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辽宁沈阳·高一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以极富个性的语言记录了悠悠中华的历史、描绘了大千世界的璀璨,其中蕴藏的美学精神,代表了独属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处事作风和人格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品格。”当今时代倡导科技兴国,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不断拓展包括诗词创作在内的艺术表现对象,成为诗词发展的动力引擎。
周文彰认为,中华诗词学会尤其是科创委的工作中需要呈现阳春白雪、诗和远方,也需要呈现人间烟火、柴米油盐。比如科技诗词吟诵活动、创作采风活动、研究交流活动、雅集联谊活动、学习培训活动、传播宣传活动等,使诗词真正进入百姓生活。
1.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塘月色》)
B.蚂蚁摇头晃脑持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我与地坛》)
C.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故都的秋》)
D.凤娇照例跑到第三节车厢去找她的“北京话”(男列车员)。(《哦,香雪》)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一些同志的报告看着很长,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
B.作为世界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喜看稻菽千重浪》)
C.人们用“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这10个字,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拿来主义》)
3.以下诗词内容或文本在情境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立苍茫”——情境:百年党史丰碑人物纪录片标题。
B.“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情境:高考出征誓师口号。
C.《念奴娇·赤壁怀古》——情境:入选“古诗词中‘酒’意象的审美内涵”群文阅读专题。
D.《声声慢》——情境:作为“古代女性情感表达”课题研究的对象。
【答案】1.D2.A3.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句子“人间烟火”“柴米油盐”运用借代的手法,指代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
A.比喻,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
B.拟人,“摇头晃脑”把蚂蚁人格化;
C.排比,“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形成排比;
D.借代,“北京话”代男列车员。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引号作用是直接引用。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强调;
D.表示反语。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得体的能力。
A.“独立苍茫”表现丰碑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形象。恰当。
B.此句展现的是为真理献身的生活态度,闻一多先生以此激励自我,坚毅地追求理想、服务大众,不计较结果。高考出征誓师口号应以激励为主,与高考目标性强的特点不符。
C.“一尊还酹江月”中有“酒”的意象,恰当。
D.《声声慢》是女词人李清照的词,恰当。
故选B。
(2022上·福建泉州·高一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物理学家而言,“万物”是可以拆分的:一个水滴,可拆分为很多水分子;①,可拆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一个原子,可进一步拆分为电子、夸克等微观粒子。
中国科学家在2018年首次发现“马约拉纳准粒子”,2022年又发现了大面积、高度有序且可调控的马约拉纳零能模格点阵列,向拓扑量子计算的实现迈出了重要一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