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花鸟市场的存在,代表了大城市里自由的烟火和自然的情怀。
复工第一天,商家们忙着装修店面、招揽顾客,感受着重回正轨的欣慰。期待已久的市民来到这里重温烟花的气氛。记者也来到现场,了解商家复工复市的准备情况以及对政策支持的需求,感受上海人对花鸟市场的不舍。
熟悉的生活气息又回来了
6月8日上午,在门口核酸检测点,市民黄先生及其家人三人出示72小时内的核酸报告,通过“数字哨兵”扫码,沿单程进入。渠道。黄先生注意到,市场和各个商户门口都贴有各自的位置码,供游客扫描。
和黄先生一样,很多顾客都是带着孩子来的。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在卖动物的摊前停了下来。“孩子们还没回学校,在家关了久了也无聊了,是时候出来透透气、换换环境、欣赏一下动植物了。”黄先生告诉记者。
逛了市场两圈后,黄先生的妻子对一盆竹子产生了兴趣:“我不会种竹子怎么办?”店主有意为开店做宣传,主动放弃价格:“喜欢就拿走,抬高。”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就回来找我换。”
黄先生的目标是帮助儿子找到甲虫。“我把整个市场都找遍了,也没找到。我四处打听,因为刚刚开业,货品还没有齐全。”
在市场上,黄先生看到水族箱里的鱼儿活泼地吐着泡泡,花店把盛开的鲜花和生机勃勃的绿色植物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听老板说,都是刚从花圃运来的,之前的已经换了,毕竟都过去两个多月了。”我还看到,有的店铺刚开业,店员还在整理货架,还没来得及展示商品。
不管怎样,市场重新开放了,熟悉的生活气氛又回来了。灵石路上,开车上班的市民葛先生路过花鸟市场门口,特意看了一眼。葛先生也是这里的常客,从朋友圈看到了恢复市场的消息。得知市场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开放,葛先生决定周末带家人去参观。
把夏天当作春天
自3月中旬以来,受疫情影响,兰陵花鸟市场已关闭80多天,直到6月8日才恢复营业。
虽然从黄浦的家到兰陵花鸟市场要坐三趟地铁,黄先生还是不辞辛苦,“我已经等它开业很久了,我经常来这里,玩得很开心”散步。”
乘坐7号线新村路站出站,穿过路口,沿灵石路向北步行5分钟。你会看到兰陵花鸟市场的大门,这是目前唯一开放的入口。
随着曹安路、曹家渡、黄埔万商等大型花鸟市场的关闭,兰陵花鸟市场已成为市中心最大的花鸟市场,许多商家在此经营多年。。疫情期间,店里剩下的东西拿不走,让店主很担心。
“在社区管控、市场管控之前,我们不能出门,不能去商店。”红梅园艺的王老板告诉记者,他一周前才回到店里打扫卫生。“三个房间里的花都被扔掉了。丢失了。”
■店里的植物都是新的
经过两个多月的复杂心情,王老板形容重新开业的感觉“比激动更激动”,因为“终于有收入了”。按照市场要求,6月8日上午9点,王老板赶到店内进行清洁、消毒,准备开业。恢复市场后,他每天下午4点到5点要关闭市场并对市场进行清洁消毒,直到5点市场清空。
满怀希望,王老板对店铺的内外进行了重新装修,并在空出的空间里重新种满了鲜花和绿植。“店里的花今天早上刚到,昨天下午还在基地。对于花店来说,只有鲜花新鲜、造型漂亮才能卖个好价钱。”
店门口,金色的向日葵、色彩缤纷的绣球花、鲜红的康乃馨,无声地宣告着夏天的到来。
王老板坦言,面对损失和焦虑是市场上每个商家都必须经历的考验。“当你被关在家里的时候,你没有收入,但你还要还房贷和车贷,压力真的很大。”
经营宠物爬行动物生意的柯先生也有同感。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一家名为“顽皮龟”的小店里清理水族箱和容器。3月份被移走的海龟至今仍未被移回。
商家在关门前自助
期待支持政策
商户们盼望着重新开业,在3月中旬收市前,他们竭尽全力进行自救,比如带走所有能带走的动植物。
看似迟钝的乌龟,和其他动物一样,需要主人的细心呵护。邻居没有养乌龟的经验,只能按照柯先生的指示来喂养。6月1日,小区解封后,柯先生赶紧查看乌龟的情况,发现受损率在10%左右。“如果没有邻居的帮助,情况会比现在糟糕得多。我非常感谢他。”
复市当天,大部分商家已经提前清理好店铺。一些商店已经贴出了特价促销的牌子,希望挽回一些损失。各商家都忙着接受顾客的询问,抢占商机。在孩子们驻足的可爱宠物店前,刚出生的小仓鼠和刚被带回店里的成年仓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不少商家还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动。一位年轻的宠物店老板告诉记者,市场并不鼓励店家购买大而贵的产品。一家花店的女老板透露,物流不敢把整车的货送到店里。“每个店都有卖不出去的货,每个店都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损失。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会更加谨慎。”
保护老上海人心中的记忆
“上海市中心只有一个这样的大型花鸟市场,它承载着很多上海人的情怀,希望疫情过后,它能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老顾客葛先生说。
葛先生的家距离兰陵花鸟市场不远,步行不到20分钟。由于家里一直养花养鱼,他在中学时就养成了逛花鸟市场的习惯。“小时候和父母一起逛街,长大后自己去逛街。西宫(指上海工人文化宫)的花鸟市场被拆除后,我只是来兰陵而已。”
葛先生最常去一家叫草木园的商店买多肉植物。“位于市场的中间,老板姓崔,人很好,他会告诉你哪些适合台上种,哪些适合水培,怎么搭配与玻璃瓶非常有趣。”
随着去的次数多了,店主和顾客的关系也渐渐熟了,即使没什么事也会聊上几句。店老板知道葛先生结婚生子了。“有时候我去那里,不一定是为了买什么花,只是为了参观一下。当然,我去那里也不能空手而归,我都会带一些东西回来,甚至是一些种植土。”葛先生认为,这种与人交流的乐趣,是网购无法给予的。
■草木园店老板的朋友圈
每年夏天,他都会去曹牧园对面的一家商店买莲花。“它只有一片叶子,把它泡在盆里,它就会自己生长。这种植物很难种植,但它是生活中的一个小仪式。”
在葛先生看来,逛花鸟市场就像逛超市一样。“它不是纯粹的商业设施,离社区很近,购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逢年过节,我都会带花回来。”
钢筋水泥的城市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觉得在闹市中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种花种草真是太好了。上海的花鸟市场越来越少了,兰陵就在我家附近,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福气。”葛先生告诉记者,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决定像市场里其他家庭一样,带孩子去逛市场。
在市场上,这些精神生命也滋养着日夜陪伴的商人们。比如,“顽皮龟”店老板柯先生,因为喜爱乌龟,愿意放弃朝九晚六的办公室生活,选择去花鸟市场与乌龟共度时光。
正因为如此,人们希望它在疫情过后能够继续自然生长,继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