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时,既考虑到新录用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又兼顾了不同类别、不同层级机关招考职位对公务员能力的不同要求,同时对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职位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其中,
市(地)级和县(区)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行政执法类职位合格分数线为总分不低于95分,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低于50分;
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的市(地)级、县(区)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职位,非通用语职位,以及特殊专业职位合格分数线为总分不低于90分,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低于45分。
此外,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统一组织了专业科目笔试,专业科目笔试合格分数线为不低于45分。
2022国考统计局调查总队各部门入面分数线最高分/最低分
(2022国考统计局调查总队入面分数线最低分为91.5分,最高分为134.3分)
2023国考笔试成绩已经公布,现阶段不少小伙伴最关心的就是:笔试考多少分才有进面试的资格呀
扫码即可领取
↓↓↓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各职位进面分数线/面试白皮书/历年面试试题
2022国考面试专业专项部门考情介绍之国家知识产权局
一、基本考情
1.面试形式:普通结构化、材料结构化、英文材料结构化、无领导均有涉及。2020年专利局考试形式为英文材料结构化+普通结构化,商标局为普通结构化,2021年专利局为英语笔试、普通结构化,商标局为普结构化。
3.考查方式:听题为主,微材料或漫画等会单独放题签;材料结构化一般为“一拖五”形式,备考室看材料,场内听题作答;无领导采取看题的方式。
4.专业性:(1)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单独出题,首次出现专业题目及专业背景题目,2021年依旧考察专业题目及专业北京题目。(2)以往还涉及司局级面谈、性格测试、外语等专业考试。
二、国家知识产权局面试趋势及变化
(一)面试形式极具特色
2.考试灵活性大。考官手里有考生信息表,会对部分同学根据作答情况进行提问。
(二)与时代热点紧密结合
历年来,除了言语理解与表达等题目外,综合分析、计划组织、应变能力等类别,都围绕热点话题来进行考查。具体来说:
1.聚焦时代主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重大方针政策进行命题,突出时代性,如环境保护、“放、管、服”、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心态、互联网经济等。
2.聚焦时事热点,紧密结合最新的社会热点话题进行命题,突出时效性,如2021考查了疫情防控。
(三)部分题目涉及知识产权的专业知识及涉及专利、商标背景
专业题目主要考查综合分析能力,主要通过社会现象、名言警句、观点类题型进行考查。具体来说,涉及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集体商标申请、非法申请专利、恶意抢注商标等。
专利、商标背景的题目主要考查计划组织,培训、调研、宣传、活动策划等题型。具体来说,涉及调研商标成果展的效果、“知识产权日”进校园、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审查员培训等。
(四)题目难度逐年增加
纵观近几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面试命题,难度在不断增加。具体来说:
1.以开放多选式题目为代表的综合分析能力比重大幅增加。且命题内容主要涉专业知识、对职位认知等内容,突出对考生求职动机和专业素养的考查。
2.开始出现创新题型。此类题型没有固定的思维定式,完全依靠考生临场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更侧重于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反套路倾向十分明显。
三、国家知识产权局面试考查重点
(一)专业知识难度大,测查考生专业水平
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一次出现专业及专业背景类题目,2021年继续延续专业题目及专业背景题,每套题目涉及1-2道,考查“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知识产权保护”等话题。
(二)外语考试,词汇量、语法等专业能力要求高
(三)结构化、无领导、材料结构化,面试形式丰富、多样,考查侧重和应对技巧各有不同,备考的全面性要求高。
大部分公务员面试形式都有可能考到,2020年2月初公务员局发布国家知识产权局面试形式还涉及结构化小组,由于疫情原因,7月份考试形式改成结构化。考生需要多种面试形式都训练到位。
(四)注重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常工作,机关工作实务要求高。
以宣传世界知识产权日日常工作情境命制题目,如“某市产权局牵头组织保护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审查员培训”等,考生需要全面了解知识产权局的工作实务。
(五)创新题型频频出现,知识储备和临场反应能力要求高。
创新题型主要以微材料、遣词造句、反驳类等形式呈现,重点考查综合分析能力、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要求考生具备极强的考场应变能力与关键信息提炼能力。
(六)司局级面谈,心理素质和岗位认知要求高。
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司局级面谈环节,以往参加无领导考试的考生会在面试前进行司局级面谈,参加结构化考试的考生部分岗位会在面试前或者面试后进行司局级面谈。考查内容主要围绕考生自我介绍、岗位认知(部门工作职责或重点工作等)等考查其岗位匹配性。
(七)知识考查范围广,政治理论素养要求高
社会热点知识考查范围广泛,涉及“五位一体”的方方面面,尤其针对精准扶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建等热点问题的考查比较深入。
结合最新的公务员招考标准,以及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党全民学习热潮,2022年很有可能把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考查内容,要求考生具备极强的政治理论素养。
4.考查方式:场外看材料,场内听题;场内场外一般均提供纸笔。
5.专业性:考查统计调查误差控制及基本常识、统计分析、调查总队工作实务、统计法等有关内容。
三、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面试趋势及变化
(一)重视政策理论水平
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面试考题一般为一篇600-1000字的材料(内含一组数据图表)加四道题目的形式,近年来,无论是材料还是题目,都更加注重对考生政策理论水平的考察,具体来说:
1.材料主题愈发多样。从宏观战略到具体政策、从热点时事到专项工作均有涉及,这对考生的政策理论素养提出了一定要求,需要考生加强对时事政策的积累。然而,在话题涵盖范围逐渐扩大的趋势下,增加了考生自主备考时抓取时政热点的难度。
2.题目设置上,既考察考生是否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时政热点,更注重考生能否深入理解政策理论,谈出自身见解。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积累一定理论知识,还要注重提升逻辑思维和深入分析的能力。
(二)题目问法愈发灵活
纵观近几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的面试命题,题目问法灵活多变,几乎每年都会有所创新,有较强的反套路倾向。具体来说:
1.就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来看,问法从传统的“怎么看”演变为“请你谈三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新问法更加注重考生的临场反应能力、个性化思维,也更能测查出考生真实的政策理论水平。
2.就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的考察来看,问法从常规的“你会如何组织”演变为“请你想两个主题活动,并针对其中一个说说你的方案”。题目条件增多,提问更加聚焦,这对考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紧密结合统计工作实务
历年来,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面试题目都非常重视统计专业能力的考察,具体如下:
四、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面试考查重点
材料与命题围绕国家战略、重点方针政策,提问形式灵活多样,反套路倾向明显,考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储备,还需对政策理论知识的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与思考。
(二)材料长,内容专业性强,读懂读透不简单
1.材料特点
(1)较长。①材料字数在600-1000字左右,篇幅长;②材料撰写惯用长句,信息繁杂难提炼。
(2)统计专业特色强。材料包含专业调查方案、统计指标、调查工作场景、《统计法》有关法条等专业内容。
(3)包含宏观理论。材料开篇往往大段引用国家战略、方针政策的文件原文。
(4)与问题关联性强。材料内容与4道问题联系紧密,甚至可以有效“推测”出问题。
(三)图表数据信息量大,分析精准更困难
图表分析是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最为高频的面试考点之一,重点考查统计表分析,要求考生分析给定统计图表并得出结论,测查考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及统计分析能力。
(四)辨析题目结论,不止于“对”或“错”
该类题目的特点是材料或题目在给出数据图表的同时给出一定结论,要求考生判断该数据是否能推出该结论,考查考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五)调查方案有好有坏,精确辨析有难度
该类题目要求考生对给定的调查方案(多为国家统计局开展的专业调查方案改编而来)进行评价与完善,重在考查考生对于调查方案设计基本原则的了解程度,以及侧面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保证调研结果真实有效的意识及能力。
(七)紧密联系统计工作实务,需具备一定专业素养
部分考题以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工作实务常识为考点,如基于《统计法》、统计指标、调查工作规范等来命制题目,需要考生掌握必要的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工作实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