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区利国镇西李村石楼村背依青山,面朝碧水,湖光山色,清雅怡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全村289户1207人,有87户以水产养殖为主,造就了水韵田园、渔舟唱晚的古村渔文化。
▲利国镇西李村石楼自然村
石楼村西临微山湖,由汉、回、苗等8个民族组成,有着2700多年历史。
石头部落
石头房子、石头水槽、古老的磨盘、破旧的渔船叙说着“渔村旧故事”。走进石楼村,随处可见石房、石墙、石路、石桌、石凳、石磨、石槽,因此这里被称为“石头部落”。
依山而建的村落,古朴幽静的林间小道,石楼村依托地理环境优势,以“千古渔村、石头山村”为主题和方向,投资6000余万元,邀请专业设计公司对石楼村的村容村貌进行系统化设计和保护,在已有建筑的基础上,采用传统营造方式进行精细化处理,选用村庄磨盘,船桨、斗笠、鱼篓等闲置旧农具、老物件用于村庄建设,结合乡村传统的房前屋后,种瓜点豆,在合理利用土地和绿化的同时保持了乡土风情,逐步打造出了“一户一景观,一村一文化”的乡村景观。
踏上古村蜿蜒的石路,石墙、石屋、石院……石头部落完整的展现在你眼前。
▲石磨
▲石院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在这里,一切都有了记忆。一艘船、一棵树、一碾石磨……在这里,每一处都匠心独具。
在这里,卸下满身的疲惫,带着心爱的姑娘,闻鸡鸣、听犬吠,享受最踏实的时光。
叮叮腔
石楼村充分挖掘渔文化和特色文化,最具代表的有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叮叮腔”。传承人孙文荣,现已80岁高龄,为石楼村以及利国镇培养了一批传承人,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依托特色资源孵化主导产业
石楼村以前是出了名的贫困村,连条进村的大路都没有,可谓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近年来,石楼村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增收;出台优抚政策,吸引人才返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现已形成以水产养殖、电子商务为主,乡村旅游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
▲佳喜乐宠物用品有限公司仓库
石楼村拥有家庭农场4个,农民合作社13个,种植大户2家,规模养殖户2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总占地面积591亩,规模经营比重达64%,带动就业60余户。
▲石楼村种植大棚
十年的光景,实现了从“贫村”到“名村”的蜕变,彻底摘掉了“脏乱差穷”的旧帽子,石楼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荣获“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江苏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
山水石楼未来可期
石楼村在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基础上,提高村庄设计水平,开展“陪伴式”设计,利用既有条件,结合当地资源实际,通过政府投资、上级奖补、社会投资等多种举措,鼓励村民改变土地用途,规划建设旅游风景区,提高了余地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