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如”“官”等8个生字。注意“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诗人的情感,知道“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这首诗就是一首送别诗,现在就听老师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你把它圈起来。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边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
2、检查自读情况,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样记住“折、梨”的?(生汇报识字方法。)
点拨
(1)“梨”是形声字;他它能组什么词?
(2)“折”是翘舌音,也是多音字,还念shé;与“拆”区别;生书空。[板书:折:zhé(打折)shé(折本)]
(1)冬天的风是什么样的?(幻灯出示:北风声)
(2)播放风声,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3)白雪皑皑,北风呼啸,看到这样的一幅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出示雪景图)
(4)好朋友要远行,但不久的将来你们还会重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5)结合每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4、配乐诵读全诗。(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
5、背诵诗句。(男女生比赛读、背)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官、送、归、折、胡、如、树、梨
2、认读、组词,用“送行”说话。
3、观察“送、官、折、树”的结构,并说一说它们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重点指导“树、如、归”。
“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女”要写得伸展,“口”要写得小些。
“树”是左中右结构的字,要把中间的“又”写得小一点,捺要变点。
“归”字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一笔竖一笔撇,右边是倒山,最后一笔不出头。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有各自喜爱和赞美的季节。古代诗人除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外,还写了很多赞美冬天的诗句,下面我们一起去回顾一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七、课后作业、扩展活动。
积累赞美冬天的诗句。
课文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妈妈送华佗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蔡医生让他分开争斗着的两只羊,华佗想出用青草引羊的办法,巧妙地中止了它们的争斗。蔡医生高兴地收华佗为徒。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从故事中受到启发:遇事要善于思考,不可蛮干。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两幅图:一是画着两只羊正在争斗,二是放大的文中插图。
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生字中,重点指导读准声母是鼻音的“那”,韵母是后鼻音的“聪、硬、争”。
一些生字可用熟字变一部分的方法来识记,如“用——角”“村——对”“公———分”“看——着”“头——斗”
2、写字教学
写字前,要借助田字格把握字的结构比例,如“分、角、拿”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其中“分”上下各半,“角”上小下大。可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这:先写“文”,最后一笔是点,再写“辶”,一捺要长些,托起“文”
“那”右半部“了”起笔要比左边低些,“i”向下伸,收笔也较左边低。
“着”横画较多,上面三横长短不一,所有的横画之间间隔匀称。“目”字体形窄长,与“”上下对齐。
词句教学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句中“学徒”指当蔡医生的学生,跟着他学医术。
“两只羊……叫得很凶。”“斗”是双方互争,谁也不让。课文中“打架、争斗”都是这个意思。学生在生活、影视中见过斗鸡、斗牛。这句话具体描述了两只羊争斗得厉害,暗示了很难拉开。
“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这一想法正是华佗聪明之处。“硬拉”句中指用大力气制止羊打架。理解这句话要联系上文“斗得很凶”,华佗“七岁”,明白他使再大的力也分不开这两只羊。“得想个办法”,句中“得”读“dei、”,与“斗得很凶”的“得”读音不同,表示必须、需要的意思。读第四段就知道华佗想的什么办法,结果怎样。这句话写华佗遇到问题先动脑筋找窍门。他所想的办法说明他了解羊爱吃草,而青草很容易找到。小华佗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
朗读指导
本课有几个长句,朗读时要按句子的意思,用停顿的方法突出要点。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
正巧这时候/院子里/有两只羊在打架,蔡医生就叫华佗/把它们分开。
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斗得/很凶。
第三段第二句华佗心想的话要读得轻些、慢些,但语气要肯定。
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第三题是摘抄课文中的词语,训练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这项练习的灵活性较强,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词语抄写。可以选带生字的词语,帮助识记生字;也可以选自己认为常用的好词,如“面前、点点头、不行”;还可以选没教过但自己学会的词,如“正巧、硬拉、争斗”等,只要写对都行。
第四题是句子训练,让学生在例句中感知“从”的用法(与后面的名词组成短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方向)。练习时先读例句,知道这句说华佗拔草,这草是从路边拔来的。第二句学生补充后可再问问:从哪里走出来?强化“从”的后面一定要说出“什么地方”。最后让学生自由用“从”说句子,先各自说,再相互交流。
扩展活动
收集名人童年时期遇到问题开动脑筋巧妙解决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用蔡医生考华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切身体会华佗真聪明,他的办法真妙。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1、出示两只羊正在争斗的画面,提问:如果让你把它们分开,你怎样做?评议各人想的办法合适否。
2、简介华佗,老师范读第四段,并出示插图放大图,观察华佗引开羊的做法。口头填空:()的华佗。(答案不必一致,合适即可。)
3、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说说图中华佗旁边两个人各是谁,他们三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逐段读课文,随阅读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四)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课文,再把自己读得的一段读给别人听。
(六)识记生字,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那、着、想”。
(七)完成课后练习。
(八)布置作业。
1、用蔡医生出的问题考考爸爸妈妈,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
2、收集有关故事。准备开故事会。
1、认识常用汉字56个,会写30个。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7、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8、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集体、诚实的美好品质。
1、在教学本组教材之前,要引导学生读读导读,并浏览本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创设情境,带领孩子们走进故事中人物的生活,使学生通过读故事,感悟故事内容,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好孩子。
3、对课文的重点段落或句子,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或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帮助学生理解。
识字72课时
《小白兔和小灰兔》2课时
《两只小狮子》2课时
《小伙伴》2课时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2课时
《语文园地七》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本首诗的意思。知道“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jué。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会说和写,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写下来。
(一)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
对诗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决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及语言美。
两课时。
1、学生自学生字。
2、动笔描绘春天的美景。
(一)明确目标:
1、第一课时使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图意,明确字词的意思。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第二课时学会生字,让学生练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这篇讲读课文是一首古诗。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和鸟在空中飞翔,正是诗的意境。
这首唐诗有四行两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第一句讲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窗外传来了一片婉转悦耳的鸟叫声,这是通过所闻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讲朦胧中想起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的声音,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这是通过所想来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三)导入、揭题、解题:
板书3。春晓(齐读)。
(四)看图,了解图意: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春天,桃花开了,几只鸟站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处是被风雨打落的花瓣。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有顺序地叙述图意。
过渡语: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五)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介绍作者。
1、借助拼音,读熟古诗。
“觉”是多音字
2、教师范读古诗。
3、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徉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六)学习古诗、理解内容。
春晓:晓,天刚亮的时候。本课指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的?(齐读古诗)
3、学习前两小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仔细读,小组讨论你能读懂哪些词的意思?哪些没读懂,大家一起商量。
(2)重点体会:
眠:睡眠,睡觉。
不觉晓:晓,天亮。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3)试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觉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4)早晨醒来,作者听见了什么?看见了谁?结合挂图齐读“处处闻啼鸟”。
体会:处处:到处。
闻:听到。
啼鸟:鸟叫。
想一想,鸟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5)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第二小句话的意思:“早晨醒来,听到外面到处是悦耳动听的鸟叫声。”
过渡语:春天的景色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么?(齐读后两句)
(七)学习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出示挂图,观察:地上有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
2、试着说说“夜来风雨声”这句话的意思: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
过渡语:经过了风吹雨打,花儿怎样呢?结合图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3、“花落知多少”: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4、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
5、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练习背诵和默写:
注意节奏和重音: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八)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布置作业:抄写字词、背诵、默写课文。
1.学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2.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
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一篇优秀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课时安排:3课时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妥协》,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2.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
2.学生互相说。
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修改。
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板书考:
读熟原文是基础,抓住感觉是关键;
根据文意想开去,结合实际是重点;
表达形式多样化,勿忘真情与实感;
若想写得不一般,感受真实独特点。
(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独立审题,勾画要求。
2.交流:说什么?怎么说?
1.交流课前拟定的提纲,互相启发,开启思路。
2.完善提纲,分组试讲。
3.各组推荐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评议。
程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一、日积月累
1.导学:“你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你不会的一定要记得问老师!”小朋友们,这样的话你听过吗?你知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吗?对,就是告诉我们要多读,多学,多问。这些话,在很早很早以前,很多名人就说过了,不过说的稍有不同。
2.比赛游戏形式学习“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1)一比:自己读一读,借助拼音读正确。
(2)二比:和同桌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又流利。
(3)三比:指名领读。
(4)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5)他们说的和我说的有什么不同?(意思相同,但是表达言简意赅。)
(6)尝试背诵。
3.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
二、和大人一起读
1.引出主题,激起兴趣。
教师:你们喜欢听孙悟空的故事吗?你知道孙悟空打妖怪的故事吗?下面,我们一起听一首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2.教师播放多媒体,让学生初步理解儿歌的内容。
(1)你们仔细看看图文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再跟老师念一念,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在跟念时,教师加重末尾一字的发音,引导学生发现“咚、空”等字押韵的规律。
3.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儿歌,从中体验活动中的快乐情绪。
教师通过打击乐节奏来逐步提高念儿歌的速度,增加儿歌的趣味性和难度。学生一边有节奏地敲击乐器,一边流利愉快地念儿歌。
4.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表情、动作表现其对儿歌中正、反两面人物的不同情感。
(1)这首儿歌里你喜欢哪些人,不喜欢哪些人?说说你的理由。
(2)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设计恰当的表情和动作,看谁表演得最形象。
(3)指生到前面表演。
(4)老师打节奏,同学们一边读诗一边用自己喜欢的表情和动作表演。
三、课后延伸,亲子读诗
把这首儿歌推荐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和你一起用快乐的形式朗读儿歌。
第一课时
35、壶盖为什么会动
1、熟读课文,特别是第七小节
2、复习生字注意“英”“定”读准后鼻音强调“为”的笔顺组、祖区分
3、读词语:英国一位科学家好奇半天祖母一定推动
4、用“谁是什么”造句
36、数星星的孩子
1、熟读课文,特别是第一小节
2、复习生字区分:祖、组注意“指”“楚”读准巧舌音多音字“斗”组词
3、比喻句:什么像什么
37、一个奇怪的问题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区分:题、提
古诗七步诗
1、背诵并能连线
2、书空会写的字,填空
38、望梅止渴
2、复习生字区分:渴、喝;朝、潮“精”换部首积累士字旁的字书空“止”
39、花木兰
2、复习生字“战”换部首“常”一字开花
3、词语搭配: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
读词语:巾帼英雄女扮男装赫赫战功英勇善战
40、责任
2、复习生字书空“必”
3、读句子: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人,将来是有出息的。
七、快乐宫7
1、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
2、复习查字典
3、书空:善
教学目标:
1、复习8个复韵母和一个特殊韵母er,能区分ei、ie和ui、iu的发音和字形。
2、能熟练地掌握声母与复韵母相拼的音节。
3、完成书上的练习。
教学准备:
投影仪、拼音卡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我们的语文天地里去见识见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一棵树,它叫智慧树,看哪个小朋友能从上面摘到智慧果子。要找到智慧树,先要闯过四关,孩子们有没有信心?
(一)比一比,记一记。
1、出示复韵母卡,抽学生读。学生读一张,老师往黑板上贴一张卡片。
2、请孩子们找一找,哪些复韵母长的像?哪些地方像,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3、齐读复韵母ei、ie和ui、iu。
4、师总结过渡:孩子们顺利闯过第一关,下面进入第二关。
(二)画一画,连一连。
1、为了能够尽快找到智慧树,我们的智慧娃娃也赶来给大家带路了,由于走地匆忙,他连自己的身上的几个器官都忘带了,请孩子们先和你的同桌拼一拼智慧娃娃忘带的器官是什么。师在黑板上贴出音节卡,同桌的孩子拼一拼。
2、抽学生拼一拼音节。
3、请学生在书上将智慧娃娃的眉毛、鼻子、嘴巴、耳朵和头发画上去,并将这些器官和对应的音节用直线连起来。师巡视指导。
4、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5、与学生一起订正答案。
6、师总结过渡:孩子们帮智慧娃娃带来了他的器官,他为了感谢我们,决定带我们一起闯过第三关。
(三)读一读。
1、投影出示第二题的词语。
2、同桌的孩子拼一拼,读一读。
3、检查认读情况。个别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师总结过渡:恭喜孩子们,顺利闯过第三关,下面进入最后一关。
(四)把字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投影出示第四题的生字,让学生自由认读。
2、出示字娃娃卡片抽读,并将卡片贴到黑板上。
3、出示音节卡,抽学生拼读,并将音节贴到黑板上对应的字娃娃后面。
4、完成书上第四题的练习,老师先示范第一个字的做法。
5、师巡视指导,在投影上订正答案。
6、师总结过渡:孩子们真棒!闯过了最后一关,智慧树出来了,孩子们请摘果子吃吧!
小黑板出示智慧树,抽学生上台摘果子:把会拼的音节摘下来,教全班孩子读一读。
1、熟读、背诵古诗,感知大意。
2、认识13个二类生字,会写7个一类生字。
3、处理课后练习,积累词语。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自己的方法识记一类生字,正确书写一类生字。
:生字卡片、实物投影。
:三课时
:感悟诗中大意,学习文中二类生字
:
一、导入
在宋代有一个人叫范成大,与尤、杨万里、陆游合称“四大家”。他很有才气,多次做官,他常常写一些描写农村风俗的诗。一年夏天,恰好是江南一带农忙的时候,他来到了江南,看到了金黄的梅子和肥肥的杏子都成熟了,小麦也到了扬花授粉的阶段,油菜花多数都已经谢了,可是却不见人影,原来人们在大忙的季节里,都下田地去了,只有蜻蜓蝴蝶飞过。看到了此情此景,诗人范成大写下了《夏日》这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新授
(一)读诗、赏诗,感悟诗意
1、老师配乐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3、学生感悟古诗大意。
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诗中的意思。汇报
(二)处理文中的二类生字。
1、出示文中的二类生字,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进行出声认读。
2、通过组词的方式学会应用这些二类字,重点讲肥、稀、惟、蛱、篱。
3、巩固复习二类字
猜字游戏完成
三、朗读、背诵古诗。
四、作业:熟背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一类生字的认读及其书写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
2。复习二类生字(卡片)
二、学习一类生字
梅:形声字,可用拆字法识记。木﹢每=梅。
1、梅,落叶乔木,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味酸。2、梅花。3、梅的果实,本课取此意。
杏:会意字,指一种果子,即杏子。杏子是一种果树,所以用“木”表形,杏子可以吃,也可以入药,所以木下加个“口”。
肥:会意字。从肉,从巴。肉作偏旁变写为月。本义指胖,左“月”是肉的变写,右“巴”像一低头坐睡的人形。可灵活识记为:懒人整天吃了就低头坐着打瞌睡,所以肉很肥。引申为土地富饶、肥沃。
字谜:月儿长尾巴,胖得像猪娃;庄稼一枝花,全靠他当家。
麦:字谜“春夏交替”。“下面折文脚,上面王出头;此物获丰收,餐餐吃馒头”
采:爪字头儿
菜:字谜:采草而非草,每餐离不了。
一种植物(草字头)是每天都要去“采”摘的,这当然是“菜”了。比较踩、睬、菜、彩:
采加三撇有色彩,有目可以不理睬;
若是足来用脚踩,加上草头就是菜。
无:字谜“天脚下拐弯”
三、练习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所学生字、古诗,课后练习。
一、复习
1、背诵古诗
2、复习一、二类生字
二、处理课后练习
1、连一连
2、读一读。先读一读,再写一写
3、写一写。先读后写
4、说一说,你还知道那些是意思相反的字针对学生反义词的训练。
5、背一背作为知识的积累,初晓诗中大意,背诵全诗。
三、作业
2、认识5个二类生字,会写6个一类生字。
:用自己的方法识记一类生字,正确书写一类生字。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乘坐时空转换器去远离现代社会久远的唐朝看看去。(展示山行的图片)一条小小的石子路,弯弯曲曲地通到远远的高山上。想不到在峰峦起伏、云遮雾罩的深山里,还有几户人家居住着。我们把车子停下来了,那是因为留恋今晚枫林的景色。啊,经过霜打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呢!真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山行》,这是唐代一位诗人杜牧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所写。杜牧的诗歌和散文都写得很好,创作态度非常严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总结,把自己认为不满意的烧掉。1000多篇诗文流传下来的只有450篇。这首诗是他写景的代表作。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学生感悟古诗大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
1、出示文中的`二类生字,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进行出声认读。
2、通过组词的方式学会应用这些二类字。
径、斜、亭、车、霜:
复习导入:
2、复习二类生字(卡片)
行:象形字,古文字为“”,是十字路口的象形。本义指道路。道路是供行人行走的,故引申出“走路”的意思。又由道路供行人行走引申为流通、传递。
银行、行家中读hángɡ
远:形声字。字谜:二儿走之行千里。
亭:象形字。“丁”的上部分象高台上的一凉亭形状,也可以把“丁”视为简易的亭子的形状。
停:形声字。从人,亭声。本义是指人止息停留。
字谜:人到亭前步便止,遮阳挡雨好停歇。
车:字谜:东字两点连,连成一直线;回家坐上它,千里一日还。
霜:形声字。顺口溜:霜字雨头下加相,寒露过后是霜降;遍地好象撒白盐,似雪非雪这是霜。
二、课后练习
1、填字、涂色,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
2、读一读。
先读一读,在写一写
三、背一背
作为知识的积累,初晓诗中大意,背诵全诗。
四、作业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的12个生字。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产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1.识写本课生字。
2.读懂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了解植物果实的生长特点。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带壳花生)因为它特别香,所以我们都很喜欢吃它。其实不仅我们喜欢,小松鼠也很喜欢吃它。有一次,小松鼠发现一块地里种了很多花生,就打定主意,今年冬天要靠花生过冬。可是它的愿望却没有实现,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故事就是《小松鼠找花生》(全班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找”和“生”的读音)(二)整体感知:
1.放课文录音,学生看课文中的文字。
2.自己练读,并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3.学生置疑:哪些发音有困难?
4.根据学生提出的难读字,及本课的生字,出示带音节词卡。(指名三个各读一遍,老师注意纠正,然后由一个人当小老师领读)
(三)检查识字:
1.出示要认的字
2.学生借助拼音领读
3.同桌交流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4.说一说记字方法
5.去拼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文中的生词再次认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字
2.同学们按字的结构给字分类
3.分类指导书写
4.同桌互查,交流写字心得
(五)总结
一、复习:
出示生词,开火车读
二、理解学文:
1.按自然段指名读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课题拓展法)
3.展示台:知道了故事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个帮事读得生动,让大家都喜欢听吧!
生先独立练习再展示
每名同学可以选三名同学给出指导建议
4.分角色表演读
5.理解感悟
(1)出示讨论题: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
(2)各小组展开讨论
(3)汇报:
(鼓励学生大胆的表明自己的看法。这个问题可能有三种答案:一种是花生被摘走了;一种是花生开花后没有结果;一种是花生结果了,没被摘走而是被埋在了土里。)
(4)体会松鼠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
6.小松鼠找不到花生,它会怎么办呢?
同学们先想象,再动笔写一写。
三、拓展学习: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果实长在地里?对于植物的果实,你还想说些什么?
四、总结
教学反思:
1.识写本课生字,掌握识写方法。
2.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4.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
1.识写生字
2.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味道,体会出乌鸦的感情变化。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读出乌鸦的感情变化。
一、导入:
出示乌鸦头饰,问:这是谁?有谁认识它,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吧!
板题:乌鸦喝水
问:看着课题,你知道课文会讲一件什么事吗?
二、检查预习:
(一)检查认字:
1.出示带拼音要认的字,指名读
2.同桌介绍自己的记字方法
3.汇报记字方法,强调形近字的区分方法“喝、渴”
4.去拼音开火车读
5.齐读
6.认读生词
(二)检查读文
1.问: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同桌检查自然段序号标记是否正确。
2.指名段读,其他同学纠正字音。
三、指导写字:
1.课文中一共有几个要写的字?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2.分类指导
3.书写展示
一、复习检测:
1.读词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
二、提出问题,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文
2.小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问题?
三、读中感悟喝不着水的原因(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乌鸦为什么一开始喝不着水?
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到处”、“水不多”、“口又小”,读出乌鸦喝不着水着急的语气。
3.学生自我评价朗读。
四、合作探究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瓶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怎么办呢?现在你们就是这只乌鸦,你们来想想办法。
2.学生自读二、三自然段。
3.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边研究边做实验。
4.交流合作结果。
5.理解“渐渐”一词的含义,能用它说话。
6.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学生自我评价。
7.发散思维: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你们该怎么办呢?同桌讨论、汇报。
五、拓展训练:
1.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写一句话夸夸他。
2.学习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4人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呦,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阅读课外书感兴趣。
3.初步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是不可以种在地里的。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不可以种在地里的。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揭题:(老师板书:种)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会填这个空儿吗?(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种鱼》
2.读题质疑:齐读课题后问:围绕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将圈好的生字再多读几遍。
3.认读生字:
(1)出示要认的字
(2)指名读字
(3)同桌交流自己认识的字
(4)说一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5)开火车认读生字
4.同桌合作读书,当个小老师,纠正读错或不准确字音。
三、朗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2.图文结合,小组讨论:小猫会收获很多小鱼吗?为什么?
3.出示句式,品读:
农民把()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用这个句式练习说话)
4.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谁能告诉小猫,他错在哪里?
5.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四、语言训练:
(出示挂图)看图讲故事。
1.认识8个生字,并主动增加识字。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独立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倒影现象,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学会动脑,善于思考。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独立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了解倒影现象,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学会动脑,善于思考。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到快乐读书屋去做客吗?那里的小主人给我们准备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大家快来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小组合作,互当小教师,认识生字。
3.集中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画上问号,在有所会的地方画上横线。
2.小组讨论交流:
①汇报自己的体会
②请教读不懂的地方
3.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读书,抓住关键词语,如“走近一看”“立刻”“连忙”等体会母鸡和小山羊没有动脑,没有思考,看见了就叫起来。
4.实验演示倒影现象:讲桌上放一盆清水,请同学们依次往盆里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母鸡和小山羊看到的是什么吗?
5.在读课文,说一说小鸭子为什么说一定是他们自己爬出来的。
6.指导朗读,分角色表演
四、深化主题: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想对大家说一说吗?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能力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的能力。
凭借教材,自主构建,多元解读
一、童话导入:我们来给小猴想办法。
1.出示《小猴子捞球》的画面,播放有趣的童话故事。
2.听童话,看画面,提出问题“我看懂了..”“我想知道”。
3.议一议“我看懂了.”“我想知道.”
4.全班交流。板书“小猴子捞球”
5.小猴子把球捞上来了吗?怎么捞的?我们来帮小猴子想想办法。
二、口语交际,互相评说:
1.小组讨论:我来帮小猴想想怎么办。
2.全班交流,学生评价。(师随机提示“如果用这种方法,你要提醒小猴子注意什么?”)
3.学生们帮小猴想出了不少好办法,那么他们会采用什么办法呢?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现在请大家扮演小猴子,四个人为一组先商量好你们打算用什么办法捞球,再分角色表演。
三、请你完整地给大家讲一讲“小猴子捞球”的故事。
四、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
1.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学会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了解字义。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及探索知识的兴趣,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
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学会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了解字义。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学会查字典
一、笑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经常看《动物世界》这个栏目吗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动物的小笑话。
1.讲述《小白兔和蚂蚁》这个小笑话,还可以结合自制动画片让学生欣赏这个小笑话。
2.学生间交流小笑话的可笑之处。
3.指名汇报你为什么笑你觉得什么地方让你笑帮助学生运用对比的方式了解故事中两种动物的特征。
4.自读笑话《小白兔和蚂蚁》,体会小动物的语言,读出感觉。二、自读感知学习知识窗:
动物王国中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走近黑猩猩,看看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学习知识窗《有趣的实验》。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读《有趣的实验》这篇小短文。
2.有趣的实验指的是什么实验有趣在什么地方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生汇报)
3.小组间交流学习心得。
三、师生交流学习查字典:
在刚才的学习中,大家学得认真,说得准确,你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懂的词或句子吗?(全班交流。学生如果有,就请同学们谈谈是怎么弄明白的。再导入今天学习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明白意思的字,如果没有,可以直接导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用一个游戏的方式进行,学生举例说一个字,教师借助字典就很快说出这个字的意思,多说几个字,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方法好,把学生查字典的兴趣激发起来。
2.自主学习查字典的方法:老师是怎么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教科书上查字典的方法,结合手中的字典明确查字的过程。
3.交流学习查字典的方法:请小组推荐查得好的学生到前面交流演示查的过程,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确音序查字典的关键步骤。
4.强化练习查字典的方法:进行小竞赛,选拔班级查字典的高手,评出小状元。鼓励学生回家继续练习。
四、激励鼓舞学习名言: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表现令人非常满意,老师送你们两句名人名言:
1.出示名言: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袁枚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弗郎士(法国)
2.谈学习感受和对名言的理解。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名言。
4.学会收集和积累名言。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了解“初”字的演变过程。认识两个偏旁。
1、学习本课7个一类生字,会认14个二类生字。学习两个部首:牛字旁、衣字旁。
生字卡、多媒体课件、关于花的一些资料。
:3课时。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读一、二类生字。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花是大自然的笑脸,一年四季啊,有各种各样的鲜花竞相开放,每一朵花都向我们诉说着不同的季节,那景象真是美丽极了,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啊?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泛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指名朗读课文。出示卡片,认识二类字。拍手读课文。
3、展示书中花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猜猜是哪一种花。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将各种花名的字卡贴在黑板上。
随机展示一类生字。认识一类生字。需注意的地方:
1、“茉”读mo,不能读成me,“吐”读三声,“似”在本文中读成平舌音,“初”是会意字,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裁减衣服,本意是起头,开始。“初”的偏旁是衣补旁,“牛”的偏旁横变提。
2、“茉、莉、牡、菊、芙、满、腊、吐、姿、态、似”都是形声字,可按照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
a)谈话中引出诗歌
在欣赏完课件后,师:同学们,这么多美丽的鲜花,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首《花名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谁愿意先给大家读读?
b)小组练读,指名读。
c)初步感悟,发展语言。
谁愿意说说,你读懂什么了?
4、教师指导朗读
如“六月荷花满池塘”,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那我们该怎样读呢?强调“满”字。再如“十一月水仙洁如玉”一句,为什么说水仙像玉一样呢?用什么语气读?
5、质疑:学完诗歌,你有什么问题,大胆地提出来。
6、全班拍手唱《花名歌》,借助音乐旋律背诵诗歌。
二、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诗歌。
2、课前练习歌曲《娃哈哈》,熟悉乐曲旋律。
三、课堂调节
1、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可能说得不完整,或者不会回答,教师可适时做引导示范: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知道了迎春花在二月才刚刚开放。
2、学生质疑一处,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可以提问题:“芙蓉正上妆”是什么意思?“腊梅吐芬芳”是指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和二个部首,指导书写。
一、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的一、类生字。
二、读一类生字。
三、小组讨论学习方法:数笔画、猜字谜、部件组合法、组词法,教师随机采用开火车读卡片或同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认读等方式强化读音,并及时纠正读错的字。
四、汇报学习成果。
初:左右结构,共7画,(新部首)。扩词:初冬、初中。
百:独体字,共6画,扩词:百万、百姓、百货、百倍百发百中、千方百计、百花齐放。
牡:左右结构,共7画,(新部首)扩词:牡丹、牡蛎。牡牛、牡马。
吐:左右结构,共6画。扩词:吐气、吞吞吐吐、吐字
茉:上下结构,共8画,茉莉常绿灌木,开小白花,很香,可用来熏制茶叶。
莉:上下结构,共10画,茉莉。
七:独体字,共2画,扩词:七上八下
五、本课生字的笔顺,结构都很容易写错,应领着学生书空。
六、通过读字卡来复习巩固一、二类生字,新部首。
指导书写
(1)观察他们的结构和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2)“百”字的上横要写的长些,“牡”字的左下横要变成提,“茉”的捺要写的伸展一些。
教学内容:做书后练习题,
一、书后练习
(1)“朗读背诵课文”背诵的前提是充分的朗读。
(2)“游戏”结合挂图,现在组内游戏,可选出读的最准确的同学做出组内的监督指导。组内游戏后可让同学在班内做。
(3)说一说,先按照题中给出的例子组内配合着说,熟练依照例子编几个,可以采用个人结对、男女生结对、小组结对、学号结队等多种方法。也可以唱一唱。
(4)“朗读————诗歌朗诵会”,教师可以安排作业,布置学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准备。可以朗读课文中春夏秋冬四季的诗,也可以背诵课文以外积累的。召开诗歌朗读的展示交流会,也可以改写古诗,如开古诗小品表演会,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并能充分的调动学生主动主探究的精神。
表达
1、学会观察。
2、初步学习概括的技巧,学习使用恰当的词语修饰某一事物。
教学重点:学会倾听
教具准备:课件(照片的扫描图)。学生最喜欢的照片。
教学时数:1课时。
1、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善于发现照片中最能引起人兴趣的部分。在充分的观察后,教师带领学生在小组说一说,同样,学生充分讨论后,在班级内说一说。下面归纳这样几个问题。
2、照片上都有什么?照片上的显示的什么时候?照片上的人或动物在干什么?
3、用你喜欢的词语修饰一下你看到的事物。
4、给照片起个名字。
5、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照片。
6、要对学生做语言文字规范的指导,比如用什么样的词修饰什么东西合适,怎么修饰比较恰当,学生要学会指导改正。
以上提供的问题仅供参考,不是为了提问学生,而是为了让教师做到心中在数。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尽量把景色说得更美。
“一起做游戏”教案设计
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一起做游戏”。教材利用主题图小朋友熟悉的贴鼻子游戏引发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参与游戏,让他们观察游戏的过程,感受到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习做游戏的兴趣。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在做游戏中产生口语交际的愿望。
2.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大方、简单地说出游戏的过程,有趣的地方和心理感受。(重点)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互相交流,学习询问。(难点)
1.教师课前带孩子们玩游戏:老鹰捉小鸡。
2.让学生找几个小伙伴去玩一下自己喜欢的游戏。
3.黑板上先画一张小熊的笑脸,准备一个鼻子粘贴,一条蒙眼睛的布。
(教师课间带领孩子们玩一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上课铃声响后,孩子们仍意犹未尽。)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玩的是什么游戏?
生:老鹰捉小鸡。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极了!
师:那这节课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中。由生活中最熟悉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引入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参与游戏、乐于表达的愿望。
师:告诉老师,你觉得刚才“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哪儿最好玩?
生1:老师当老鹰,跑得好快,我差点儿被捉住了。
生2:我当鸡妈妈,保护我的“孩子”,真有趣!
生3:我的手紧紧抓住前面的“小鸡”的衣服,生怕被甩掉了,真好玩!
生4:老师,下次再玩,我当老鹰,你当鸡妈妈,好不好?因为你的胳膊比我们的长。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那你们还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生:丢手绢、跳皮筋、贴鼻子……
师:那我们再来玩个贴鼻子的游戏吧!咱们一边玩游戏,一边观察游戏的过程,看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好吗?
生:太好啦!
师:那我先请一位同学来给这只可爱的小熊贴鼻子吧!(把学生的眼睛用布条蒙住。)
生:老师,我们可以给他提示吗?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第一单元(十二篇)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名师教案电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五篇)
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实用17篇)
最新小学四年级第一单元作文500字小学四年级第一单元作文评语三篇(汇总)
最新三年级英语教材分析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二十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优秀8篇)
2023年六年级第七单元三篇(汇总)
九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作文汇总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单元案例分析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八单元教案(实用8篇)
2023年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讲评教案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大全6篇)
最新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350字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大全(七篇)
最新三年级第八单元日积月累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计划(汇总14篇)
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作文七年级上册语文作文第三单元作文500字优秀
语文第一单元作文500字第一单元语文作文四年级(29篇)
最新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总结(4篇)
2023年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变形记汇总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第一单元(5篇)
2023年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十五篇)
2023年三年级语文课本第一单元作文十一篇(优质)
2023年七年级第三单元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优质12篇)
最新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七篇)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免费语文五年级教案(汇总20篇)
2023年八年级语文的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上册(十三篇)
最新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300字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实用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反思(9篇)
最新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优秀11篇)
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字(汇总三篇)
2023年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字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评语优秀
2023年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园地笔记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优秀18篇)
最新七年级第一单元作文这就是我700汇总
应城市(2007—2006)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单元评测题(三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作文600字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实用
三年级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五篇)
三年级第八单元日积月累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计划(通用15篇)
三年级第八单元日积月累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计划(大全8篇)
最新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部编版(9篇)
最新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二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优秀8篇)
最新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十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作文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作文优质
语文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变形记300汇总(22篇)
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小学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三篇)
2023年高一语文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汇总9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部编(3篇)
2023年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变形记字4篇(汇总)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单元(汇总3篇)
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作文题目九年级语文六单元作文(三篇)
最新六年级语文的第二单元的单元总结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实用11篇)
最新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二十七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三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作文300字通用
最新六年级第五单元六年级第五单元手抄报语文(优秀七篇)
2023年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五上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十四篇)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口语交际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大全9篇)
最新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优秀
2023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人教版语文下册二年级第一单元测试卷(5篇)
最新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结尾汇总
最新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作文600字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模板
2023年三年级第五单元思维导图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反思(实用12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汇总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通用
最新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四篇)
2023年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试题语文二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优质
2023年高一语文必修二一单元作文语文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作文汇总
2023年七年级上册三单元作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学会记事优质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作文九年级上册三单元作文议论文汇总
六年级下第七单元作文(七篇)
2023年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计划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5篇)
2023年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课件(五篇)
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汇总4篇)
最新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考试答案(五篇)
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汇总5篇)
最新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简短实用
应城市(2007—2006)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单元评测题(一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模拟题答案实用
2023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题目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目大全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三篇(实用)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三篇)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通用18篇)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解读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14篇)
2023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作文400字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作文600字汇总
2023年三年级第四单元作文评语三年级第四单元作文小实验个字(优质三篇)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变形记字(四篇)
再塑生命初一第一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及反思七年级上册语文10课再塑生命人教案汇总
八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八年级第一单元作文题目优秀(5篇)
最新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七下语文五六单元知识点(五篇)
一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汇总(十三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六单元单元分析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通用13篇)
六年级第七单元作文字六年级第七单元作文提纲汇总(三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汇总
初中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教案说明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汇总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七单元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模板
四年级语文书第单元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优质9篇)
最新九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结与反思九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教案(汇总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