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说事实,标题是开场。开场说得好,才能吸引受众往下看。口语化标题,使用群众的生活用语,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汁原味,讲出的话有生活气息,更能体现人情味儿,这样会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2017年2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新春走基层”栏目的报道《俺用手机“种”蔬菜》(见下图),标题取自某生态园负责人对记者说的话“没想到俺们可以用手机‘种’菜了”。口语化标题,接地气,有温度,讲出了群众对科技惠农的真实感受。这样的标题,若非记者亲身经历,任凭挖空心思也难以想出。
同类标题还有:
《农业这条船要向“优质优价”调头》(2017年1月13日第5版)
《银行的日子为啥不太好过了?》(2017年1月16日第13版)
《保险业的“坏孩子”能管住吗?》(2017年2月18日第18版)
《这里咋猛长绿色产品》(2017年2月19日第11版)
《京津冀,走出“一亩三分地”》(2017年2月22日第5版)
《脱贫攻坚要下一番“绣花”功夫》(2017年3月9日第4版)
《城镇化,不能重“面子”轻“里子”》(2017年3月14日第10版)
口语化不是普通大白话
标题的口语化,并不是把群众口头语言原封不动进行呈现,而是要对这些原生态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在准确、简练的前提下,让标题更加形象、生动,突显文化品位。
一是语感强,对称美。中文表达讲究修辞,体现博大精深文化。新闻标题中运用对仗,能够使标题呈现平衡感与对称美,不仅利于传统文化弘扬,还能有效提升报道的文化气质。
《早莺争暖树春水起微澜》(2017年1月12日第24版)
《地下空空地上难停》(2017年1月17日第3版)
《球星价未减小将海外还》(2017年2月7日第15版)
《禁区居民多湿地保护难》(2017年2月15日第14版)
《廉自慎独始,心由慎独安》(2017年2月17日第4版)
《农民做电商需要怎么帮》(2017年2月22日第9版)
《善治小事,善莫大焉》(2017年2月24日第14版)
《漫天冰雪飞满地“白银”生》(2017年3月13日第23版)
二是语意丰,有理趣。中国的汉字,本身就有强大的文化魅力。看似平常的话语,放在不同的标题语境下,能产生不同的解读,蕴藏的辩证、双关、悬疑等哲理也能让人拍案叫绝。
2017年2月8日第22版头条,针对美国政府提出的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带来的冲击,报道把文中墨西哥学者的观点“修建一座桥,远比砌一堵墙要好”用在标题中,用“桥”和“墙”分别代表“合作”与“隔离”,两字之别蕴哲理,让人心领神会(见下图)
2017年2月24日第11版的标题《当好流动哨查处灯下黑》,“流动哨”和“灯下黑”在汉语中各有多重含义,用这两个词来概括中央巡视工作首次开展“机动式”巡视,能让人从文字中读懂报道的深意。
《呵护好“旅行箱里的中国”》(2月17日第5版)
《降费“礼包”,你收到了吗》(3月6日第12版)
《降能耗“加减乘除”怎么干》(3月8日第10版)
《贵州开放发展按下“快进键”》(3月9日第21版)
《当好公平正义“守夜人”》(3月13日第14版)
《我们为什么看涨中国》(3月13日第23版)
口语化要有时代感
时代的特点也会在标题中留下印记,短标题的流行和网络化标题在广泛使用,体现的就是当今时代的特点。
读题时代,标题短而精,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易读易懂易传播。
2017年1月18日,第4版“新春走基层”报道的标题是《回家有坐票过年有新房》,短短10个字,能读出我国交通建设给群众春节回家带来的便利,也能看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气象。
2017年1月20日,第19版标题《生孩易,养孩难》,反映了人们面对全面二孩时代的真实心声。
2017年3月14日第12版的《“当你老了,有我在呢”》,一句话朴实无华,却表现出年轻一代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主动担当,弘扬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无人机,有前途》(2017年2月17日第20版)
《环保纠纷不出村》(2017年2月22日第16版)
《这家医院没药房》(2017年2月27日第22版)
《雪豹王子回家了》(2017年3月22日第12版)
《一个共享的地瓜》(2017年3月28日第12版)
网络流行语用在题中,也能跟上时尚节拍。2010年11月10日,当“给力”首登《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时,曾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如今,网言网语在报纸上的使用已非常普遍。用得准确,会让读者感觉亲近、自然。
2017年3月6日第6版的《中国经济“颜值”更高“气质”更佳》,“颜值”和“气质”都是近两年的网络流行语,用这两个词来形容2016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可谓恰如其分。
2017年3月13日第11版头条标题《别再让孩子们“压力山大”》,“压力山大”谐音人名亚历山大,用诙谐方法表达压力像山一样大,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两会代表委员们就学生减负的建议,一下就拉近了报道与读者的距离。
《地方两会“小目标”里有大期盼》(2017年1月25日第5版)
《云南游:口碑如何赶上颜值》(2017年2月23日第10版)
《多元就业,敢做“不一样的烟火”》(2017年3月1日第5版)
《你遇到的“中年危机”可能是“假危机”》(2017年3月28日第19版)
标题反映文风,“会说话”的标题有情有意,能让读者产生阅读快感。融媒体时代更崇尚讲故事,标题的“说话”本领确需提高。如何更好地和受众平等对话,设置什么样的受众关心的疑问,都影响到报纸的吸引力和传播力。期待我们的报纸上能够有更多好看好读、耐人寻味的口语化好标题,期待本报好标题能更好地在融媒体时代大放异彩。
2017年7-8月《人民日报》好标题评析
人民日报评出了2017年7-8月的好标题作品11件,读一读下图中的好标题,这个夏天发生的不少事再次闪过:沙场阅兵、北斗升空、赛场对抗、税费红包……
日前,人民日报好新闻评选小组投票评出2017年7-8月好标题作品11件(见下图),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5件。本文对这11件作品作出简要评析,以期和大家共同交流提高。
税费“红包”激活经济“细胞”
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解读税费红利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意义,生动鲜活,而且有时代气息。两个贴切的比喻既增加了标题的感染力,又提升了内容的思想性,同时这种押韵结构也进一步强化了标题的韵律感。
西方之乱何以成了“灯下黑”
共产党人应做现代君子
“希望对抗只在赛场上”(主题)
——写在“国际军事比赛—2017”闭幕之后(副题)
前一段印度非法越我边界事件,影响恶劣,两国关系一度比较紧张。而中印两国的军事比赛,中方又获得了胜利。在这种背景下,报道的标题提出“希望对抗只在赛场上”,一语双关,既表明我维护主权的坚定立场,又向印方发出提醒和警示,意涵深刻,耐人寻味。
三更风雨行英雄扶摇去(主题)
——追记江西修水县杭口镇抗洪英雄程扶摇(副题)
一度要价50万元,如今“指导价”两万元(肩题)
一个小镇彩礼的潮起潮落(主题)
农村彩礼负担越来越重,这是社会舆论经常议论的老话题。这篇报道标题的亮点在于引题中50万元与2万元的强烈对比,而且还有“指导价”这样一个激发读者好奇心的词语,会让人在看到标题后产生阅读报道的兴趣。
主席同志,请您检阅
这是7-8月份获奖标题当中最为简短的一条。短短八字,掷地有声,喊出了我军威武雄壮的军威,展示了我军昂扬自信的风貌。
开学的行囊,当盛放开阔的人生
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对产业核心产值贡献率已达70%(肩题)
北斗落子太空服务全球(主题)
信息量大是这一标题的鲜明特点——主题从宏观上指出我国北斗卫星发射升空重要意义,肩题则表明其建设运行的背景,并用数字展示直接价值。肩题和主题的配合,让读者对北斗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楚准确的理解。
心有大我,山一样的巍峨(主题)
——追记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黄大年(副题)
“主虚副实”是制作标题的常用手法,它的好处在于能够使主题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从而先入为主地感染读者、打动读者。这个标题的主题提炼得非常到位,所用比喻和主人公的形象高度契合,发挥了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