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外卖行业迅速崛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外卖行业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品质参差不齐、消费者投诉增多等。
消费者:价高量少,外卖品质不断下降
记者在外卖平台上浏览这家餐厅的评价,发现不少顾客有类似经历,有顾客留言“香菜牛肉巨少,58怒赚50”;还有顾客评价说“菜量一言难尽,儿子问是不是别人吃剩的”;有顾客发照片显示点了菜、汤以及主食,评价讽刺:“每个菜都菜量喜人,汤应该是刚刚洗好的洗锅水,价格还这么给力!”
在北京怀柔上班的彦女士经常点外卖,也多次遇到价高量少、卫生不过关等问题。她对记者说,自己更看重外卖餐饮的卫生和食材的质量,只要对健康有益,哪怕价格高一点也能接受。现在大家最担心的是以次充好、不讲卫生的外卖。
商家:订单下降、平台抽成高,利润越做越薄
在顾客对外卖餐饮有许多不满意的同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餐厅经营者对此也颇感无奈。
北京昌平一家快餐店的经理刘女士告诉记者,外卖比堂食价格高,是因为外卖有包装、平台抽成、配送等费用。刘女士向记者强调,他们店线上线下菜的分量是一样的,价格可能会有差异,因为外卖有其他附加费用。他们跟一些外卖平台合作了好多年,平台合作抽成超过20%,留给餐饮店的利润空间较小。
至于有些外卖菜的分量有差异,刘女士分析称,生菜跟熟菜是有区别的,生菜有水分,在炒的过程中会缩水,另外跟肉的肥瘦程度也有关系,如果肥肉多一点,在炒的过程中油会挥发掉,肉的分量也会减少。
“今年外卖订餐量比往年有所减少,这可能跟经济大环境有关系。”刘女士还向记者感叹,如今餐饮业不太好做。
金女士是河北燕郊一家韩国风味的餐厅老板,在燕郊经营餐饮业已有十几年。她对记者表示,今年营业额比去年下降了将近一半,这可能跟百姓的消费水平下降有很大关系。
金女士的餐厅有堂食也有外卖,外卖占总营业额的20%左右。但金女士对外卖不太看好,她觉得平台抽成25%的比例太高,外卖大部分利润都交给了平台,餐厅利润所剩无几。餐厅有场地费、员工工资、水电费,还有菜的成本,各种费用加起来不少。
“要是平台抽成降低一点,餐厅利润会高一些,生存状况也会好一些,但平台是强势企业,我们小商户也没办法。”
对于堂食跟外卖在菜量和价格上的差异,金女士说,她的孩子也有类似感受,在网上订外卖,菜量令孩子感到非常惊讶,跟她反映说,“妈妈,这个菜怎么这么少?”
外卖菜量为何会缩水?经营餐饮店多年的李先生向记者分析说,平台抽走一部分,包装花掉一部分,加上外卖小哥派送费,商家不玩点儿心思哪里会有利润?他表示,平台抽取提成在20%以上,商家绞尽脑汁地设计包装,比如30元的外卖餐包,外卖过度包装,包装盒、包装袋、牙线、筷子、勺子、餐巾纸、湿纸巾,还有送眼镜布的,故事讲了一大堆,成本从哪里来?还不是从消费者那里来。
李先生还告诉记者,他之所以不做外卖业务,也从不吃外卖,一是外卖利润太低,平台“扒”得太狠;二是他不想赚黑心钱,外卖菜50%以上是预制菜,而且价高、量少,堂食一份菜基本上要出四份外卖;三是不怎么卫生。
外卖骑手是打通外卖餐饮“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人物,也是外卖套餐成本的分摊者之一。
外卖骑手杨先生来自东北,在北京送了半年多的外卖,他以前当过老板,做过网店等生意,因亏损开始送外卖。他觉得送外卖虽然辛苦,但不用投入资金,比做别的行业相对稳定、自由一些。一个月能赚七八千元,至少可以缓解他的经济压力。
杨先生告诉记者,从今年1月至今,他已接了900多单,在昌平区平西府这个区域团队里算是接单量较高的。他告诉记者,还有一位外卖骑手马大姐去年跑了1700多单,是他所在这个区域最高的。现在单子量少,干外卖的人多,所以送单费就下降了,特别辛苦卖力才能赚到钱。
外卖骑手小马,来自山西,送外卖三年多,现在每个月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但经常感觉自己口袋所剩无几。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月房租要1000多元,手机费要几百元,电池费要350元,再加上吃喝等各种费用,一个月下来的花销要几千元,辛苦赚来的钱基本只能维持日常生活开支,剩余不了多少。
此外,小马觉得平台规定太多,动不动就罚钱。现在跑外卖的人多,不缺人,平台就抱着“你爱干不干,不干就走人”的心态,有时候顾客也可能会无缘无故把气撒在外卖骑手身上,平台也会罚钱。“我们也感到很委屈,但只能忍气吞声。”小马说。
谈到送外卖是否有前途时,几乎所有受访骑手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还要往里头挤,而且队伍越来越庞大?
根据全国总工会数据,2023年初,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外卖骑手数量就达到1300万人,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整体的15%。外卖骑手是中国外卖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消费者提供高效便捷的送餐服务,推动了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
多方共赢才是外卖的出路
以创新、提升品质对抗成本压力与行业竞争
“常吃外卖的我,发现最近外卖又涨价了,分量还明显少了。”在一家小型会计公司上班的孙小馨告诉记者,外卖是当下很多上班族吃饭的首选,但最近身边的同事、朋友多有抱怨,外卖的价格越来越贵,味道却不如从前;甚至还有人抱怨,现在外卖也逐渐成为大家吃不起的样子了。
事实上,和孙小馨有一样感受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多位消费者向记者表示,外卖“价涨量减”比较明显。而在一些外卖平台,消费者的投诉中有关涨价、量少的占比也不少。
北京和弘天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志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卖菜品价涨量降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成本问题。这几年,食材、房租、平台佣金、配送费等都在不断上涨。过去,外卖行业有很多补贴,而且整体订单量在不断增长,现在既没有补贴,订单量还在下降。
“外卖价涨量降的背后,是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商业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大环境来看,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同时外卖等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为了应对这种压力,一些外卖商家或选择涨价或降低服务质量来维持利润。此外,激烈的竞争可能导致部分商家退出市场,从而使得剩余商家有机会提高价格。
从商业模式转变方面来看,外卖平台在初期通过低价和优惠措施培育市场,促使消费者形成外卖消费习惯。一旦市场成熟且消费者对外卖产生依赖,平台便可能提高价格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面对这种形势,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商家应从自身改革破局,以创新和提升品质对抗成本压力和行业竞争。建议商家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集中采购、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方式,降低食材成本。另外,要多开发新菜品、提供定制化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外卖平台还可以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共享厨房、智能配送等,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中国食文化连锁餐饮委员会副会长张辉表示,餐饮业已进入“拼多多时代”。同时也要看到,各地地标美食、特色餐饮品类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业内呼吁外卖平台调整佣金促进多赢
“现在做餐饮真的很难赚钱,我们从开业到现在五六个月了,一直在赔钱,再赔几个月就撑不住了。”北京北苑家园城悦荟商场一家湘菜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做外卖基本不赚钱,平台抽成太高,再加上包装费、送餐费,一个订单看着有三五十块钱,但去除各种成本,基本不剩什么了。
河北燕郊一家韩国风味餐厅的老板金女士告诉记者,刚开始进入外卖平台的时候,抽成比较低,在6%左右,后来抽成比例逐渐提高,现在到了25%,感觉太高了。
“佣金过高是这几年餐饮行业集中反映的问题,建议外卖平台把佣金比例降下来,这对拉动餐饮产业发展以及扩大内需都有帮助。”朱丹蓬表示。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餐饮业人士表示,希望平台根据外卖行业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佣金比例,确保餐饮商户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同时,对小型餐饮商户给予一定的优惠或减免税费政策。
还有专家指出,平台出于成本压力提高服务费率本无可厚非,但从长远看,应跳出“流量收割”思维,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进而实现平台、商家、消费者的多赢。
行业步入转型期须加强监管提升消费体验
“当前,外卖行业需要规范发展。”朱丹蓬指出,行业在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后,当前正在大浪淘沙,很多以调味包勾兑为主的门店,将慢慢地被市场和消费者淘汰,行业正进入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阶段。
文志宏表示,外卖行业正进入转型期,过去是以量的增长为主,外卖订单量快速增长,整个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现在则更需要多元化发展,强调不同的市场定位和品质要求。规范发展是外卖行业必须要补的课。
实际上,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规范外卖行业发展的政策,其中包括《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等。
专家建议,未来要进一步引导产业创新,推动行业升级。鼓励餐饮企业利用技术创新提升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如推广小份菜模式,减少食物浪费。支持绿色包装,推动外卖包装绿色化、环保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优化配送服务,鼓励外卖平台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消费者能够及时、准确地收到外卖食品。
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维护消费者权益。
原创推荐
探访“一颗大”种植园——看“高素质”西红柿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视频推荐
吃石榴不吐籽引发肠梗阻
配料表和配料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面包将告别脱氢乙酸钠
吃辣还有这样的好处
食用油散装运输强制性国标发布
热点排行榜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区16号楼邮编:100070
中国食品安全网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国家级专业新闻媒体。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国家级互联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