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OpenAI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了「GPT-5」的专用商标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已申请商标,但这并不意味着GPT-5会立即开发。
早在今年4月份,OpenAI「掌门人」SamAltman明确强调公司没有在开发GPT-5。
SamAltman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还作证称OpenAI的GPU算力吃紧,他甚至希望ChatGPT的用户越少越好,这样他们不用受限于庞大的计算量。
马斯克与扎克伯格自上个月约架后一直没有公布后续,让不少网友怀疑自己是不是又被这两位互联网顶流玩弄了。
但就在今天,马斯克宣布这场世纪大战将会在X上直播,全过程的收益将会作为慈善捐赠给退伍军人。从他斩钉截铁的语气来看,这对冤家似乎是要来真的。
不得不说,马斯克还是非常懂得如何给自家平台造势的,把两人身体上的对抗,上升到了两个平台的流量战争,不知道扎克伯格会作出怎样的回应。
有网友用AI模拟出了两人在斗兽场对决的画面,你觉得实战时谁更能占据上风呢?
AI绘画的大舞台最近一直被StableDiffusion和Midjourney占据,OpenAI的Dall-E2成了被遗忘的「第三名」。
不过这个局面很快就会被打破,据YouTube技术博主MattVidPro透露,「闷头干大事」的OpenAI一直在秘密测试其新版本的生成式AI成像模型。
从MattVidPro展示的新模型样张来看,它可以用奶酪雕刻出异想天开但异常逼真的动物图像,还可以完美地复刻「士力架」和「赛百味」等标志性标志,和Midjourney有的一拼。
新模型支持多种长宽比的图像生成,适合各种平台和设备,还可以精准地解读Prompt提示词。
虽然OpenAI尚未透露该模型公开发布的官方计划或其官方名称,但MattVidPro推测它可能是现有Dall-E2模型的升级,可能以Dall-E3的形式发布。
目前,该模型处于开发阶段,仍在严格保密,全球只有约400名人员获准进行测试。
完成了Twitter的改造后,马斯克最近又在忙另一件大事:把AI.com收于自家的xAI麾下。
今年2月份的时候,OpenAI以约753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购买了域名「AI.com」,当你输入该网址后,就会自动跳转到ChatGPT的网站。
而现在你再在浏览器搜索栏上输入「AI.com」时,跳转的页面将直接被重定向埃隆·马斯克旗下的AI初创公司xAI。
目前尚不清楚马斯克为了这个昂贵的域名砸了多少钱。有观点认为,马斯克此举是为了在AI领域持续扩大影响力,使自己的公司成为AI领域的中心,从而与OpenAI、微软、谷歌等公司展开竞争。
跳转链接
随着苹果2023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库克接受了路透社的采访,并指出苹果在生成式AI方面的投资已经有好些年了。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各种AI技术,其中也包括生成式AI。我们将继续在这方面投资,负责任地用这些技术来推进我们产品的创新,以帮助人们丰富他们的生活。显然,我们投资了很多,这些都体现在我们的研发支出上了,你也能看到。
路透社指出,苹果的研发支出在第三季度上涨至226.1亿美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31.2亿美元。
在此之前,库克一直比较少如此直接地提及生成式AI,大多都只是概括性地谈论AI技术和机器学习。
今年5月,库克称AI的确有潜能,但同时也有「需要理清的问题」。此外,库克今天在接受CNBC采访时,再次提起了生成式AI:我们将AI和机器学习视作基础核心技术。它们基本上根植于我们建造的所有产品里。研究层面,我们多年来都在研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包括生成式AI。
至于苹果的第三季度财报,其总营收为818亿美元,同比下降1%。按业务拆分如下:
iPhone营收为396.7亿美元,同比降低2%;iPad营收58亿美元,同比降低20%;Mac营收68亿美元,同比降低7%;可穿戴设备/家庭营收83亿美元,同比提升2%;服务营收212亿美元,同比上涨8%。
苹果表示,其全球付费订阅用户规模突破10亿,服务营收也创造了历史新高。
Google和日本大阪大学发表了一项研究论文,展示了一种将大脑活动转化为音乐的技术。
研究人员邀请了5名志愿者坐在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内,给他们播放10种不同音乐风格共500多首的歌曲,在志愿者聆听的同时扫描他们的脑活动。
但该论文也指出,由于每个人的大脑活动差异很大,建立一个通用模型则非常困难,下一步将是找到一种方法,使得生成的音乐纯粹来自人类的想象力,而不只是依靠输入的刺激。
听更多的生成音频和了解更多
MusicLM:
Meta发布了一款开源AI工具AudioCraft,该工具可以帮助用户根据文本提示创作音乐和音频。
Meta表示,这个工具结合了AudioGen、EnCodec和MusicGen三种技术,可用文本内容生成高质量的音频和音乐。
听生成demo和了解更多
SGE是Google在5月公布的新搜索引擎。通过结合生成式AI技术,用户在搜索后不会再只是出现一堆链接,而是出现经过整合的整体回答。
美国著名投资家、ThirdPoint的创始人DanLoeb在第二季度致投资者的信中盛赞生成式AI的广阔前景。
此外,DanLoeb更是将生成式AI列为与PC、互联网、移动网络和云技术同等重要的变革性工具之一。
他认为,三大云服务公司(微软、亚马逊、Google)都将可能成为受益者,并指出许多AI公司将严重依赖他们的服务。
根据美国劳工联合会-产联(AFL-CIO)的最新报告,去年标准普尔500强公司CEO的平均薪酬为1670万美元(约1.1亿人民币),是有史以来高管薪酬的第二高水平。
假设美国员工的职业生涯为45年,年平均薪酬为75200美元,那么美国普通员工需要工作五辈子才能获得CEO平均一年的收入。
而像被大众熟知的Alphabet(Google母公司)CEOSundarPichai去年的薪资就达到了2.2亿美元。
同理,这也就意味着美国普通员工需要工作六十六辈子才能获得SundarPichai一年的收入。
此外,该报告中提出的最大担忧之一是,AI将给高管带来更多好处,而不是为员工带来好处,例如,加速CEO们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水差距。
研究人员也表示,CEO们急于将人工智能融入他们的业务,却没有对员工或者不懂怎么使用AI的员工提供帮助。
麦肯锡人工智能部门QuantumBlack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生成式AI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
麦肯锡在2023年4月11日至21日期间对不同地区、行业和公司规模的1684名参与者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
79%的受访者表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工作之外,他们至少接触过生成式AI。22%的受访者称,他们经常在自己的工作中使用它。
近一半(40%)受访者表示,得益于生成式AI,公司计划增加整体人工智能投资。此外,该技术已被28%的公司列入董事会议程。
值得注意的是,北美受访者在工作中采用生成式AI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中28%的受访者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该技术,而欧洲受访者和亚太地区受访者的比例分别为24%和22%(中国仅为19%)。
LeicaRumors网站发布了由ChatGPT总结的20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摄影师以及他们主要使用的相机和焦距。
1.AnselAdams:大画幅相机,尤其是Wisner「Technical」Field4×5。他经常使用各种焦距的镜头。
2.RichardAvedon:Deardorff8×10广角相机。Avedon经常使用360mm镜头。
3.HenriCartier-Bresson:Leica35mm和50mm镜头。
4.DorotheaLange:GraflexD系列,考虑到她作品的多样性,可能有多种焦距。
5.RobertCapa:ContaxII,通常配备50mm镜头。
6.AnnieLeibovitz:在她的职业生涯中使用过各种相机,包括带有110mm镜头的MamiyaRZ67。
7.SteveMcCurry:尼康F6,通常配备28-70mm镜头。
8.DianeArbus:Rolleiflex,带80mm镜头。
9.RobertDoisneau:配备50mm镜头的LeicaIIIc。
10.DavidBailey:各种相机,包括带有105mm镜头的Pentax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