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浙江舟山海关将查获的5万多件侵权货物集中焚毁。中新社发夏艺瑄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6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会上,有记者提问,近年来,我国商标申请量和注册量迅速增长,但商标恶意抢注现象比较严重,假冒侵权等违法现象依然存在,并向网络市场和农村市场蔓延,工商总局在遏制商标恶意注册还有加强商标专用权保护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
对此,刘俊臣作出解答。他介绍,现在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就是“企业+合作社+个体户”,每天增长45000户,企业的增长相应的带动了商标申请量的大幅度的增长。整个“十二五”期间,商标申请量平均每年接近20%的速度在增长,去年创新高,增长28%,去年一年申请量就是369万件,比2013年翻了一番。商标的申请量、注册量、有效的商标注册量,我国已经连续15年世界第一。相应的从品牌建设角度,商标的注册数量越来越多,在世界上知名的中国的品牌也越来越多。现在每一万户市场主体所拥有的注册商标,2011年是1074件,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去年变成1448件。现在每天商标申请超过1万件,平均每7个市场主体就有一件注册商标。
他指出,面对商标的快速、持续的增长,注册和管理部门也面临多重压力,比如提高审查效率,保证审查的质量,加强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打击侵权假冒。这些工作都是重中之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通报一下情况:
第一,去年以来做了一个重点工作,就是扩大商事制度改革的成果,大力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申请渠道现在越来越宽,工商总局在全国设立了56个商标受理窗口,主要是地级市,还有县级市,还设立了30个商标质押登记的受理点,方便当事人就近申请,同时大力推进商标注册的电子化、网络化,扩大网上申请的范围。去年只是对一部分人开放,主要是代理机构,今年3月10日开始,经过一年的努力,对所有的商标申请人开放,在家里就可以注册商标。现在网上申请的比例已经占到申请量的88%,接近90%的商标注册都是通过网上来提交的,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工商总局争取在今年或者明年年初实行商标注册全程电子化,包括发放电子的商标注册证。
第二,推进体制改革提高审查效率。从前年开始,工商总局把商标局承担的审查任务通过外包委托方式,委托一些专业机构来帮助审查,在北京设立的审查中心,在广州去年设立了一个审查中心,下一步还要在上海、重庆再设两个审查中心,把商标注册申请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任务外包给这些审查中心,让他们帮助审查,极大提高了商标审查效率,有效解决了商标审查积压问题。从去年以来,新的商标法实施以后,规定了9个月的审查期限,从去年开始商标审查的积压的情况已经基本解决。
另外,工商总局也比较注重在商标的申请审查和商标异议环节,还有商标争议的评审环节,来保护一些驰名商标、知名品牌和中国老字号,还有保护著作权在先的权利,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
去年以来,工商部门发挥职能作用,作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效果。这项工作还有几个比较关键的环节。
一是加大处罚力度。有的企业家,包括媒体建议要像打击酒驾一样来打击侵权假冒,工商部门赞成这个观点,现在有一些处罚力度不够。去年工商总局非常注意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协助,涉嫌构成犯罪的,该移交的就要移交,要追究他的刑事责任。去年一年,工商总局向司法机关移送侵权假冒涉嫌犯罪的案件293件,涉案金额1.6亿元,比往年有很大的增长。
二是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现在工商总局和各地工商部门正在建一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叫做全国一张网,我国的8000多万市场主体,侵权假冒的违法记录、处罚记录都要记在这一张网名下,有几十个部门的联网。通过这种信用的监管、大数据的监管,加大侵权假冒的违法行为的成本,遏制这种违法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