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嘉德(香港)近年着力打造的专场,本季「映水藏山——宫廷艺术与尚古美学」集多个本地与海外私人收藏于一身,甄选了古瓷、明清官窑瓷器、宫廷杂项等各领域共67件拍品,务求向各位藏家与同好展现一个高质、递藏明晰的专场。
是次专场有此幸再次推出庄贵仑先生珍藏的瓷器与杂项(Lots1335-1340&Lots1385-1386),集萃华夏艺珍,自蕴典雅,以飨同好。香港实业家庄贵仑,浙江奉化人,出生于上海,曾为香港富茂有限公司董事长。庄先生是著名收藏家胡惠春先生的妹夫,受胡先生的影响,亦好古收藏。其堂号为世德堂,曾出任两届敏求精舍主席。庄先生力献艺术公益之事,屡次借展宝蓄。1992年,庄贵仑为纪念父亲庄志宸、叔父庄志刚(皆为民国时期上海工业家),购藏王世襄编入《明式家具珍赏》的79件珍藏,惠赠上海博物馆,让王世襄旧藏家具,得以供诸大众;并促成上海博物馆「庄志宸、庄志刚明清家具馆」之成立,自此成为收藏界美谈,恩泽后世。
清雍正孔雀蓝釉洗
「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22cmdiam.
伦敦苏富比,1976年6月4日,拍品编号192
香港世德堂庄贵仑先生珍藏
出版:
《明清一色釉瓷》,香港艺术馆,1977年,图录编号54
展览:
香港艺术馆,《明清一色釉瓷》,1977年,香港
清雍正黄地绿彩婴戏碗
「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楷书款
14.7cmdiam.
纽约佳士得,2013年9月19日,拍品编号1360
清雍正斗彩西番莲纹盘一对
Each,15.6cmdiam.
香港东方陶瓷协会,《清代彩瓷》,1977年,图录编号64
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清代彩瓷》,香港东方陶瓷协会,1977年,香港
清十八世纪铜鎏金文殊菩萨像
67.5cmhigh
2024年为甲辰龙年,因甲木为青、辰为龙,亦称「青龙年」,自古有「青龙守财库」之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属四瑞之首,是皇家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随着时代演变,龙纹所象征的皇权已成历史,在当代,它更多的代表了腾飞、勇气与远见。历史长河悠悠,大家对龙的热爱,经久不衰,适逢十月举国同庆的时节,本专场遴选了多件以龙纹为主题的清代官窑。
清雍正黄地绿彩团龙碗一对
Each,14.3cmdiam.
H.P.Hebblethwaite旧藏
伦敦苏富比,1974年12月2&3日,拍品编号488
香港苏富比,1979年5月21日,拍品编号217
清雍正白釉龙纹梅瓶
36cmhigh
亚洲显赫私人收藏
清乾隆唐英风格青花釉里红云龙纹梅瓶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20.5cmhigh
美国藏家旧藏
清乾隆矾红描金龙纹杯一对
「乾隆年製」四字二行篆书款
Each,5.5cmdiam.
香港重要私人收藏
清咸丰矾红龙纹杯
「大清咸丰年製」六字二行楷书款
6cmdiam.
赵文虎丘珍妮伉俪收藏,藏品编号165B,购于20世纪90年代
马钱特,伦敦
《ImperialChinesePorcelain,Ceramics&WorksofArt》,马钱特,2013年,页98&99,编号46(其一)
马钱特,《ImperialChinesePorcelain,Ceramics&WorksofArt》,2013年(其一)
清雍正霁红釉小荸茡瓶
10cmhigh
欧洲私人收藏
清雍正粉青釉四系菊瓣花篮尊
16cmdiam.
香港苏富比,1982年11月9日,拍品编号230
香港佳士得,1997年4月27日,拍品编号722
香港苏富比,2019年10月8日,拍品编号3617
清康熙天蓝釉镗锣洗
「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三行楷书款
12cmdiam.
美国J.InsleyBlair(1870-1939年)旧藏
《贝莱尔藏中国瓷器》,纽约,1925年,图III,图录编号160
本拍品出版图
清雍正紫金釉鬲式炉
「雍正年製」四字二行篆书款
13cmdiam.
香港家族收藏
清乾隆仿哥釉橄榄瓶
30.2cmhigh
清乾隆仿定白釉弦纹四系尊
JoeYuey(1906-2005年)收藏
蓝理捷,纽约,1988年
Cadle家族收藏
清雍正窑变釉绶带耳尊
23cmhigh
香港佳士得,1993年10月25日,拍品编号805
香港苏富比,2015年10月7日,拍品编号3619
元青花荷塘鸳鸯玉壶春瓶
26.6cmhigh
香港私人收藏
备注:
附英国牛津大学热释光检测证书,编号P124c87,测试结果与本品标示年代相符
清早期仿洪武釉里红竹石芭蕉图执壶
34.7cmhigh
香港拍卖会,2017年
清乾隆釉里红双耳小扁瓶
17.7cmhigh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明隆庆青花婴戏图碗
「大清隆庆年造」六字二行楷书款
20.3cmdiam.
瑞士玫茵堂旧藏
北京拍卖会,2018年12月8日,拍品编号5478(保税)
《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卷二,伦敦,1994-2010年,图716
金磁州窑黑地剔花花卉纹玉壶春瓶
28.9cmhigh
新加坡私人收藏
附中科古物鉴证实验室有限公司热释光检测证书,编号2624PC02,测试结果与本品标示年代相符
北宋耀州窑青釉狮形油灯
14.4cmwide
附英国牛津大学热释光检测证书,编号466u43,测试结果与本品标示年代相符
美国奉三堂艺术基金会馆藏品
(Lots1388-1392)
清乾隆御制剔红竹林七贤图扇形带座盖盒
18.5cmwide
FrankWallace旧藏,英国
AlistairSampson,英国
美国奉三堂艺术基金会馆藏
清康熙御制铜鎏金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薰炉
「景泰年製」款
26cmwide
法国外交官家族早期得自于中国
法国实业家Payeur伉俪藏品,得自上述家族
金木雕彩绘观音坐像
102cmhigh
美国纽约私人收藏,购于20世纪90年代
明宣德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盏托
「大明宣德年製」六字二行楷书款、「翁字号」款
19.4cmdiam.
伦敦苏富比,2010年5月12日,拍品编号35
清乾隆嵌玉石百宝诗文紫檀框挂屏
124cmhigh
德国私人旧藏,20世纪购入,家族传承至今
近代顾景舟制紫砂九头提璧壶一套
「顾景舟」、「景舟制壶」、「壶叟」款
茶壶:18cmwide
茶杯,each:10.8cmdiam.
茶托,each:14.1cmdiam.
《紫砂茶壶的造型与鉴赏》,钱剑华,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页22
附带顾景舟弟子汪寅仙、周桂珍、徐秀棠、高振宇、徐徐署名的鉴定证书
上海博物院藏
清雍正粉彩蝠桃福寿纹橄榄瓶
香港苏富比,2015年4月7日,编号112
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碗一对,
成交价89,800,000港币
香港佳士得,2014年5月28日,编号3319
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盘一对,
成交价46,000,000港币
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
成交价90,260,000港币
香港苏富比,2012年4月4日,编号27
清乾隆粉彩过枝福寿双全图盘,
成交价19,000,000港币
鲍尔收藏馆藏
清乾隆粉青釉七弦瓶
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珊瑚釉粉彩蝙蝠纹盘
大维德基金会藏
清雍正·矾红地粉彩蝠纹盘(馆藏编号:PDF.743)
北京拍卖会,2012年10月31日
成交价14,950,000人民币
香港听松书屋藏:清雍正珊瑚红青花水丞(《中国陶瓷雅集》,页160-161,图117);后售于香港佳士得,2004年11月1日,成交价港币1,407,750
香港苏富比,1986年11月29日,编号576清雍正青花矾红莲瓣纹水丞
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白地矾红彩莲瓣纹水丞
南京博物馆藏:清雍正白地矾红彩莲瓣纹水丞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青花云龙纹扁壶(馆藏编号:中瓷003588)
香港苏富比,2018年4月3日,编号3204
清乾隆·青花云龙戏珠纹螭龙耳扁壶,
成交价23,320,000港币
香港苏富比,2009年10月8日,编号1701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图云龙纹双耳扁壶,
成交价39,860,000港币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香港佳士得2007年5月29日,编号1365
清乾隆·斗彩云龙纹小罐,成交价2,400,000港币
中国书画
本季中国书画寰宇寻珍云山千叠,质数规模,皆颇可观。中国书画将推出逾六百件精品佳构,分列「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一)、(二)两个专场。
「观想(一)」囊括了18家单一重要私人珍藏,如胡惠春「味辛轩」珍藏、「尚鼎书屋」马氏父子珍藏、台大郁昌经教授珍藏溥儒书画逸品等等,各组珍藏各擅胜场各具风神,有百川汇海之概。
张大千此幅稀见之横幅华山佳制,作于1963年,写赠著名收藏家胡惠春,绘制于大风堂自制仿宋罗纹纸之上。上款人胡惠春(1910-1993),名仁牧,字惠春,号渭村,大收藏家,以「暂得楼」名世,大千屡有精作相赠。1963年春,大千自星洲画展毕,来港暂留,与亲朋老友重晤。适逢成立不久的「敏求精舍」雅集,与胡惠春等居港重要藏家相聚。正是在这次见面中,张大千得观胡惠春珍藏宋拓华山碑,并知其自署斋号「胸华阁」,故借陆放翁「老夫合是征西将,胸次先收一华山」诗意,特绘此华山图相赠,妙趣横生,极为经意。画面中的山体均以色墨大笔涂抹、泼洒而成,通过水与墨交汇自然流淌呈现的纹理,表现山体的质感。画面下方,水墨未干之际,立即以石青上色晕染,石青与墨色浑然一体,是画家将早期传统山水训练和后期泼彩风格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典范之作。是作逾半世纪,均由胡氏家族庋藏,本季首度亮相,颇堪珍赏。
本季我们很荣幸征集到一组由溥儒门生郁昌经教授珍藏溥儒书画逸品,尤以此幅观音大士像至为珍罕。溥儒笃信佛教,虔诚礼敬,每次在画观音像之前,都要斋戒数日,焚香礼拜,然后恭谨为之。
此作绘制于1953年,以白描法绘童子拜观音,脱于佛教《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参访观世音菩萨之母题。观音菩萨立于龙上,手持净瓶倾倒净水,净水化出数子瑞莲。其前善财童子跪于莲台,合什礼拜,一只瑞鸟啣数珠而至。全作线条流畅,清劲秀逸,古意盎然。据题识「妙相金容何处寻,灵岩终古海潮音。善才面面皆能识,不异婴儿恋母心。郁生昌经属写为母夫人祝福。癸巳夏夜溥儒敬记。」可知是因被昌经先生之拳拳孝心所打动,故以此相赠,以为其母祈福。
潘天寿指墨极为珍罕,此季幸得指墨鹰石巨制。此帧四呎整纸,作于1965年春夏交界,堪称其成熟时期指墨艺术体貌之代表。从五十年代中至六十年代中期,是潘天寿艺术创作的旺盛时期,潘天寿在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两个方面,都有重量级的成果问世。可以说是潘天寿艺术生涯最为辉煌的时期。其作品气象愈加雄奇。更以指墨独辟蹊径开宗立派。将指墨画升华到一个崭新境地。此幅鹰石建筑般的构图,朴素原始的气息和生机盎然的形象,构图之奇崛,指墨之「刚、拙、辣、涩」所形成的体量感,奇峻霸悍、老辣遒劲。
沈士充,字子居,明晚期华亭人,擅画山水,葱蒨淹润,为“苏松派”中坚。尝入宋懋晋门,然笔墨格局远胜乃师。董其昌享盛名后,厌于应酬,每请他代笔,可见其艺事之不同凡近。
是册为绢本,共十六开。设色华淳,清蔚苍古,丘壑葱郁,皴染淹润。处处山岚浮动,烟雾笼罩,这种空濛景象是江南特色,亦是沈士充独擅的胜长。是冊经一众巨眼精鉴,收录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以及《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中。故极难得。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瓷器工艺品
黄玉神人面纹琮
D7cm
青铜饕餮纹「丁冉」圆鼎
H19.5cm
日本藏家佐野龙一(1889-1977年)先生旧藏
日本静冈县三岛市佐野美术馆旧藏,1986年以前入藏
纽约苏富比,2011年9月14日,拍品编号261
《佐野美术馆藏品抄》,佐野美术馆,三岛,1986年,页74,编号97
古典家具及工艺品
此衣架黄花梨制,用两块底部锼挖壸门的横木作墩子,上植圆材立柱,用镂雕螭龙纹的站牙夹抵。中牌子在两根横枨内以两根立柱隔出三块透雕螭龙捧寿纹的绦环板,下面安浮雕寿字纹的壸门牙板,主题鲜明。最上端的横枨是搭脑,两端圆雕龙首,搭脑和立柱间装透雕龙纹的挂牙,卷转典雅。此衣架立柱和横枨均用圆材,与雕饰形成繁简对比之效,而雕工采用透雕、圆雕、浮雕、阴刻等技法,工艺高超。
明晚期
黄花梨嵌瘿木面三弯腿带托泥香几
珠宝钟表尚品
时隔4年后,珠宝钟表尚品部再次亮相秋季拍卖会,为大家呈现超过100件令人叹为观止的珍贵珠宝及精致钟表。这次拍卖会涵盖各类珠宝及名贵腕表,将为藏家和艺术爱好者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盛宴。我们诚邀各位藏家朋友亲临现场,见证这场奢华活动,共同探索珠宝与钟表的奇幻世界,享受一场独特的珠宝钟表盛宴!
生活尚品
嘉德香港很荣幸在此次秋拍为藏家朋友们呈献精心打造的生活尚品专场,作为首次推出的全新板块,此专场囊括了一系列名酒佳酿、时尚家品、古巴产品等富有生活美学的尊尚珍品,诚邀艺术乃至时尚爱好者们一同探索当下的生活品味与追求。
首拍当中呈献了近百件雅逸精品,包含20件稀缺茅台,48组古巴产品以及多件家具及工艺精品,所有拍品经各地搜罗,保存完好,且市场罕见,为追求生活质量的藏家们提供了难得的收藏机会。
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桃纹盖罐一对
Each,Withcover,H22.7cm
香港苏富比,1993年10月26&27日,拍品编号251
胡惠春旧藏
香港苏富比,1996年11月5&6日,拍品编号886
出版:RobertJacobsen、叶佩兰及朱汤生:《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香港,2004年,页150-151,编号54
展览:借展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2003-2020年
镜台黄花梨制,设计精巧,采用透雕技法,玲珑剔透,线条婉转流畅,自然生动,精神饱满。座上安五屏风,中间最高,左右递减,再向前兜转。搭脑均远眺出头,雕相向龙首。后背绦环板内以横竖枨分隔画面,透雕喜上眉梢、荷塘鸭趣图案。侧面绦环板内则透雕螭龙纹。前方围栏雕柱头,有古代建筑之风。
下设抽屉五具,上三下二,分两层。抽屉脸在海棠形开光内浮雕折枝花卉纹,安四叶花瓣护眼和铃铎形吊牌。下承三弯腿,有如炕桌之腿足,腿肩为兽面,壶门式牙板上铲地浮雕卷草纹。
清早期
翘头案插肩榫,箭腿,黄花梨制,木纹美观清晰,造型雅致。案面以格角榫攒框平镶独板面心,纹理细密,观赏性足,两端安翘头,边抹渐次收敛,修饰线条,视觉丰富。牙板沿边起细致的灯草线,牙头锼挖卷云耳,线条有力。
插肩榫结构,腿足形状新颖别致,仍是箭腿的范畴,落于莲形托子上。侧面腿足间安双横枨,线脚同样丰富,细节考究。
加屉板的平头案传世不多。此案可作香案,案面置香炉、佛像等,屉板上陈设香道具等,十分趁手。
此香案素雅可人,主体框架用材为黄花梨,案面以标准格角榫攒边打槽装独板瘿木面心,纹理瑰美,十分动人。瘿木纹理的家具在予人极大美感的同时,也具有稀缺性,可见此香案制作之用心。其边抹光素,底部压一道若有若无的窄平线。无束腰,面下安光素刀牙板,设顶牙罗锅枨,结构稳固。四足方材,微有侧脚,腿子中下部加横枨,枨子里口打槽嵌装屉板,增加了香案的使用空间和容纳度,也起到了加固作用。
此炕桌尺寸较大,三弯腿,外翻马蹄。黄花梨制,色泽温润,纹密质坚。桌面宽阔,以格角榫攒框平镶两拼面心,纹理衔接自然,可见选料之考究,沿边设拦水线,四角包如意纹铜包角。边抹上舒下敛,线脚丰富。
高束腰,腿足上截露明。牙板厚实,中央出尖处垂下花叶纹,四面均锼挖壸门轮廓,牙、脚圆格角相交处巧妙锼成云耳形,沿边起流畅的阳线,延伸至腿足,足内面随阳线起伏呈层叠状,底端外则翻马蹄。整器造型古朴,线条遒劲,为明式炕桌佳制。《明式家具研究》中可以见到相似形式的高束腰炕桌,同为黄花梨。
富贵之家常用香几陈设炉鼎。宫殿佛堂,也摆设香几,除焚香之外,兼放置法器等。在现代家庭中,香几用途包括陈设奇石,盆栽,花瓶或香炉。
此件香几以黄花梨为材,纹密质坚,用料厚重,包浆莹润。几面方形,高束腰,三弯腿,四足,带托泥。几面以标准格角榫平镶独板瘿木面心,纹理璀璨,底有十字枨支承。边抹冰盘沿上中部凹进,可见明榫。高束腰结构,腿足上截露明。牙、脚圆格角相交,牙板锼为壸门形,曲线有力,中央出尖,沿边不起线,简洁凝练。牙条以抱肩榫与优美的三弯腿结合,下展至底外翻卷球足,披覆的小叶十分生动。四足又落于托泥上,一气呵成。整器风格庄重,曲线有力,结构严谨流畅。
衣架是用来搭放衣物,而非悬挂衣物,这在古代版画图中可见一斑。随着起居环境的改变,衣架的实用功能逐渐衰退,艺术价值凸显。
此衣架黄花梨制,用两块底部锼挖壸门的横木作墩子,上植圆材立柱,用镂雕螭龙纹的站牙夹抵。中牌子在两根横枨内以两根立柱隔出三块透雕螭龙纹的绦环板,最中间则为螭龙捧寿,纹饰线条灵动,玲珑剔透。枨下又安浮雕寿字纹的壸门牙板,主题鲜明,和谐统一。最上端的搭脑两端,圆雕龙首,搭脑和立柱间装透雕龙纹的挂牙,卷转典雅。为增加衣架的稳固性,中下部又安一横枨,饰龙纹坠角,结构严谨。此衣架立柱和横枨均用圆材,与雕饰形成繁简对比之效,而雕工采用透雕、圆雕、浮雕、阴刻等技法,工艺高超。
画桌宽为六十公分,黄花梨制,材质优良,纹理美观。历经百年,包浆莹润自然。束腰处设托腮,三弯腿,造型独特,是罕见的黄花梨家具精品。
案面以格角榫攒框装二拼面心,下设数根穿带支承,增加稳固性。边抹冰盘沿上舒下敛至底压线,可见明榫。束腰处托腮肥厚圆润。采用齐牙条的造法,即牙子与腿子垂直线相交,而非格角相交。齐牙条是为了便于在肩部雕刻兽面,可使花纹更为完整,不受格角拼缝的干扰。牙条和腿足的壼门轮廓线边沿起流畅的灯草线,正中雕刻卷草纹,向左右延伸,至两侧挑出草尖,这样正好顺着灯草线生发而成章。更为巧妙的是,卷草纹中间铲地浮雕相向的螭龙纹。两侧亦为流畅的卷草纹,统一和谐。腿子在肩部刻兽面纹,兽面怒目圆睁,威风凛然,雕刻精细生动。足端刻强劲有力的兽爪抓珠,上下呼应,满足了视觉上的一致性。
此种有束腰、三弯腿兽足,牙板上铲地浮雕螭龙、卷草纹的设计,多见于小炕桌上,在大型条桌中非常罕见。不仅如此,为了吻合整器雄浑的气势,束腰处又起肥厚的托腮,风格和谐统一。此桌四面有工,纹饰一致,线条婉转流畅,雕工精湛细腻,取得了典雅的装饰效果。整器在装饰上繁简得宜,色泽古朴典雅,包浆自然莹润。壼门牙板弧线圆转自如,灯草线饱满生动,婉转流畅。整器造型厚重,三弯腿设计飘逸若飞,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大画桌给人的厚重感,于此桌上挥毫泼墨,必是畅快之事。
1
2
3
劳力士
DAYTONA系列REF.11651918K
白金自动上弦腕表
计时功能
4
DAYTONA系列REF.116515LN-0040
18K玫瑰金自动上弦腕表
5
法国
铜镀金钥匙上弦鸟笼形鸟音盒
6
法国中国市场特供
铜镀金钥匙上弦珐琅皮套钟
大小自鸣装置
黄宾虹山水四屏
黄宾虹1865-1955
山水四屏
镜心设色纸本
71.5×26cm每幅
出版封面
「万象神采——二义草堂藏近代中国书画」展览开幕礼,梁义(左三)与中大文物馆副院长姚进庄(左一)及中大副校长张妙清(右三)合照。
黄宾虹曾说过:「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墨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摹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他绘画的技法,早年行力于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元、明各家。宾翁早年山水受新安画派影响,画风天真幽淡、风格峻爽。笔墨上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之风所著,被誉为“白宾虹”。本幅《山水四屏》笔墨秀润而结构精严,可谓“独为清尚之风”,是师古人之典范。细观此四屏,或以前贤诗意为题,或录自作诗入画。虽未署年,但考其用笔构图等技法,颇见摹古之影响。画中构图颇具巧思,只见重峦幽谷、密林陡壑、隐舍悬瀑、岫云山径等物象,于其笔下融贯一体,足证其对画面结构的调控和尺度的拿捏妙到颠毫。
傅抱石文会图
傅抱石1904-1965
飞瀑流泉、高士雅集乃傅抱石艺术生涯中好写之题材。入蜀后,观巴山蜀水的奇秀之景,画家创作力旺盛,笔下之雅集题材构图几无重复。本幅据题识写于「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山斋」,即1939年-1946年间。观本幅,画家经营大胆,以「抱石皴」散锋擦扫来经营山体,行笔速疾,技巧娴熟,笔势狂放而潇洒,极富节奏感。前景的巨岩以湿润的笔触擦出,敷色稍浓,突显其体积及空间感。中景中别出心裁的刻画亭中高士五人,人物虽小却勾划传神,作赏泉听瀑之姿,悠然自得。远景以微淡的墨色皴擦出天色、山体、岩石,色墨交融,一气呵成,尽显画家「金刚坡」时期之创作特色,堪称千锤百炼下极富实验性之作。
溥儒罗浮香影
溥儒1896-1963
溥儒出身贵冑,虽无师承,凭多观摩体悟皇室珍藏书画,画风由拟悟古人名画诗文蕴育而成。他笔下创作题材广泛,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其作品中,国学诗词之造诣自然融入其中,诗书画为一体,成一己空灵澹逸之貌,不让古人也。他笔下的仕女恬淡清丽、疏逸含蓄,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文人气息。本幅《罗浮香影》看似简洁而元素丰富,画面秀丽典雅不失古意,洋溢着浓郁的书卷之气。人物面容平和,娇俏可人,伫立于树下,微微低眸顾盼之姿,清新而无世俗之气,耐人寻味,体现了画家对传统中国文人精神的坚守。
嘉德香港很荣幸在此次秋拍为藏家朋友们呈献精心打造的「嘉享—生活尚品」专场,此全新板块囊括了一系列名酒佳酿、古巴产品、以及工艺品等富有生活美学的尊尚珍品,其中最为罕有瞩目的是一箱源自上世纪悉尼爱国华侨——郑鸿先生收藏的1957年产原箱「绿美人」茅台。之所以万众瞩目,是因为这是绿美人原箱茅台第一次出现在拍场中,这也为烈酒鉴藏家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入藏机会,得以在亚洲范围内购得此极为珍罕的贵州茅台。
01
唯一一款
「绿美人」是贵州茅台酒自生产以来唯一一款采用了彩色图案为背标的五星茅台。
02
唯一一箱
其完整性,24瓶保存完美,配件齐全,是目前全球已知现存唯一一箱五十年代出产的原箱茅台。
03
首现拍场
此为「绿美人」原箱茅台第一次现身拍卖场中,此酒相同年份单瓶曾以253万港币的价格成交,是次拍卖以24瓶原木箱的状态呈现,实属拍场首现,值得藏家期待。
此箱「绿美人」可谓集三个“一”为一身,其完整性、稀缺性均世所罕见。今秋十月,「绿美人」降临亚洲拍场,相信她带给烈酒鉴藏家们的震撼程度一定不言而喻。
贵州茅台酒,作为中国白酒的巅峰之作,每一滴精酿,都展现出悠然自得的平衡之美。其独特的甘冽香气与醇厚的口感,蕴含着千百年传统工艺的精髓,是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完美融合。
茅台之制,始于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其用料专精,必选上乘之红缨高粱;其水源特异,必取赤水河之清泉;其曲药精妙,必以小麦制曲,经三伏而成。每一细节,皆讲究天地合气,阴阳调和,方得其中三昧。茅台之酿造,首重时节,必逢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历经四时之轮转,十二月之沉潜。发酵之时,取自然之微生物,集天地万象于一窖,经土窖之温润,粮心之发散,曲香之氤氲。七次取酒,须得五年之潜心;而三十年之佳酿,方能勾兑出甘醇圆润,酒体丰盈,余韵悠长之奇珍。故其工序可谓艰辛,需历五百道之精巧,九千日之守候。
金龙酒家遗存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澳大利亚悉尼华侨界有一位颇有影响力的华侨领袖—郑鸿先生。郑鸿先生创立的“金龙实业公司”涵盖多项国际业务,其中包括在悉尼家喻户晓的中国饭店——金龙酒家。
在那个国家特殊困难时期,茅台酒担负起了很重要的出口创汇的任务,郑鸿先生虽身处海外,但对国家发展建设十分关心,于是便立即引进茅台酒进入金龙酒家销售,为茅台酒在海外知名度的提升做出了贡献。1972年因种种原因经营多年的金龙酒家宣布闭店,在酒家库房里的茅台酒也得以留存下来,后经郑鸿先生后人精心保存,使得这批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产的茅台酒,还能以近乎完美的状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50年代初,贵州茅台酒虽已蜚声海内外,但甘冽香醇的酒质与较为简陋的包装很不相称,各地出口商纷纷要求改善茅台酒包装,于是这款独一无二的1957年产五星茅台便应运而生。这款酒最大的亮点是它的背标,采用了以绿色为主色调的仙女献酒彩色图案。我们可以见到鲜花、绿叶、美人、美酒组合在一起,美轮美奂,故称'绿美人'。这也是自1953年贵州茅台酒生产以来唯一一款采用彩色图案为背标的普通茅台酒。
这款“新潮”的茅台酒在香港的上市,标志着茅台酒包装的变革成功。《茅台酒厂厂志》记载了这一历史时刻,香港代理商赵经理在发布会上发表讲话,香港媒体纷纷报道这款新装茅台酒的华贵与优雅,它成为了春节宴会上的宠儿,备受推崇。
这款酒采用白色瓷瓶做酒瓶,瓶身上釉,既美观又防渗漏。背标顶端部分画有二位仙女手捧金爵献酒,由时任香港五丰行营业二部副主任的李欢先生,从敦煌壁画和古代青铜酒具——爵当中吸取灵感后创作而成。这也是最早的“飞天献酒”图案的形态,其后成功注册并投产的'飞天”牌茅台酒商标便是以该图案为蓝本。
背标中部的背景图案为一幅贵州山水画,由当时知名画家黎葛明先生绘制,四周鲜花飘带美女围绕,中间为茅台酒简介正文。在背标边角处,“茅”、'台”、'酒'三字巧妙地隐藏在背景图案中,可以视作是最早的茅台酒防伪暗记。图案左侧印有画家的签字签名。
此次拍卖我们还带来了近百件雅逸精品,包含20件稀缺茅台,48组古巴高奢产品以及多件家具及工艺精品,所有拍品经各地搜罗,保存完好,且市场罕见,为追求生活品质的藏家们提供了难得的收藏机会。
2012年产特殊茅台酒
年代:2012
48瓶/500ml(4箱×12瓶)
酱香型53度
估价:HKD100,000-500,000
12瓶/500ml(1箱×12瓶)
估价:HKD50,000-120,000
本专场还囊括一系列古巴产品,市场难得一见,敬请期待。
胡惠春(1910-1993),名仁牧,字惠春,号渭村,大收藏家,以「暂得楼」名世,大千屡有精作相赠。其父亲胡笔江被称为「中国十大银行家」之一。曾任交通银行北京分行经理,又创办中南银行,在金融界地位显赫。胡惠春早年居于沪上,于1945年被聘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专门委员,1950年被聘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胡惠春先后两次把自己收藏的珍贵陶瓷器共359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上博为此开辟「暂得楼」专室陈列。
饶宗颐味辛轩
立轴水墨纸本
戊午(1978年)
32×94cm
收藏大家胡慧春以「暂得楼」名世
初到香港,掌管中南银行的胡惠春,不惜以重金收购散佚文物,并积极协助「秘密收购文物小组」,与徐森玉、徐伯郊一同努力抢救国宝「二希」—王珣《伯远帖》和王献之《中秋帖》,使「三希堂」得以完整保存。1960年,胡惠春创建「敏求精舍」,德高望重,担任八届主席。「敏求精舍」至今仍保持着极高的收藏品位,集中了港岛诸多收藏鉴赏大家。
←左右滑动观看→
张大千胸次新收一华山
癸卯(1963年)作
37.5×104cm
1963年春,「张大千画展」在新加坡维多利亚纪念堂举行。画展精印专刊写道:「张大千先生的画,是全世界无人不知,无人不佩服的艺术瑰宝,他不仅是中国的伟大画家,也可说是当代世界画坛的宗匠」声名饮誉天下。随后大千赴香港暂留,不仅见到了成都来港的家人,也与诸多老友相聚,畅叙别怀。适逢成立不久的「敏求精舍」雅集,与敏求创始人胡惠春等居港重要藏家相见甚欢。正是在这次见面中,张大千得观胡惠春所藏宋拓珍本华山碑。此「汉隶第一品」后辗转入藏故宫博物院。胡惠春自署斋名「胸华阁」。大千欣然命笔题额,并特绘此「华山图」于自制罗纹纸上题赠,妙趣横生,极为经意。由胡氏家族庋藏逾半世纪,本季首度释出亮相,颇堪珍赏。
《西岳华山庙碑》乃是胡惠春藏匣中的重要碑帖。金农曾盛赞「华山片石是吾师」。《西岳华山庙碑》历来受到文人的推崇。围绕此碑展开的金石考据活动众多,并由此出现了大量诗文序跋,因而成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汉碑代表。唐代即有文人为其题记,欧阳修称「此所谓集灵宫者,他书皆不见,惟见此碑。」至明代中后期,原碑损毁,世所罕睹。明末以来文人复兴汉隶,《华山庙碑》担任着重要角色。到清代,经清朱彝尊、王澍、翁方纲等金石学家的推动,称其为研究汉隶的一个典型。明清时期,《西岳华山庙碑》经全祖望和宁波天一阁递藏,又经阮元、端方收藏。清末,端方之女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权成婚时,将此碑帖充作妆奁,后又辗转来到胡惠春手中。1975年,此本归于故宫博物院收藏。
《西岳华山庙碑》故宫博物院藏
1963年,在香江敏求精舍的一次雅集中,因缘际会,张大千得观此宋拓华山碑兴奋不已,主人胡惠春的胸襟和修养也一目了然。大千故借陆放翁「老夫合是征西将,胸次先收一华山」挥毫泼墨,作「华山图」。为表郑重,特意使用自制仿宋罗纹纸。大风堂特制罗纹纸,略带淡淡赭色,帘纹疏密一致,极能发墨韵,表现质感肌理,非重要作品不用。这样的泼写兼施,使古意与抽象充份结合,完美演绎了这一时期的创作爆发力。
六十年代,张大千频频主办国际画展
大千自五十年代辗转香港、日本、印度、阿根廷,举家迁往巴西。苦心营造「八德园」,是完全按照中国庭园格局的优美园林。他将之称为「摩诘山园」,在这里居住了17年。他在园中尽情创作,驰骋胸怀,六十年代初期,形成泼墨泼彩的鲜明风格。在此「华山图」中,可以看出笔墨上的实验性,以具象的景观为基础,施以泼墨泼彩,造成朦胧奇幻的印象。嶙峋的山石,飞流直下的瀑布,陡峭的道路,险绝的山峰历历在目。
(局部)
而色墨混合的技法,营造出浮光掠影的效果,颇具表现主义风格。画面中的山体均以色墨大笔涂抹、泼洒而成,通过水与墨交汇自然流淌呈现的纹理,表现山体的质感。画面下方,水墨未干之际,立即以石青上色晕染,石青与墨色浑然一体,是画家将早期传统山水训练和后期泼彩风格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典范之作。
大千一生两上华山,自然人文都了然于胸。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境内,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其山势峻峭奇险,自古以来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誉。它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云台、玉女相辅于侧,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气象,烟云变幻,观之无不受到强烈的震撼。1936年,大千以唐人张僧鹞笔法作没骨山水《华山云海》图,富丽华瞻,引得世人称奇。傅增湘题诗称「瑰奇伟立,可上追马、夏。」在原题中,他写的却是「蜀道难」,「眼前忆着锦江来,今古纷纭玉垒。遂似李将军矣。」1958年,大千从巴西去美国,在纽约与旅美老友及门人欢晤时谈及华山,兴致陡增,提笔作《华山苍龙岭图》谓:「青天一夜银河泻,涨成大海开芙蓉。」
「奇险天下第一山」—华山
1963年,当他再次题笔表现华山,纵横捭阖之势外,又题笔「自芳洲还于三巴摩诘山园」,「芳洲」指重庆。是旧时张大千辞别故土、奔赴海外之地。可见此情此景,彷佛与知交故旧「同在芳洲」,饱含怀乡之情。在港期间,北望神州,乡思万斛,缅怀故人,梦景依稀。大千即将启程去往巴西,回到他在异国他乡营造的家园,那是他的「自古华山一条路」,也是他的「无限风光在险峰」。
袁枚行书七言诗
镜心水墨洒金笺
庚戌(1790)年作
97×33.5cm
郑燮兰花册
册页(十二开)水墨纸本
28×38.7cm每幅
出版:《扬州八怪书画集》,第八册,香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970年版。
出版书影
狄平子、强运开甲骨文、行书诗
镜心水墨纸本
18.6×49.5cm
18.5×51.5cm
百达翡丽
18K黄金
手动上弦隐藏式女款镶钻腕表
REF.3367/1
约1970年代
估价:HKD150,000-250,000
18K白金
手动上弦女款镶钻腕表
REF.4123/1
估价:HKD160,000-260,000
伯爵
手动上弦密镶钻满天星腕表
约2000年代
手动上弦女款青金石腕表
特别订制款
约1980年代
估价:HKD80,000-150,000
14K白金
估价:HKD55,000-85,000
杨玉璇制寿山田黄石古兽钮章
4.5×2.4×6.5cm;85.2g
印文:静余。
款识:玉璇。
成交价:RMB7,015,000
中国嘉德2024春季拍卖会
杨玉璇制寿山石雕举经罗汉坐像
5.4×3.7×7.5cm
成交价:RMB1,495,000
中国嘉德2018秋季拍卖会
杨玉璇制钮寿山田黄石太狮少狮钮方章
4×4×5cm;164g
印文:燕山宋氏金坡珍藏书画印。
边款:戊辰七月望赵之琛作。丁卯九秋又栩刻。
成交价:RMB6,670,000
中国嘉德2018春季拍卖会
杨玉璇刻太平喜象寿山田黄石印章
高:3.6cm
钤印:南陔日永
边款:玉璇。
成交价:RMB8,050,000
中国嘉德2011春季拍卖会
傅抱石
144×363cm
成交价:RMB82,800,000
52.5×61.5cm
成交价:RMB11,327,500
立轴设色纸本
78×123cm
成交价:RMB8,970,000
110.5×43.2cm
成交价:RMB3,565,000
60×105cm
成交价:RMB1,667,500
从青铜到明式——狮纹三弯腿研究
中国家具的造型及纹样,与青铜器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明式家具的兽面纹、兽足及三弯腿的演变,就受到青铜器的深远影响。
远古先民造物制器,常常效法自然,以敬天为礼制中心思想的青铜器,将具备祥瑞之气的奇珍异兽附于器物之上,是很自然的事情。例如86年沣西发掘出土西周漆案的铜足,即仿生瑞兽的蹄足,加以抽象的纹饰升华,尽显祥瑞和珍奇。日本美秀美术馆藏战国错金银神兽器足,是此类器物的经典之作。
《西周时期的铜漆木器具_考古》,1992年.06期
浙江省博物馆藏西周早期昭王麦方鼎,传光绪年间浙江永嘉出土。四足足端犹如鹰爪攥起,为西周仅见的造型。还有些青铜足模拟象、熊等造型,甚至以人面兽足结合的形式出现于青铜器上,如国家博物馆藏周昭王才簋,三足为象首象鼻;首都博物馆也藏有1981年北京琉璃河M1026出土,西周早期象鼻足簋;新疆博物馆察藏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出土的人面兽足铜方盘等等。
浙江省博物馆藏西周早期昭王麦方鼎
两周时期的青铜鼎簋等器,常以饕餮纹兽面和兽蹄为足,以抽象化的云雷纹等代表兽首的额眉鼻口,而非具象化的兽面形象。其典型的代表有上海博物馆藏厚趠方鼎、安徽博物馆铸客大鼎、襄阳博物馆大司马铜鼎等等不胜枚举。2002年枣阳九连墩M1出土的战国镂空纹铜案,四角上翘,案足即为饕餮兽面蹄足。
此一时期的器足多为直线型,少有弯曲,猜测与铸造工艺有关。汉代仿生器足简化,略去了饕餮兽面,仅以蹄足呈现,且多用于漆木器。例如扬州博物馆展出的铜包角漆案和折叠漆几、湖南长沙小林子冲工地出土陶案、江苏仪征胥浦101号西汉墓出土木案、大葆台汉墓一号墓出土铜案足、仪征博物馆藏出土木案、敦煌博物馆藏三足铜圆案等。这类蹄足略带曲线造型,系模仿动物体态的结果。河北省博物馆藏中山王刘胜墓的两张漆案,案足上部安装合页,可以将铜案足折叠。这一类铜案足已出现符号化的趋势。
汉扬州博物馆木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兽足呈现折转弯曲的形态,甚至有的刻意突出关节特征。南京象山琅琊王氏7号墓出土的陶凭几、南京市油坊桥磨盘后山南朝墓出土陶凭几、河南博物院中原古代石刻艺术展上造像碑雕刻的凭几等,都体现这一特点。
晋南京象山琅琊王氏7号墓出土的陶凭几
这时期兽面纹已表现得更为具象,眉眼口鼻刻画的形象而生动,完全不同于早期的饕餮兽面。
南北朝兽面石雕大同北朝艺术博物馆
唐宋时期,兽面吞口向下沿为兽爪的腿足形式多起来了,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太原纯阳宫山西古建博物馆藏,唐开元七年造常阳天尊像,是中国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道教神像,神像正面雕兽足凭几。少室山崇唐观太上老君像,制于武周长寿二年(693年),老君身前所依的凭几,腿足即兽首兽爪。
唐开元七年常阳天尊像太原纯阳宫山西古建博物馆藏
重庆大足石刻的宋代摩崖造像,多带有这类兽足凭几,且成三弯之势。大足北山泗州大圣龛石刻凭几,兽首的形态与前述南北朝石雕兽面几无二致。
宋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大足北山泗州大圣龛
入明之后,这种兽足三弯腿在家具上时有出现,鲁班经匠家境书中就有这类腿足的形态,说明这种造型在明代已然成为一种定式。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收藏的明代三彩道教天尊像,底座与脚踏一体。底座四足兽面吞口,雄阔壮实;国家博物馆藏明人仿仇英汉宫乞巧图,嵌理石罗汉床的三弯兽足,鬣毛蓬松上扬;此外,内阁文库藏明代刻本《西游记》插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宋旭《罗汉图册》、佛山祖庙博物馆藏《真武灵应图册》、甘肃兰州永登妙因寺明宣德壁画等,都有此类形象。
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明代三彩道教天尊像底座
明人仿仇英国博馆藏汉宫乞巧图
成都僖王陵墓主人是朱元璋的曾孙,陵墓地宫石供案刻兽首吞口,怒目圆张威猛健硕;重庆大足区板昌沟摩崖造像群,雕刻于宋代,造像前的供案应是明或以前所制,其案足刻兽首三弯腿。
明僖王陵地宫石供案供桌
宋大足区板昌沟摩崖造像供桌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清早期家族肖像册,一张妇人坐像的右侧,露出海棠形香几的一角,恰好描绘出一条完整的兽面三弯腿,腿足蜿蜒却带有张力和弹性。
清早期家族肖像册大都会
由此可见,兽首三弯腿在宋代基本成形,至明代已完善成熟。
那么,究竟这种兽首是何种动物?查阅典籍,前辈学者对此并未有准确的答案,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书中,讲述乙13号炕桌时写道:「腿子在肩部刻兽面,足端刻虎爪或虎爪抓珠」,并将该炕桌命名为「虎爪足炕桌」。
传世明清家具中,这类兽面兽足三弯腿最多的炕桌,总数不少于60件。其兽面形象相对统一,其模仿对象非狮即虎,应该非常容易判断,但为何不做定论?问题可能出在兽首的发式上。中国人对艺术化的狮子的印象,多数停留在石狮上,比如天安门前的石狮,以及随处可见大院寺庙门口的狮子。明清两朝的石狮,都是头顶涡卷发,基本没有直发。而家具肩部的兽面,除了眉毛及额顶的头发卷曲之外,耳后还常常飘着一缕或几缕直发。由于见惯了石狮的卷发,故不能确定家具上的兽类品种,只能以兽首概之。
其实,且不论现实中狮子并非卷发,雕刻艺术品中的狮子亦未必都是卷发。比如北京碧云寺明代石牌楼上的太狮少狮,披头散发;四川平武报恩寺明代香炉座上的狮子,脊披鬣毛;居庸关云台石刻,持国天王身上的狮子也是直发。不一而足,表明狮子发式并非固定的卷发。
北京碧云寺明代石牌楼太狮少狮
元至正二年居庸关云台石刻,持国天王身上的狮子
这与鲁班经所绘的形象反而是一致的,最为关键的是,国立公文书馆所藏《新镌工师雕斲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中,不仅绘出形象,还附有文字说明,清晰的写着“雕狮象花….”。由此可以断定,家具上腿足肩部的兽首,是狮子!
是次香港秋拍,就有一件黄花梨狮纹三弯腿长条桌。条桌的束腰颇为特别,不似寻常以薄板立于桌面与牙条之间,而是以厚板横陈,外沿上下踩边线,中间起弧面,显得格外惹眼。肩部狮面雕琢细腻,眉眼生动。
三弯腿先直后曲,近地处弯出劲道,蓄势待跃。狮爪攫球,保存较完整。
条桌长近2米,宽逾60公分,高87公分,较一般条桌略高。
炕桌、杌凳之类的矮型家具,三弯腿多见。山西等地漆木桌类家具,亦时有三弯腿。但黄花梨三弯腿长条桌,则甚为稀见。盖因材料珍贵之故。故宫家具全集刊载的类似三弯腿桌类4例,亦不见黄花梨者,而是剔红、描金或紫檀半桌等,也属稀有。
资料库中大大小小近900例紫黄条桌,施以三弯腿的,不过区区数例(紫檀展腿式除外)。如徐展堂旧藏的供桌(见王世襄研究增补例),87年苏富比和94年佳士得的两个小条桌。较大一点的条桌,前年苏富比有一件方马蹄的三弯腿条桌。前加州古典家具博物馆的象鼻腿长条桌,则比较出名。
四百余例方桌,所见三弯腿亦不足5件。较典型的是张德祥先生的六仙桌、两依藏的棋桌,以及埃塞克斯博物馆的,桌角镶嵌象牙。
与本场拍品极为接近的一例,目前藏于国博。但这件似乎不甚完美,兽耳不全,侧面腿足上的槽口,似乎露出些端倪。2015年纽约曾经拍过一件条桌,腿肩部浅雕兽面,腿间施罗锅枨,底足已转化为回纹马蹄足,清式意趣明显,与本品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黄花梨三弯腿兽足条桌
存世狮首狮爪长条桌,仅此两件,而本品是民间可以流通的唯一一件,弥足珍贵。
2024/9/9
下一站香港!继北京、上海、台北预展后,香港马上亦拉开帷幕,下周一中国嘉德香港2024秋季拍卖会香港精品展隆重开幕,展出中国书画、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瓷器工艺品、古典家具、珠宝钟表尚品,以及生活尚品专场六大板块精品,逾120件重磅珍品首度齐齐曝光。
此外,中国嘉德香港2024秋季拍卖会将于10月3日至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展览厅3CD盛大举行,隆重呈献囊括六大板块荟萃中外艺术瑰宝、近两千件珍稀精品汇聚,带来一场融汇古今、集萃中外的顶级艺术盛宴,不容错过!
古典家具
典藏之作翡翠蛋面套装
Lot1827
翡翠配钻石吊坠项链、耳环及戒指套装
吊坠:18K白金镶嵌蛋形及梨形翡翠,配镶总重约3.95克拉钻石;
耳环:18K白金镶嵌蛋形翡翠,配镶总重约8.00克拉钻石;
戒指:18K白金镶嵌蛋形翡翠,配镶总重约4.75克拉钻石
吊坠尺寸约61.5×27.2mm;耳环长度约36mm;指环尺寸约6码
估价待询
EstimatesUponRequest
7
8
9
“
清雍正
斗彩团菊纹小碗一对
”
青金蓝釉菊瓣盘
直径17.8cm
成交价:RMB2,357,500
中国嘉德2022秋季拍卖会
清康熙
青花五彩八月桂花花神杯
明永乐
青花海水葡萄纹折沿大盘
清乾隆
仿哥釉蚰耳石榴尊
珊瑚红地洋彩九秋同庆图碗一对
D:13cm
成交价:RMB8,510,000
中国嘉德2021春季拍卖会
中国嘉德香港很荣幸在此次秋拍为藏家朋友们呈献全新板块:「嘉享—生活尚品」专场,除了一系列名酒佳酿、古巴产品,还带来几件别出心裁的工艺精品,富有巧思。其中包括一件来自享誉国际的法国品牌——巴卡拉(Baccarat)的水晶大象形酒具,由巴卡拉水晶和銅鎏金打造,首次出现在1878年巴黎世博会,大放异彩,轰动一时。
今年适逢巴卡拉品牌创立260周年之际,我们呈献此件巴卡拉极具里程碑式的一件作品,非常有历史纪念价值。
Lot1896
大象利口酒酒具
材质:巴卡拉磨砂水晶大象铜鎏金烈酒箱
年代:1985
尺寸:62.5×56.5×29.5cm
估价ESTIMATE:
HKD1,500,000-3,000,000
巴卡拉——东方风情之代表作
由享誉国际的法国水晶制造商巴卡拉(Baccarat)公司制作,首次出现在1878年巴黎世博会,大放异彩,轰动一时,最后这件作品被巴罗达的大君(MarharajaofBaroda)购得,以纪念印度的大象节。
该模型的设计灵感来自建筑师让-安托万·阿拉沃因(Jean-AntoineAlavoine)的喷泉项目,项目由拿破仑于1808年委托在著名的巴士底(Bastille)旧址建造。这位野心勃勃的梦想家迷恋着古罗马的荣耀,下令在巴黎增建了不少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包括凯旋门、夏特莱广场喷泉等,处处彰显帝国的实力,也给巴黎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他建立起的整套城市体系被沿用了两百年之久,使巴黎成为欧洲最富魅力的城市之一。
尽管这一被称为“巴士底象”(ElephantdelaBastille)的喷泉从未真正建成,但一个由木材和石膏制成的巨大模型曾在1813年至1846年间矗立在现今巴士底歌剧院的位置。
传奇品牌——巴卡拉
巴卡拉(Baccarat)成立于1764年,是法国最负盛名的水晶品牌,由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特许在洛林大区的巴卡拉小镇创立。自诞生以来,巴卡拉便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卓越的水晶制品闻名于世。品牌的每一件作品均由技艺精湛的工匠手工打造,这些工匠需要经过十年以上的严格训练,才能掌握巴卡拉独有的切割、雕刻和抛光技术。巴卡拉是全球少数仍然坚持传统手工艺的水晶制造商之一。
巴卡拉在19世纪的多次国际博览会上大放异彩,获得了无数奖项,其中包括1855年巴黎世博会上的金奖。从皇室到国际名流,巴卡拉的作品始终是权力与奢华的象征。它的产品包括精美的酒具、灯具、装饰摆件和珠宝,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法式优雅与精致的生活品味。
品牌历史上曾为许多著名场合提供定制作品,包括为法国、俄国和英国等多个皇室定制的水晶灯具,以及为国际顶级酒店和宫殿提供的定制装饰。至今,巴卡拉的水晶吊灯依然是全球奢华场所的首选,象征着光辉与不朽的艺术价值。
除了经典的水晶工艺,巴卡拉还不断与当代设计师和艺术家合作,推出充满现代感的作品,既保持了品牌的历史传统,又融入了前卫的设计理念。如今,巴卡拉不仅是奢华的象征,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将工艺、艺术与日常生活完美融合。
今年又适逢巴卡拉品牌创立260周年,我们此次拍卖推出巴卡拉里程碑式的一件作品,非常具有历史纪念价值。
奇趣的大象外形精致奢华富有巧思
在钻石切割的全水晶金边托盘上,伫立着以磨砂水晶制成的大象,象征着印度教中的象头神,背部的酒箱由铜鎏金打造,雕刻精细,可随时拆卸。上方是一个带有铰链隔间的穹顶,酒箱内放置有四只巴卡拉水晶酒具,表面经镀金压花处理,描金纹样极具东方风情,瓶塞上标有“BACCARATFRANCE”字样,并置于可移动的底座上。
大象身披华丽的饰物,鞍座上挂有绳索和挂钩,象鞍边悬挂着十二只标有“BACCARATFRANCE”字样的迷你巴卡拉水晶酒杯,杯身描绘东方风情的图案。底座上同样刻有“BACCARAT”字样,两侧配有象神面具形象的象头把手。整体雕刻细腻,装饰华美,设计精妙,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富有巧思。
自19世纪末至整个20世纪,Baccarat公司为特别订购复刻了数个该酒柜的复制品。1985年,Baccarat公司重新发行了七件镀金青铜的原始模型复制品(参考Jean-LouisCurtis及VroniqueNansenet,《Baccarat》,HarryN.Abrams出版社,第91页)。此拍品2023年曾于伦敦佳士得以48万5千英镑成交,此次我们将以150万港币起拍。
Lot1897
路易十六世时期水晶烟灰缸
年代:18世纪
HKD50,000-100,000
此款落地雪茄缸出自路易十六时期,设计经典,造型典雅端庄,彰显出法式艺术的精湛工艺与高贵气质。雪茄缸底座及立柱采用全体铜鎏金工艺,金色的光泽流转于雕刻的每一处细节,配以巴卡拉(Baccarat)水晶制造的缸体,晶莹剔透的质感与流畅的切割面使整件作品展现出奢华的气韵,赋予使用者视觉与触觉的双重享受。
立柱部分采用了具西方古典神话元素的设计,主题为古希腊神话中的潘神(Pan)。潘神是希腊神话中象征自然的牧神,常被描绘为半人半羊的形象,居住在森林中,掌管自然、音乐与欢愉。他是自然力量的象征,是象征植物生命力的神灵。
此款雪茄缸,将实用性与观赏性完美结合,品相完好,极具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本次专场还将呈现一系列精心甄选的古巴精品,为您带来独特的品鉴体验,敬请期待。
《邢侯簋全形拓及诸家题跋》
123x61cm
HK$80,000-120,000
丰子恺《衍园课子图》
60x30.5cm
HK$400,000-600,000
这次马国权藏珍之中,有一幅《衍园课子图》,是丰子恺为他绘画的。丰子恺先生,大家小时候从课本里就认识,既是中国漫画艺术先驱,又是春风化雨的教育家。「衍」是生生不息之意,「课子」则指教育后代。
此所美术馆,先后和清华大学丶浙江美术馆丶温州博物馆等携手策展,接着又获选为「大运河美术馆联盟」成员,成为浙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民营文化空间。
谈及收藏境界,本季我们还有幸得到张珩后人委托,带来这位古书画鉴藏家的《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洋洋6,200页手稿,收录两晋隋唐以来2,200多件书画,著述其毕生之鉴赏研究理论思想,乃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
上述这些例子,虽然估价不属百万千万行列,但统统是饶有深度的艺术品,在「识货」的收藏圈子已引起颇为炽热的讨论研究,最后很可能带来喜出望外的成绩。
大家热衷耳熟能详的大师名作以外,还着重好玩丶学问深丶富有趣味的拍品-收藏沿着一条长长的大道,进入茂密的森林。荣景之下的喧嚣散去,面对低增长的市场,更要以多元拍品滋养广大藏家的兴趣,为下一个市场高峰做好准备。
张珩《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手稿
胡妍妍提及的「大运河美术馆联盟」,是由南京博物院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联合发起,以京杭大运河为主轴,集合沿岸多家博物馆及美术馆,以品牌形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书画的价值,绝大部份系于艺术家本人身上。可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大通秋泛图咏》,却是一幅出自冷名画家丶在十四年间升值了3,000多万的作品。
史上最有名的文人雅集,乃是东晋兰亭修禊,名士毕至,更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后世骚客倾慕不已,仿效者众。
时至康熙年间,有位名叫田雯的官员,监督北京通惠河大通桥漕运,发思古之幽情,仿晋人集事,与同好泛舟河上,传杯换盏,先请画师绘事,涂饰风流,又邀曹贞吉丶宋荦丶朱彦尊等十五位名彦赋诗,遂成《大通秋泛图咏》。
及至乾隆及道光年间,此卷又先后获得刘墉丶纪晓岚丶伊秉绶丶阮元丶王鼎等数十位鸿儒题咏。
《大通秋泛图咏》曾经两度在中国嘉德举槌,2010年以RMB280万易手,2024年则拍出了RMB4,140万。
首先,诚如我刚才所说,藏家一直在进步,而且是进步神速。大家现在鉴赏书画,估量价值,不再只限于画家的层面,而是懂得查阅题跋,深入研究字里行间的价值所在。博物馆藏品重视文物历史价值的概念,已为个人藏家所接受。
《大通秋泛图咏》近20公尺长,汇集了四朝五十馀位京师重臣雅士赋诗怀咏,从中更折射出有清一代政治丶经济丶漕运丶民生丶乃至官场等诸般状况,价值非凡。
清康熙至嘉庆间《大通秋泛图咏》
胡惠春是二十世纪的顶尖藏家
我们常说,拍卖讲求天时丶地利丶人和,此卷正是个中佳例。
通惠河于元朝修建,属于京杭大运河最北段落,为重要水上交通枢纽,掌握着北京的经济命脉。虽然漕运已经走进历史,但通惠河流经的通州区方兴未艾,近年升格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北京市人民政府所在。
政治及经济以外,通州亦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三大建筑之一即为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大通秋泛图咏》的其中一位主要竞投者,正是希望尽一点绵力,把之买下来捐予博物馆,触发了当时的炽热争夺战。
可见艺术品本身要是有内涵丶有深度丶有意义,碰上合适的时机,价值自然会提升上去。
《大通秋泛图咏》乃胡惠春旧藏。此君名字在古玩圈无人不识,瓷器藏珍天下闻名,堂号「暂得楼」正巧出自《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蹔(同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事实上,胡惠春为「收藏界天团」敏求精舍的创会主席,可说就是现代雅集的召集人。而他与一位风流名士的交集,又衍生出一段文人佳话和一幅传世佳构。
1963年,张大千来港暂留,适逢新成立的敏求精舍雅集。席间,他得知胡惠春珍藏宋拓华山碑,又自署斋号「胸华阁」,便借南宋文豪陆放翁「老夫合是征西将,胸次先收一华山」诗意,绘画《胸次新收一华山》相赠。
此件稀见的横幅华山佳制,完美融合大千早期传统山水训练和晚期泼彩风格,问世以来一直由胡氏家族雅蓄,今次在嘉德香港秋拍是首度现身市场。
从《兰亭集序》到《大通秋泛图咏》和《胸次新收一华山》,中国文人雅集之美,藉着这些珍品流传至今,正好体现了收藏之中至关重要的文化传承。
张大千《胸次新收一华山》
书画以外,古典家具也是嘉德香港拿手强项。纵观整个香港拍卖市场,只有他们为之常设季度专场。
藏家群体的改变,不单在于学问与修养,也包括品味和兴趣。
十多二十年前,家居装潢盛行绚丽奢华风格,近年则颇有点反璞归真的感觉,讲求简约丶天然丶宁静丶舒适。明式家具线条俐落,造型大方,着重木材自然纹理色泽,呈现一派空灵舒朗之感,与我们对生活环境的追求不谋而合。
去年春季,我们策划了《翠垄闲云-闲云山庄藏明式家具》专场,反应非常热烈,19件拍品悉数售出,拿下「白手套」佳绩。
来到今年秋季,嘉德香港再度带来闲云山庄雅蓄,今次焦点所在是一件优雅庄重的黄花梨香几。
提起香几,古董爱好者定必想起北宋宣和画院的《听琴图》。
此幅描绘雅集听琴场景,主人公道冠玄袍,凝神抚琴,身旁置一香几,香炉溢出缕缕香烟,两位听琴朝士沉醉于袅袅弦音之间,展现出静穆萧散的文人意趣。这位道服打扮的琴人,正是「文青皇帝」宋徽宗本尊。
燕居焚香,把盏闻香,一直是骚客向往的风雅之事,香几自然与这种文人意趣密不可分。在现代家庭中,香几或摆花瓶香炉,或放奇石盆栽,甚至是雕刻塑像,置于室屋一隅,煞是高情迈俗。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戾家。」宋人意思,是虽然称这四艺为「闲事」,实则需要认真对待,马虎不得。明式家具雅致简练,绝非随意而为,而是经过千锤百炼形成的,既体现出我们对生活品质与品味的追求,又把艺术收藏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所以受到许多脱俗高雅的朋友垂青。
北宋《听琴图》局部︱北京故宫
明晚期黄花梨嵌瘿木面三弯腿带托泥香几
巴卡拉磨砂水晶镶鎏金铜大象烈酒箱
嘉德香港2023年春拍,《翠垄闲云-闲云山庄藏明式家具》预展现场
总重13.98克拉
北京巡展现场
以本季《望星楼藏清代御窑瓷器》专场为例,虽然数量不多,只有11件,但悉数俱是精品,当中更不乏稀世难求的重器。在北京巡展期间,每日都吸引700丶800多人,包括一众新世代藏家到场欣赏。
早在康雍乾三代瓷器还未真正流行时,「望星楼」主人已对之情有独锺,构建起眼光独到的收藏体系。这位香港名藏家兼古董商的藏瓷,曾长期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展出,显示出博物馆级的品位。
这对盖罐为传世孤品,翻查全球已知记录,不见与之相同例子。此外,「瓷友」都知道,御窑瓷器能成对保存,且原装盖并无佚失,实在是千金难求。
全靠藏家的信任和团队的努力,玉器亦已成为嘉德香港的重要品牌。
谈到拍场的高古玉热潮,就不得不提「暂集轩」。
我们此前两度为这个台湾私人收藏举办专场,竞价气氛无比热烈。今次是压轴之作,是暂集轩於嘉德的第三次专场拍卖,也是最後一场。80多件上好古玉,包括焦点所在的黄玉神人面纹琮,玉器收藏家都格外重视。
众多艺术门类之中,最多人讨论认识丶欣赏研究的,必然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在一级市场中,这个板块由无数艺廊主导,世界闻名的博览会更往往是城中热话;二级市场里,也是风生水起,每每写下天价成交。
另一点有趣的是,每个城市的喜好似乎都甚为不同。以香港和北京为例,在同一个国家丶同一个时区,受追捧的名家与画家却是大相径庭。
当代艺术,不但是市场最火热的板块,也是艺术爱好者最离不开的部份。因为它最鲜活,富有创造力和探索精神,艺术家就生活在大家身边,所以也最能感染我们。
香港是中西融合丶海纳百川的艺术中心,聚集各地顶尖藏家,所以Vita(陈沛岑,部门总经理及资深专家)在立足中国当代艺术的同时,亦以国际视野选择拍品,我们可见图录之中,就把中国丶欧美丶乃至日韩的艺术家都尽括囊中。
高价成交的关键之一,是香港团队把握住了适当的时机。当时,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刚刚宣布,为庆祝开幕一周年,将于年底举办大型回顾展「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引来各地媒体争相报道。
拍卖后有好几位藏家和传媒朋友都跟我说,这个成绩远远超乎了大家预期。
我对这幅作品印象很深刻。首先黑金色的「无限网」相当罕有,拍场过去30年只见过五幅,而我们是最大的一幅。金色是最闪亮丶最外放的颜色;黑色则最深沉丶最内敛。两者一扩一缩,在碰撞间产生出无比戏剧性的张力。
台北巡展现场
草间弥生《黑与黑》
草间在一片单色之中,藉着色彩的明度与肌理变化,巧妙创造出空间的张缩。画作中心就好像黑洞一样,里面有着庞大的力量,把我们引领到宇宙最深邃处丶充满未知与想像的空间。
大家现在处身艰难逆境,岂不是更需要丶更应该像本作一样,对未来充满希望,最终方能迎来曦光?
朱沅芷《这里是纽约》
赵无极《24.01.73》
明·剔犀灵芝云纹盘
30.5cmwide.
伦敦苏富比,2006年11月8日,拍品编号7
明·剔红人物山水小方几
50cmwide.
日本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2005年5月30日,拍品编号1345
清乾隆·剔彩双龙捧寿方盘
21.2cmwide.
香港佳士得,2006年5月30日,拍品编号1530
清·芙蓉石仿竹纸镇
「空里疏香」款
12cmlong.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明嘉靖/万历·剔红婴戏图海棠盘
22cmwide.
清中期·紫檀浮雕梅花纹笔筒
21.4cmhigh.
清早期·紫檀人物故事图笔筒
15.5cmhigh.
乾坤堂,香港
惜木斋收藏,香港
参阅:
李久芳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竹木牙角雕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页18
清早期·竹雕兰亭序图香筒
20.2cmhigh.
伦敦苏富比,2009年11月4日,拍品编号182
黄玄龙,《竹器:嘉定竹刻海外遗珍》,翦淞阁,2007年,页118-119
参阅:黄玄龙,《竹器:嘉定竹刻海外遗珍》,翦淞阁,2007年,页118-119
清康熙—雍正·四体书法诗文紫檀笔筒
18.8cmdiam.
清早期·竹雕高浮雕松鹤延年笔筒
「沈少溪」款
22cmhigh.
马国权先生小像
1959年春,与二子合影
尚鼎书屋主人马国权先生(1931-2002年),号达堂,世居广州,自幼嗜好金石书画,广州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师从古文字学者、金石书画家容庚先生,1959年博士毕业后,先后执教于暨南大学、中山大学,1979年受聘为香港大公报撰述员,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考古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主持大公报「艺林」副刊、香港《书谱》杂志,经常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讲学及举行展览,曾任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暨南大学及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等。自以藏家独特视角贯穿成的一个个系列,与背后的故事中,我们能真诚的感受到藏者,数十年来认真的规划,蓬勃的兴趣,热烈的态度,在收藏过程中的沉浸与快乐。
清道光二十三年·太湖石摆件
「小有洞天」、「道光癸卯徐渭仁」款
28cmwide.
尚鼎书屋珍藏,香港
清·「壶中九华」灵璧石摆件
「云窝月窦削壁阴厓」、「泥留斋藏」款
43cmwide.
泥留斋珍藏
香港佳士得,2017年11月29日,拍品编号2961
十八世纪·东珠朝珠
123cmlong.
铭文:
「丁冉」
19.5cmhigh.
铭文
铜错银壶
28cmhigh.
西汉早期·铜错银壶
Lot1674
黄花梨无束腰马蹄足石面诗文琴桌
116x59x89cm
巴黎Jean-PierreRousset(1936-2021)旧藏;
重要私人藏家珍藏。
HKD6,200,000-7,200,000
木石之约——家具用石小考
木生来就向往天空,石则本能的坠向地心,这些向上和向下的矛盾力量,造就出升华与沉淀、柔与坚、曲与直、方与圆等等不可名状之美。
旧石器时代的历史划分,说明早期人类生活与石的密切关系。人类对石的加工是征服自然的创举,尤其是对石头的平面化处理,代表了生产力的进步。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沁水下川文化遗址中,发现一件17000年前的残石磨盘。最原始的石磨盘、石磨棒,可能是两块天然石块,后来人们逐渐将下面的石块加工成扁平状,将碾磨用的石块加工成圆柱形的磨棒。其后裴李岗文化遗址、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上百件石磨盘,不仅平面光洁,还有刻意加工的圆足,表明古代先民对石的加工使用已然熟练。
山西沁水下川发现的石磨盘17000年前河南博物院
石磨盘及磨棒,裴李岗文化河南博物院
河北郸城出土的汉故博士常山大傅王君坐榻、泰安县旧县村汉画像石墓出土石榻、望都2号墓出土合榻、临淄商王村2号墓出土石榻、密县后士郭汉画像石墓出土石案石榻等等,说明石制家具在汉代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
西汉石榻和东汉合榻
其后石制家具的品类渐渐增多,例如湖州市白龙山汉六朝墓出土石屏风,山东巨野前贺庄西晋画像石墓出土石几。
在北方,不少于13座南北朝墓葬出土石制围屏床榻。这些榻床的围屏,通常雕刻精美生动的图案,这种石板上雕琢装饰的习惯延续至隋唐,安阳市博物馆藏隋代麹庆墓石屏风,不仅在屏面上浮雕车马出行的场景,座墩上也以卷草为饰。
麹庆墓石屏风安阳市博物馆
唐宋时期是我国家具的发展完善阶段,石制家具的形制也随着多样,椅类和桌案类都有实物出土。五代康陵石供桌,1996年浙江省临安市玲珑街道祥里村后晋天福四年十二月(公元940年)康陵出土。桌面呈方形,四角委角,底座四面壸门托泥,是早期箱式壸门结构的遗韵。
五代康陵石供桌
河南方城盐店庄村宋墓出土了北宋绍圣、宣和年间的石桌石案石椅石屏风等,与宋明时期的木质家具形式基本相同,其中石灯挂椅系有椅披。
宋河南方城盐店庄村宋墓出土石椅
琴桌以石为面,最好的例证当属宋徽宗《听琴图》中的琴桌。虽然《听琴图》的作者尚存在学术争议,但其创作年代在政和年间已成定论,自然真实的反映北宋末期的家具形态。图中琴桌的桌面呈青黛色,并带有细腻的花纹,基本可以断定为某种石板。
宋徽宗《听琴图》局部故宫博物院
宋代洪迈编撰的《夷坚志》载:「乾道初,内侍陈源坐罪谪郴,诏籍其家赀出鬻,将作吕丞义卿得二物:其一琴台,虢州月石所作,色紫而理细,茂林修竹,江村小景,工妙不可名状。」宋徽宗的琴桌面心色泽纹理,与洪迈所说的虢州月石极似。
木桌石心的另一个佳例,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佚名《婴戏图》轴。画中描绘一群孩子表演傀儡戏,其中一个孩子操纵木偶,另外两个击鼓打镲配乐。木偶戏的舞台则是一张放倒的朱漆小案,案的形制简雅,但雕饰华美富丽。案面嵌装石板,淡绿的底色,纹理如雾霭中的山峦若隐若现,仙气氤氲。
宋佚名婴戏图轴台北故宫
由文献和绘画影像可见,至迟在宋代,木质家具镶嵌石材已经出现。但文字和图像仅限于石材平面装嵌于桌面案面。虽然有苏轼《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等宋代诗词,提到过石屏风,但无法判断诗词中的屏风是纯以石制,还是木质嵌石。因此基本可以认为,宋代并未出现木质屏风的屏芯用石板立面装嵌。
目前已知最早的装嵌石面的实物,是鲁荒王朱檀墓出土的一对顶牙罗锅枨平头案,朱檀葬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该案目前收藏于山东博物馆。
鲁荒王朱檀墓出土
朱檀入土的前一年,曹昭的《格古要论》成书,书中「异石论」一章提及15种石材,有桂川石、太湖石、英石、霞石、乌石、鬼纹石、石琉璃、云母石等赏石。而可「锯板」用于装嵌「桌面砚屏」的石材,有竹叶玛瑙石、土玛瑙、红丝石、南阳石、川石、湖山石等6种。大约70年后,王佐《新增格古要论》(书成于天顺三年(1459))在《异石论》中加入灵壁石、永石(即祁阳石)、试金石、昆山石4种石材。
因此可知,以石板镶于屏风的立面装嵌做法,在明初洪武时期出现,但可能不早于宋代。而我们熟知的大理石,在王佐著书时尚未出现。因而可以推知,大理石用于家具的年代不会早于明天顺。有专家学者根据文征明《真赏斋赋》中提及的徐溥旧藏大理石屏猜测,大理石屏风最早制作于成化、弘治年间,这也印证了曹昭、王佐著书时,大理石并未广泛使用,其出现年代晚于玛瑙石、南阳石、永石等。
明清之际,嵌石桌案、屏风、罗汉床、架子床、香几等家具大量出现于绘画当中,如镇江本及大都会本《杏园雅集图》、《五同会图》、《甲申十同年图》、《玩古图》等等。《上元灯彩节》中,宽绰的街道集市上,各类家具当街售卖,清晰可见多数家具镶嵌石板装饰,足见当时嵌石家具何其风靡。
明佚名上元灯彩图
前述宋代佚名《婴戏图》的面心石材,从底色花纹来看,极有可能是明初曹昭在《格古要论》异石论(书成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中提到的南阳石,也称为绿石:「纯绿花者最佳,有淡绿花者、有五色云头花者皆次之。性极坚细润,锯板可嵌卓面砚屏。」
明晚期黄花梨无束腰石面诗文琴桌,面心所嵌正是这种绿石,是明早期就已广泛使用的家具嵌石。
该桌选材精良,造型肃穆清秀,挺拔俊雅。整块石板选料尤为难得,色彩绚烂,层次分明,周匝的纹路如碧波荡漾,中间的淡绿色花纹,如落入碧波的繁星,划破湖面的宁静,卷起千堆雪,波谲云诡,充满诗意和遐想。
更为难得的是,彼时的主人,将心中念想铭刻于案面一角:「质赋衡峰贞,似玉温而理莹,而礼弍奏,虞弦熏风更续,人对明光伫瞻,补牍。」
铭文中的前半段大意为:「石纹天赋资质与衡山相似,其质地坚贞又温润如玉,是一块光洁像玉的石头,温和而美好。」表达对桌面绿石的喜爱之情,殷殷切切。
而「虞絃」则有所特指。《礼记·乐记》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因而以「虞弦」泛指琴。明代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强对南薰奏虞絃,只觉指下餘音不似前。」明何景明《题严内翰赐扇》诗曰:「象轂银鐶倍光宠,好扬薰风助虞絃。」明代诗词中的熏风、虞絃,与石上铭文中的词语何其共鸣:「在和暖的东南风里抚着琴弦。」最后「亦可伫立于宫殿,临视奏章。」则是读书之余的遐思远眺,表明主人手不释卷。
铭文突出了抚琴和阅读的双重用途,因此可知其既是琴桌,也是书桌。前文中两条宋代的史料均与琴桌琴台有关,也恰恰为这件琴桌做出最好的注脚。
家具的使用功能常常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除了特定场合量身定制的家具外,桌案类家具的功能多样。比如金瓶梅中反映出明代人生活与今不同之处,是喝酒与吃饭是两件事,分别进行的,基本都是先吃饭,待残羹剩菜撤下,再上下酒小菜喝酒。同一张方桌,吃饭的时候叫饭桌,喝酒的时候就叫酒桌,不会因为吃完饭再喝酒时特意换一张桌。所以有时我们非要给一件家具加上一个功能性的名称,是不科学的。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对琴桌的释义为:广义指不同尺寸的条桌,狭义指专为弹琴而制的桌案。《鲁班经》中有「小琴桌式」,相对而言应该有大琴桌。因而琴桌的尺寸不一,比如故宫藏两件漆木琴桌,高度为71厘米,而上海博物馆的黄花梨琴桌,设有音响,专为弹琴而制,高度却为82厘米。足见琴桌的尺寸并无一定之规,适合弹琴就好。从本品的尺寸看来,该桌是为主人量身定制,因而该桌的高度与常见的不同。
铭文后刻「朝文」印,经查,朝文为明代武进人徐纮之字,弘治庚戍进士,以刑部郎出为广东按察司佥事。徐纮曾编著《明名臣琬琰录》,被收入四库全书。
两年前,一件项元汴款黄花梨镶大理石带屉板小香几,拍出4000余万元的善价,可谓一字值千金。
本拍品为巴黎Jean-PierreRousset(1936-2021)旧藏,购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最具代表性的文人家具,望藏者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