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信息显示,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确认参加今年进博会的国家展,总参展数量超过第六届。企业商业展将继续保持超大规模,展览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目前,第七届进博会的展品已经相继进馆,这也标志着今年进博会已经蓄势待发。
“全勤生”热情满满
7年来,进博会“溢出效应”也不断加强,已成为全球新品的首发地、前沿技术的首选地、创新服务的首推地:“全球好物”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市场,有力助推国内消费结构转型升级;高精尖产品及国际先进技术有效促进国内产业链加速构建。这也使得多家跨国药械企业希望搭载进博会平台,实现“展品变商品”的目标。
诺华是去年在中国增长最快的跨国医药公司之一(年增长率达到17%),而在今年上半年,诺华在中国的净销售额也实现同比增长29%。自2018年参加首届进博会以来,诺华已有近40款创新药及适应症在国内获批,其中包括许多在获批前就已在进博会亮相的创新药,多款“展品变商品”,并实现“展品推动重大投资及落地”。本届进博会,诺华将携放射配体疗法、乐可为再次亮相,并首次展示肾病管线组合。与此同时,本届进博会上,诺华将设立专区,展示在拓展县域市场、助力国家政策强基层,提升县域市场医药可及性的努力。
本届进博会上,葛兰素史克(GSK)展台将由“战略管线及研发”“疫苗”“呼吸”及“特药”四个部分组成,全方位展现GSK的创新研发实力与医疗解决方案。今年GSK首个长效HIV暴露前预防药物艾普特(卡替拉韦注射液)迎来获批后中国首展,预计不久将惠及中国民众。卡替拉韦长效方案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作为HIV综合预防措施的一部分。GSK“明星”产品欣安立适(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希瑞适(双价人乳头瘤病毒吸附疫苗)、新可来(美泊利珠单抗)等也将继续亮相。
重磅产品首秀登陆
进博会是加速创新成果引入和落地的“驱动器”和“孵化器”,加码进博会也成为跨国药企的重要选择。
从之前的“头回客”到“回头客”,如今,第三次参展,吉利德已成为了进博会的“老朋友”。今年,吉利德将聚焦病毒学、肿瘤学、真菌学三大核心领域,在500平米的展台上将以重磅新品“诠释”新质生产力。例如,罕见病新药Seladelpar将在中国进行首秀。该药物于2024年8月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临床试验表明,Seladelpar能持续改善患者的瘙痒和胆汁淤积等症状,解决了传统药物未能解决的问题;艾滋病治疗药物Lenacapavir,以其“半年一针,100%有效”的显著疗效,也将在进博会上展示其重要的临床进展。据悉,吉利德已向中国药品审评部门提交了Lenacapavir的上市申请。
曾作为GSK的前消费健康业务单元,在2022年第五届进博会上,赫力昂完成了作为独立消费健康公司的公开首秀。今年是赫力昂第三次以100%专注于消费健康的独立企业身份参展,将带来共70多款产品及创新解决方案,包含了17款今年或明年新品,其中5款为全球首秀产品,8款为中国首秀产品。
当前中国正面临人口结构性调整,包括不孕不育在内的健康问题,仍面临着显著的防治挑战和需求缺口。三赴进博,欧加隆携生育创新成果亮相,其中包括在研药物SJ02,作为一款长效重组人促卵泡激素-CTP融合蛋白注射液(FSH-CTP)本次将亮相进博,如获批上市,该药物有望成为中国首个上市的长效促卵泡激素,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更多元的助孕选择。
提速医疗创新
作为全球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医学创新领导者,爱德华今年将携MITRISRESILIA二尖瓣瓣膜新品奔赴进博之约。与此同时,在本届进博会上,爱德华将与华润广东医药有限公司正式签署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项目的战略合作备忘录,通过多方合作,爱德华希望促使更多、更优的创新产品尽早引入中国。
本届进博会上,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将带来儿童近视管理和成人调节力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其中,在近视领域,今年进博会上,集团将携手专家发布平光星趣控镜片重磅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行涛、陈志团队带领,表明平光星趣控在近视预防方面的效果,让儿童近视可控更可防。这也是全球首个光学镜片用于近视高风险人群的干预研究。
中国市场足够大,正在不断吸引跨国药械巨头加速市场布局,借力进博会舞台,各参展商、采购商乃至社会各界已经形成“以合作促创新、以创新强合作”的良性循环,推动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