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探测外星生命的主要方法有:检测陨石发现生命的痕迹,用大型射电望远镜监测来自太空的微波信号以及生物化学实验模拟地外环境,推测生命形式的可能性。此外借助航天科技的实地探索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如在太阳系发射行星和空间探测器直接探索太阳系其他行星是否存在生命;而在太阳系外,人类也派遣了使者去联络外星生命,早在1972年美国就派遣了先驱者10号行星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带着表示人类形象与文明的标志,于1989年离开太阳系,飞向茫茫宇宙。尽管,在2003年先驱者10号失去了联系,但是它将继续在宇宙中飞行,如果真的有外星生命存在,那么他们就会通过先驱者10号知道人类的存在。
1974年:阿雷西博信号(AreciboMessage)
向可能存在的外星人发射的第一个信号就是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信号,这段信号仅1679个字节信息,由两个质数--23和73--的乘积构成,它会显示出一系列简单的图形。这则信息的接收端是M13球状星团,预计我们能看到发送报告的显示是在26974年后(其实也不太长)。
1986年:发送关于人类的图像信息
2001年:发送电子音乐
2005年:网页分类信息
05年,人类第一次将网页分类信息发送到太空。深太空通讯网络公司(DeepSpaceCommunicationsNetwork)负责向太空传输这个网站地址,从公共服务向太空传输信息是非常特殊的,他们是在向广阔的宇宙空间发送信息,而不是朝向某些星体,因此,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发送不是分类信息,是寂寞。
2008年:向北极星发送甲壳虫乐队音乐
美国宇航局(NASA)比较喜欢经典,所以在2008年2月向太空发送了一首甲壳虫乐队音乐,以庆祝其50周岁生日。这首音乐发送方向是北极星,预计2439年抵达。可是人家外星人可能还是不会回复,倒不是因为甲壳虫太老套,而是NASA在传送方法上出现错误。同时也有人称北极星是一颗超巨星,不可能存在生命体。
先驱者10号上携带着一块镀金铝板,上面画着裸体的地球男女以及其他人类在银河系的位置等信息。
2008年:来自地球的信息
2009年:来自地球的问候
2009年: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信息
万物皆有其存在的规律,虽然我们不知道外星人是什么样子的生物,但是贸易还有进口出口呢,如果外太空真的有外星生命的存在,那么外星人的活动一定会产生痕迹或者线索,因此这就给我们的探索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就意味着即使外星文明并没有试图引起我们的注意,他们的活动也会产生可探测的迹象。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理查德-卡利根(RichardCarrigan)在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人类可以探测的6大外星人活动痕迹。
搜寻外星文明光污染
在夜间可以从太空上看到灯火通明的地球,因为城市有大量的人造光源照亮了夜空。相应地,如果外星球也有智慧生命的话,也会产生光污染。但是纵使地球上全部的电能都用来产光,也抵不上太阳公公施舍给我们的一点点恩惠。人类靠电力产生的光亮很小,所以即使外星文明也有光污染,那也是非常微弱的,难以搜寻。
搜寻化学污染物
我们也可以在外星球大气搜寻化学污染物存在的证据。人造化合物——氯氟碳化合物具有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线的能力,即使大气层里只存在万亿分之几的这种物质,也能够从遥远的距离探测到。但是要想发现这种物质,需要特别灵敏的望远镜,这种望远镜甚至要比目前最强大的望远镜的灵敏度还高。
搜寻核裂变产物
外星人或许比人类聪明的多,它们可能已经掌握了利用核能的技术,倾倒核废料会在外星球上留下大量因核裂变而产生的罕见元素,比如锝和钕。我们就可以据此观测到它们的痕迹,但是这些元素必须足够多(10万吨)我们才能看得到。可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过去的世纪,地球上的核反应堆总共才制造出100吨锝。
寻找外星人改造恒星的证据
随着恒星慢慢变老,可能没有浪漫的事,相反的是其内核的氢气会耗尽,它们就会膨胀为红巨星,将行星和行星上的生命吞噬,但外星文明可以通过延长恒星的寿命来逃避灾难。比如,将恒星其他部分的氢气同内核氢气相混合,去除恒星物质或调整其转动的速率来改变内部压力。这些都会给恒星带来独特的特征,是高级外星文明存在的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