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零增速回落明显,但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全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3.49亿元,同比下降0.4%,增速较一季度回落3.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1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2位。(详见图1,表1)
(二)城乡市场均有回落,乡村消费好于城镇
(三)商品零售由正转负,餐饮消费保持增长
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消费受疫情制约后,复苏比较缓慢,也有网购消费的分流影响;反观餐饮业反弹复苏比较快,市场反映明显。上半年,全市商品零售实现132.73亿元,同比下降0.6%,增速较一季度回落3.6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实现10.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增速较一季度回落6.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仍是我市消费品市场的主体,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2.5%。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亮点
(一)限上零售额加快恢复,增速排位靠前
从限额以上零售额情况来看,全市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增长11.9%,进入四月份由于受到疫情突发的显著制约,大幅下降21.9%,五月份疫情防控常态化后,随着一系列市场复苏政策的出台落实,被抑制的消费快速释放,当月增长7.2%,六月份汽车促销政策强力实施,更加有效带动了消费市场的快速复苏,当月增长17.7%;1-6月累计限上零售额实现33.1亿元,增长6.8%,高于全国增速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6.3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2位。(详见图2)
(二)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消费增势平稳
从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来看,吃(包括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烟酒类)、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用(指日用品类)三大类居民基本生活刚需商品实现稳定增长。1-6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吃、穿、用三类实现零售额7.7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月提高1.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1-6月份,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9亿元,同比增长9.5%,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1.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7.9%)1.6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华龙超市“粮油、食品类”增长2.9%,沃尔玛超市“粮油、食品类”增长1.0%,海山商贸股份有限公司“粮油、食品类”增长6.5%,阳泉宜购“粮油、食品类”增长14.3%。
1-6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2亿元,同比下降10%,降幅比1-5月缩小2.5个百分点,下拉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5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省(-7.3%)2.7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北国商城“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0%;华联商厦“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7.4%,阳泉百纺“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67.9%,天利购物广场“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40.2%。
1-6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日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6亿元,同比下降0.9%,增速低于全省(11.8%)12.7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沃尔玛“日用品类”下降8.5%,北国商城“日用品类”下降14.5%。
(三)中西药品类商品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1-6月份,全市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7亿元,同比增长17.5%,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8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滋生堂大药房增长27.5%,天和堂增长2.1%,国药山西国康阳泉公司增长24.8%,北京同仁堂阳泉公司增长14.7%,阳泉养天和百济大药房连锁公司增长1.8%。
(四)石油及制品类销售拉动力最强
1-6月份,占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19.0%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6.3亿元,同比增长21.9%,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8个百分点,拉动力最强。从重点企业看,中石化增长13.7%,中国供销石油增长77.1%,恒光石油增长25.7%。
(五)汽车销售由负转正,稳定回暖
6月份,全市汽车销售强势回暖,当月实现零售额2.9亿元,同比增长16.4%,环比增长54.2%。1-6月份,占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33.9%的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1.2亿元,同比增长2.9%,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恒瑞物贸增长84.3%,汇特汽车增长10.5%,致益汽车增长57.9%,三江众星增长2.7%,庞大乐业增长6.0%。
(六)互联网零售及通讯器材类持续火热
1-6月份,全市限额以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0.3亿元,同比增长63.0%,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4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沃尔玛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77.1%;平定晋婆婆公司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83.5%。
1-6月份,通讯器材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8亿元,同比增长63.0%,比上月加快15.3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鸿鼎国中增长234.8%,广阳商贸增长33.6%,太和伟业增长289.0%,鼎盛国中增长11.8%。(详见表2)
表2阳泉市2022年1-6月限上商品零售类值
单位:万元;%
限上零售额
餐饮收入合计
商品零售合计
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
粮油、食品类
饮料类
烟酒类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化妆品类
金银珠宝类
日用品类
五金、电料类
体育、娱乐用品类
书报杂志类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中西药品类
文化办公用品类
家具类
通讯器材类
石油及制品类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
汽车类
其他未列明商品类
三、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二季度消费回落明显,市场复苏压力仍然较大
四月份疫情突发多发,防控形势严峻,居民正常生产生活都受到了明显制约,对二季度全市消费产生了较大影响,增速较一季度回落明显。从二季度当季主要指标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9亿元,同比下降4.0%,增速较一季度回落7.2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完成57.78亿元,同比下降5.2%,增速较一季度回落7.5个百分点;乡村零售额完成11.23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较一季度回落5.3个百分点。分形态看,商品零售实现62.21亿元,同比下降4.3%,增速较一季度回落7.3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实现6.8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0个百分点,市场复苏压力仍然较大。
(二)限上刚需消费中穿和用两类仍然低于全省水平
从1-6月份数据看,全市吃穿用三大类零售额增速4.8%基本达到了全省平均水平,但穿和用两类差距还比较明显,具体表现在粮油食品类增速9.5%,高于全省(7.9%)1.6个百分点;饮料类增速6.5%,低于全省(18%)11.5个百分点;烟酒类增速7.3%,低于全省(10.2%)2.9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速-10%,低于全省(-7.3%)2.7个百分点;日用品类增速-0.9%,低于全省(11.8%)12.7个百分点。
(三)四大行业销售(营业)额增长乏力,对服务业增加值难以形成有力支撑
上半年,受华阳集团转型改制贸易业务计划缩减的影响,全市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8.6%,增速较一季度回落22.1个百分点;另外,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一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3.1%,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1.3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1%,增速较一季度回落4.7个百分点。四行业完成情况均不乐观,难以对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四)文化办公用品类销售形势较差
1-6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6亿元,同比下降39.5%,下拉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4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阳煤物资经销下降39.7%,云海科技下降37.0%,新华书店下降54.0%。
(五)全市消费对汽车及石油的依赖持续加大
汽车和石油的高速增长固然对全市消费市场带来积极的带动,但是长期依赖带来的隐患也应当引起重视。1-6月,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和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合计完成17.5亿元,占全市限上零售额比重达到52.8%,贡献率高达73%。可以预见,石油价格一旦回落,加上国内汽车市场的持续疲软,都将给全市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带来巨大压力。
(六)各县(区)消费品市场运行差异较大
从分县(区)情况看,上半年,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3亿元,同比下降0.2%,矿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亿元,同比下降6.5%,郊区区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亿元,同比增长1.9%,郊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同比增长2.3%,高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亿元,同比增长1.4%,平定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亿元,同比增长1.2%,盂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亿元,同比下降0.4%。
从1-6月限上零售额情况看,全市六个县(区)发展不平衡,城区、郊区、高新区、平定县、盂县均实现正增长,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1%、5.4%、11.1%、14.4%和7.5%;而矿区则下降11.4%。增速最低的矿区和最高的平定县相差25.8个百分点。(详见表3)
表32022年上半年分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及占比情况
全市
城区
矿区
郊区区域
其中:郊区
高新区
平定县
盂县
四、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分类施策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市场运行通畅
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疫情常态化防控不松劲,精准排查重点人群、外来人员,精确划定防控范围,细化具体管控举措,加强对百货零售企业经营场所日常消杀工作的指导,大力营造安全、卫生、舒适的消费环境,打消群众疑虑,防止“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过度防疫阻碍经济发展,尽最大努力将疫情对经济社会秩序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百货零售及住餐企业能够正常运营。市场主体也要适应新常态,丰富促销方式,例如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直播带货手段,让体验营销和互联网直播联系在一起,增强用户的视觉观感,将商场分布、优惠活动、线上预订、服务配送等形式呈现给消费者,提升信息传播量,吸引市民到店消费。
(二)多措并举提振消费信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以发放政府消费券为契机,快速有效刺激消费市场加快恢复,保持经济持续发展释放市场消费活力,形成消费-发展双向促进的良好态势。要加强舆论引导,以主流媒体为阵地,大力宣传政策红利和市场繁荣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可以选择优质商家,由政府和商家共同发放额度更高更有针对性的消费券,举办频率更高、力度更大的促销活动,提升市民消费欲望。还要多方发力为企业纾困解难,持续推动稳经济各项政策的落地落实,推动阶段性税费减免或缓交税费和社保费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用工问题等政策实施,在促就业、保民生上下足功夫,带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从根本上提升消费能力。
(三)持之以恒培育市场主体,增强消费增长后劲
中共阳泉市委、阳泉市人民政府主办阳泉市大数据管理服务中心承办
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体验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