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灾减灾的手抄报该填写哪些内容,大家清楚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灾减灾手抄报内容一等奖(必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灾难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它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力争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灾害有许多种:地震、酸雨、火灾、水土流失等。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均有数十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一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要发生地震。如果发现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必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1、国家要科学发展,防灾要谋划先行。
2、积极推进防灾减灾事业,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3、防灾减灾人人有责
4、加强地震灾害防治,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5、和谐中华,共同的家园;防灾减灾,共同的心愿。
6、防灾减灾人人参与,和谐社会家家受益
7、唤起全民防灾意识,共建和谐平安晋城
8、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9、学习减灾知识营造安全家园
10、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11、防灾减灾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12、防森林火灾,保绿色家园,筑生态屏障
13、提高防震意识,落实减灾措施
14、尊重规律讲科学防灾减灾重行动
15、防灾减灾重行动
16、灾害无小事,预防要及时
17、防治地质灾害,人人有责
18、强化交通运输管理,构筑平安和谐交通
19、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
20、普及防灾减灾意识
21、全民动员,群测群防
22、防灾减灾须抓好,社会安定最重要。
23、传播减灾文化共创人类文明
24、普及防震知识,提高减灾意识
25、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26、防震减灾,造福人民
27、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28、积极防御,努力保障经济建设地震安全
29、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30、唤起全民防灾意识,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学生防范地震灾害常识
3、地下水异常:地震发生前,井水水面上长,水量增大,甚至溢出地面;或是井水水面下降,有时水井干枯;地下水井连续翻花冒泡,同时发出“咕鲁、咕鲁”的打雷声。
5、人的异常感觉:在地震爆发之前,人们也会在精神上、生理上有所感觉,尤其是儿童、老人、心血管病患者,震前感觉会更加明显:食欲不振,不能入睡,坐立不安,脾气暴躁,呼吸困难,头晕眼花等。
一、设立防灾减灾日有何意义
二、中小学防灾减灾日活动的要求是什么
宣传周期间,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专题活动。通过组织防灾减灾演练、主题班会、板报宣传、观看防灾减灾影视作品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主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素养。
三、为什么“防灾减灾日”期间要在学校开展一次专题教育活动呢
在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是国家综合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一个孩子,将影响一个家庭,因此开展学校防灾减灾教育意义重大。今年“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期间,全国中小学将普遍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借助这项专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进一步推动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普及。
防灾减灾日演变过程
2005年初,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减灾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开展重大减灾活动,综合协调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及抗灾救灾等工作。
2007年8月,《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等文件明确提出了中国“十一五”期间及中长期国家综合减灾战略目标。
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防洪法、防沙治沙法、水污染防治法等30多部法律、法规,形成了全方位、多层级、宽领域的防灾减灾法律体系。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对灾害应对、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事项做了规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为汶川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法制保障。
2009年5月11日,发布首个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的白皮书《中国的减灾行动》。
1990年,中国第一次宣布灾区可以对外开放,中国在减灾领域与联合国有关机构建立紧密型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减灾合作。
2005年9月,主办第一届亚洲部长级减灾大会;2008年12月,举办加强亚洲国家应对巨灾能力建设研讨会。
2009年3月2日起,国家减灾委、民政部2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