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1日消息(记者苗雁)近期,“竹筒奶茶”成了奶茶界的新宠,在全国多个城市的街头“爆红”。
(受访者供图)
“竹筒奶茶”遍布各地网友是否买账?
日前,“总要为了这杯竹筒奶茶来趟XXX吧!”一度成为社交平台上的口号。
竹筒奶茶究竟火到什么程度?记者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搜索“竹筒奶茶”,发现已被大大小小的城市街头占领。大众点评上直接更新了#全世界都在喝竹筒奶茶#的热点新词条,截至发稿,该话题已有591.4万次围观。
(截图自大众点评)
3月来北京旅游的大学生范范,在南锣鼓巷买了一杯竹筒奶茶,拍照晒在自己的朋友圈。“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北京特色呢,后来看到在成都和厦门旅游的室友也拍了同款,才发现原来全世界都在喝竹筒奶茶。”
公开资料显示,竹筒奶茶率先风起于苏州,随后刮至全国多地。据公开报道,北京南锣鼓巷700米的街上目前散布着超12家竹筒奶茶店,每家店门口都码着3排以上的竹筒墙,售价在35-46元不等;广东潮州、汕头等地出现了竹筒奶茶的姐妹版本“竹篓奶茶”;上海南京东路附近的“竹色烟雨”奶茶价格为38元;苏州“茶色烟雨”饮品价格为28-30元。
“说实话,我觉得一点都不好喝,性价比也不高。”范范告诉记者,纯粹是买来拍拍照,以后肯定不会再买。记者注意到,和范范有相同感受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有不少网友发布“避坑”指南,“竹筒奶茶的口感根本不值其售价,都是半成品的加工,温度、甜度、小料等都无法选择”“竹筒奶茶就是将奶茶换个容器装,价格却翻了一倍,噱头吧,妥妥的智商税!”甚至还有网友还调侃,“喜茶的价格,蜜雪冰城的味道。”
另有网友表示,虽然竹筒奶茶在价格上略有点贵,但喝完以后有多种用途,可以当笔筒、花瓶……摆在家中颇有“氛围感”。
在业内人士看来,竹筒奶茶踩上了双重流量密码:网红城市+国潮元素。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央广网记者,竹筒奶茶属于奶茶差异化竞争下的一个细分品类,但很难发展为主流产品。“当整个行业逐渐内卷化之后,很多企业开始从细分赛道、独立场景等进行延伸、拓展。整体来看,竹筒奶茶算是一个非主流的细分品类市场,应该来说是属于昙花一现的那类产品,不太可能成为主流产品。”
竹筒质量参差不齐食安问题如何解?
随着竹筒奶茶在互联网上的热度快速升温,其卫生质量问题也迎来不少争议。
(截图自微博)
无独有偶,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浏览注意到,诸多网友上传的照片显示,奶茶店内展示的竹筒已明显褪色。有网友称,买到竹筒奶茶后感觉杯子表面磨损严重,怀疑被重复利用多次,对其卫生条件存疑。也有网友反映,部分店铺把竹筒加上了塑料托,将奶茶和奶油放在杯托里。虽然这样更方便竹筒循环使用,但大大影响了视觉效果。
中国注册营养师吴佳向央广网记者表示,“这个竹筒一看就不是正规的食品包装,食品包装的器皿得经过严格的消毒,显然这个是没有办法去判断的。敢买的都是心大的,不怕的。”吴佳补充道,“竹筒奶茶上面的各种奶盖奶泡,我很担心是不是纯奶油做的,有没有反式脂肪酸。”
“竹筒奶茶”商标被抢注流量红利还能吃多久?
值得一提的是,竹筒茶的爆火,还吸引了不少商家入局。
据天眼查显示,今年2月以来,多家名称含“竹筒奶茶”的个体工商户成立,包括城关区竹筒奶茶店、牡丹江市东安区遇见竹筒奶茶店、平塘县六禕禕竹筒奶茶店、大理市竹筒茶奶茶店等。此前,也有以“竹筒奶茶”命名的商户,包括桐乡市乌镇竹筒奶茶店、鹤山市沙坪大竹筒奶茶店等。
虽然竹筒的造型博得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但随着同类店铺越来越多,有商家表示,现在的销售较之前有些下滑。有业内人士直言,“事实上,竹筒奶茶本质上属于颜值经济、网红经济,最终都逃不开流量能否持续的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