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开发之前,需要认识并考虑两大因素:
2.公司战略因素:利润率,商业模式(价格,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实行利润最大化),供应商质量,账单周期,周转率管理费用,机会成本与管理费用。
二.产品开发流程:
这是我自己习惯的流程,当然因为对类目产品熟悉,有时候直接会跳过几个环节,这就是沉淀深耕细分类目的一个好处,效率会高很多。
三.亚马逊产品开发方法
1.亚马逊站内开发
主流的亚马逊抄款式开发:适合新手贸易型的跨境公司/精铺型卖家,更准确的说是亚马逊选品!!
(1)亚马逊站内榜单法
(2)热卖产品的周边
很容易理解,热卖产品竞争激烈,我们选择不硬刚,从周边选品做起。举个例子,多米诺骨牌
深入了解发现,这个类目已经很卷了,价格又低,竞品又多,review也不少。这个产品的周边有什么值得做的吗?这个是突破口。
这两个卖家就很聪明,一个是做这个骨牌的记分表,一个是做这个骨牌的牌托,很显然的这两个就是大需求的周边,躲开了多米诺骨牌的直接竞争,但是能蹭这个类目的流量,目前两个都很成功。
(3)精铺店铺监控选品法
做法和逻辑:日常开发产品过程中,我会把产品数量在30-300个,feedback大概是15-100的店铺持续加入到我对应的分组卖家里面去,每周定期检查他们的上新产品和出单情况,对他们新到货上架的产品进行调研,看是否有更优解!
(4)多pack组合法
这类店铺多半是精铺卖家,寻找到趋势不错的产品,直接就组合多pack售卖。这种店铺其实也是我们的风向标,我们可以多点研究他们的上新,他们就是趋势!!!
组合多pack的做法小技巧:
不是越多越好,需卡尺寸,卡重量,目的就是为了卡佣金,配送费。举个例子,如1pack大多人卖6.99,你可以考虑2pack卖9.99。因为beauty类目的10美金以下是8%佣金。卡配送费就是在一个配送费区间你的数量越多,性价比越高。应该不难理解。
所以多pack组合的方式,其实就是另外一种卷的呈现。
重点提醒:我们观察一下自己的产品出单情况:有没有订单数和销量差很远的,这种就是说明客户一次下单不止1个,有多pack的需求,那我们可以考虑组合多pack上架。(如下图所示)
(5)自己热销产品的跟进:
如上图所示,亚马逊系统推荐的Frequentlyboughttogether/Discoversimilaritems/Productsrelatedtothisitem,这三个板块,可以翻一番,或者有惊喜。
2.亚马逊站外
c.多收藏对应类目的1688供应商,对已合作的供应商可以拜访,深度合作,我一般去工厂的目的:工厂的新品优先给我们,工厂的质检和服务是否需要提高,偷偷学习竞品的包装和说明书,谈账期。
说白了,开发出来的产品,必须有实力的供应商支持,才能很好的落地,这一环不能落下。
3.大数据选品/工具选品法-举卖家精灵为例子
(1)基于市场趋势选品
头部关键词所指向的细分市场,要么已经市场成熟,要么就是爆款,对大部分卖家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建议大家:轻头部,重趋势。关键词周数据,更能反映市场趋势的实时变化。
筛选条件:选择一个一级类目,设置排名增长量近4周>10000,排名增长率近4周>10%,即可筛选出该类目下搜索排名较大,且近4周持续增长的关键词细分市场。
(2)基于榜单潜力产品选品
(3)基于季节性/节日性选品
筛选条件:选择一个一级类目,根据【市场周期】选择不同的月份,就能找到该类目下在对应月份中搜索量高于平时的关键词市场。
(4)基于新型市场选品
其原理是筛选出(今年)当月有该关键词的搜索量,而去年该月没有该关键词的搜索量的市场,这一指标可以跟其它过滤条件结合起来筛选出新型市场。当市场进入红海阶段,从存量市场中挖掘增量市场就变得尤为重要。这种以前没有,今年才出现的市场,无疑就是增长发力的新型市场。
以上三种方式我用得较多,卖家精灵提供的纬度很多,不同的纬度组合结果筛选结果不一样,具体采用哪些维度进行筛选还得看个人偏好和习惯。
以上的很多方法,几乎每一个亚马逊运营和开发都知道的其中一种选品办法,就是榜单选品法。操作很简单,就是去看亚马逊的榜单,比如bestseller,newrelease,心愿单等。这个榜单总的来说不长,你也可以用一点办法去链接上做一点改动,然后让这个榜单更长,看到更多的产品。(如下图所示)
亚马逊卖家多达百万,知道这个办法并且用这个办法的人不计其数,并且会越来越多。比如说你在榜单上选了一个产品,做好了一切准备,上架几天之后发现居然多了十个同款,是不是很绝望?最后就是卷死自己,低价清货的命运。
现阶段我团队主推下面4个方法
成功率还可以,我这里指的成功率不是爆单,是指长期能卖而且盈利的产品:
1.本土卖家观察法:专门找本土卖家,看他们在卖什么,多看老美的社交媒体找找灵感。
3.专门选大件或者高客单价产品,选价值相对高的产品,甩开一堆卖家。
做大件有个重点问题就是产品质量要过关,做好质检细节,优化包装和说明书。不能因为缺配件,包装损坏等外界因素影响了产品的评分和退货,大件往往就是最考验人的,因为很难每一个产品全检,一个退货就血亏,所以很多小卖家敬而远之。
做大件的话,可以优先考虑找那些fbm配送稳定出单的竞品,fba模式就是直接上去PK,通过卖家精灵的筛选,可以加快很多,找到fbm的目标竞品,如下图所示。
4.根据自己的产品数据,迭代升级,产品做成产品线。
说白了就是根据自己已有的产品进行拓展,尝试霸占更多的坑位。
所有的团队都应有这个思维和觉悟,因为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新品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千万别等到衰退期才开始迭代产品。
产品热卖后做好垂直(产品线的规划和管理)
-横向垂直:多颜色,多样式,多功能;
-纵向垂直:同层产品或者下一层产品。
大卖绿联,就是靠着一根数据线,将产品扩张到其他的IT数码配件,现在3c整个类目可谓龙头.
四.找到产品之后的分析
1.类目分析
(1).新品占比,新品上架的情况。如top100中新品上架数量多,反映用户需求变化快,说明产品迭代快,对于新卖家来说进入机会更大。这里有14%,我觉得算OK。从之前尝试的新类目中,去研究分辨一下类目的成功率,有些类目成功率就是很低,而有些类目成功率会比较高,成功率高说明该类目竞争不算很大还存在机会且较大概率能稳定出单,那么就尽量在成功率高的类目中去深入研究开发。
商品/品牌/卖家集中度,可以判断是否被产品,品牌或者某个卖家垄断,集中度较高,谨慎介入。这里三个指标都不算高,商品集中度(39.4%)算一般。
(2)行业需求及趋势,可以判断该市场的淡旺季、市场趋势
(3)波浪起伏较大,可以说这就是有季节性,但整齐趋势还是往上走的。
PS:不是所有的产品开发都需要走整个流程,当你熟悉有把握的时候,可以跳过这个环节。
2.表格分析记录
开发产品分析的过程和分析的竞品与分析结果,最好用表格来记录和传递,这样对接运营的时候效率高点,别人也容易从表格出发快速了解这个产品。
(1)找到几个老的listing确定一下这个产品最近2年的趋势,有季节性需求,但是常年可以卖,每年旺季在1-8月,9-12月也是有不错的排名,确定基本如下图所示:
(2)确定一个产品可以做之后,我会把这个产品的销量阶段找出同类型的产品以及新品榜的同类型产品,参考他们的产品和价格,尝试从他们中寻求找最优解
(3)产品定型
天天说选品要差异化,比差异化更重要的是了解产品的核心属性,一定要先了解市场上的核心属性是什么。
针对卖家卖点/Review/痛点/QA依次分析,分析该市场下的核心属性是什么,趋势是什么?不能说你看市场上蓝牙音响没有声音大的,然后我去开发一个声音大的。这个是错的。我们要去市场上看有多少买家是因为声音大而购买这款产品,因为声音大而成为需求,场景我们也要考虑到。
卖家精灵:可以把BestSeller前100的Review,QA下载下来,进行词频统计一下就能找到消费者最care的点,一般来说成熟市场会有2-3个核心属性点。我们只要选一个作为切入点都是有市场的。比如家具,大家是care舒适度还是造型,卧室还是看书时候用等等。每个类目都是有核心属性的,千万不要创造属性点,很危险。
核心属性以及趋势在成熟市场上一般有多个,依次按照提及频率进行分析,找到最核心的属性值2-3个,针对其中一个作为选品方向。
比如这个暖房产品,假设我们爬取出来的数据显示,暖房greenhouse要容易安装,要抗风的,那么我们可以围绕这些进行差异化,可以优化安装,做好说明书,抗风可以加地插或者拉绳。
(4)产品复盘
定型的产品和现在市面的不等阶段排名的产品对比:从功能,包装,尺寸,价格等,来判断我们切入市场的机会,也可以反推出一个我们产品目标采购价,在这个采购价我们的定价就有优势,进而去找供应商议价。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看我们以市面上同类型的竞品对比,有什么优势突破口,尤其重要就价格优势。
由于这块涉及的信息较多,放在下一话题讲。
(6)利润与定价:
根据产品的重量和包装的尺寸,以及采购成本,我们即可以核算一下fba配送费以及我们定价与利润。这一步尤为关键,也是可以直接判断我们做不做一款产品的因素,就是看利润率了。
所以建议选品的时候,建议先看利润率,只要利润够,已经成功一半了,目前海运的利润率我要求是30%+,大件100美金的那种25%+。
那么怎么查询呢?
WIPO:
(1)通常就是使用关键词查专利,Design第一个框输入关键词:例子-PowderRecycling,点击搜索;专利其实也是有国界的,因此右侧选择你想要查询的国家,点击Filter这样就完成了搜索范围。(但关键词有可能抓不准,需要更换多个关键词去搜索)
(2)关键词跟国家分别选择好后就是左侧图片红框中显示的状态,然后往下滑动找到自己想要找的专利,可以把一页显示的范围从10改成30,主要是通过图片查找,一样的或者类似的专利都要点进去看,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专利有很多,日期按默认的从最近的开始看会比较合理
(3)找到一样或者类似的专利后就点击任意一张图可以进入看到该专利的详情
专利详情首先看到专利号D853649,申请日期,实际注册生效日期,能看到该专利目前是依旧有效的(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专利可能是过期的)下面可以看到设计用途说明,设计图,然后跟自己想开发的产品进行对比.
专利中描述的作用是指甲粉回收用的托盘,可以确定作用跟外观几乎一致,因此这款产品有专利保护,要放弃
谷歌专利:
同样是通过关键词搜索后,看到疑似专利的标题就点进去看详情(USPTO基本是文字,所以主要看专利的标题名字判断),详情一般都是介绍专利的发明者,专利的功能,设计等等,如果要看专利的图片就拉到底部,点击Images,可以看到该专利的外观等信息
亚马逊受限或禁售产品:
如果直接搜索,通过各种方式都搜不到的话则需要通过侧面去分析,例如前面说的需要看是否只有一款竞品在售卖,而没有出现其他竞品;或者看到底部的类似竞品是否有很多是FBM的;或者问熟悉的相应类目下的供应商,咨询这款产品是否是他们原创的,还是参考了别人的设计或者图案等等(因为专利是有国界,供应商可以用他们的专利在国内售卖且大概率不会受到惩罚,但我们要卖到美国那边因此需要注意)等等方式;如果存在这种情况,即使直接搜索搜不到专利,通常都是有风险的,建议放弃。
六:适用团队类型
1.新手卖家/精铺的跨境公司适合什么方法呢?
我认为是: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市场反映一切,文艺一点的说法就是,洞察客户需求,定义产品,找工厂去实现。用两个字来总结:模仿,模仿是成功最快的捷径,因为模式别人已经验证过了,某种意义上是站在成功这的肩膀上,所以新手卖家,我建议先模仿,先找到感觉,千万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那怎么去模仿呢?
决定做一个类目,怎么才算合格的运营呢?起码要对整个市场在卖什么,什么产品好卖,热卖风格是什么,这些统统要了解,整个市场指的是:亚马逊,temu,tiktok,独立站等等的网络平台。其实早期做起来的卖家很多选款直接在速卖通,ebay搬过来的,因为这款款经过了市场的验证,很快就做起来了,这种方式现在很多小类目其实也可以用。
微创新
总结平台上的热卖元素,比如什么样的款式,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颜色热卖等等,然后根据热卖元素去做重新的组合,或者在原来热卖的款上去做微小的改动。
选的产品,并不是每一个都可以推得起来,接下来是测款,做亚马逊就是快速试错,当然很多大卖家可能没有测款这个环节,他们有个观点,同行可以卖起来的款式,他们也可以卖起来,所以一下子备货备几百上千个,这是大卖的玩法。
对于小卖家来说,资金可能是一个门槛,我们要低成本快速试错,小步快跑,快速找打能卖的款,卖起来,卖不动的款,尽快淘汰。
2.工厂转型的新卖家
要发挥充分工厂的优势,设计-生产-包装-品控-成本,这几个环节要发挥工厂的先天优势。没有任何的参考,不要直接上来就卖已有的产品,必须要先调研市场,不要盲目自信。
很多传统制造业工厂,倚着自己手下有大规模的生产设备,有大量库存,还有几百号工人。就以为有了商品出海的天然优势。然后就以本厂的现状为中心,请几个运营回来憧憬把商品卖到国外去。
但现实是,这些厂引以为荣的这些“底子“,大多数是没有任何市场价值的。
第一是因为我国同质化的生产严重,工厂和工厂之间并没有明显优势。
第二是亚马逊也不是新市场,里面的品类很多已经被市场洗礼过。
所以现在传统工厂转营亚马逊,需要新设立一个跨境产品部,以跨境产品部为中心重新打造商品。产品部要包括选品,运营,跟单,设计和快速响应生产小组,这是一个不少于10人的部门。
让产品部重新激活工厂车间的产品活力,一切工作要从设计做起。但很多工厂不愿意承认这个残酷的现实,并顽固坚持以工厂的现状为中心的销售策略,再加上管理中层一般以短期目标作为业绩考核(人都是要吃饭的),所以小运营要说服他们重新再来,几乎是不可能。除非公司内部有意志坚定的股东来坚定贯彻转营思想。因为长期利润和短期利润一般不可兼得,而现在做跨境,就必须专注于长期利润。
3.精品/垂直类目的卖家
持续深耕产品和供应链,在现有的产品基础上,不断的更新迭代,一米宽,千米深。
产品继续深挖,更加了解产品,更好得做产品研发,产品布局,保持持续的增长,深耕产品的店铺其店内的产品布局也会有区别,一般会靠多个sku撑起整个店铺,而非靠单一sku,其实单一sku小爆款这种模式风险相对大,增长模式单一。
4.节日性/季节性产品的卖家
七.产品开发的思考方向
1.做亚马逊,无论什么模式,我建议要持续上新,所有的产品都会有周期/寿命,不进则退,否则是一直吃老本,迟早被竞对一点一点的蚕食。即使目前业绩做得很好,也要不断开发产品,调研市场,可以一个月出一个产品,三个月出一个产品,都没问题。业绩不好更不用说了,不用纠缠目前的产品,不用过多怀疑自己的运营水平,多看市场,多开发产品,总有机会。
2.如果不是铺货式的产品开发,那么市场上的选品软件最重要的意义应该是在于“判断趋势”和“发现好的产品切入点”这两个事情上。在你把亚马逊上的竞品信息看完之后,应该静下心来想,这个产品为什么好卖,解决了客户什么问题,有没有更好产品。——你所看到的数据化,都是现实行为发生的结果,研究需求比数据重要。——肥仔科
3.当前产品开发工作最大的病态,是过于痴迷数据化选品而忽视对需求的研究。在数据化选品的时候,还纠结某个软件的数据准不准。事实上,别人卖得好,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一模一样的产品,不可能复制同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何况,很多卖家有时候连自己产品为什么会爆,都搞不清楚,更别说看数据研究对手了。——肥仔科
6.常见的产品失败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1)市场容量太低,低到没单量2)市场竞争太大,价格战厉害3)头部坑位不可捍动,类目无更新迭代4)产品生命周期太短,跟进太慢5)产品同质化严重6)伪差异化,导致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7)遇到审核且无法解决8)选到看似市场需求大且竞争小的平台禁售品9)产品包装尺寸未把控好使得尾程配送成本高,产品无利润10)能达到预期单量的链接平均运营水平和平均产品竞争力,都高于自己公司11)未查侵权,侵权导致产品链接下架
基本上是从调研产品反推回来的思维,有利于让自己再下一次选品当中避坑。
文末福利:
卖家精灵&优麦云所属公司-云雅科技10周年!8月8日-8月18日购买福利;【Amazon五爷专属】折扣码标准版包年:AMZWUYE78(到手价3305)单人包年:AMZWUYE72(到手价1689)购买包年套餐还有十周年纪念礼盒,礼盒内容看图:有安克的磁吸充电宝、夏日必备手持小风扇等等,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