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珍视他者与自己的生命,是生命教育的核心,而很多孩子乃至成人的生命教育第一课是通过与另一物种的相处完成的。养宠物,给人提供了很多情绪价值,比如稳定陪伴、及时抚慰和无条件信任。通过与宠物的相处,我们学习共情他人、善待弱势,甚至学习面对离别。
以下是7本关于猫猫狗狗的绘本,期待与你一起跟随作者走进宠物的世界,在这些或虚构、或真实的故事中感悟属于自己的一堂生命教育课。
01你好啊,小狗
美国知名插画家、童书作家麦拉·考曼的很多作品里都充满小狗的身影,她画的小狗还登上过《纽约客》的封面。谁能想到,小时候,她因为受妈妈的影响,是个不折不扣的怕狗狂,总幻想狗会突然攻击她。
《心爱的狗》(BelovedDog)内页图,麦拉·考曼
同样是怕狗,《我和我家附近的流浪狗》里的小男孩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躲开家附近看起来又脏又凶的流浪狗,他甚至画了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地图,专挑没有狗的路线走。在构图上,作者赖马运用了狗大人小的夸张比例来凸显小男孩的恐惧。
《我和我家附近的流浪狗》
文·图/赖马
信谊图画书
但是,无论是麦拉·考曼还是《我和我家附近的流浪狗》中的小男孩,对狗的态度后来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在经历了丈夫的病逝后,麦拉·考曼决定放下儿时的恐惧,养一只狗来陪伴自己和孩子们。这只叫皮特的爱尔兰麦色梗,日后成了全家的快乐源泉,也成了麦拉·考曼的缪斯。在她出版于2001年的童书《皮特从A到Z吃什么》(WhatPeteAtefromAtoZ)中,还可以读到皮特吃下一整只手风琴的搞笑事件。
《皮特从A到Z吃什么》
(WhatPeteAtefromAtoZ)
麦拉·考曼
海雀出版社
麦拉·考曼的另一本以狗为主角的书《心爱的狗》出版于2015年,皮特在这本书的封面上用滑稽俏皮的眼神看着读者。事实上,此时皮特已结束生命旅程。与它共度的时光令麦拉学到了很多,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在生活中,也让她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爱狗人士。《心爱的狗》无疑是一本对小狗的致敬之作,麦拉在书中写道,狗狗总是不断提醒着人类,当你充分活在当下,展现无条件的爱的时候,生活便会展露出它最好的一面。
《心爱的狗》
企鹅出版社
那个怕狗的小男孩又怎么样了?爸爸告诉他,流浪狗并非外表看上去那样“又脏又凶”,它们因为种种原因被主人弃养,所以只能过脏兮兮的流浪生活。此时,小男孩对流浪狗的看法从厌恶渐渐转变为同情。一天晚上,小男孩又目睹了捕犬大队捉流浪狗的一幕,据说,大多被捉走的狗都会被“处理掉”。随着情节和情绪的变化,《我和我家附近的流浪狗》的构图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开始的狗大人小转变为人大狗小,可怕变成了可怜。
结尾处,当小男孩在草丛里发现了流浪狗生的两只小狗想要带回家时,爸爸例举了养一只小狗需要承担的日常工作,小男孩“想了一想”,最终放弃,把小狗让给已经做好准备的人。
放弃而非承担,有时更能体现对责任的认识,这也是《我和我家的附近的流浪狗》的巧妙之处。书后还附有一个“我可以养它吗?”的问答测试,多一个想清楚的主人,就少一只被弃养的小狗。
《我和我家附近的流浪狗》内页图
02一定有人在等你
如果做好了承担责任的准备,是时候拥有一只自己的宠物了。有趣的是,在《穿鞋子的小狗》和《呼唤我的猫》这两本绘本中,两个孩子都是从照顾“别人家的宠物”开始了养宠生涯,虽然相处短暂,但她们却从中感受了宠物与人之间的羁绊,也更确定了要好好守护自己的宠物的心情。
《穿鞋子的小狗》
文·图/[韩]高善美译/马爱农
蒲蒲兰绘本馆
米妮在马路上撞见一只穿着黄色小鞋子的狗,央求妈妈带它回家。突然拥有了一只小狗的米妮别提多兴奋,但小狗一会儿无精打采一会儿焦躁不安。妈妈告诉米妮,小狗一定是想家了,它穿着鞋子,一定有自己的主人。但米妮却认为小狗只是想出去玩,结果到了公园,小狗撒开腿立刻跑不见了……米妮难过地大哭,拥有了小狗才不到半天的她,这下也体会到了失去心爱的宠物是什么感觉。
幸运的是,米妮和妈妈第二天在动物收容所里找到了穿鞋子的小狗。这一次,米妮不再执着带它回家,而是制作了“寻找狗主人”的海报,帮助小狗回到真正的家。现在她明白了,肯定有另一个人比她更想念这只小狗。
《呼唤我的猫》中的小女孩梦想着拥有一只自己的猫,她找来了玩偶、毛线、缎带、垫子、猫薄荷、纸箱等猫咪喜欢的物品,布置在自己的房间,希望能吸引猫咪来。她在等待中睡着了,醒来时发现房间里来了几十只各不相同的猫咪,梦想成真!
《呼唤我的猫》
文/[英]米歇尔·罗宾森图/李瑾伦
译/柯倩华
可是后来她发现,所有这些猫咪都是有主人的,它们的主人贴出了寻猫启事,正在焦急地寻找它们。尽管很舍不得,小女孩还是把猫咪们一只一只地送回了主人那里。
最后,小女孩在房间的抽屉里发现了新生的小猫,她终于有了自己的猫!“永远不要分开”,小女孩向小猫许下这样的诺言。
《呼唤我的猫》内页图
03该说再见了
《好乖的波波》
文·图/李瑾伦
作为宠物医生的狗,波波也是诊所里的小帮手,它会用自己的语言叮嘱生病的小动物,最喜欢给大家唱康复歌:“爱呀,爱噢,爱啊,爱呦,爱是恢复健康最好的药噢!”得到过很多爱的小狗,就是波波这样的吧?
《好乖的波波》内页图李瑾伦曾有好几年都在宠物医院楼上画绘本,目睹过太多“最后一刻”的悲伤场面,甚至看到过主人对着已经被宣告死亡的小狗做人工呼吸。宠物的寿命注定最多只有十几年,当年老体衰、告别临近,要如何做好准备?当宠物饱受病痛折磨,是继续治疗还是选择解脱?当陪伴多年的宠物因为意外突然离去,又要如何处理这种伤痛?宠物的死亡,可能是一个人生命中第一次经历永别,可以看作人生中即将到来的一场场永别的预演。
《我永远爱你》
文·图/[美]汉思·威尔罕译/赵映雪
在《我永远爱你》中,男孩和他的狗阿雅一起长大。只是,男孩长大的速度赶不上阿雅衰老的速度,十多岁时,阿雅已经老得不能下楼散步了,最后在睡梦中过世。全家人都很伤心,男孩也一样,但是,当他想到他曾经每晚都会告诉阿雅“我永远爱你”,心里就好过一点。唯有及时付出了爱,才能更好地接受死亡。
《我永远爱你》的结尾,男孩说,也许有一天,我还会有另一只狗、一只猫或一条金鱼。不论是什么,我都会每天和它说“我永远爱你”。并未在宠物死亡时就画上句点,是《我永远爱你》的高级之处。这本书告诉我们,生活终将继续,爱宠虽然离开了,但它们带来的改变会持续影响着我们。因为它们来过,我们才成为更懂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