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妈妈留言问我:“为什么我家孩子看了很多书,但还是写不好作文?”
这个问题真的问到我心坎上了。
大宝在写作上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他的阅读量在同龄人里算是很大的,但无论是以前看图写作,还是刚开始写记叙文,都比较吃力,经常是憋半天,想了很多,但最后只写下寥寥数语。
说到这里,必须严重表扬一下我家老王,辅导大宝写作文有套路!
那天,大宝在写一篇记叙文,磨磨唧唧半天没写几句话。
他看到了,胸有成竹地对大宝说:“来,爸爸教你怎么写记叙文,只要列几个小标题、转几圈就行!“
我也饶有兴致地竖起耳朵,想听听这个理工男,又从哪里“偷师”了什么好方法。
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因为好不容易邀请到豆神大语文的窦昕老师,他正在看完窦昕老师的直播课做功课,就跑来“现学现卖”。
所谓“列几个小标题”和“转几圈”,就是窦昕老师独创的“小标题写作法”和“定格写作法”。
这些方法,其实在我给大宝报的豆伴匠大语文课程中有所涉及,但他自己还没学到。
尤其,平时不知道怎么辅导孩子写作文的同学,可以一起来参考、学习下~
如何用“小标题法”写记叙文
先来和大家说说,老王交给大宝的,相对简单一些的“小标题写作法”。
这种方法,可以让那些动笔特别费劲的孩子,随手写出一篇思路清晰、结构舒展的千字作文。
像大宝的作文,要求想象描述“飞上太空,你看到了什么...”。
什么是小标题写作法?
在窦昕老师的豆伴匠大语文课程体系里,写作部分被分为四大模块进行训练。
它们分别为:章法、技法、心法、文法。
文法,则是指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让整个故事更有波澜。
如果孩子能把这四个秘诀都掌握了,那么他在小学阶段的写作方面,就已经出类拔萃了。
而“小标题写作法”,就是章法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具体什么意思呢?
一篇饱满的记叙文,肯定会有环境、外貌、语言、场面、动作、心理、转折、结果等描写。
“小标题写作法”具体怎么用?
我们来看窦昕老师给出的这道例题,它是第一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听书读写大赛的决赛题目。
首先,要观察图画,看看图中的环境是什么地方,它们都是谁,它们正在做什么。
不要急着动笔,一定要先找出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对此,窦昕老师还给大家举了几个例子,来对比一下:
①如果结局只是小动物们饱餐了一顿,就显得整个故事非常平淡。
②如果小动物们吃撑了,撑出病了,结果主人回来了,却安抚它们说:不让你们敞开吃,不是我小气,而是知道你们会控制不住自己……这样的立意就稍微高明一点。
③如果结局是,小动物们把食物偷出来,救济外面的流浪猫狗,那还会再好一些。
④如果小动物们偷食物,是因为它们早就厌倦了当宠物,想带着这些口粮逃回大自然……那也算很有创意的结尾。
一般来说,一篇记叙文列6-9个小标题就够了,每个小标题写150个字左右,这样总字数就能达到1000。
来看看,窦昕老师给出的示范:
从铺垫性的环境描写,主人公登场的外貌描写、对话描写(内在特点),到转折性的场面描写(铺设悬念),再到推进情节的结果描写,最后升华主题。
这样梳理下来,一篇起承转合、妙趣横生的记叙文,就写好了。
怎么样,是不是非常实用?
如何用“定格法”写记叙文
什么是“定格写作法”?
说完了“小标题”,再来看看技法训练中的”定格写作法”。
它就像动画片、电影中的定格画面一样,让整个事件中最精彩、最难忘、最动情的一瞬间“静止下来”。
然后,把孩子的眼睛当作摄影机镜头,依次投射到描写对象、周边环境以及作者本人的内心感受上,并围绕这三个点转圈。
每转一圈,就写一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有特定的描写技巧(后边会举例说明)。
所以,大家可以让孩子们循序渐进地多学习、多积累。
“定格写作法”具体怎么用?
许多孩子一写记叙文,就很容易写成流水账,或者写不够老师要求的字数。
具体怎么转圈、怎么写呢?
我们以窦昕老师在直播课上,用到的“篮球赛中投出压哨球”这一精彩瞬间为例。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种方法,我还把窦昕老师撰写的范文放在下边,供你们对比、参考。
第一圈:
先把镜头给到描写对象(投出压哨球的红队选手窦墩墩),然后围绕他的五官、头发、面部肌肉、神情进行描写,并适当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然后,转向周边环境,描摹赛场上的大面印象、群像及氛围,还可以将其类比为另一处相似氛围的环境。
窦昕老师的参考范文
第二圈:
把镜头往回拉一点,给描写对象(还是窦墩墩)一个全景,对他的身体线条、静止动作进行描写,同样可以运用比喻修辞。
然后,转向周边环境,具体描写某一类群像,或几组群像。
再转向“我”,正面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篇幅还是不要太长,一两句话就够。
第三圈:
然后,运用6个精致动词,描写周边环境。
再转向“我”,用提示语后置的方式,引出自己的心里暗语。
正如前文提到的,小学阶段的孩子只要掌握以上三圈的定格写作方法,就能完成一篇不错的作文。
而接下来的“三圈”,如果没有一定的写作及阅读基础,可能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
所以,我就不展开解释了,如果孩子感兴趣,可以到豆伴匠的大语文课程中学习。
第四圈:
然后,找出周边环境中带有相同颜色的事物,并将自己的情绪与主题色相呼应,形成正衬。
第五圈:
利用背景音,或描写对象的器官、气息、服饰配饰等有关的细小声音,来暗喻他的心理状态。
第六圈:
借外部环境暗指描写对象,并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让作文中的意象更为鲜活。
最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以自己想象中的虚幻画面,对事件结果形成正衬。
这样梳理下来,一篇起承转合、饱满生动的记叙文,就写好了。
希望孩子通过学习这两种方法(套路),把肚子里墨水顺利地倒出来,写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