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传播概念是否准确,我们先抛开不论,道德倾向也不是今天的话题,至少它有个很大的好处,不但好记印象深,而且一下子把大部分课程都串成一个有场景有情节的故事。
你看——
形象气质类课程:如何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插花书法等艺术类课程:如何成为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女性
文化类课程:如何展现你最优雅的内在
理财类课程:如何让你更有价值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网状结构变线性结构的例子,把本来不相干的课程用“嫁个有钱人”串成一个主题,以方便理解和记忆。
这是最糟糕的结构,就像有人突然丢给你一份陌生城市的地铁运行图。
科举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网状结构的知识库,如果你真的按上面列的那些问题这么写,大家一定觉得太乱了。
初级阶段:童试/目标:秀才/核心装备:家庭条件
中级阶段:乡试/目标:举人/核心装备:智商
高级阶段:会试、殿试/目标:进士/核心装备:使命感
比如“童试”这个阶段的核心讲的是“科举是如何打破阶层固化”的:
家族第一代:辛苦赚钱置田,打下经济基础;
家族第二代:边种田边争取考上一个秀才,为整个家庭选择另一条发展道路;
家族第三代:“全脱产备考”进入科举中级阶段“乡试”。
科举的三阶段分别对应了“家庭与社会关系”“先天禀赋与后天努力”“理想与现实”这三个人生阶段的重大议题。这些概念解决的就是“跟我有什么关系”的重大问题。
读者发现,古人虽然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不同,可面对的也是同样人生问题时,自然很感兴趣他们是怎么做的,更容易理解科举这个复杂的历史现象。
狼与狗
这个知识点很有意思,不光是知识新鲜,而且,作为一个定位职场的公众号,我很容易想到,职场新人被“驯化”成职业精英不也是这样吗?职场上也有不少人一直保留着“非职业化”的特征,不正是“未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吗?
但是第一稿出来后,我隐隐觉得还缺点什么,回顾全文,驯化的内容太复杂,缺少“冲突”的点。
很多人觉得影视剧才要求“冲突”,其实不然,专业知识中同样可以找到与现实场景的冲突,来激发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网络阅读中途有大量干扰因素,对“冲突”的要求更强烈。
为什么“狼性文化”里,狼越来越少,狗却越来越多?
1.提出“狼退狗进”的现象
2.“狼变狗”的六个条件
3.狗的生存策略
4.现代社会的驯化关系
5.狗可以变回狼吗
从狼到狗,再从狗到狼,形成了一个“闭环结构”,去强化“驯化”与“反驯化”的主题。
估值是如何提升的?
A轮目标:为产品建立“收入模型”
B轮目标:建立“盈利模式”
不过到了这一步,我发现内容还是太多,毕竟是一部五季的美剧,我进一步聚焦了主题——从风险投资人的角度看项目融资。
什么是“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之所以叫“风险”,因为大部分项目投下去的钱都得打水漂,所以就需要管理风险。
最好的管理风险的方式就是把创业风险切成几段,分阶段投,每一轮的估值都必须要让上一轮的投资升值,这样风投就可以用一份好的成绩单,去吸引更多的投资人,而不必等到项目完全成功再退出。
所以,最受风投欢迎的,不是一飞冲天型的公司,而是通过多轮融资,估值稳步提升,每轮都能进来分一杯羹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