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项工作就是费用报销。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费用报销工作规则性强、简单、重复,不易引起领导的重视。另一方面,费用报销的工作量占会计核算工作量的70%以上,仅从这个角度而言,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费用报销工作这两个方面的特征在大多数公司一直矛盾般地存在着。
费用报销工作如同一面镜子,可以照见公司管理的方方面面。签字流程与权签(权签,指履行签字审批的权利,下同)额度体现了公司的内控水平;发票审核与费用归属可折射税控风险意识;有无私费公报、铺张浪费可甄别高管的廉洁程度;费用增减动向则能透视公司的运作效能。
(二)审批签字如何规范
员工报销费用时,都需要哪些人签批呢?中等规模的企业签批流程一般要经过费用报销人员所属或所服务部门的部门经理、财务部费用会计、财务总监(经理)、主管副总经理等人签字。如公司规模较小、内控缺失或没有制定费用预算,为弥补监管不足,一般还需总经理签字。
(三)发票的学问
虚开的发票分两类:“真的假发票”和“假的真发票”。真的假发票是指故意开出未经税务认证、自己私印的发票,假的“真”发票是指没有业务却开出从税务领购、可通过税务认证的发票。虚开发票报销自然是为了平账和套取资金,在税收上的后果是偷逃企业所得税、偷逃个人所得税。如果虚开的发票进项税用于抵扣了,还会偷逃增值税以及附加税。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利用税务出台的留抵税额退税、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虚开发票骗取退税金额。
假发票很少是善意取得的,假发票报销后,报销款的用途都有哪些呢?其中,一部分用于企业发放工资、奖金,一部分用于企业给客户支付回扣、返点、好处费。如果有人觉得个税免征额低,只怕第一部分假发票将持久存在。如果某行业、某区域的商业环境差,“好处费”就不会绝迹,第二部分假发票市场也不会淡出。从这样的角度看,假发票的背后也透着“心酸”与算计!
因种种原因,企业有许多费用支出的确不能获得发票,没有发票,费用能否正常报销呢?报销后,费用能否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呢?
虽说税法从未有条文明确规定没有发票不能税前扣除,但实操中以票控税却是基本的行为规范。除极少数费用项目(如海外费用、零星小额劳务费等)没有发票税务允许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外,绝大多数费用发生后应提供发票予以佐证。
无票报销且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情形主要有两种:第一,费用发生了且能提供证据证明的,可以报销,但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第二,不能证实费用已真实发生时,该费用报销后除了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还可能存在个税风险,如果是内部员工报销费用,报销款可能被税务要求并入薪酬计征个税,如果是给外部人士报销,报销款则要视同赠送由企业代扣代缴个税。
总公司的费用发票与分公司的费用发票能串用吗?如总部设在北京,分公司设上海,分公司独立核算,分公司取得的发票能否在总公司报销呢,或者总公司取得的发票能否在分公司报销呢?明确答复,不行。原因是总公司与分公司都是独立的纳税单位。所以分公司取得发票要明确了,抬头一定要写分公司的全称。
(四)财务应把工作做在前面
每当业务人员拿着一摞发票到财务部报销时,总能被会计人员从中摘出部分不合规的发票,这时我仿佛听到了一个愤恨的声音,“不就是个记账的吗,牛什么啊?”虽然这个声音很少会高分贝的呈现,它压在心底却更易让财务与业务变得冷漠与对立。
费用报销工作有时会碰上“情理法”的冲突。面对千奇百怪的情由,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应维护的是“理”,会计人员应遵从的是“法”。当“情理法”出现纠葛时,费用报销会成为拧巴的工作,很容易让会计人员与业务人员变得对立。要打破这种纠葛,除了制度先行,会计人员还应主动走出去,用培训的方式把企业的规定、财务的要求告诉业务人员。
有关费用报销事项可培训的内容很多,发票知识、审批流程、单据填写、票据粘贴、报销时限、财务的要求,都需要传达。看似简单的点,有一个没有做好,都可能引起误会与争议。
费用报销是财务部门的窗口工作,做好了,能给财务部门的形象加分,能改善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费用报销又是一项简单重复的日常工作,很容易被轻视。因此,费用报销工作是个矛盾体。只要用心,解决这个矛盾并不难,矛盾一旦解决,对财务部提高服务质量意义很大,对企业增进管理效益意义也很大。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能力水平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