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而言之就是东拉西扯,大惊小怪,危言耸听,无中生有,“标题”的生产与它原来必须依附的内容已渐行渐远。
“标题党”所创的标题类型,主要涵盖以下六种:
第一,以全世界、全地球、全国、大事等为幌子,惊扰网民。例如《全世界都在传、全国都在看》《世界沸腾了,xxx有可能诞生在中国》《14亿人都不知道的真相,历史的血泪》《太震撼了,不看后悔一辈子》,此类标题具有大而全、涵盖一切的特点。
第三,带有情色和暴力色彩。例如这一标题:《大学校长的秘密情史,太让人意外了》,细看内容才发现是某大学校长在结发妻子之外,还有整整一屋子书籍,其被视作他的“情人”,此标题带有“煽、腥、色”,追求耀眼的特征。
第四,故弄玄虚,夸大范围,制造“共鸣”。例如《惨不忍睹!快告诉你身边的人要小心……》《吃这些东西等于毒药!想想你的孩子……》《50个建议!做到的人都是亿万富翁!》《父母的健康握在你手里!有父母的都看!》等。
第六,玩弄数字,造成可信度很高的假象。例如《100个案例得出的人生真理……》《20条经验总结5000年文化精华,不看后悔》等。
“标题党”因何而生?
当下,触目皆是的“标题党”,人们很容易把其产生归因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但是这样归因未免简单粗暴。标题党到底因何而生?今天,我们从互联网特质的角度着眼,探讨这个问题。
从点击,到互动,再到点击率—流量,敏感的商家很快锁定这一商机。“标题党”就是为提升点击率—流量而产生的,因为网络时代也催生了“眼球经济”。互联网的互动特点能够激起各方的共鸣,“共鸣”越多,互动就越多,从而能引发更多的“点击”。
“泛滥成灾”的标题党,怎么治?
我们当然理解注意力经济环境下“吸睛”的重要性,但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一旦被流量和点击率控制,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如果内容都成了一惊一乍的惊悚体,必然会让很多人“震惊”之余,产生普遍的厌弃,不利于互联网生态的健康发展。
不仅如此,如此情势之下,网络产品也必然会因为相互竞逐而不断拉低底线。打政治擦边球,贩卖焦虑,以及低俗、恶俗、无聊、色情等内容必然会甚嚣尘上,从而影响到优秀网络产品出现并抵达用户。
“标题党”泛滥成灾,到底该怎么治?
此外,我们不能忽视这种传播生态中的重要一环——网民。受众在点击—互动的习惯中,也不再重视内容,因为他们也是根据标题点击或者转发的。
作为个体的心理偏好,这种行为可能不会直接影响他人。但是媒介则不同,任何经由媒介传播的内容,都会放大其影响,因此传播什么样的内容,必须要受法律和职业道德的约束。关于“标题党”传播的假新闻,一经被查验,必须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作为网民,转播的假新闻一般情况下不会追究相应的责任,因为其也是受害者。
切记一个原则:不明真相的消息不要转!“标题党”之所以肆虐,也是人们盲目转发的一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