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摆摊吧,后浪!泡泡机、香瓜……冰城人后备箱成“移动摊位”
日前,哈市印发《哈尔滨市利用城市公共空间搞活流通促进消费的“十条措施”的通知》,早市夜市恢复了烟火与生机,地摊经济站上了冰城经济复苏的第一线。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试水各种形式的摆摊。
记者走访发现,在早市夜市、大型商超周边、景区附近,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私家车,他们把商品装进后备箱,车一停、后备箱一开,秒变摊位。“你永远猜不到前面突然停下的车,后备箱里有啥。”载着记者寻觅了一路的出租车司机打趣道。
香瓜、鲜花、风筝、音响……小小后备箱“包罗万象”
太平桥附近的一处空地,蹲在车后的雷子摘下帽子,把口罩拉到下巴,托着个快餐盒狼吞虎咽的吃面。后备箱大开着,里面塞满了香瓜等各色水果。“香瓜怎么卖啊?”“两块五,自家产的,早上刚摘的。”眼见着香瓜卖没了大半,雷子冲记者抬头笑眯了眼,“下午打算去龙塔那边”。
雷子是双城区村子里的瓜农,今年种了5亩多香瓜。从3号起,他早上4点多到瓜园挑成熟的香瓜摘下来,装满一车。“5点去找个早市卖,再从市场进点别的货,8、9点去公园附近,中午去商场超市附近,卖的特别好,一般过了中午(香瓜)就不剩了。”
每天下班后,一辆白色的SUV就会停到南岗区南兴街附近,打开后备箱,露出里面大大小小6个音响和一些宠物用品。“我白天在宠物店上班,下班了出来搞搞副业。”车主说,自己摆摊已有3天,现已卖了1600元左右的货。
除此之外,还有在滨水大道附近的空地上卖风筝的,在群力王府井购物中心商圈内卖自培鲜花的,在各大公园、广场附近卖网红玩具、泡泡机和气球的……小小后备箱里“包罗万象”。
软件开发工程师、宠物店员、自由职业者……摊主身份多样
开车即走,停车就卖,这种自由自在的“后备箱经济”成为很多人跃跃欲试的副业。用后备箱卖风筝的王峰把车开到了江边的一处未开发的广场,把车一停,腿翘在车窗上,很是惬意。
“最近天暖和了,广场上很多孩子和情侣出来放风筝,我就在网上找了风筝进货渠道,放在后备箱里,挨着广场停,卖给人们。基本上一天能卖10多个风筝。”王峰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对这种用车摆摊的形式颇为知足。“想卖就卖,不想干就把后备箱一放,开车回家,这种卖法忒好”。
在哈西万达广场附近,葛志强抱着笔记本蹲在了自家车前,笔记本里正播放着复杂的编程课。葛志强2018年大学毕业回到哈尔滨,入职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不满足于整日做“复制粘贴”的基础工作,他在去年年底辞职,寻求更好的发展。
“现在行业门槛越来越高,我一边线上学PYTHON,提高自己,一边趁现在摆摊形势好,进了一批网红产品,在找工作期间赚个外快。”他告诉记者,自己一天能挣个300-400元。
选品、成本、供应链、人流……都要考虑在内
另一边,同样选择后备箱卖货的李欣姐妹俩表现得忧心忡忡。
起初,姐妹俩从花卉市场进了小雏菊,经过自己包装后,开车到地铁口售卖,后来李欣又从网上批发了2箱少女心印花的纸巾一起卖。但摆摊2天,花只卖出了20多支,纸巾也只卖了寥寥几包,更令两人绝望的是,手里的一大半花都枯萎了。
“我们俩开车来回油费10多块,吃饭一天花了40块。回家一算,就卖了2个鸡腿钱。”李欣觉得自己又好笑又心酸。
“就当花钱买教训了。”一旁的妹妹安慰道,“卖完今天就不干了。”李欣现在回头看,摆摊和创业很类似,虽然摆摊规模很小,但是需要控制成本,且要尽早盈利养活自己。选择商品品类,如何买到更便宜的材料,打算卖给什么人群,在哪里摆摊,能接受多大损失,都必须提前考虑好。
她们决定把纸巾能拿回家自己用,全家一起消耗掉这些“沉没成本”。“往好处想,我们卖的东西起码比卖手机壳、玩具等大件商品的好,当初要是选择卖更贵的东西,我们肯定耗不起。”
网红礼品、玩具轮流上,指不定哪个卖成“爆品”
“卖的不好就换别的卖呗,说不定哪个东西就对上人们胃口了呢。”卖网红玩具的葛志强显得毫不担心,他向记者展示他进货的页面,和平精英游戏中的红包能量枪、相机型泡泡机、魔幻飞碟变形球……“这些都是我从抖音等各大平台搜罗的网红礼品、玩具,进的不多,先试试好不好卖。”
疫情之下,大部分摊贩都是在不断地做出尝试:换个品类来卖?换个方法来卖?开车随时换地方卖?
这些从疫情寒潮大浪淘沙下来、生存力极强的摊贩,以及跃跃欲试的人们,都在自家“后备箱”里各显神通,等待卖出“爆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