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主场不敌韩国。在深圳的冬夜里,中国队又一次输得毫无悬念。
我去过摩洛哥,那里的足球很纯粹。
十年过去,这句话依旧经典。然而,这十年间的中国足球,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新一轮足坛反赌扫黑风波来袭,随之而来的是国家队和整个三级别联赛都陷入了至暗时刻。当年叱咤亚洲的广州恒大(今广州队)也风光不再,在历经动荡后降入中甲。
接踵而至的三年,中超俱乐部远离亚洲赛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又进入了「闭门造车」的阶段。不过好在,这个赛季,来自中国的足球俱乐部再一次重新真正出现在了洲际赛事的舞台上,三家中国俱乐部打入亚冠正赛,中国球队和中国球迷又一次获得了出现在亚洲赛场的机会。
而我的主队浙江队,也在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中沉浮。这个赛季,浙江队时隔12年重返亚冠舞台,作为球迷,我也得以随队远征日本亚冠客场。对于看惯了国内联赛的我而言,一场亚冠联赛(亚冠联赛小组赛第4轮,甲府风林对阵浙江队)和一场J联赛(J联赛第32轮,浦和红钻对阵神户胜利船),让我在日本看到了截然不同的风景,也看到了更纯粹的足球。
你对日本足球的印象来自哪里?
或来自《足球小将》里的大空翼,或来自一众留欧的大牌球员,或来自去年世界杯上连斩德国和西班牙顽强出线的那支日本队,或来自去年再次站上亚洲之巅的日本俱乐部浦和红钻。
不是四年之后,就在两月以后。
世界杯结束后,J联赛的一条宣传片里这么说。从教练到球员,这支日本队脱胎于他们的联赛。在赛场上奔跑的球员,曾经就是「自家孩子」。当一切万籁俱寂,世界杯上的热情仍将被一以贯之地带到他们的联赛当中去。因为,这个联赛已经成为了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年是J联赛成立30周年,也是中超联赛成立20周年,两边的周年庆却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事实上,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其实要早于日本。龟兔赛跑,久久为功的一方终于盼来了开花结果的那一天。当我们猛地抬起头,发现曾经落后的对手已经「看不见尾灯」,于是我们不禁发问:
中日足球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在本赛季的中超联赛中,过多的VAR介入让比赛呈现出支离破碎的感觉。通常来说,需要VAR介入的情况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有进球(或疑似进球)产生,以及涉及到需要判罚点球的犯规时;第二种是出现需要出示红牌的犯规产生时。VAR的本意是减少争议判罚、提升比赛的公平性和判罚的准确性,但本赛季的中超联赛中已经不止一次出现「VAR抢戏」的情况,即VAR出现在了不应当出现的地方,而真正需要VAR介入时,又没有及时介入。就一场比赛而言,这对比赛的流畅性构成了巨大影响,广而言之,一旦这种情况频繁出现,对整个联赛判罚的公信力都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在这场J联赛(即J联赛第32轮浦和红钻主场对阵神户胜利船的比赛)中,为了减少判罚对比赛流畅性的影响,VAR的介入显得不那么「及时」。进球产生后,虽然进球的过程可能存在争议,符合需要VAR介入的标准,但主裁判依然选择先判定进球有效,尽快开球,与此同时由VAR裁判组作界定。一场比赛中,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但不到万不得已,主裁判一般不会选择由自己进行回看和判断。
J联赛第32轮浦和红钻对阵神户胜利船赛前,浦和红钻的球迷们在看台上展出的TIFO(指能覆盖看台的大型横幅或拼图)上写着这句话,这句话的上方是一个写着「12」的爱心,意为球迷们作为球队最忠实的第十二人,永远陪伴在球队身边。作客琦玉2002体育场的客队球迷也不甘示弱,展出了一副立式的船长头像。双方球迷都希望用这种震撼的方式威慑对手,两幅TIFO在看台上遥相呼应,十分壮观。
不断回响的歌声,在专业足球场里听起来更为震撼。我的坐席靠近浦和红钻的球迷看台,同样的旋律,不同的歌词,我们的一些助威歌其实是「舶来品」。当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眼前的景象又何自己熟悉的样子有所不同,虚幻与现实间形成了强烈对比。相较于国内的助威看台,日本的助威文化相对成熟。鼓点更加丰富、整体更有气势,同样的旋律,听起来有不同的感觉。除此之外,许多日本球迷都拥有自己专属的助威装备,这类个人助威装备通常以手摇旗为主。当无数面旗帜在看台上挥舞,这将会为对手带来更大的威慑。
比赛日的球场里,绝不只有比赛。
检票完成后,俱乐部的工作人员为每位到场的观众都发放了一个物料袋,袋子里物料的内容包括队徽贴纸、两张球星卡(其中一张为盲卡)、一张赞助商明信片和球队宣传册。这份微不足道的「纪念品」,也能成为球迷观赛记忆中的重要部分。
J联赛赛前,琦玉2002体育场内大大小小的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当天生日的球迷会员的名字。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球迷与俱乐部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而活动本身也是建构俱乐部文化的一种形式。目前,一些国内足球俱乐部也在试行「俱乐部会员」的形式,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在这个联赛中,没有人比我们更有梦想。
上赛季中超联赛的收官战前,浙江队主教练乔迪这样向球员们说。那个赛季,浙江队最终以联赛第三名的成绩收官,时隔十二年重新获得了重返亚洲赛场的机会。
事实上,作为一家低成本运营的俱乐部,本赛季,面临内外交困的境况,浙江队在前四轮联赛中一度计提四连败,在前八轮联赛中始终稳居「副班长」的位置。然而,最终,我们再一次以第三名的成绩结束中超联赛征程。同时,在亚冠资格赛中,队长弗兰克一锤定音,把浙江队带到了亚冠正赛的舞台上。这是一个伟大的赛季,也是这支承载着球迷希望的球队创造奇迹的一个赛季。
散场后往地铁站的方向走,有一对穿着甲府风林球衣的日本老年夫妇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背着自己的助威装备,手牵着手慢慢踱步,看得出来走得并不是很容易,爷爷的头上还戴着甲府风林吉祥物的头套。甲府风林的吉祥物原型是特产于甲府市的甲斐犬,非常可爱。
于是我在想。几十年后最幸福的事,就是趁着自己还能走动,牵着最爱的人的手,走在前往球场的路上,去见证自己最爱的这家俱乐部在各种意义上真正地成为亚洲顶级的足球俱乐部。
在欧洲,每座球场独具特色的小吃,早已成为这座球场、这家俱乐部乃至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然而,在国内,球场似乎单纯只是一个比赛场地,和其它职能无关。动辄10元起一杯的纯净水和种类少到可怜零食,让球场内的餐饮服务反而成为了饱受球迷诟病的一点。青岛海牛队主场看台上提供移动的杯装啤酒销售服务,在国外稀松平常的事情到了国内联赛却成为了一大亮点。
日本俱乐部的主场在餐饮服务方面也很有特色。日本球场的餐饮服务主要有两种提供方式。一种是比赛日场外的临时餐饮销售点,这类销售点通常是以餐车的形式在比赛日云集在场外,每个摊位销售的食品各有特色;另一种是体育场内的固定餐饮销售点,这类销售点可供选择的餐食和饮料种类相对较多。
即使只是球队参加亚冠联赛的临时主场,甲府风林在东京国立竞技场依然为球迷提供了种类丰富的餐饮服务。从盖饭到烤肠,餐饮售卖点的菜单上大约有四五种餐点可选,同时有茶、果汁、啤酒等多种饮料可供搭配。面对自己的球队上半场落后的局面,看台上的一碗炒面、一杯果汁,似乎就能将悲观消极的情绪一扫而空,给予我下半场继续和心爱的球队一起战斗的勇气。
主客队球迷的关系,究竟应当是什么样的?
我们在转播和新闻中看惯了南美和欧洲赛场每逢大赛将至必然剑拔弩张的情景,于是在潜移默化中,这种主客队球迷间「势不两立」的情形转移到了国内。在本赛季多场中超联赛中,「死敌」球迷双方甚至一度爆发肢体冲突,这也导致每逢大赛时,赛区需要出动大规模的安保力量维持秩序。
不过,在我看来,即使是死敌之间,主客队球迷之间的对抗也应仅限于看台上、仅限于助威方式上,而不应该出现在任何球场以外的地方。也就是说,任何不适宜的冲突,以及主客队球迷之间的强制分流,在真正良性的足球环境中都不应当出现,虽然这可能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一场比赛作为客队球迷,一场比赛作为中立球迷,我在日本感受到的主客队球迷间的关系,至少在场外是相对融洽的。在国内前往客场时,客队球迷往往被要求统一集中提前进入球场看台,并在赛后晚于主队球迷退场,有时客队球迷还能获得「警车开道」这样的特殊待遇。在日本的这两场比赛中,除了身上的球衣有所不同,主客队球迷在在场外都是「平等」的。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大多数情况下,主队球迷还是热情地表达了欢迎。
谈了这么多,让我们回归最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中日足球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诚然,「金字塔型」完整的联赛架构和完善青训体系的构建,是直接影响球队实力的重要因素,但在这里,我想更多地谈谈我们通常不会去特意注意的「场外因素」。
所以,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个差距就在于,我们的足球远远没有真正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足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绝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它需要俱乐部、球迷乃至全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这是一条十分清晰的路径,但同时也是一条相当长的路径。路就在前方,但走到十字路口时,能否沿着正确的路径继续走下去,这就变成了一件考验意志的事。
即使并不处于顶级联赛的俱乐部,也同样在周边产品开发上下足了功夫。亚冠联赛甲府风林主场对浙江队的比赛开始前,国立竞技场外队伍最长的地方是球迷商店(虽然一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日本落后的支付方式造成的),除了从山梨县赶到东京支持主队的甲府风林球迷,队伍里还有许多身着其他J联赛球队球衣的球迷。粗略观察,从吉祥物玩偶、服饰到文具、徽章,这家J2联赛俱乐部的周边产品体系已经相当完善,已经超越绝大多数中超俱乐部。
除了自行设计销售的周边产品外,日本的足球俱乐部还十分擅长「抱大腿」——联名。今年是J联赛成立30周年,J联赛层面整体和近期热度超高的IP「SPY×FAMILY」联名,每家俱乐部都推出球队专属的联名产品,种类包含文具、徽章、围巾、服装等多个品类。以浦和红钻为例,当前俱乐部线上商店多款「SPY×FAMILY」联名产品已经售罄,比赛日球场外的球迷商店还有部分款式销售。
俱乐部层面,浦和红钻也在近期和迪士尼一起推出了米奇系列联名产品,可选的产品种类也很多。
琳琅满目的周边产品,蕴含着球迷对俱乐部的认可和归属感。同时,这些经过认真设计的周边产品更可以随时可以在生活中使用,产品本身已经超越了「纪念品」的属性,这才是推动球迷「买买买」的内生动力。于是,源源不断推出的周边产品和球迷日益提升的购买力,这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正向的良性循环。
比赛日的体育场不仅承担着作为「比赛场地」的职能,它同时更是一处如集市般定时开放的「城市空间」。也只有如此,球队、球迷和城市才会真正地融为一体,也正是「足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形式。
不过,现在国内的足球俱乐部也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以我的主队浙江队为例,每逢比赛日,浙江队本赛季的主场——湖州奥体中心外都会举行「球迷嘉年华」活动,有销售食品饮料和俱乐部周边产品的摊位,有舞台表演,也会有伤缺或是停赛的球员到现场助阵(因为现场有车企参与,所以球员到场也被球迷戏称为「卖车」)。虽然规模不大,但毕竟已经朝前迈出了一步,这种探索本身就有一定价值。
虽然早就计划好去看一场浦和红钻的主场比赛,但前往这场比赛的行程到了最后还是成为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程,且由于提前了解到J联赛的门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随到随买,于是我就没有作提前购票的打算。
坐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车,难道真的要在球场外『听』完整场比赛吗?
由于这场比赛恰好在我日本之行的最后一天,当天我身上的日元现金已所剩无几。当我看到现场售票点的玻璃窗上赫然贴着「CashOnly」的告示时,心已经凉了半截。好在在现场遇到了热心的日本球迷,在他的帮助下,我先是在线购买了本场比赛的门票,之后再到球场附近的7-11便利店,兑换了纸质票根。
「痛定思痛」,下次面对自己不熟悉的情况,最好还是提前做好准备。因此,我想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购买J联赛比赛门票的几种方式。
接下来,可以在跳转的界面中选择坐席。在网站对应界面还提供了示意图供参考,因此基本不需要担心看不懂片假名的情况。和日本的铁路系统相似,主场门票也分为不对号入座的「自由席」和对号入座的「指定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自由席」一般对应的是主队球迷助威看台,对进入看台的球迷可能在衣着上有一定要求,通常情况下不建议选择。而其他区域的看台基本都是「指定席」。此外,这里还有客队票销售,如果希望进入客队看台观赛的朋友可以选择购买客队票。
每种坐席门票都提供「店头发券」和「二维码」两种选择。前者可以在日本境内的7-11便利店兑换纸质票根,但需要额外缴纳110日元的手续费;后者则在入场时直接出示二维码即可。
接下来进入支付环节。在这里可以选择在线支付或是在日本境内7-11便利店取票时再行支付,不过后者需要额外再支付220日元的手续费。如选择在线支付,则需要填写对应的银行卡信息,填写完成后即可确认支付。
完成上述步骤后,如果你先前选择的是「店头发券」,将会得到一个13位数的取票号,使用这个取票号你就可以在7-11便利店完成取票。
不过,7-11便利店里的自助售票机只显示日文界面,大量的片假名对不熟悉日语的朋友来说不太友善,但是可以请便利店的工作人员帮忙购买。此外,比赛日当天7-11便利店内将不再销售该比赛日的门票,只接受通过官网购票并选择「店头发券」的观众使用兑换码打印纸质票根。
另一种售票方式是比赛日当天到球场外的售票点购买门票。在浦和红钻的主场琦玉2002体育场,场外的售票点也销售当日比赛各种档位的门票。不过,如果希望在售票点购票,千万记得准备好充足的现金。购票点的玻璃窗上赫然贴着「CashOnly」的标识,现场购票只支持使用现金支付。有些讽刺的是,紧邻售票点的官方球迷商店,就能支持使用银行卡(包括银联)和交通系IC卡,甚至还可以使用支持支付宝的PayPay扫码支付。实话说,日本人的刻板与守旧,在很多时候确实令人感到无奈。
当终场哨声吹响,浦和红钻的死忠看台一片沉寂,他们可能还沉溺在守门员西川周作几分钟前那个致命低级失误导致的丢球当中。我无比理解这种心情,因为接受并悦纳比赛失利所带来的苦楚,是在成为一位真正的「球队死忠」的路上所必须经历的。
绿色巨人向前进,战斗歌声永不停。
浙江队的助威歌,此刻似乎正在我的耳边响起。日本的天黑得特别早。走在回程的路上,我又想起几天前浙江队在国立竞技场的那场失利,也想起了一周以前在上海体育场的那场那场胜利。在无数场比赛过后,我们的目光不应停留在比赛本身。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面对内外交困的足球大环境,为了自己的热爱,我们能做的还有什么。
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
于是,我又想起浙江队的那句口号。在异国的球场里,足以望见我们未来的影子。或许,只有「脚踏实地」,才是一个可行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