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08级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2+1”培养模式下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开学初就进行口语模拟考试,按照学生的成绩分成高级班、中级班、初级班三个层次分班分层教学。高级班的学生要求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及涉外工作能力,能在旅游或酒店岗位上自如地应用英语交流,毕业时应达到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水平。中级班要求掌握必要的英语口语基础知识,具有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在就业岗位上能应用英语进行基本的交流,毕业时必须达到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水平。初级班为基础层,即只要求完成规定教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口头交际能力,能在旅游或酒店岗位上应用基本的英语交流。
2.考核改革。
以往的考试都是笔试,由于教学改革注重的是英语口语实际运用能力,因此考核方式也改成口语的形式。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平时除了注重考勤和课堂表现外,每个单元的Speaking部分列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3.滚动制度。
每个新学期初实行“滚动制”教学,即根据平时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情况还有期末考试成绩,每个班级的前5名和后5名同学进行调整,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紧迫感,以便于高级班的学生督促自己不能因落后而被调到中级或初级班,而且能调动初级或中级班的同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模式改革的优势
1.体现了教学的人性化。
学习者本身是学习的主体,但由于个体的差异,他们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都各不相同,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水平差距明显,接受外语语言信息的能力也不相同,导致众口难调,教师授课很吃力,却没有达到最佳效果。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得各学习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快班的学生可少受慢班学生的拖累,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突破教材,学多、学快、学好。慢班学生可受到更多的关怀、帮助,教师能及时了解和解决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消极地应付或是跟班陪读。
2.有利于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4.有利于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和观念。
分级教学模式是同一水平的学生处于同一层次,教师的任务就是使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必备的职业技能外,还必须不断地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使自己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求。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改变教师只抓尖子生的不良习惯,使教师能主动自觉地落实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和原则。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分级教学是高校“2+1”培养模式下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是因材施教、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作用。分级教学是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最终目的,适应了外语学习的规律、外语教学发展、人才市场的需求。当然,实行分级教学也不是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教学法,也存在一些弊端,我们正在进一步地研究、实践和完善。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入因材施教思想,实施差别策略,善于思考,始终坚持创新与改革的理念,努力做到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就一定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道顺,陆金燕,孙沅媛,杨飓,汪钰,杨莎等著.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利弊探讨――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改革实践.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
[2]张妍.高职英语分层次教学改革初探――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为例.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Google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博士与Google的两位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联合总裁李开复、周韶宁共同了这一名称。
“谷歌”,意即“丰收之歌”,用诗意的方式寓意了丰富多彩的搜索体验。在会上,埃里克施密特将一枚刻有Google中文名字“谷歌”的印章交给了Google大中华区负责人李开复和周韶宁,以此表示对Google团队能为全球的中文语言用户创造和提供优质产品的期待。
Google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博士在致辞中表示:Google公司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作为这一使命的重要组成,Google(谷歌)承诺通过自己的创新技术向全球的中文用户提供更快捷、简单的方式,和更丰富的产品获取信息。
“谷歌”出台以后,国内大多数市场营销和财经专家几乎不约而同的投了反对票,认为GOOGLE显然不了解中国顾客心理,做为一家世界巨头企业,GOOGLE相当的“不懂中文”,以“想当然的诗意和喜悦”来面对中国市场,那是“相当的幼稚”。在中国,真正的境界是“大俗大雅”,只有“雅俗共赏”,才可以“笑傲市场”。
2000年,云南盘龙云海几经周折,获得“灵丹草”项目。盘龙云海1995年成立,以排毒养颜胶囊起家,到2000年年销售量已近10亿,被誉为“云南生物药业的骄子”。但因产品结构单一,公司盈利长期依赖排毒养颜胶囊,而国内排毒养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盘龙云海决定改变这种状况,对“灵丹草”寄于厚望,感觉应该启用国际公司全盘策划,同时提升销量和品牌想象,于是果断和奥美合作,以期创造新的增长点。
我们再看一个最近的新产品——
2005年9月26日,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了“点亮你心中的V-‘钙诺’上市庆祝会”,宣布该公司的全新钙产品“钙诺”正式在中国上市。该产品与传统钙补充剂相比,有两大亮点,即“增加骨密度”+“好口味”,真正做到“强健于骨美味于心”。每粒“钙诺”含400mg钙质,还含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及维生素K1(防止钙流失),有巧克力和香草两种流行口味。每天2粒“钙诺”即可满足中国人的每天钙推荐摄入量。
同样“摩托罗拉”也是曾经诗意的企业,一直以为自己能“飞跃无限”,但是后来才发现,顾客的感受就是简单和直接的东西,所以问候式的“HELLOMOTO”才得以获得更多认同,企业必须牢记——“来自群众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远离群众就是失败的开始”。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考英语改革;兴趣教学
一、明确教育工作的需要
英语是我国进行外语教育的主要语言,长久以来,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积极与消极并存的。积极的一面,英语的语言思维打开了中国学生语言思维的另一扇大门,对个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消极的一面,长期应试教育的负担使得很多学生无法正视英语学习所获得的益处。诚然,英语考试几乎伴随了一名中学学生的求学之路,从小学到考研甚至考博,即便专业几乎用不到英语,都离不开英语考试,随之出现了“应付考试”的压力。这些消极的因素正是呼吁高考英语改革的倡议者所考虑的问题。
虽然现在各地出台的高考改革政策并不统一,但面对中国英语教学形式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应当把握好英语教学对小学生的意义,小学生是教育的特殊群体,摈弃应试教育对其带来的危害必须做好在小学阶段培养好一个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只有发展兴趣教学,以有趣的课程带动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才能帮助小学生面对日后学习英语的困难。与此同时,基础教育的老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新鲜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方法,才能担当起培养祖国新一代的重任。
二、发展兴趣教学,避免英语负担
为避免出现小学生把英语学习当成负担的情况,要积极打造英语课堂兴趣教学的氛围,让小学生在有趣的气氛中更好享受英语学习的好处。在课堂中不能过分强调英语单词的书写与发音,应该以一些生动的具体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对英语的喜爱。
(一)故事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编排故事的方式广受英语教师的认同,是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式之一,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运用一些道具、实物、图片加上有趣的寓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1],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周围有许多有趣又有哲理的小故事,可将它们改变成简单的英文,加上布偶、图片等道具的辅助,在课堂上讲给孩子们听。然后再用中文讲解,或者加上多媒体设备、板书的引导,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游戏融入教学中,以游戏的乐趣引导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其中应该注意的是,英语与游戏必须融合,不能生硬的结合,小学英语教学游戏首先应该是一个游戏,其次一个教学游戏,最后才是一个英语教学游戏[2]。游戏教学不能脱离游戏的本质,有乐趣才能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学习。
(三)英文儿歌教学
(四)英语配音教学
儿童电影或者动画片也是小学生学习英文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英语配音,就是老师找到一些电影或者动画片的片段,截取一些简单的对话。将台词发给孩子们使他们提前熟悉台词,在课堂上将影片的原声去掉,让孩子们给影片配音。从而达到锻炼孩子们口语水平的目的,还能培养小学生对英文的电影或动画片的兴趣。
三、提高自身水平与教学能力
(一)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
在一个每日信息知识飞速更新的大数据时代,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多与外界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肩负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重任。首先,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了解当前英语教育前沿的问题,在培训中吸收更多更好教学方法。其次,定期与同校或外校的英语老师交流英语教学方法,多元的综合各种教学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归纳出最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最后,常常与小学生交流,了解近期在小学生中间流行的元素,将教学与小学生的兴趣点结合,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
(二)因材施教,给予激励评价
在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接受知识的程度并不相同。因此,教育学生不能一刀切,对不同的学生教育的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对待善于主动接受知识的小学生当然要鼓励,但也应该关心和鼓励那些英语学习能力稍弱的同学,辅助他们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要让英语的学习成为他们学习的负担。为做到因材施教,对待暂时落后的小学生,我常常向他们提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对他们的回答做出肯定的评价,如“Great,youdidagoodjob!”。
与此同时,真诚的评价是奖励学生最好的办法。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语言极大地影响着课堂的效果,影响着小学生对英语的喜爱,甚至影响到小学生人格的塑造[3]。面对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的小学生,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应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以此树立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2013年的高考英语改革新动向对全国的英语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战。在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应当明确教学工作的需要,着重培养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并在日新月异的教学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才能在英语变革的风潮中做到把握重点,积极应对。
[1]杨莉.让小学英语课堂妙趣横生[J].科教文汇,2013(23):128―129.
[2]潘虹.关于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2012(17).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的变化,说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同时还阐述了CET测试对英语教学和学习所产生的反拨效应。
语言测试作为一种实现教学目标、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外语教学和学习起到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被称为反拨作用(washback)(Huges,1989)。国外语言学家对反拨作用有以下几种解释:Buck(1988,17)指出:“教师和学生使他们的教和学适应测试的要求是很自然的。特别是当测试对学生的未来非常重要时,当测试通过率成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依据时。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这种影响(即语言测试者所指的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反拨作用的影响可能促进或阻碍教学和学习。”Shohamy(1992,513)认为反拨作用就是“利用外在的测试来影响和推动学校范围内的外语学习”。根据近几年来主要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成果可以得出:测试的反拨效应既有正面的,对教学起积极有益的促进作用;另一种是也可能有负面的,对教学产生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反拨作用。因此,我们要研究如何不断提高测试的正面反拨效应,指导我们的语言教学以及语言学习。
1.对学生的反拨作用
语言测试本身虽不能提高学习者主体的语言能力,但测试作为促进学习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过程与结果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1.1确立英语学习的新坐标
1.2有助于今日之所学为日后之所用
2.对教师的积极反拨作用
2.1探索采用新模式
此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有三个方面:一是修改原来的教学大纲,二是改革教学模式,三是四六级考试改革。显然,第一步修订教学大纲是后两步的基础,它提出教改的方向,提出教学新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然而,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与教学设备。为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第二步特意提出改革教学的模式,把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改变为网络教学、教学软件和课堂教学三者为一体综合应用的个性化、主动式的学习方式,这是朝着改革目标所作的外部条件的适应与配合。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第三步:改革四六级考试等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系统就是对监控机制的改革。由于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间的“伙伴关系”,测试既为教学服务,又直接影响教学,并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反拨作用。因此,如果说此前的四六级考试极大地束缚了广大英语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的话,此次对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将能最有效地引导和推动教师配合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利用新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2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我国大学生获得以英语为工具参与国际交流、获取本专业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的能力。新的四六级考试以其一系列有助于考察考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措施,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课堂上要提供给学生更多语言表达和听的机会,同时也不可放松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增加多样性的小测试,比如课堂听写、口头报告、专题测试等,测试的目的当然不是为考试而考试,而是循序渐进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能力。教师还要在教学中适度地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如:广泛阅读的习惯,泛听的习惯等对学生都必将大有益处。而且,一旦这些习惯形成,学生不再会受到各种教材和考试的约束,无意中就能将一门外语学好,且会终生受益。
3.对用人单位的积极反拨作用
考试改革的实施将促使用人单位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改革前,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才后往往会发现,很多手持英语四级、甚至六级证书的毕业生并不具备足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此次考试改革也将促使用人单位重新审视考试结果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变“证书第一”为“能力优先”,同时考试改革还有望促使用人单位在人才录用时能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来选拔合适的人才。
4.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消极反拨作用
不管如何,都应当承认,任何一种标准化的考试对教学本身的影响,消极的总是远远超过积极的。越是标准化的考试,对教学的负面效应越大。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坚决反对选择题进入教学,而且也反对考试中的主观题形式进入课堂。由于各种因素限制,考试永远只能测试有代表性的(当然不是全面的)、很小一部分考生的能力。用这很小一部分来指导教学,后果是可想而知的。由于种种原因,四、六级考试已成为一种高风险的考试。外语测试的实施、规模、分数权重、项目设置乃至权威性等都是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们国家,要完全改变目前四、六级考试的现状,摆脱英语应试教学,消除作弊等种种负面影响和弊端,或简单地说取消统一考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5.结语
针对上述的大学英语改革的积极和消极反拨作用,要想使四、六级测试能真正以考促学,为教学服务,就必须大力实施其积极作用的一面,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英语基本技能,学以致用,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韩宝成.从一项调查看大学英语考试存在的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
[2]李炯英.中国现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问题与思考[J]外语教学,2002,(5).
[3]牛强.现行高校英语测试中的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4]肖云南.关于英语测试的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4).
关键词:反倾销调查反倾销最终措施反倾销强度指数
对策是,中国行业企业应积极获取行业市场经济地位,以降低被反倾销的风险;应构建行业协会倾销与反倾销信息平台,加大统一应诉和的力度;应拓展多元化的贸易格局,实施以进口促进出口的贸易政策。
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中国在保持对外贸易出口大幅增长的同时,却遭受到来自主要贸易体的一系列反倾销贸易摩擦。据WTO统计,1995-2008年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677起、最终措施479起,分别占到世界总数的19.8%和21.9%。无论从总体还是从单个年度来看,1995-2008年中国被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最终措施的数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位。这其中,美国对中国产品共发起反倾销调查87起、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66起,分别占到美国反倾销调查的20.8%、美国反倾销最终措施的24.6%,均位居美国对外反倾销的第一位,且位居WTO成员方对华反倾销的第二位。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对美商品出口为2775.2亿美元,占到中国商品出口总额的17.7%,因而美国对中国产品频繁反倾销势必对中美贸易产生严重的破坏影响。为此,本文拟探究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现时的格局及产生的贸易影响效应。
一、WTO框架下美国对中国等主要贸易体反倾销格局
二、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最终措施:历史演进与现时格局
1978-1994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共发起反倾销调查55起、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30起,而1995-2009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共发起反倾销调查99起、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71起。也就是,在WTO现时格局下,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的反倾销最终措施数量呈阶段式提高。
理论上,反倾销调查行动意在反对涉嫌不公平贸易实践的国内进口商和国外出口商,但是,随着使用反倾销调查数量的急剧增长,已越来越难以声称增强反倾销调查的使用仅仅是发出不公平贸易实践上升的信号。实际中,Aggarwal(2004)研究发现,反倾销是一种保护主义工具,与外国企业不公平贸易实践是无关的,一旦提出反倾销申请,国内企业便会获得更高概率的保护,即使最后证实没有倾销,发起反倾销调查本身也会导致进口下降。据此,反倾销调查可能存在政府当局利用反倾销调查来达到威慑“倾销意图”,进而为本国生产商提供贸易保护的作用。具体到美国来看,1978-2009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的数量与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数量在同步增长,滞后一年后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的数量已占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数量的71.1%。因此,对于美国企业和政府当局来说,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已不再仅仅是一种对国内进口商和国外出口商的威胁作用,现时的格局是已通过课征反倾销税的形式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贸易保护工具。美国反倾销调查已对中国对美出口的154种产品产生了明显的贸易调查效应,而对其中的101种产品课征反倾销税,已造成显著的贸易破坏效应。
三、美国对中国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最终措施:行业产品分布
总的来看,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最终措施数量增加很快,分别从1978-1994年的55起、30起增加到1995-2009年的99起和71起。并且,1978-2009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最终措施主要分布在13个行业产品上: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产品、杂项制品、机械电气设备及部件、纸及纸制品、纺织制品、预制食品与饮料、塑料与橡胶制品、矿石及矿物燃料、家用电器、蔬菜产品、车船运输设备及部件,以及建材与玻璃制品。
具体来看,如表3所示,按照美国对中国反倾销涉案行业产品的高低程度,我们发现,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产品是美国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最为集中的两个行业。1978-2009年美国对中国贱金属及其制品反倾销调查52起、反倾销最终措施32起,分别占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反倾销最终措施的33.8%和31.7%。也就是,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行动的1/3左右是集中于贱金属及其制品之上,对该行业产品对美出口构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同期,美国对中国化学产品反倾销调查45起、反倾销最终措施31起,分别占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最终措施的29.2%和30.7%。两个行业涉案产品合计占到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63.0%、反倾销最终措施62.4%。也就是,美国对中国反倾销对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产品两个行业的贸易影响最大。并且,美国对中国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产品的反倾销数量增加很快,反倾销调查分别从1978-1994年的17起、19起增加到1995-2009年的35起、26起;反倾销最终措施分别从1978-1994年的11起、9起增加到1995-2009年的21起、22起。
四、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涉案贸易金额比较
仅从涉案行业产品反倾销数量视角分析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影响是有失偏颇的,因为某一行业产品遭受美国反倾销数量的多少尚无法反映其实际遭受的贸易影响。考虑到每起反倾销涉案产品的贸易金额差异较大,因而需要进一步探究美国对中国反倾销涉案行业产品的贸易金额状况。在这里,我们以反倾销损害调查涉案金额为基准,来考察世贸组织成立以来美国对中国反倾销涉案产品的贸易效应。
根据USITC(2010)统计,如图3和下表4所示,1995-2008财政年度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涉案金额超过亿美元的主要产品是:(1)木制卧室家具(杂项制品),涉案金额9.579亿美元,被课征198.08%反倾销税;(2)钢钉(贱金属制品),涉案4.86亿美元,被课征118.04%反倾销税;(3)圆形焊接碳钢管(贱金属制品),涉案4.2亿美元,被课税率85.55%;(4)碳合金钢丝条(贱金属制品),涉案3.409亿美元,无损害;(5)新充气工程机械轮胎(橡胶制品),涉案3.057亿美元,被课税率210.48%;(6)冷冻罐装暖水虾(预制食品),涉案2.953亿美元,被课税率112.81%;(7)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器),涉案2.711亿美元,被课税率78.45%;
(8)铜版纸(纸制品),涉案2.238亿美元,无损害;(9)自行车(车船运输设备及部件),涉案2.213亿美元,无损害;(10)圆形焊接碳钢线管(贱金属制品),涉案1.814亿美元,被课税率101.10%;(11)圆形焊接奥氏体不锈钢加压管(贱金属制品),涉案1.548亿美元,被课税率55.21%;(12)复合编织袋(塑料制品),涉案1.532亿美元,被课税率91.73%;(13)格记录纸(纸及纸制品),涉案1.318亿美元,被课税率258.21%;
(14)滚球轴承(机械电气设备及部件),涉案1.28亿美元,无损害;(15)聚乙烯手提袋(塑料制品),涉案1.257亿美元,被课税率77.57%;(16)聚酯人造纤维(纺织制品),涉案1.116亿美元,被课征44.30%反倾销税。
终裁被课征反倾销税的涉案产品金额达35.946亿美元,占到79.7%,无损害结案占20.3%。
同期,见表4,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其他涉案金额不足亿美元的主要产品有:柠檬酸与柠檬酸盐、圆形焊缝非合金钢管、淹渍蘑菇、定尺碳素钢板、钢丝衣架、石油专用管材、汽车挡风玻璃、刹车鼓与刹车转子、冷轴碳钢、薄壁矩形钢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片和条、小龙虾尾肉、纯镁、非冷冻浓缩苹果汁、薄绵纸、蜂蜜(单一)、钢制螺杆、结构钢梁、镁、蜂蜜(多重)、小直径石墨电极、柠檬酸与柠檬酸钠、玛钢管件、钢丝绳、精炼褐色氧化铝、合成靛蓝、钻石锯条及部件、冷轧钢材、电解二氧化锰、漆刷、六聚偏磷酸钠、手推车、铸造焦炭、熨衣架及部件、聚乙烯醇、画布、圆形焊接碳钢线管、铁钒合金、非锻造铸铁管件、折叠礼品盒、金属锰、糖精、未加工橡胶磁、阿司匹林、油毡卷钉、螺纹钢筋、皱纹纸、电解二氧化锰、硫酸锰、碳酸钡,以及亚硝酸钠等51类产品。这51类产品总计涉案金额达12.291亿美元,其中终裁被课征反倾销税的涉案产品金额为8.888亿美元,占到72.3%,无损害和终止结案占27.7%。需要指出的是,在这里,我们对USITC未公布涉案金额的产品没有统计在内。
五、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
基于反倾销强度指数分析为了揭示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贸易影响效应,我们选取1995-2009年度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99起案件,以及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的71起案件,来考察各年度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贸易影响效应。在这里,我们通过测算各年度美国对中国反倾销强度指数来揭示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贸易影响效应。
依据表5,从美方视角来看,1995-2009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共发起反倾销调查99起、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71起,分别占同期美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数量的22.6%、美国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数量的25.3%。年度反倾销数字显示,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的反倾销最终措施的数量各年度变动很大。
不过,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级债危机以来,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的反倾销最终措施数量都有了显著地提高。另据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美国报告的数据显示,1995-2009年美国从中国商品进口在显著地增加,从1995年的485.1亿美元猛增到2008年的3563.0亿美元,只是在2009年因遭受次贷危机滞后影响效应而出现进口下滑。相比来看,美国从中国商品进口占美国商品进口总额的比重一直在不断地上升,从1995年占比6.3%持续上升到2009年的19.3%。据此,如图4美国对华反倾销强度指数显示,1995-2009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指数和反倾销最终措施指数在波动中呈不断上升态势,其中,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指数除了1997、1998年之外都大于1,表明除了1997-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期间外,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立案调查给美国从中国年度贸易进口都产生了显著不利的贸易调查效应。并且,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最终措施指数除了1998、1999年和2002年之外都明显大于1,这表明除了反倾销调查的滞后期因素和中国入世因素之外,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给美国从中国年度贸易进口(或中国对美贸易出口)也产生了强烈的贸易破坏效应。
六、主要结论及对策
本文通过对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现时格局与贸易效应问题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WTO框架下美国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都最为严重,远远高于美国对其他主要贸易体的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最终措施数量。考虑到美中双边巨额的贸易差额,美国对中国频繁的反倾销行动已给中国对美出口产生非常不利的贸易影响。
2.在WTO现时格局下,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的反倾销最终措施数量呈阶段式提高。对于美国企业和政府当局来说,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已不再仅仅是一种对国内进口商和国外出口商的威胁作用,而是已通过课征反倾销税的形式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贸易保护工具。
3.1978-2009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主要分布在13个行业产品上: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产品、杂项制品、机械电气设备及部件、纸及纸制品、纺织制品、预制食品与饮料、塑料与橡胶制品、矿石及矿物燃料、家用电器、蔬菜产品、车船运输设备及部件,以及建材与玻璃制品。其中,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产品是美国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最为集中的两个行业,也是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贸易影响最大的两个行业。
4.从涉案贸易金额来看,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损害调查涉案金额最大的行业产品是贱金属制品,其次是杂项制品,塑料与橡胶制品位居第三。并且,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终裁被课征反倾销税的涉案产品占到72.3%以上。
5.1995-2009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指数和反倾销最终措施指数在波动中呈不断上升态势。
除了个别年度外,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指数都大于1,表明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给美国从中国年度进口产生了显著不利的贸易调查效应。并且,除了个别年度外,美国对华反倾销最终措施指数明显大于1,表明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给美国从中国年度进口也产生了强烈的贸易破坏效应。
政策建议是:
1.在国家层面解决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没有实质性突破美国和欧盟两大贸易体条件下,现阶段,中国行业和企业应积极争取获得行业市场经济地位,以降低被反倾销的风险。可喜的是,2010年5月24-25日,中美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方已表示将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2.鉴于美国对中国反倾销主要集中于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产品两个行业上,而在WTO下反倾销已成为美国采用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贸易保护工具。这样,中国应对反倾销的举措应落实到加强行业协会和商会建设上,构建行业协会倾销与反倾销信息平台,及时反馈给会员企业,并通过行业协会等市场组织机构加大统一应诉和的力度。同时,增进与美国商会和行业协会之间信息沟通和了解,以便通过事前协商来化解部分的反倾销冲突。如当前需要统一协调和加强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产品、杂项制品、塑料与橡胶制品等行业协会建设,以降低这些行业被诉的风险。
3.鉴于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强度指数在波动中不断上升的态势,而中国对美商品出口集中度过高,2009年达18.4%,同期美国对华商品出口集中度偏低,2009年仅为6.6%。这样,中国一方面需要拓展贸易市场,形成多元化的贸易格局,以改变贸易出口方向过于集中、进出口结构较大失衡的现象;另一方面,中国应实施以进口促进出口的贸易政策,如中国保持从日本、韩国大量进口的同时,应增加对这些市场的出口,利用进口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规模优势来促进互补性产品的贸易出口。现阶段,在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下,中国要从根本上应对和降低来自美国的反倾销贸易摩擦,就必须降低过高的对美贸易依存度、降低过高的对美出口集中度,实现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1]Aggarwal,A.(2004),“MacroEconomicDeterminantsofAntidumping:AComparativeAnalysisofDevelopedandDevelopingCountries”,WorldDevelopment,Vol.32,No.6,pp.1043-1057.
[2]USITC(2010),“ImportInjuryInvestigationsCaseStatistics(FY1980-2008)”,usitc.gov/trade_remedy/documents/historical_case_stat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