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7日晚,毛浩然教授组织召开了“525学术思维与表达训练”专家点评会,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南开大学张文忠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毛浩然教授、程璐璐教授等校内外专家对参与“525学术思维与表达训练”的师生们近期产出的论文初稿进行精准点评。
国内20多所高校在读硕博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和青年教师共计107人在线参与,3个小时的会议面向全国奉献了一场“干货”满满、精彩纷呈的学术思维碰撞盛宴。
(文末附50多位参训师生复盘反思)
通过一个暑期的“525学术思维与表达训练”,在不断创新、丰富并完善的基础上,毛浩然教授形成了“525”1.0A、1.0B、2.0A、2.0B、2.0C、3.0A、3.0B、3.0C学术思维与表达进阶训练模式,既有统一的“525”作业提交要求,又有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参训成员可根据自身的学术积累水平,依照方案确定自己现阶段的学习节奏,确保参训成员保持高质量输入,推动阶梯式内化,催生高质量产出。
525学术思维与表达训练营引导师生以“吃什么长什么”的理念提高学术输入质量,通过“5+2、白加黑”模式训练批判性思维,从而不断优化学术产出成果,达到完善跨学科知识结构和重点深耕某一研究领域的目的。
经过师生们的不懈努力,在自律和他律、自治与复盘的交互效应下,525团队每晚睡前均能提交累计约7万字的525学术训练1.0A版或1.0B版,且已有32位师生产出原创2.0版22份和3.0版11份。
本次点评会上,首先由毛浩然教授对525学术思维与表达进阶训练模式进行简要介绍,并对1.0版本的实施细节进行局部纠偏,随后专家们对师生们提交的2.0和3.0版本进行了精准“点穴”,分别从论文选题论证、标题摘要和文献综述撰写、研究设计规范、结果讨论、结论凝练以及如何培养逻辑思维的表达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细致的点评,极具建设性和启发性。
一、表述要言必有据,文献要甄别把关
二、谋篇布局要得法,导语写法有讲究
程璐璐教授对部分3.0初稿的内容布局和理论架构给出了细致的修改意见,包括哪些内容需要浓墨重彩,哪些主题需要环环相扣,哪些表述需要简明扼要。四位专家在点评中多次强调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和逻辑严谨,从题目如何精准表述到结论如何呼应研究设计,专家们都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剖析。王涛博士指出,题目、摘要、关键词以及正文的每个部分都要围绕题目展开,不能左右漂移。毛浩然教授指出,引言应定义核心概念,界定研究起点,指出前人不足,引出研究问题。表述应直入主题,言简意赅,不要绕弯子捉迷藏。
三、研究方法要得当,表述务求学术化
针对团队中的“科研小白”,徐锦芬教授和张文忠教授指出,随意引用普通刊物的研究方法会严重影响论文的信度与效度,建议可以从临摹仿写经典文献的研究方法开始,要精心挑选权威期刊的代表性研究方法,在改换1-2个变量的情况下进行复制性、验证性或拓展性研究。研究设计中的受试选取、研究过程、研究结果、讨论分析,每一步要详细交待,使其具有可复制性,要使用学术化表达,避免口语化。毛浩然教授指出,对研究数据进行素描后,更重要的是要分析数据,聚焦Why和SoWhat阐明数据背后的深层次成因及其启示。
四、前后衔接要自然、逻辑清晰最重要
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清晰的脉络结构,逻辑层次要分明,不能有跳跃性表达。研究内容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要有内在逻辑性,避免类别重叠以及不能穷尽所有分类。缺乏内在逻辑性的表达容易让读者如坠云雾之中,干扰核心问题的解决,影响论文的说服力。同时论文的文献综述是为后面的研究问题解读服务,前后需密切衔接,方能让读者有如沐春风之感。
五、语言表述要严谨,持续训练不可少
无论英语还是汉语,在措词、搭配方面要不断推敲、思考、学习、训练。语言表达要严谨,前后逻辑须严密。特别是英语的定冠词用法、衔接词的使用、汉语的隐性逻辑等都需要认真推敲,上下段之间、上下句之间都要有衔接与连贯,这样才能达到清晰有逻辑性的表达。
六、勤能补拙需韧性,先摹后临再创新
最后,毛浩然教授指出经过近6周的525学术思维与表达训练,师生们的进步、成果和不足均有目共睹,名家精准点穴,因为专业,所以信赖。一针见血的犀利点评更能帮助大家少走弯路。他强调要从下水游泳到下海游泳,动真格,划重点,避免自己在舒适区被温水煮青蛙。努力是会上瘾的,尤其是在尝到甜头之后。同时强调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要果断放弃不值得阅读的文献和不值得研究的选题,不要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掉战略竞争力量,不在不重要的人和事上面浪费精力。
附:与会师生的会后反思复盘
陈洁明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1.避免地沟油,选用高质量的文献
选择好的文献,有营养的输入才能有好的输出。找不到特别好的文献的时候需要查找上位概念的文献。
2.论文不是教学总结
论文的需要及时标注出处,让自己学着写带注释的句子。个人体会需要结合理论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
3.从借鉴别人的研究模式开始
论文要从仿写开始,从模仿核心刊物的论证结构开始。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
程璐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好论文是“修”出来的
2.好论文是一个好故事
一篇好的论文从提出研究问题开始,研究问题可以基于现实和文献两个方面提出,从而决定要选择哪些适切的研究方法,以便围绕研究问题而展开层层论述。由此,整个研究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呈现出一个好故事。
高彬江苏科技大学
1.525学术研讨会是打造学术共同体的有效模式,尤其有利于学术青椒的科研成长。
2.专家点评专业细致,能否转化关键在于会后组员的思维与行动反馈。
葛晓帅山东农业大学
1.批评越犀利,收获越直接
各位专家提出意见的风格不同,但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如果能够虚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些批评意见越犀利,收获越直接。
2.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一个值得做的选题和方向才有意义,也才能吸引读者和审稿人。之前做研究只想能不能做,没考虑过值不值得做,所以在低水平上缓步不前,以后的选题应该优先考虑选题的价值。
3.在摘要中不要捉迷藏
刘婷婷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
1.论文动手写之前,必须要对自己研究的问题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写着写着就会清晰”的想法永远不可能实现。要想有明确的研究问题,首先需要培养问题意识。无论是看书还是教学,多问why,然后带着问题读书读文献。不带问题的阅读都是自欺欺人的无效劳动,至少也是效率低,收获少,信息散,最终一切都是烟消云散。
2.要读高质量文献。高质量的输入是高质量的输出的必要前提。文献的阅读和梳理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分类现有信息、总结研究趋势、探究研究前沿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离不开科学的文献阅读和笔记整理,借助必要的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展示,但最终要落点在“述评结合”。这一过程有助于为研究的确立和开展铺平道路。
林艳宁德师范学院
1.论文选题要有研究意义,选题的提出要符合社会和国家的需要,具有一定的贡献和价值。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要做常识性的研究。
2.论文选题的核心观点要在正文中体现,文中内容也要围绕关键词,形成精彩且严谨的叙事和论证,避免出现文题不相符的情况。
3.学术成长需要多积累,包括阅读高质量文献、练习写作和思考请教等。尤其是要多动笔,包括反思复盘和论文初稿撰写等。
扈彩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论文题目要有新颖性,要有“吸睛”力
2.论文写作要有聚焦点,并一以贯之
3.“启示”不能单独作为研究问题
“启示”只能作为“讨论”的一部分,研究设计中不能作为独立的研究问题。这是论文写作当中经常容易忽略的一个方面。
孔德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立足自己的教学内容,发现研究潜力点
教什么最好就研究什么,抓住自己的教学领域,发现研究的潜力点,如能做到教学和科研同步成长是最好的,但也不是非得教什么就只能研究什么。
2.阅读高水平文献,学会如何表达
学会建立专业的学术话语表达方式,看看别人是怎么表达的,自己又该怎么表达。525训练方式能够很有效地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受益很大,提高专业话语的信息传递。
3.抓住一个研究方向,一直钻研
在525训练营干感受颇深的是,大家的研究方向都很专业,逐渐向高精尖发展,找到参照系,再找到切入点,即可事半功倍。
4.多向人请教讨论,学会自我反思
昨天的组会提醒我要做小学生,和专家一比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幼稚,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力求有所长进。
李雨西南大学
1.慢慢来比较快
(2)专著阅读和思考仍然十分必要,有助于思考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式的思考容易断章取义且导致茫然和精神焦虑。
2.思维品质+信息差=好的口头书面交流
(2)具体化的信息差。为何要做此研究?做出了什么?然后呢,做出的东西能说明什么或有什么意义?
刘艳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题目是灵魂,摘要、关键词以及正文的每个部分都要围绕题目展开,不可以跑偏。
2.逻辑层次要分明,不能有跳跃性表达
虽然逻辑性较之以前有所改善,但是还是在二级标题的设计上有上文不搭下文的情况发生。要不断论证,寻找最核心的逻辑关联。
3.前面的理论阐述为后面的策略提出奠定基础
虽然思路上清晰,但是真正操作起来还是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在策略的创新性和与前面理论的关联性方面有让自己满意的见地,还有不断挖掘。
4.论文不厌百回改,需要不断往深处探寻
每次写完初稿后,自己就已经知道不足,但不知道怎么改,期待精准点穴指导,本次的525点评会,我非常幸运,得到多位大咖专家的指导,这些修改建议使我非常受益,将促使我不断完善初稿,力求做到更好。
5.团队的力量能够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感谢院长的大爱,为这么多的师生搭建了这个交流平台,治疗了懒病,在主动与被动中不断进步,相信大家心里都是暖暖的,将来也会有更多的产出。
刘媛媛2022级管理科学与工程
1.坐得冷板凳,“饭”得一口口吃
高质量输入是个持续积累的过程,没法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持续内化,偷不得懒。
2.研究要聚焦,立论站住脚
研究内容要聚焦,逻辑框架先搭建,所述内容时刻围绕要点。所提论点有体系性支撑,杜绝两张皮。
3.学术话语持续积累,论文行文持续修改
学术话语需要多加积累,做到精炼准确,避免非学术表达拉低整体水平。论文是个不断“淬炼”的过程,要经历几十甚至上百次修订,需不厌其烦,反复打磨。
梅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学思践悟,贵在坚持
要把做科研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生活常态,将学思践悟融入日常,长期坚持,必有所得。
2.循序渐进,反复推敲
做科研的过程,也是选定目标、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体验成功的长期艰巨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没有捷径可走。
3.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525模式既是一种多学科、多层次、多维度相互促进学术引领平台,又是学以致用、反哺日常教与学的朋辈互助、互相监督的过程。
李燕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核心问题贯穿始终
2.公转自转有机结合
汲取团队力量,结合个人特点,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研修计划,设定阶段性目标,利用他律和自律的双重约束、督促作用,逐步实现有效产出。
3.反思记录助力发展
定期对个人学术训练进行反思,参加组会后撰写参会反思,及时总结复盘经验教训,发现个人进步的痕迹,在训练中获取获得感,进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同时,反思记录也可成为研究教师发展的个案材料。
4.下水游泳方可进步
团队成员的3.0版,经过多次打磨,质量逐渐提升。这充分说明在有效输入的基础上,必须加强输出训练,下水游泳,多呛几口就能浮上来。
孙大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科研训练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只要坚持到一定程度肯定会柳暗花明。
2.论文的摘要非常重要,好的摘要会激起专家和读者读全文的欲望,不好的摘要会使读者和专家心生厌恶。
3.论文写作犹如讲故事,故事要围绕主题环环相扣,不能左右漂移;要逻辑清晰,语言精炼,不能模糊表达;要概念精准,文献新鲜,不要引用“地沟油”。
孙淼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逻辑严谨,言之有物
2.仿写创新,多次修改
孙钦美上海外国语大学
1.“好论文是改出来的”
2.“跨学科研究需谨慎!”
王赛珈海南大学
1.研究综述和研究问题之间的过渡性
在研究综述中要指出GAPS,且不能依靠印象式表达,而是需要具体的文献支撑,研究问题则是对GAPS的回应。
2.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之间的匹配度
研究设计要重视过程性,不能太简单或者只依靠经验,在维度和指标方面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研究问题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研究问题之间要具有内在逻辑性,切忌聚焦不够、逻辑平行,一篇论文解决好一个具体的小问题。
3.高质量文献阅读到验证性研究产出
实证性研究论文的产出可以从借鉴入手,在对研究问题的得来和研究设计的思路了然于心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进行创新。
徐小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学思评写,输入输出并举
没有输入的输出都是空中楼阁,学思同步,评写跟进,从仿写、模写开始,不断训练科研思维,逐步提高创新能力。
2.核心问题切勿漂移
从标题到关键词、从摘要到研究问题再到研究发现和结论,主题要始终如一,不可跑偏分心,问题与对策需前后呼应。
3.论文不厌百回改
好的论文都是改出来的,不断打磨,逐步完善,每一稿论文质量的不断提升也是团队成员进步的最好印证。
4.“游街示众”,团队监督,学术共同进步
定期写作业,公开发群里,使525训练的每一次作业,都不能马虎。团队成员的互相监督,是克服懒癌的良方,研读团队成员的作业,汲取跨学科的知识,学术共同体的力量不断展现。
5.大爱无疆,上善若水
赵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文献阅读,贵在坚持,重在效率
学术能力养成的基础是大量阅读文献,要读高水平的文献,带着研究问题思考着细读,前人研究的某个词或某句话都可能成为可用的材料。
2.论文写作,贵在完成,重在完善
论文初稿的完成是论文产出的第一步,从无到有向来艰难,不论是兴趣驱动,还是压力迫使,先完成初稿;初稿完成下来难免会思路僵化,论文的修改须多向专家请教。
战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阅读学术论文之外,还要阅读学术专著。论文是点,专著是面;点引出面,面深化点。学习中,要做到点面结合,积累沉淀知识储备;学习后,要时时总结评述,提升语言思维能力。
2.阅读文献,要有甄别能力,即从众多文献之中,能找出优质文献,进行阅读学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污泥而不染,是好!然多数出污泥,必染!
4.让阅读成习惯,思考常相伴,文思蓄心中,论文终出生。
张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3.生活处处是科研,每次525组会的反思记录可成为研究教师发展的个案材料。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用科研思维思考生活中问题。
张英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第一感动于同事们的勤奋和坚持。
第二佩服院长的525学术思维训练,既是监督,更是手把手教会大家学术思维与训练,循序渐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受益于专家的点评,比如:科研论文的写作亦如讲故事,一次讲好一个故事,不可漂移;研究问题不可太多,且要层层递进,不可平行或概念overlap;实证研究要注重设计,可以从临摹优质的论文开始,然后才可以创新。自我反思一下,开始做才是硬道理。
张建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摘要文眼,引人入胜
论文摘要高度凝炼论文研究,要落到实处,避免空洞,有信息差,明了论文焦点问题,言明具体研究发现,读完有所汲取收获。
2.宏微结合,讲好故事
论文写作既要大处着眼,需主题突出,逻辑严密,不可文思飘忽,不能论证漂移;又要小处着手,需语言精当,概念准确,不能低级出错,不怕反复打磨。
3.思维先导,开启研究
褚宏蕊济宁医学院
1.大爱
徐锦芬教授这个词的概括把我一直的疑惑解释的淋漓尽致。一直在想毛院长是怎么样的动力带着像我一样来自天南地北的小白们并肩努力,徐教授此话一出我顿时共鸣!
2.Narrowdown
3.一篇论文一个聚焦点
毛浩然教授提到一篇论文标题最好不要出现“…与…”的结构,一篇论文解决一个问题,这点正是我所疑惑的,听后豁然开朗。
曾建松湖南科技大学
1.高质量的文献综述不只仅停留在现有文献的事实描述和数据堆积,而是仍要有研究发现与鲜明观点。
3.摘要直接反映论文内容,不要遮遮掩掩。研究发现和创新点要明示,且要占主要篇幅。
詹玉萍福建医科大学
1.文题紧扣中心思想
2.前言当小综述来写
3.讨论部分决定录刊质量
自己目前讨论还没写满意,等我自己有体会了再来写。
郭悦2020级英语笔译
写论文是一个不断需要修改打磨的过程,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学者,也需要在一遍遍的修改中不断完善。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也需要我们不断用“空椅子理论”问自己问题。每一次折腾都是对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
2.跨学科是双刃剑
我们可以适当跨学科,在其他学科中挖掘试用自己研究课题的先进的高大上的方法。与此同时,也需要警惕,由于所跨学科基础不够牢固导致的“外行”。因此,跨学科需做到以下两点:(1)跨得有必要,不要为了跨学科而跨学科,牢记跨学科的目的是服务于本学科;(2)跨得有高度,需做到夯实基础,融会贯通,锦上添花。
刘佳琪2020级英语笔译
1.做学术要有耐心和诚心
2.研究要有经得起推敲的逻辑
林杏2021级英语笔译
1.文献必须高质量
2.摘要不能捉迷藏
3.仿写临摹不可缺
在科研初期应该先模仿学习高质量文献,先把别人的研究设计摸清楚再尝试想出自己的创新点。
刘雪怡2021级英语笔译
1.思路务清晰
选题需要有明确的聚焦点,就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切忌泛泛而谈。明确重难点,使论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2.述评需兼得
文献综述应有综有述,有述有评。对所研究对象现阶段各流派的思想观点与方法、已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的阐述,要有归纳和适当的评述。
3.引文要保质
李荣峰2021级英语笔译
1.因材施教、求同存异
徐锦芬教授提到每个学生的悟性不同,应考虑个体差异;毛老师也提到既要有规定动作,还要有自选动作。
2.迎难而上、苦尽甘来
张文忠教授提到,在进行525科研训练的过程中肯定会有特别困难的一段时刻,但熬过之后,总会在学术上有所成就。
马晓慧2021级英语口译
1.选题正确是成功的开始
2.英文论文要注意细节
3.要输入高质量文献
吃什么长什么,有高质量输入才能有高质量输出,所以要阅读高质量文献,重论文出处和质量。
李朝霞2021级外国语言文学
1.内外约束,把握节奏
根据自我节奏把握525学术训练,各人差异会带来不同的接收程度,要准确把握好自身的学术科研节奏并及时跟上团队中的525思维训练,两者结合,提升自身思维。
2.聚焦话题,精炼话语
论文中要注意避免莫名其妙的措辞和语句,聚焦于研究话题,常识性的语段也需要杜绝,学术话语要地道且精炼。
王立新2021级外国语言文学
1.紧跟前沿
2.“白箱”研究方法
从研究设计到数据收集、分析、结果讨论,每一步都应该具体交代,如采取了什么方法,依据是什么,怎么得出来的数据和结果,在这些问题上不能留白让读者自己去脑补。如果缺少这些关键信息,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就会受到质疑。
淳柳2021级管理科学与工程
1.语言表达须规范,行文逻辑要严谨
作业提交前应通读几遍,避免低级错误,确保前后表述的逻辑对应。不能想当然。
2.文献综述应细化,主题分类更清晰
文中夹注不宜过多,须按主题进一步细化分类,以便醒目、易读、易懂。要学会做减法。
3.先临再摹后创新,分层递进见实效
迟云蔚2022级英语笔译
1.关键词要对应
关键词、内容与题目需要严格对应,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得随意删减。
2.层层递进要牢记
一篇论文只研究一个问题、一个方向,逻辑关系应该为层层递进的,而非平行。
4.研读高质量文献
谨记吃什么长什么,看什么学什么。一定要看核心期刊而非硕士论文,避免“地沟油”类文献。
崔经龙2022级英语笔译
1.搞学术研究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不能亦步亦趋、随波逐流,好的输出一定是有足够的高质量的积累作为基础的,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个脚印,同时也不能只输入不输出,要注意把握节奏。
2.撰写英语论文,要注意行文规范和论证逻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同步夯实英语基本功,提高英语语言运用水平,不能因为用词不准确影响内容理解,甚至导致误解,更不能论证无力、逻辑混乱、文不对题,避免影响论文整体质量。
郭若婷2022级英语笔译
1.论文摘要是精髓
2.科研要用心经营
3.文献需精挑细选
好的文献给人以启迪,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专业可靠的视角看待及解决问题,切记避免地沟油式文献。
郎丽荣2022级英语笔译
1.摘要要点明主题
2.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罗牧人2022级英语笔译
1.涉及核心论点,引用的量化数据或其他支撑性数据需从权威专家的文献中得来。
王丽雯2022级英语笔译
组会中听老师介绍很多次“这是半年前就开始改的论文”,好的论文需要多次修改,从修改中发现不足,不断完善。
2.多读高质量论文,远离“地沟油”
3.摘要要逐渐narrowdown
从背景落笔写到自己论文的研究聚焦点,要层层递进,逻辑严谨,不要空泛得让人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辛雨潇2022级英语笔译
1.选题最关键
选题是第一粒扣子,要聚焦一个具体的问题,不能太宽泛也不能没有研究价值,从小切口入手,找到创新点进行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
2.摘要是一篇论文的精炼
论文的摘要需要精心打磨,让读者知道这篇论文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得出来了哪些新结论。这些都要在论文摘要中体现出来,不要没有逻辑的泛泛而谈。
张开元2022级英语笔译
1.逻辑是最重要的
无论学术上的想法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想法存不存在合理的逻辑。如果逻辑合理的话,学术想法就有变为学术结果的可能。但是如果缺乏内在的逻辑,学术想法中的内容就很难联系到一起,也就不容易出结果。
2.学术结果是一遍一遍改出来的
无论是多么厉害的学术大牛,做的是什么样的研究,都避免不了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只有在不断更改中才能真正的做出结果。
于潇洋2022级英语笔译
1.临摹仿写,拓展延伸
没有足够多的输入,输出论文的质量堪忧。结合自身实际,多进行临摹仿写,可以换一个研究对象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研究。
2.不捉迷藏,不兜圈子
摘要不同于引言,不能欲知详情请看正文分解,不能泛泛而谈,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摘要部分的研究结果占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以上。不要写做了哪些,而是聚焦做出什么成果,有什么新发现。
3.家国情怀,全球视野
袁俊2022级外国语言文学
1.论文摘要直截了当
论文摘要需要明确告诉读者研究发现和结果,而不是雾里看花捉迷藏。摘要中研究结果要占大比例。
2.论文逻辑非常重要
一篇论文需要层层递进,前后对应。研究问题是怎么来的?设计研究方案又如何回答研究问题?最后得出什么结论?每一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
3.论文聚焦一个问题
一篇论文要聚焦一个具体的小问题,并把它说好说深说透。不要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什么都讲,就等于什么都没讲。
修改才是写作的常态。一篇论文不管是格式,语法,还是论文框架甚至题目都要经过多次地修改,这样才能做出好论文。
黄思琦2022级语言智能与全球治理
2.题好一半文
3.用词需谨慎
不要想当然的认为词语的选择“差不多”,随便选一个就可以。比如“比较”“对比”,看似这两个似乎“差不多”,但其实差很多,下笔一定要斟酌斟酌再斟酌。
王静怡2022级语言智能与全球治理
2.循序渐进是最快的途径
不要一上来就要谈自己的创新,要学会吸收好文献的好观点,认真琢磨其研究方法和设计,清晰地认识每一部分如何进行,经过长期积累,逐渐引入自己的研究对象。
3.多次反复修改方可成文
张青青2020级英语笔译
1.研究问题重点突出
论文标题中的关键词一般是该论文的研究问题,在具体行文中,明确研究问题后应首先将其体现在标题之中,接下来的正文尤其是摘要引言部分要紧紧围绕标题中的研究问题展开。
2.问题要小研究要透
3.前后行文逻辑自洽
周晓玲2020英语笔译
1.研究内容要凸显
2.有问就要有答
3.表达要直截了当
说到研究发现,就要直接指出发现了什么;发现什么不足,就要直接指明哪里有不足。表达要直截了当,避免虚晃一枪故弄玄虚的措词。
张建欣2020级外国语言文学
1.引言有意义,点穴有原因
引言不只是写研究背景,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背景,梳理前人研究,引出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由大到小,将其穿成一条线;其次,文献综述不只是点出前人研究不足,更重要的是回答为什么,即这些不足会导致什么后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2.数据有分析,策略有呼应
Results不是只罗列数据,而是要分析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它说明了什么或者为何会出现这些数据或者呈现这样的特征,然后sowhat,这些数据特征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即落到怎样做的问题上。因此,结果、分析、策略是环环相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