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非资产阶级的、理性的、功能主义的、集体的、国际主义的、工业化的、机器驱动的、民主的、几何线条的、混凝土的、三原色的、理想主义的、德国式的、美国式的、纯粹的、冷酷的、在有那么一阵子想涤荡一切的……后来又成为风格主义者亦或者建筑向文艺青年总爱提几句的,包豪斯。
美国的战后热钱、德国混乱的自我重建以及一战后依然绵延的国际主义,各种力量冲撞在一起缔造了100年前那所“理想的建筑和艺术学校”。
而后学校遭遇动荡、搬迁,随即解散,曾经的骨干四散到各地,现代设计发展的脉络以更广阔的方式蔓延。
无论是出于对乌托邦式理想主义的怀念,还是对美国式消费主义的剖析,哪怕只是回头看看苏联风格工人集体住宅,所谓的“包豪斯”总是在100年以来的生活里此起彼伏。
包豪斯不仅仅被概括为一种风格,它更像是一种带有否定语气的思维方式,建立在过往的审美和生产方式之上。如果不明白过往,也就不能明白包豪斯给100年前人们带来的震动——它和所谓“现代”一样,爱恨者皆有之。但无论如何,它极大地塑造了当代社会。
继上一篇谈论它的源起之后,我们收集了55条包豪斯的足迹,它们像日常生活本身一样庞杂,故而分为两部分发出。上一部分已经发出,这是第二部分。
最后一篇,我们将谈论包豪斯如何塑造城市和我们的居所。
I
26.宜家家居(IKEA)
1942年,17岁的瑞典人英格瓦·坎普拉德(FeodorIngvarKamprad)创立了IKEA,用蓝底和无衬线的黄字做商标。几十年里,这家公司售卖的家具以现代感十足、实用好看又价格合理出名。创建者们把宜家的设计称为“民主设计”,意指将制造和设计融为一体。生产的家具不仅往往适应各种装修场景,还经常被设计成简单套件,让买者自己组装。除了这些,“设计”的范围在宜家内部被不断扩充,他们的SPACE10实验室不以立刻投入市场为目的,设计食物、房屋、办公室以及各种流程,以优化城市生活。
27.伊利诺伊理工学院(IIT)
这所校园拥有数量最多的密斯·范德罗式建筑作品。
1938年,迫于纳粹德国压力,密斯·范德罗离开德国流亡到芝加哥。他成为了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建筑学院的院长,并立即雄心勃勃地在校园里设计了20件学校建筑。一切似乎都在意料之中,这些建筑均有钢与混凝土的框架,还有能反射天空的玻璃幕墙。玻璃立面的设计在当时还极为新潮,所以尽管学生在自习室感受到刺眼的阳光反射,但也不敢提出什么异议。
1944年,在芝加哥成立的“新包豪斯”并入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设计学院,成为美国第一所提供设计博士学位的学校。
IllioisInstituteofTechnology,byMiesvanderRohe
28.1926年包豪斯德绍校舍建成的屋顶派对邀请函
1925年,包豪斯学校由于政治压力从德国魏玛迁往中部工业城市德绍。次年,由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包豪斯德绍校舍落成,后来成为了包豪斯的标志性建筑,也意味着学校正式落脚德绍。1926年3月,主楼基本完工,有一场派对在楼顶举行。
K
29.Kandem台灯
1928年到1932年间,包豪斯为Kandem公司重新设计了玛丽安娜·勃兰特(MarianneBrandt)的Kandem台灯。这款灯配有铸铁底座,极易复制,便于工业制造;它小巧、利落、便宜,能放在床头使用,因此深受喜爱。
后来,学生HeinrichSiegfriedBormann把底座的厚重铁块修改成了一圈轻盈的细铁管,不仅减少了用料,颜色也变得更富趣味,安置到墙上有种贪吃蛇的效果。
L
30.勒·柯布西耶的LC3沙发
2010年1月27日,苹果公司的第一代iPad由CEO史蒂夫·乔布斯首发。在发布现场,他坐在一张外型简单的黑色沙发上,金属框架上的各个面上都架着厚实的软皮革垫。
整个沙发像是个钢架箍着的软的立方体,有人坐着时,皮革垫看上去凹陷适度且舒适。这沙发最初是由勒·柯布西耶在1929年设计的“非常舒适(GrandConfort)”系列,除了以他姓名首字母命名的“LC3”,系列里还有其他尺寸的LC1和LC2。在1920年代,常见的沙发座椅除了惯用木结构,一般都是框架之外再包靠垫。因此,LC3把钢架构裸露在外、还直接把最舒适的宽大靠垫架上去、填满空间是激进的做法。
31.卢浮宫金字塔入口
1989年,巴黎卢浮宫的主庭院拿破仑中庭(CourNapoleon)的改造完成,华裔美籍设计师贝聿铭在这里设计了一个金属框架的玻璃金字塔作为入口,起到将入场游客引流的作用。这座金字塔的金属支架由相互连接的的矩形构成,支撑作用强且美观。玻璃的材质使得建筑表面能映出天空的变化;另外,通透性不仅导致下方的大厅成为了阳光充足的天井,而且从广场经过的人视线也不会因建筑而被挡。
这项方案在被提出时就饱受争议,反对者认为这样现代风格的建筑与历史遗迹卢浮宫不相匹配。但贝聿铭认为“因为它是由玻璃和钢铁建造而成,意味着旧时的建筑传统被打破。它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
入口下方的大厅。
M
32.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冥想中心(MeditationSpace)”
1995年,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巴黎UNESCO总部设计的“冥想中心”落成。当年他也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词写道“他善用光滑如丝绸的混凝土,并用墙壁构造构造空间——墙壁被他定义为建筑最基本、也是最丰富的元素”。
“冥想中心”也不例外,它是一个拥有孔洞的混凝土的圆柱形建筑,是为了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签订50周年、象征和平。在一如既往的简洁结构中,安藤忠雄把在日本广岛经过核辐射的花岗岩净化之后当做建筑的地板使用,提醒人们吸取战争带来的教训。
33.面具肖像13号(MaskPortraitbyGertrudArndt)
1926年,包豪斯女学生GertrudArndt购买了第一台相机。“出于无聊”,她开始躲在暗房里给自己拍了超过40幅自画像照片。她为此穿戴上不同的伪装道具,比如胡子、锡制眼镜,拍出来的仿佛是她扮演的某个角色,又好像是她自己。这些面具照片本是私人的,但后来成为了包豪斯最著名的一组摄影作品。GertrudArndt被认为是女性自画像的先驱,她的作品与CindySherman和SophieCalle的作品相呼应。
34.MT8台灯
德国银匠威廉·瓦根菲尔德(WilliamWagenfeld)在1923年入学包豪斯,并在这年与同学卡尔雅各布(CarlJakobJucker)设计了一款拥有乳白色圆形灯罩、金属(或玻璃)底座的台灯。
台灯外形简洁利落,毫无繁琐的装饰;拉线开关为精密金属材质,连接于球形顶端,和其他同时期显得冗杂、矫饰的古典主义灯具完全不一样。另外,与纯手工制品不同,它的零件先由地方厂商制作好,随后就地组装起来,不再那么费时费工。瓦根菲尔德大概没料到,自己的学生时代的作品之后成为了现代设计史上最为著名的“包豪斯灯”,如今一盏售价高达995美元。
N
35.纽约地铁系统的视觉形象
新的视觉形象由Unimark公司负责设计,整个系统中出现的字体有StandardMedium、Sans-serif和Helvetica,它们都是无衬线字体,以清晰、简洁著称。站内站名的标识使用黑底白字,线路标识用原色的圆框起来;另外,字体的大小和站牌的样式分成三种,为了区分三套地铁系统。地铁地图也和站内标识一样简洁:地图上线路交错时倾斜的角度只有45度和90度,不同线路都拥有一种原色作为代表色;图中的地铁线覆盖在纽约市简化的、用方形网格划分的地图上。
O
36.奥运会的运动形象图标
奥运会期间每个项目都有一个对应的简易人形图标,它起源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
当时黑色的图标遵守栅格设计的模式,这使得图标线条简洁利落、人物四肢倾斜的角度恰当规范,整个图标的大小能用格子的数量衡量。类似的还有卫生间门前指示男女的小人图形,它也是在那次奥运会上第一次出现的。
37.OXO厨具
更为便宜、亲民的功能主义制品范例。成立于1990年美国,厨具品牌OXO涵盖更广泛的领域,从烹饪、清洁、婴幼儿、浴室、到酒吧或办公用具;制品材质也不单单是金属,还有尼龙、不锈钢、榉木、玻璃,或耐腐蚀的镀铝钢——创始人山姆·法伯(SamFarber)想要创造的是舒适、易拿的“好握把”(GoodGrips)。
这在多数人看来可能已不新鲜了,超市里如今就有这些版本的大量复制品。“品质厨具”开始变得流行,比如那些标记着“德国制造”的银色器具,就想用这个标签表示产品的高品质与精密。
P
在他另一部1953年自导自演的电影《我的舅舅》里,主角搬进了一栋十分现代化的几何房屋,屋内每个物件的设计都不切实际、不具功能性,比如难以下坐、坚硬难看的椅子。该片后来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67,《游戏人生》byJacquesTati
R
39.罗斯地球和空间中心
这座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天文馆部分落成于2000年,当时耗资2亿1000万美元。它是一个新式玻璃盒子的奇观例子:外墙玻璃立面有6层楼高,通体呈立方形,里面是一个外径为27米的球体,仿佛悬浮于空中,但其实由桁架结构支撑;这种设计已很难令人联想到“简洁”。
40.罗伯特·泰勒公寓(RobertTaylorHomes)
1962年,可容纳11000人、有28座高层大楼的罗伯特·泰勒公寓正式落成。它位于芝加哥南部历史悠久的非裔美国人街区Bronzeville,这座公寓是联邦城市更新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消除贫民区。
讽刺的是,无论是因为偶然、还是因为当时的设计,到70年代,罗伯特·泰勒公寓已沦为穷人与黑帮的聚集地:帮派暴力和毒品交易不断,楼梯间充满成瘾者和人类排泄物,枪战时有发生。这导致市政府决定将它拆除,用混合式低层建筑作为替代物。2005年,最后一座建筑物被一辆推土机推倒。
S
41.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Building)
这座位于纽约市中心的高158米、38层的摩天大楼建于1954到1958年,由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设计。它是一个竖立的长方体,除了底层和顶层外,大楼的幕墙直上直下,没有变化。琥珀色玻璃是主角,占了外墙的75%,和其相配的是整齐划一的铜制窗格。高、严谨、甚至冷漠,这就是这座大楼的特点。随着1960年代政策的倾斜,加上技术创新和全球突增的超级富豪,摩天大楼开始在纽约越来越多地耸立起来。
42.沙宣的几何发型
1950年代后期的英国正在发生一场变化——新兴摇滚青年文化、女性解放运动与新时尚兴起,时尚偶像MaryQuant带领的迷你短裙潮流引导年轻人的革命,人们渴望更加现代化的发型。
维达·沙宣(VidalSassoon)捕捉到了这种信号。1961年,在一趟充满包豪斯建筑的芝加哥与纽约之行中,沙宣被城市建筑的几何形态吸引住了,他拿建筑与人的面部轮廓作比较,想象头发以几何形状呈现。他认为,头发本身也为一种材料,可以利用其固有结构创造出一种形状,使得头发自由摆动或清洗后也能保持原样。如果改造成功,顾客在家将能够再现发型。
1963年,沙宣为模特GraceCoddington设计了一款基于锋利线条、几何外观的发型,后来被称为“标志性五分”。《纽约时报》对此称,“沙宣先生的几何发型改变了游戏规则,他解放了女性的高发箍与蜂窝状发型,带来肉眼可见的自由与性感。”
T
43.几何金属茶壶(TeaInfuserbyMarianneBrandt)
1924年,德国设计师玛丽安娜·勃兰特手工制作了一款剥去任何装饰性、只保留几何功能造型的金属茶壶,后来被认为是工业化产品典范。
它的银色半球体壶身形状简单,由横杆结构支撑,每个部分都清晰、独立——盖子,手柄,壶嘴和底座;而D形的耐热乌木手柄位于高处,便于倾倒。与当时的传统茶壶不同,这款设计旨在提取茶叶浓缩液,内部装有过滤器。2007年,一款留存下来的几何金属茶壶以361000美元价格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成交,这是如今仅有7只中的一个。
44.“泪珠”削笔刀(TeardropPencilSharpener)和雷蒙德·洛伊威
1933年,美国工业设计师雷蒙德·洛伊威(RaymondLoewy)设计了一个流线型的卷笔刀“泪珠”,看上去有点像一颗子弹。使用者需要把铅笔插入孔中,转动后面的曲柄,铅笔屑会落入下面的盒子里,清理的时候需要把盒子拆下来。铅笔刀因此可以放上、甚至安装在桌上,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装进抽屉。摇手柄的时候,机械的运作感似乎在这个小小工具里被放大了。
洛伊威是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工业设计师,他的作品有壳牌石油的标识、“灰狗巴士(GreyhoundLines)”,还有在1930年代象征速度的流线型宾州GG1型列车。
45.几何条纹纺织壁挂(TextilebyAnniAlbers)
这幅壁挂于1926年由纺织艺术家安妮·阿尔伯斯(AnniAlbers)用三重编织技术创作而成。图案反映出基于颜色关系的抽象设计;重复或相扣的几何与条纹设计,体现出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前期模型。阿尔伯斯注意到古老纺织品工艺在结构上变化很小,她选择强调现代材料,使用了合成纤维和人造丝。这是最早含合成纤维的壁挂之一。后来这些材料才逐渐成为纺织品的标准内容。
46.同济大学建筑系
1942年,位于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建筑系成立,创始人黄作燊毕业于哈佛大学,是格列皮乌斯的第一个中国学生。1951年,圣约翰大学解散,建筑系并入同济大学。
1953年,同济大学建筑系的文远楼落成,体现了包豪斯的现代设计原则,平面布局按照功能需求展开,建筑正面的门廊也是不对称的。
47.东京奥运会海报(TokyoOlympic1964)
日本平面设计师龟仓雄策为东京奥运会设计的三张奥运海报十分有代表性。一张是那届奥运会的图标,主体是红色的圆,可以理解为日本国旗中的太阳;五环和“TOKYO1964”使用无衬线字体、是单一的黄色调,与红色有所对比,又都简洁大方。另外两张海报用了两张运动员照片,上面的人分别在起跑和蝶泳;使用照片做海报,这在当时还是新鲜事。
48.纽约环球航空飞行中心TWAFlightCenter(肯尼迪机场第五航站楼)
芬兰裔美国建筑师埃罗·沙里宁(EeroSaarinen)在1956年设计了纽约肯尼迪机场的第五航站楼。整个建筑都想表现“飞翔”的姿态,建筑的主体是钢筋混凝土壳体、以及四个从中心向外延伸的翼展部分组成——模仿的就是一只张开双翼的飞鸟。
航站楼内部的设施也延续了屋顶平滑流畅的曲线,屋顶下的玻璃幕墙由钢结构支撑,并呈一定角度倾斜,想让处在候机厅的旅客有在飞机中俯瞰窗外的感觉。在建筑完工前一年,建筑师沙里宁去世,环球航空飞行中心的建造受到影响。尽管它后来成为了纽约的地标建筑,但最终没被长久使用。
U
1960年,29岁的意大利人马西莫·维涅里(MassimoVignelli)结束了在意大利建筑专业的学生生涯,搬到了纽约。在那里,他又见到了之前在美国访学认识的拉尔夫·E·艾克斯特罗姆(RalphEckerstrom),他在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设计学院教书。那时候他们都看到一个商机:欧洲现代平面设计和美国的市场规则还没有合适的契合点;另外,二人都崇尚标准化、系统化的设计,认为这能变成高效、理性的大众传播手段。
名为“Unimark”的设计咨询公司就在他们、还有其他四位设计师的筹划下成立了。尽管它只存活到1977年,但在这些年里它曾是全球最大的设计公司,直到今天你还能找到挪用“Unimark”名称的冒牌企业。他们严格执行“标准”和“系统”,无衬线字、网格设计被广泛使用。1967年,Unimark负责给美国航空(AmericanAirline)设计logo,两个无衬线字体的大写的“A”一红一蓝,中间的蓝色雄鹰翅膀笔直,这个动物的形象远看也像是标准书写的字母。
W
50.钢管结构的瓦西里椅(WassilyChair)
1925年,当时包豪斯的匈牙利学生马塞尔·布劳耶(MarcelBreuer)买了一辆自行车,让他注意到了车上的钢管结构——轻盈、简单,弯曲的把手处有着高强度。
赶上了无缝钢管工艺当时在德国的发展,布劳耶决定试试用钢管做一把更轻便的椅子,而他之前惯用的材料是木头。他找来了以舒服著称的、加厚软垫的沙龙椅,把其结构不断简化,剩下钢管结构以及拉在钢管中间的帆布靠背、座椅还有扶手。
这椅子很快被德国家具商Thonet看上了,他们还推出了一个可折叠版本,“轻便”、“能折起来放进纸箱”成了这把椅子的标签。二战后,另一家家具商接手椅子的生产,把它命名为“瓦西里”——因为他们听说布劳耶的老师瓦西里·康定斯基当时就对这把椅子颇为赞赏。
51.台湾味全食品logo
在1967年之前,台湾味全食品公司13年来的logo是一对复杂、传统的双凤。1967年,公司加入企业识别系统(CIS),于是他们请来了日本设计师大智浩来重做logo、顺便像当时在台湾颇受欢迎的工业设计师小池新二一样做演讲。新的logo是五个以“W”方式堆叠的圆形,象征“五味俱全”,红、白色是主色调。
Z
52.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于1956年,并成立中央工艺美术科学研究所,明确提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当时的副院长庞薰琹曾留学法国,并在柏林考察工艺美术和设计,向往“中国包豪斯”。
53.香港中银大厦
位于香港中西区中环花园道1号的中银大厦是中银香港的总部,在1990年正式启用时是亚洲最高的摩天大楼。大厦的设计者为华裔美籍建筑师贝聿铭,楼高70层、315米,由混凝土柱支撑、玻璃幕覆盖。建筑外型为棱柱状,模仿节节升高的竹笋,象征力量和进取。
#
54.北京798艺术区
在北京朝阳区酒仙桥的798艺术区内的“时态空间”外观呈锯齿形,屋顶是帆状。屋顶的横向天窗朝北,它们向外倾斜一定角度,使屋内可以同时利用自然光和反射光;另外,它们实用、结实,抗震强度8级以上。以它为代表的798建筑因为实用、功能至上、线条朴实,曾被前德国总理格哈特·施罗德指认为“包豪斯风格的建筑”。
这些建筑也的确在1957出自当时东德的设计师之手——798工厂原是“718联合厂”的部分,这家无线电电子原件企业是“一五”计划中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是民主德国在中国援建的最大工程。而当今的“时态空间”就是当时生产白瓷零件的加工、下料车间。1995年9月,中央美术学院从网附近校尉胡同迁出,在北京酒仙桥万红西街(北京市半导体器件二厂)租场地办学。附近的“798”在那时候被美术学院雕塑系租用为工作室,798从此跟艺术搭上了关系。
55.9093茶壶
美国建筑师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Graves)在1985年为意大利品牌Alessi设计了一款价格适中的9093不锈钢茶壶,特别之处在于壶嘴末端拥有一个红色的鸟形哨子。设计师威廉姆·斯莫克在他的书中称赞过这款设计,“它在后现代的奇思怪想和现代的严肃认真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两者兼顾。在其现代主义的本质(几何立方体、工业材料)之上,又加入了些异想天开的小细节。”2015年为纪念该作品诞生三十周年,格雷夫斯又加入一个特别版本——用龙替换了壶嘴上的鸟形哨子。迪士尼公司也有自己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