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历史和现状来说,香港都算得上是一个很特殊的社会。它有一套特殊的政制。诸如它的社会属性,高速度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世界贸易和金融界上引起瞩目的地位。
这种社会形态使得交际语言特别在词汇方面,呈现出自己的特色。所谓特色,体现在既有别于北京,也有别于台北。
在香港,有地位的交际语言有两种:一是汉语的粤方言,俗称广东话;一是英语。
粤方言流通于市井。并不因为香港由英国统治就都讲英语。走在大街小巷,听到的十有八九是广东话。不懂英语的自然讲广东话,就是英语呱呱叫的,在中国人环境里也都多讲广东话,可能有时在广东话中夹杂一些英语,而这些英语是故意被广东句调同化了的。奇怪的是,香港日下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四方杂处的社会,广东人之外也有褔建人、江浙人、上海人、北方人、台湾人等等各地人士,各有各的方言,但是彼此的沟通并不靠普通话,还是靠广东话。不会广东话的四方人士,为生活、工作方便,都要努力学习广东话。也不仅中国人如此,包括在香港居住和工作的其它英联邦国家的人,如英国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马来西亚人、澳洲人、新加坡人、加拿大人等,以及非英联邦的菲律宾人、美国人、日本人、泰国人、葡萄牙人等,不少也都学讲广东话。香港政府内的英国官员直至总督大都会讲广东话,有的讲得很流利。可见在华洋杂处的香港,粤方言的重要地位。
英语的社会地位很高的。政府的语言政策规定,中文与英文同为香港的官方语言。在日常生活里多用中文(口语是粤方言,书面则是标准的中文,不是粤方言的书面记录);至于商界、银行界、国际贸易及法庭上,则普遍用英语。立法语言、政府工作语言、商业语言、教学语言长期都是以英语为准或为主的。近年新法例颁布才具法律效用的中英文版本。
以中学教学语言为例来说,香港的中学分为四大类:即英文中学,中文中学,工业中学和职业先修学校。除为数不多的中文中学以中文授课,以英文为第二学习语言外,其余三类学校用英语教学,教材均用英文编写,只有中国语文和中国历史用中文(粤方言)教授。由下表可以看出中英文中学学生各占比例。
1986年日校1987年日校年级校别人数总数比例年级校别人数总数比例中一英中85,49994,91590%中一英中84,95094,32490%中中9,41610%中中9,37410%中二英中80,23589,01890%中二英中79,46388,16690%中中8.78310%中中8,70310%中三英中71,29078,95090%中三英中70,26877,83890%中中7,66010%中中7,57010%中四英中64,46970,80091%中四英中62,77368,93291%中中6,3319%中中6,1599%中五英中67,98674,24091%中五英中66,77572,93391%中中6,2549%中中6,1589%
由英文中学学生所占的人数比例,可以看出英语在香港的主导地位。
普通话呢近年来逐步在推广,政府和民间都作了不少工作。小学已正式增设了普通话课程,教育署教育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校内外课程多年来都有普通话课程的设置,考试局于1988年8月起,香港举办公开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民间有不少团体、学校、个人致力于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就前景看,自然是看好的。但是,目前来说,普通话在口语交际中还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
总之,香港与中国内地社会情况不同,交际语言方面便呈现出以上种种复杂的情况。
二
回到本题:香港流通的词语和社会生活。
比较一下香港社会流通的词语和内地社会所用的词语,就会发现二者的差异,这种差异来自社会的差异,包括政治形态、经济体制、思想方法、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下面从几个方面举例来说。
(一)政治生活和政治词语
香港的政治形态,不说众所周知的历史情况,只说自1949年以来,它与祖国内地社会的政治形态完全不同。中国内地社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这样一种形态;而香港则按照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的路子发展下来,形成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香港又不同于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这地区有一套与世界其他地方不同的政制,是英国规定的更具代议特色的制度。它又面临着在1997年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这样一个现实,并且在1997年以后,仍然实行一国两制,且50年不变。就各个方面说来,的确是有香港的特殊情况。
下面这部分词语举例以香港政府1987年5月发表的绿皮书《一九八七年代议政制发展检讨》和1988年2月发表的白皮书《代议政制今后的发展》作为主要语言材料,也参考了香港政府新闻处介绍香港的刊物。
由于香港特殊的政治地位,就政府结构来说,就有它独特的词语,例如:
英皇制诰:英国于1917年2月14日发布,1917年4月20日在《香港政府宪报》公布生效。自当时至1985年代止,共修改过11次。总督的职权源自英皇制诰。
总督:英女皇在香港的代表,由女皇任命。具有指导香港政务的最高权力,名义又是香港的三军总司令。以政府首长身份,主持行政及立法两局会议。一般又简称为港督。
香港中央政府主要是行政局和立法局。
行政局:是香港政府的首要决策机构,负责向总督提供意见,以备总督作出决定。由当然官守议员和委任议员两部分组成。
立法局:主要任务是制定法律,法案通过后,经总督同意才能成为法律。由当然官守议员和总督委任的官守议员及非官守议员组成。
布政司:官职名称。是港督的首席政策顾问,是香港政府的行政首长。布政司、财政司、律政司同为两局当然官守议员,有权直接觐见港督。
布政司署:官府名称。是政府的中央机构。
财政司:负责订定政府的财经政策。
律政司:港督的法律顾问。
公务员:公务员制度为所有政府和其他行政单位提供人手。公务员制度是单元化的,18万名公务员全部都是受共同的委任程序、共同的纪律守则及共同聘用条件限制的。布政司是公务员编制的一员,也是所有公务员的首长。
民选议员:由九个功能组分别选出,这是按社会功能划分的选民组,名称是:商界、工业界、金融及会计界、劳工界、社会服务界、医学及卫生界、教育界、法律界、工程建筑测量及都市规划界。相当于内地的群众团体,但划分名称不同。
就香港现时的代议政制方面还有不少独特词语。例如政制架构的三层架构:地区层面、区域层面、中央层面等。不再详述。
基本法: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保持香港原有的资本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为制定基本法,成立了基本法起草委员会。
关于“50年不变”这个固定词语,又有许多生动的写照,即“舞照跳”“股照炒”“马照跑”,以此来形象地说明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不变。报刊上有一则标题是:“论‘马照跑’精神已因法律行动而更加充分发扬”。(《快报》1986年3月20日)文中第一句是“‘50年不变’,系人都知道,乃系包括跑马和跳舞在内,而且以此为先者也。”又一则消息说“进念团体集体创作,《舞照跳》重演”。(《明报》1986年4月30日)还有的以“马照跑,舞照跳,主照信”(《东方日报》1988年3月3日)作为标题,说“以往的宣传口号亦宜稍改,除马照跑、舞照跳外,再加上主照信。”可见“X照X”成了一个固定词组的构词方式。
近年,香港移民往海外定居的人有所增加,“移民”一词常见于报端。由此又产生了一个新名词,叫“太空人”。一说是太太孩子先移民海外,香港只留下了男主人,“太太空了”,所以叫作“太空人”,又戏称为“内在美”,即“内人在美国”。又一说指“新潮难民”的移民,移民外地,又回来香港工作,经常坐飞机来来去去,也就成了“太空人”了,电影《我爱太空人》就是反映两个寂寞太空人的一段恋情。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便出现了新词语。
关于香港的居民,因居住年限的不同,有多种说法,居住在七年以上的是香港永久居民,持有“三粒星”身份证,又称为“黑印”“黑咭”。居住不足七年的合法移民,所持身份证俗称为“绿印”“绿咭”,这些居民又被称为“绿印客”。过去多年香港政府曾容许成功抵港的非法入境者在港居留,不论他们以何方式进入香港都可以领取香港身份证,成为香港居民。这叫“抵垒”政策。好比打垒球时跑垒的人,在守垒者未拿到球时抵达便算成功。这便对香港人口维持合理水平构成威胁,现时已取消“抵垒政策”,非法入境者会遭到逮捕。对于非法入境者有多种叫法:大陆客、偷渡客、蛇客、人蛇、小人蛇(小孩子)。
与入境事务有关的,还有一些词语,如“水上新娘”,她们是1980年前与本港渔民结婚,婚后一直在港水域定居而未获准上岸者。近年中英双方达成协议,使她们分三年来港定居。又如“无证妈妈”,没有身份证而在香港生下孩子的妈妈,如果孩子取得香港出生证,成为香港居民,自己要依法离开香港,再取得合法入境证件来港。
还可以放在政治生活与词语里一说的是黑社会及其用语。香港政府对于黑社会采取扫荡的政策,政府有“扑灭罪行委员会”,警署有“反黑组”,立法局有“三合会报告书专责小组”,提出“反黑建议”,咨询各界意见。黑社会大的有三合会、十四K等。黑社会经营黄、赌、毒,直至烧杀枪砸,无恶不作,最令人优虑的是已渗入学校。据《明报》1985年12月18日《红灯黑影》一文介绍,黑社会组织有不同的代号与职务:
“四八九”为大路元帅——堂主;“四三八”为二路元帅——副堂主;“四二六”为红棍——打手;“四一五”为白纸扇——师爷;“四三二”为草鞋——通报员;“四九仔”则是新入会者;入会的学生则称为“篮灯笼”。每一个单位又叫“堂口”,“堂口”之间的利益冲突、地盘争夺靠武力解决,叫“开片”。每个“堂口”的首领就是“大佬”,每堂发生武力冲突时,黑人物可用传呼机传多少只“马”(同党)出来,互相“扯马”到一个地方去动武。
黑社会影响到学校,使问题青才年、问题少女、问题学生(“问题~”是固定短语,还有“问题公屋”等词)增多。报载有一位16岁中二学生,在一商场游玩时,遭到九名男子用黑社会暗语盘问,但他答不出来,随后竟被踢死。可见,黑社会里有一套自用的暗语。1987年底最高法院审讯的新义安黑社会案时,也披露出新义安的许多暗语,比如“龙头”(即堂主,首领)并非父子相传,要一级级爬上去,三合会中人叫这是“步上云梯”,直至升到“四三八副山主”经兄弟推举,才升为“龙头”,三合会中人叫这是“平步青云”。(《大公报》1987年12月11日)黑社会语言作为非全民性的行话存在,香港的黑社会调查可提供资料。
(二)经济生活和经济词语
香港在世界上有“购物天堂”的美称,它是亚洲的主要商业中心。它实行自由企业和自由贸易的开放经济政策,不设进口关税,政府并无严格的经济计划,工商业活动是在政府最少干预的情况下有效地进行的。它的工业主要是制衣、电器与电子工业、纺织、塑胶、玩具、钟表等,“无烟工业”旅游业也有可观的收入,金融业在国际间的地位日渐重要,并具有一个充分发展的外汇市场,港币及主要国际货币的交易十分活跃。香港又是一个工作、生活节奏十分快的社会,工人商人都十分勤力。
正是这样一个高度发展的商业社会,这样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使得贸易、金融等方面的词语,由行话大量进入一般词语,在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有些在内地人看来是行话的商业、金融词语,在香港却是家喻户晓的词。
香港是一个私有制的社会,反映劳资两方关系的称谓词有下列一些叫法:
雇主老板股东东主业主雇员工人文员打工的草根阶层普罗大众
一个公司里,董事会、董事长、董事代表老板,总经理、部门经理都可能只是顾员,俗称“打工的”。找工作去面谈叫“叫工的”。劳资双方在合约许可的条件下,都有选择对方的自由,雇主开除雇员叫“炒鱿鱼”,鱿鱼一进油锅经炒就会卷起来,如同“卷铺盖卷儿”的意思一样;雇员不愿继续任职,也可主动辞工,这也可以叫“炒了老板的鱿鱼”,这是“炒鱿鱼”这个惯用语的活用法。
香港的股市是国际上重要的股票市场之一。不仅大资本买股票;小资本、市民也买股票,后者又称为“股民”“股友”。市民们都熟悉的股市行话有:
恒生指数:衡量香港股市好坏的主要标准。它的形成分三个步骤:选出列入指数计算过程的主要股票,俗称“成分股”;确定各成分股的相对重要性;把成分股有关数据结合或平均起来。指数单位称为“点”,每天起落幅度不一,有时只有几点,有时多达几十点。
篮筹股:实力最雄厚的股票。
二三线股:次于篮筹股的股票。
中央交易场:各证券交易所设有,香港俗称“金鱼缸”。一则消息的题目是“股民外游心不怿,梦中犹在金鱼缸”(《明报》1987年10月28日)
牛市和熊市:股市中人对股市行情所起的名词,牛市指股价全面上涨,熊市指的是股票会面下跌。熊市又称淡市。
牛皮状态:股票以向上或向下的趋势呈拉锯状态发展,股市中人称为牛皮状态。
股票是可以“炒”的,叫“炒股票”,香港不独股票可炒,炒买炒卖的市场可以炒很多东西,以“炒”为词头,形成“炒~”的固定短语,例如:
炒楼花炒地皮炒楼炒金炒银炒外汇炒美金炒澳元炒新西兰币
地皮、楼宇、货币在“炒”的范围,连“车牌”也可以炒。香港人十分喜欢好意头的词,认为可以带来吉祥,带来发财的机会。车牌如果是“168”标志“一路发”(粤音谐音),如果是“888”那就是“发发发”,这种车牌号数本身就可以炒很高的价。不久前,一个车牌号“8”,炒到港币五百万售出。这也反映出人们运用语言的一种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在香港社会普遍存在,而在内地人们就不会有这种联想。
香港因是免税港,所以有些产品比在产地国还便宜,在世界上素有“购物天堂”之称。人们身上并不带有很多现钱,银行提供给存户许多方便。不少人有银行自动提款咭。“~咭”也成为一个固定短语,如:
信用咭中银咭恒生VISA咭财神咭
这类信用咭,是新时代的高科技产品,是国际性的,所谓“一咭在身,世界通行”。这类咭,要携咭人自己签字才能挂帐,携带即方便又安全。在世界上的现代化城市,信用咭又叫做“电脑货币”。
大减价大赠送大酬宾大清货大出血特价周五折起平到笑跳楼货公司货清盘最后一天租约期满一件不留移民大拍卖冬季大减价换季大减价搬迁平到抵装修二折起
史泰龙恭祝大家
龙马精神拳拳生猛
虎岁行运威足全年
(三)教育、科学方面的词语
香港教育制度基本上是英式教育制度,再加上自身的特点,便有一些与内地不同的词语。例如:
学位:一个学校有多少学位,等于说能容纳多少学生。派位,即分配学位。买位:即购买学位。有时也作学历资格义。一则消息说“港府将建十五所中学,提供一万七千余学位。”这是常见用法。
货柜教室:屯门一间中学,利用货柜作教室,作为浮动班上课之用。事件一经传出,教育署处宣布停止使用。“货柜教室”由“货柜码头”“货柜运输”推移而来,成了一个新词。
通识教育:又叫通才教育,希望学生的知识不局限在自己学习的本科知识上,可以另选别科,使学生获得更多元化的训练。
学校名称:英文中学、中文中学,职业先修学校;官立中学,津贴中学(资助学校,可简称为津校),私立中学。
各年级名称:中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即预科,有一年制、二年制之分。)中一至中三相当内地的初中,中四至中五相当于内地高中。预科制是内地没有的。
考试名称:中三有“初中成绩评核试”(简称“评核试”),中五有“香港中学会考”(简称“会考”),会考生可攻读中六课程,再参加香港考试局举办的“高级程度会考”或“英国伦敦大学普通话教育文凭”的普通和高级程度考试。
专上教育:指在两间专上学院(岭南大学,香港树仁学院)受教育。
大专教育:指在五所政府资助的大专院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理工学院,香港浸会大学)受教育。
名校:多指有名的中学,和内地的“重点学校”意思差不多。名校培养出的学生多为“精英分子”。香港的教育常常被说成是注重“精英教育”的。“精英”亦即内地的“尖子”。
科学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设计成果,新产品,因而新名词也就络绎不绝地出现,下面举些例子说明,不再一一解释含义:
飞翔船(内地叫“气垫船”)穿梭机(内地叫“宇宙飞船”)
太空船(即穿梭机)太空便船(指可作“天然太空船”的星际彗星)
私人电脑(个人数资料库)碎纸机充电牙刷
子弹火车(日本干线的火车)软性磁盘照相机人造激光
引导星太阳能冰箱挂镜型电视机
(四)社会生活方面的词语
香港常用的词语除了政治、经济、教育方面与内地社会有差异外,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有些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也反映出了香港社会的特点。
1.婚姻、恋爱、家庭方面的词语
白马王子:指女孩子心目中理想的伴侣。
二人世界、指相恋的青年男女或已婚夫妇的二人小圈子。
婚外情:内地称为“第三者插足”,已婚男性在外有婚外情,叫做有“黑市夫人”或“情妇”。在星期日放假时,男的照例和家庭团聚,这“黑市夫人”或“情妇”也被叫做“星期日寡妇”。
家计会:全称为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提倡夫妇生两个孩子就够数了,叫做“生两个够晒数”。也是指导计划生育的,但不作硬性规定。说到计划生育,顺便提提避孕套的一些别称,避孕套又叫“保险套”,有许多暗语,例如:“法国人的信”,“甲冑”,“英国美人”,“头巾”,“小夜衣”,“山岚”等,这些暗语该是西方的多种叫法吧。家计会还推出一个簇新形象叫“得哥”,即内地的“模范丈夫”之义,指尊重太太,爱护子女,照顾家庭,主动与太太分担一切责任,包括家庭计划的“标准丈夫”。
2.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方面的词语
清洁香港,又称清洁香港运动或清洁运动。
垃圾虫﹕指随意乱丢字纸垃圾的人。
垃圾邮件﹕指那些上门兜生意的商业信和宣传品。这类邮件以渔翁撒网方式发出,耗用大量纸张,把它们变成一吨吨的即时垃圾。绝大多数收信者最多只看一眼就丢掉。
各种选美名称﹕香港小姐亚洲小组环球小姐香港太太电视先生
宠物﹕香港有很多宠物店,出售各种动物。家里养的狗、猫、鸟、乌龟等都可叫宠物。有人把蛇、蜥蝪也当作宠物。
八卦杂志﹕指充满报摊的讲娱乐圈去卦新闻的杂志。
阖府统请﹕与“儿童不宜”是相反词,指可以一家老少都看的电影戏剧等,凡色情片、武打片常注有“儿童不宜”。有些“成人杂志”也标明“儿童不宜”。
六合彩﹕每周开彩两次,在电视上播出搅珠实况,中六个数字者为头奖。亦有二三奖之设。“六合彩金多宝”指在端午节、中秋节及农历新年开设的大奖,奖金常常超过千万,吸引无数投注者。
自助观念:香港是一个高效率的社会,自助观念很强,“自助~”已成为一个固定短语。例如:自助早茶,自助餐,自助旅游,自助商店,自助洗衣,自助投机等等。
度假屋、度假村:在平时和假期都可以出租的房屋,常在郊外小岛上。租住度假屋是年轻人喜欢的活动。
发烧友:对某种事物或某演员歌星着迷,都可以称为“XX发烧友”。相当于内地的“~迷”,“~热”。
3.关于不良行为的词语
打劫:即抢劫。盗匪在金店、银行、商店等进行抢劫活动,都叫打劫。如果以绑架来要胁,被绑架的人质叫“肉参”。
杀手:杀人凶手叫杀手,不同于内地简称“凶手”。
顶上杀手:香港大多几十层的高建筑物,有“石屎森林”“水泥森林”之称。如果“高空掷物”,常会造成行人伤亡。因而把由高空掷物致人死亡叫作“顶上杀手”,这是“杀手”的引申用法。
高买、在店堂公司商店偷窃,不告而取,叫作“高买”,超级市场常贴有“严拿高买”的标贴。
小手:在公共场所如巴士(公共汽车)上偷人东西,叫“小手”,地铁车厢里贴有“提防小手”的标贴。
沙滩老鼠:趁游泳季节在海边沙滩上偷人东西,叫“沙滩老鼠”。
黄色架步:指色情经营,常见的词语有“红灯区”“一楼一凤”“XX别墅”“XX小筑”“纯粹租房”。色情电影又称“小电影”“有味片”等。“色狼”“色魔”对妇女的种种侵犯,常概括以“非礼”一词。
4.其它
鬼佬:对外国人的统称,并无恶意,好比内地人叫外国人为“老外”一样。年轻的外国女孩子也被叫做“鬼妹”。
华洋宴客、华洋杂处、华洋轇葛:“华洋”常连用,相当于内地“中外”的连用。
三
谈谈几点想法。
由香港流通的词语所反映出的和内地词语的差异,联想到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范围应当开放一些。好比现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改革,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这样就产生了一批新词语,也有一些历史词语又被重新起用。这是词汇学、社会语言学都要研究的。同时,词汇研究也必须注意到要实行一国两制、50年不变的香港,以及未来的台湾省和平统一政治经济制度长期不变这样一个现实。词汇的共时研究不能只限于内地,要把研究的范围开放到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省以至海外华人社会,研究现代汉语词汇在不同地区使用中的变异现象。
从研究的角度说,注意到词汇的变异情况,才能准确地描写现代汉语词汇,只注意到一时一地,忽略了一时多地,那描写至少是不够完整的。比如,香港流通的词语里,吸收了大量音译的外来词,这是因为香港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提供了条件。描写现代汉语的外来词,如果忽略了对香港外来词的研究,那会是个缺憾。吸收外来词是丰富词汇的重要手段,何不把香港看作是吸收外来词的一个重要基地,一个重要窗口,经过大量吸收,再来一番选择,把适应于全民用的,带到现代汉语词汇库里。这样作对汉语吸收外来词会带来积极作用。如果只是看到吸收外来词太多污染了汉语,那是不够辨证的。如果进一步要求香港不该吸收那么多外来词,那也是一种主观的想法,吸收多少体现了交际的需要,不因任何人想法而转移。
从实际的角度来说,注意了词汇变异现象,扩大了研究范围,会有利于沟通。目前,港人看内地报纸,内地人看香港报纸,都会看到一些陌生的词语;在口头交际上,词语的变异也使得双方多少有些隔阂。词汇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者应充分提供词汇的资料,以使一方熟悉对方流通的词语。
接着,想到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问题。通常说,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语音、语法的标准都明确指出了,只是没有点明词汇。一般的理解是,词汇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这自然是个范围。以现代汉语词汇实际包括的范围看,限定在北方方言为词汇基础就有局限性,因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因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所产生的词汇变异情况就很难反映出来。
不能不看到书面语言在规范词汇中的巨大作用。实际上,如果是以现代书面语言所使用的词语作为词汇规范,更能反映出词汇的民族共同性,因为书面语言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的文字加工的规范化的形成。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
以现代汉语的典范作品(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类作品)使用的词语为现代汉语的词汇规范。
现代汉语的典范作品,就题材来说,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作品,体裁不限;就范围来说,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省及海外华人社会的作品。以文学作品来说,各地的名家名作都是典范作品。
这样,是不是忽略了口头语言中的词汇呢一般地说,书面语言是口头语言的纪录,即便是口语色彩极重的词语,在文学作品中也是有收录。为避免遗漏,可在几个不同社会形态的地区定点分别作口语词汇的调查,摒除方言词,留下规范的口语词,以作为补充。
如果把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范围扩大了,把词汇规范的基础拓宽了,那么词典编纂,词频统计,教材编写等工作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一部规范性的大词典是现代交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也标志了对几乎是全部汉语词汇的规范的具体认识。词典编纂在收词上应该开放些,注意吸收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社会流通的词语,并且在释义上持客观说明的态度,如实反映出它的意义、用法。把由于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词汇变异现象反映在词典里,这不仅从数量上丰富了词典,也从内容上提高了词典的质量,它对使用现代汉语的人,不管是生活在哪个角落的人,所起的咨询作用也会大大提高。
词频的统计,可能要分不同社会地区分别来做。在中国内地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在香港可能出现的频率很低,反之亦然。就词汇的构成看,通常分为基本词,一般通用词,专业词(行话术语)以中国内地和香港来作比较,这三部分词的实际构成情况会有差异。比如,在内地,下列各词都是在《使用度最高的前8000个词词表》(见《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中的前500位(依使用度次排列)
人民同志革命社会党敌人工人阶级斗争群众运动解放政治建设伟大组织共产党战争干部任务
这些词在香港出现的频率则不会这么高。又如,香港有关金融、股票市场的一些词,已由专业词进入一般通用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在内地这些词还多伴停留在行话里,只是在一部分搞金融工作、经济工作的人中流通。所以,词频统计分不同社区进行是反映实际情况的,然后再有一种综合的统计,把各社区的词频加以比较、综合,求得一个平均数值。
教材编写是很重要的事,关系到后代对文化知识掌握得快慢的问题。以中国语文课本来说,小学有个汉字教学的问题,首先要学的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字词,各社社形态不同的地方情况不同,教材编写首先要考虑到本地的实际。到了中学,选材范围要注意开放,内地教材可使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的名家名作有定比例入选,同样,香港教材也要进入一定比例的内地作品,这样做下去,对后代在语言上的沟通,思想上的沟通总是有益的。
这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可以借用内地常用的一个词来小结,就是希望现代汉语的词汇研究“对外开放”。
(提交中国语言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刊于《双语双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