的券商平均营业部拥有量达到了327家,较2019年增加4家。2022年较2019年营业网点数量增加的券商有六家,减少的有四家。
与疫情之前的2019年相比,扩张势头较猛的券商是方正证券、中信证券,分别扩张了55家、44家。
国泰君安的营业网点缩减数量最多。2022年公司拥有339家证券营业部,较2019年420家,减少了81家。其次是申万宏源,2022年公司拥有证券营业部297家,较2019年311家,缩减了14家。
读数一帜由《财经》杂志资本证券组创建。数说资本故事,解读财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