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农合联为农服务十二大行动选辑(1)】
▲台州市农合联实施为农服务七大行动
▲温州市农合联实施农村信用服务大优化行动
▲衢州市农合联实施品牌农产品大联销行动
▲金华市农合联实施农产品市场大升级行动
▲绍兴市农合联实施农产品市场大升级行动
▲平湖市农合联实施强村富民大带动行动
▲义乌市农合联实施乡村新消费大发展行动
▲永康市农合联实施为农服务五大行动
▲浦江县农合联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大联建行动
▲青田县农合联实施强村富民大带动行动
▲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农合联实施为农服务两大行动
台州市农合联实施为农服务七大行动
台州市农合联把握供销社“十四五”时期发展的形势和要求,以持续深化“三位一体”改革为动力,实施农合联为农服务七大行动,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现代乡村服务体系和共同富裕服务体系,建设一批有辨识度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
一、开展农资物流配送体系大联盟行动。建立以市县农资企业为主体、庄稼医院为基础、产权和服务为纽带的农资一体经营格局。发挥社有企业台州市农资公司、黄岩农资公司等农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市、县、乡三级农资网络。全市发展9家农资经营企业、16个农资配送中心、86个庄稼医院、722个经营门店,形成“农资企业+配送中心+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庄稼医院”为主体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今年新建现代农业服务中心5家、农业特色产业农合联5家。开展产业农合联定制、科研单位研发、农资企业生产配送、当地农业部门监制的专用肥药定制生产服务,全面提升肥药“两制”效能。
二、开展现代种业服务大提升行动。以台农种业公司为平台,优化农产品新品种研发、引进、繁育、推广服务,加强优质传统特色农产品品种提纯、复壮、繁育、扩产服务,创新突破水稻、西瓜、西兰花等种业“卡脖子”问题,辅以良法种植,研发推出适于规模化作业的水稻、适合国人口味的西兰花、适于连作的优质抗病西瓜。取得农业育种国家知识产权2个,联合选育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3个,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开发经营权11个。创新“以虫吃虫”,实施天敌防治,使得亩化学农药使用率减少50%以上,有效改善环境污染,服务生态平衡。
三、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大协作行动。加强与涉农科研院校战略性协作,健全分专业农技专家团队,健全以农合联为平台、产业农合联为依托、涉农科研院校为主体的“专家团队+产业农合联+合作社”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推行绿色低碳种植方式,推介优质、高效、绿色、有机肥料,开展测、研、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推行智能化测土、科学化配方、减量化施肥的“绿色施肥”方案。共开展配方施肥现场活动20余次2000余人,线上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发送农技短讯1500余条、发放《植保园地》600册。
四、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大联建行动。瞄准冷链在保障供应、维护稳定方面优势,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联合和联结现有冷链物流资源,培育冷链物流龙头企业,鼓励农合联会员合作投资建设生产端冷链设施,构建冷链物流体系及数字化管理平台。参与建设农港城二期冻品市场及冷库、温岭石桥头农产品冷藏保鲜库、玉环坎门渔合联水产品冷链深加工厂等冷链项目,设立超市、社区、村居销售专柜420个。提升系统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五、开展农产品集采配送体系大联合行动。引导农产品集采配送龙头企业联合一个区域内多个农产品配送企业,发展统一的区域性农产品配送服务,建立与农合联会员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的集采直供关系,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商超、农批市场、农贸市场等提供集配服务,为城乡家庭提供宅配服务。该市农合联指导社有企业台州华联超市跨区域联合省内外五家公司发起成立浙江小蚁供应链公司,形成资本整合、统一采购、资源互补的合作模式,2020年以来联合直采1.5亿元,有效降低成本。以数字化赋能,全面提升台州供销华联仓储、农港城等数字化配送水平。继续指导推进玉环“物恋云仓”建设,增加功能区块,上半年发展配送网点9家,实现线上订货、线下配送,内部管理智能化。
六、开展品牌农产品大联销行动。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集采配送企业、批发市场等流通主体与农合联会员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强化农业品牌引领农产品生产经营加工销售全程标准化,构建优质、品牌农产品销售服务渠道,带动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组织“科技兴农·云上春耕”系列活动,活动直播线上受众17280人次。举办台州市农合联西瓜新品种产销对接会暨第二届小西瓜供应链年会活动,联合西瓜产业链上育种、生产、销售等上下游参与者成立小西瓜产业联盟促进西瓜产销信息精准对接,推介20个新型西瓜品种。组织台州首届伴手礼展销会、跨年欢乐购等农产品展销活动2场。1-7月,帮助实现农产品销售50.95亿元。
七、开展农村信用服务大优化行动。与农信社、保险机构对接,打造全市“供银担保”金融支农服务平台,今年通过农信担保、承接政府定向担保实现助农融资3.57亿元。开展农合联会员合作社100万元以下免担保贷款755户10670万元。联合涉农金融机构推出“农合贷”“渔民贷”等普惠金融产品。今年开展农合联会员信用评定3292家,授信额达130159万元,对评定为高信用等级的会员实施30万元以下免担保22402.5万元。实现为农融资担保2819笔2.84亿元。推广杨梅降水气象保险、文旦低温指数、农业雇主责任险等6项新型农业保险11.6万亩,累计补贴金额157.35万元,地方农合联补贴19.89万元,实现2笔赔付223万元,有效发挥保险避险保障作用。
(台州市农合联执委会)
温州市农合联实施农村信用服务大优化行动
温州市农合联积极协调发动金融机构成员依托农合联平台优化涉农金融服务,充分利用农合联信息优势、制度优势、规模优势,打造农信融资担保、农村资金互助会、农民资产受托代管融资、农业“特色产业贷”四大支农金融品牌。
一、充分发挥农信融资担保公司增信功能。该市农合联大力打造市农信担保增信平台,由市农民合作基金斥资1500万为市农信担保公司增资,帮助其成功进驻多家涉农金融机构担保体系,实现担保业务的飞速上涨和担保农户信贷成本的大幅降低。目前,该公司在保责任余额为2.3亿元,是2020年初20多倍,担保农户户月平均融资成本3.8‰,是2020年初的一半左右。2020年,该市农信担保公司免费为农合联会员农户提供1亿元贷款担保,帮助农业复工复产。持续做好业务下沉,公司在基层供销社设立办事处,业务收益50%反馈给基层社,调动基层社积极性协助开展担保业务推介和农户信息调查核查。目前,已为基层社创造业务收益达230万元。同时,公司与浙农担公司、县级地方政府等合作,引入“政银担”模式,通过财政风险补偿和银行、担保公司分担风险的方式,构建省、市、县协同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三、积极探索农民资产受托代管融资。该市农合联与农信联社合作探索农民资产受托代管融资,盘活农村沉睡资产,为农民生产生活引入更多金融活水。农民自有的动产、不动产及其他经济权益(非标准抵押物),经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等主体评估和托管,便能获得银行授信与贷款,目前全市近10万户农户签订资产受托代管协议,2020年发放贷款近190亿元,今年上半年仅瓯海区贷款26211户,金额74.6亿元,极大撬动金融资本投向“三农”。
四、大力推广农业“特色产业贷”。该市农合联与农行温州分行等联合推行农业“特色产业贷”。商业银行依托产业农合联共同开展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精准测算种养殖、生资供应、产品销售等主体的生产经营资金需求,同时有效把控信贷资金流向,将有关涉农信贷利率降至基准以下,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全链条的资金支持。此项业务深受产业农合联成员的欢迎,全市共开发“羊栖菜贷”“紫菜贷”“柑橘贷”等“特色产业贷”近30种,基本覆盖温州本地农业特色产业,今年全市新增“特色产业贷”超13亿元。
(温州市农合联执委会)
衢州市农合联实施品牌农产品大联销行动
衢州市农合联实施品牌农产品大联销行动,推动“三衢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探索走出一条品牌培育、助农增收的新路子。
(衢州市农合联执委会)
金华市农合联实施农产品市场大升级行动
金华市大力实施农产品市场大升级行动,深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改革,打造“中央厨房”一站式采购基地,提质扩容,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1-7月,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交易量92.2万吨,同比增长85.2%,交易额63.2亿元,同比增长96.2%。
二、打造“中央厨房”一站式采购基地。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
立足蔬菜、水海产两个主要业态,兼顾冻品、茶叶、豆制品、调味料、肉类副食、干货粮油、餐饮美食、日杂百货等多个业态,全力打造“中央厨房”一站式采购基地。规划新建占地1.2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5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新增车载交易档口119个,预计年增蔬菜交易量100万吨,年增交易额45亿元,可受益农户30万户。通过搬迁腾挪、基础设施提档、招商引强等系列举措,强化对水海产、地产蔬菜、蔬菜零售配送、豆制品调味料、肉类副食等五个特色交易区进行提档升级。其中本地菜农入场交易日均超500人次,年交易量超5万吨,交易额约3亿元,年增幅分别达38%和32%。新增农好美食一条街、商业步行街、干货粮油特色街和冻品特色街等四条精品街区。下半年新增花卉宠物、百货日杂两个特色街,满足市民“一站式”购物需求。
(金华市农合联执委会)
绍兴市农合联实施农产品市场大升级行动
绍兴市农合联大力实施农产品市场大升级行动,今年8月8日,澄港、合心综合市场同时开业迎客。目前绍兴市农合联执委会(绍兴市供销社)农贸市场总数增加到11家,总经营面积近40000平方米,摊位(店铺)1500个(间)。今年已实现农贸市场交易额14.59亿元,粮食批发实体交易额6.7亿元,巩固供销社农贸市场在市区“菜篮子”供应保障中的主渠道作用和公益性建设中的领头羊地位。
一、建好五星级智慧化农产品市场。该市供销社直属的市场公司与镜湖开发办下属开发建设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按照市区高标准、五星级现代农贸市场的定位建设智慧化农产品市场。新建成的市场设有服务台、食品检测室、经营户之家、母婴室,配置中央空调、垃圾减量处理设备、人流自动统计和自动测温报警系统,实现场内wifi和实时监控全覆盖,采用LED节能照明系统。场内摊位划行归市,行业设置齐全,并提供便民早餐、夜间水果超市等社区便民服务。场外设置有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专用区域。
二、巩固省级“五化”市场创建成果。大江、大云、东街三个市场通过省级“五化”(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市场验收。并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化,重新修订《经营户诚信考核奖励办法》,市场公司每年从摊位租金中提取10%设立文明诚信基金,对优秀经营户进行考核奖励。上半年“大江鲜生”智慧市场线上总商品量达6400种,日常上架3500种,共成交15051笔64.61万元,会员数达到16692名。
三、创新运管保供做足“公益性”服务。市场公司配合市商务局,做好冰冻、台风等极端天气和节假日消费旺季的农产品储备,为经营户提供免费仓储场地,确保供应、稳定物价。同时,运用数字化监管,依托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市场供求行情进行实时监测和每个商户每天、每月、每季、每年销售情况统计、分析,商品走俏与滞销情况一目了然,及时指导经营者调整进货配置。澄港市场探索改变传统市场招租前期一次性收费模式,采用固定租金加销售提成收费模式,减少经营户前期投入,使经营户与市场方联系更加紧密。
(绍兴市农合联执委会)
平湖市农合联实施强村富民大带动行动
平湖市是全省重要粮食生产区。平湖市农合联推进粮食全产业链建设,深入探索为农服务社会化体系,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强村富民。
三、推进全域绿色发展促进强村富民。一是全域发展特色产业农合联。新建、重组由镇、村、低收入农户及各类主体参与的实体化运营平台;挖掘、整合各类涉农公共服务资源,开展大田托管、农村环境提升等为农服务项目,研究各成员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向低收入农户倾斜的利益分配制度,实现改革成果各成员共享,目前平湖因地制宜发展水产、稻米、芦笋、西瓜等四家产业农合联,其中,西瓜产业农合联于2021年7月组建成立。二是全域推进农废回收工作。2021年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60.4吨,处置56.48吨,废旧农膜回收180.43吨,处置180.43吨。农废回收率95%以上,农业投入品减量15%,服务超73万次。三是全域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平湖市已有81台人脸识别一体机,通过农资销售网点信息化改造,全面实施网点入库、刷脸实名制购买、农药使用、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流程全记录,基本实现农资企业和农资店全覆盖、农药流通全程可追溯、补贴实时发放,并根据每户农户的种地面积自动算出农药总量,倡导农户少用农药、科学管理,走向绿色种植。
(平湖市农合联执委会)
义乌市农合联实施乡村新消费大发展行动
义乌市农合联持续“三位一体”改革,聚焦乡村新消费“三新”战略,实施新乡村消费大发展行动,共创乡村商业新生态,谋求乡村文化新发展,为乡村振兴再添新引擎。
二、探索新模式,谋求乡村文化新发展。一是探索文化展示与文创产品销售相结合的新模式。在佛堂老街设立义乌供销印象馆,展销非遗项目彩色剪纸、孔村白糖、具有供销文化背景的义供红糖等文创产品;二楼供销文化展示区集中展示供销合作社从统购统销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非凡历程。二是探索社有品牌发展新模式。做强“义供”品牌,将义供文化与特色农产品结合,“亿民”月饼和“义供”红糖知名度日益提升,“亿民”月饼获得“浙江省质量信得过产品”,“义供”红糖被评为2018年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金奖,累计销售额超1000万元。
三、抢抓新机遇,迈进服务乡村建设新阶段。一是抢抓城市有机更新机遇。聚智聚力,探索闲置农房批量改造经营方式,实现从“形象差、规模小、分布散”到“服务强、规模大、质量高”的质变。置换、改造、新建涉及土地面积18.3万余平方米,占全系统资产50.4%。建成现代农业服务中心10个,其中8个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为周边农户、居民提供“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乐”一站式生活服务,改善农村生活消费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生活品质。二是抢抓美丽乡村建设机遇。推进最美田园建设,廿三里“华溪谷田园”、后宅“花间花海”被评为省级“最美田园”。结合全市十条精品线建设和星级和美乡村创建,引导农合联成员开展创意生产,建成道人峰茶文化园、飞扬农机稻田艺术和大陈猕猴桃产业园等一批农业文化创意、旅游创意、营销创意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
(义乌市农合联执委会)
永康市农合联实施为农服务五大行动
一、开展农资物流配送体系大联盟行动。建立以农合联平台为依托、市兴合农资公司为主体、现代综合服务中心为基础的现代农资经营服务新格局。全市62个农资网点均开展“点对点”预约销售服务,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目前已送肥到田间地头2000吨。方山柿产业农合联发挥产业农合联平台的生产服务功能,整合农资供应资源,开展专用肥料定制服务,统防统治,对方山柿田间管理所需用肥进行统一采购,统一科学施肥。
二、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大协作行动。蚕桑产业农合联在碧湍里蚕桑基地开展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彩色茧杂交种饲养、管理技术示范推广”,实行蚕种、蚕用物资、技术送上门服务,联系农合联会员,发送生产,天气、市场行情等信息。2021年已下乡辅导230人次,指导培训蚕农35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00多份,桑园管理水平和蚕茧质量得到提高。
三、开展品牌农产品大联销行动。依托华联溪心店平台打造200平方米的永康名优农产品展馆,借助“金农好好”农产品区域品牌引进金华九大县(市、区)的金华金字、丽水山耕、义乌红糖、武义宣莲、庆元百山祖等30多个品牌的优质农产品,开馆以来,已销售农特产品20多万元。
四、开展秸秆利用大推进行动。永康市美丽乡村公司与永康市鼎昆农业(原永康市唐先农作物秸秆收贮运中心)开展合作,将由餐厨垃圾处理产出的初级肥与唐先镇当地的葡萄秸秆、畜禽粪便结合发酵,制成商品有机肥。农户拿葡萄秸秆来换取成品有机肥。“秸秆换肥”帮农户处理大量秸秆,“换废为宝”获取商品有机肥,减少用肥成本;带动有机肥使用,推动绿色生产方式,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空气污染,推进农业生态循环和美丽田园的建设。
五、开展农村信用服务大优化行动。该市农合联积极推进信用服务功能建设,多渠道缓解农民“融资难、贷款难”问题。联合永康农商银行“农合贷”、浙江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浙里担”、社有企业永康市康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平台,已开展信用评定数564家、信用评定率100%,授信数539家、授信率达90%以上。农合联会员100万元以下免担保贷款余额2647万元。该市蚕桑产业农合联与农银村镇银行合作,筛选出19户社员作为信贷支持对象,由村镇银行发放支农信贷资金94.8万元。
(永康市农合联执委会)
浦江县农合联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大联建行动
浦江县农合联持续深化“三位一体”改革,主动对接政府部门
开展政企合作,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大联建行动,通过智能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与手段,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基地”的葡萄智慧物流模式,破解农产品物流难题,实现从产地“最先一公里”到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全程服务,推动物流服务提质增效,服务产业发展和百姓增收。
一、构建全覆盖物流阵地,抢跑“最先一公里”。结合“快递下乡”“快递进村”工程,投入资金650万元,在浦江经济开发区租赁闲置厂房1600平方米,建成日处理2万件葡萄标准箱的浦江葡萄基地仓储物流中心,为全县葡农提供物流运营、包装、销售、冷链配送等一条龙服务。在全县各乡镇邮政网点和葡萄专业村设立揽收点18个,配设智慧物流自助打单机40台。年均寄递业务量突破10万件,带动销售632万元。
二、推进数字化高效协同,实现“高级保鲜”。智慧物流中心设冷藏区、包装区、分拣处理区。冷藏区建有250平方米冷库两座,设计温度冷冻库-20℃、保鲜库0-5℃。包装区按装箱、充气、封箱流程设60个工位,通过传输带实现流水作业,满足7000箱/天包装能力,较传统包装处理效率提升30%以上。分拣处理区建造两条流水线,按“两进四出”设计,通过DWS技术实现全自动收寄、分路向传输,处理能力6000件/小时,通过数字赋能,葡萄寄递物流成本整体下降20%以上。
三、靶向发力冷链配送,跑赢“最后一公里”。为破解葡萄销售难、物流难、品控难,葡萄智慧物流中心经过合理分区,配置先进设备,满足葡萄上市旺季的收寄需求。针对覆盖长三角主要城市11个路向开通专线14条,采用点对点、城市落地配的快捷直配运行模式。智慧物流项目配备省内各地、上海、苏州等地12小时送达直通冷链车,北京、广州、深圳等地24小时到达。今年开通浦江葡萄杭州“同城配”,采用点对点直配物流结合“EMS极速鲜”品牌邮寄服务模式,通过系统下单、产品揽收、冷链运输、分拨配送,做到葡萄销售“早上下树、晚上上桌”。使用杭州“同城配”寄递业务中,通过改进包装降低邮寄费用50%以上,且全程使用冷链车运输,当天下午就直接投递到户,较传统快递提速15小时以上,实现寄递“当日达”。
(浦江县农合联执委会)
青田县农合联实施强村富民大带动行动
青田县中药材产业农合联立足中药材生态价值转换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目标,通过全产业链转型探索,产销模式创新改革,统筹提升产业联合,“变荒地为宝地”,实现亩收超10000元,助农增收达1000万元。
原来1万元增至高达3万,助农提升三倍收入。
(青田县农合联执委会)
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农合联
实施为农服务两大行动
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农合联实施品牌农产品大联销行动和强村富民大带动行动,从品牌培育、标准生产、规范管理、产品经营等入手,打响“土货”品牌,服务产业振兴,推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