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已经显现雏形。在这一背景下,不光为我国外贸企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使其对社会的贡献价值愈发突出。尽管如此,近年来国际市场的形势动荡,依旧使得我国外贸经济体系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经济衰退以及需求萎缩的影响,致使一部分外贸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为此,本文专门针对当前形势下我国外贸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展开了研究,对其发展的主要方向进行思考,同时分析当前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而以此为基础对外贸企业的营销改革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细分国际市场、异质化服务以及多样化营销手段等几种具体的工作路径,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外贸企业;市场营销;发展形势
一、引言
自我国“一带一路”“引进来,走出去”等对外贸易政策推行以来,为我国大中小型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创造了更多机遇以及平等的竞争平台。但同时也对企业各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强调其品牌意识、管理能力以及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因此随着新时期来临,在瞬息万变的市场背景下,外贸企业必须快速提高自身的数据挖掘意识,并对自身产品进行客观的定位以及创新包装,如此才能够有效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并根据客户群体的差异需求来制定全新的营销战略,进而为自身换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外贸企业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市场营销发展方向
(一)自主品牌发展
本文作者:曾卫锋单位:集美大学
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或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人们从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经济效益这个基本概念出发对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这个概念进行了界定。人们认为,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所耗费的劳动和由此取得的成果之比,即产出与投入之比;产出越多而投入越少则经济效益越好,反之经济效益就越差。根据经济效益的这个概念,人们进一步定义,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对外贸易活动的劳动和取得的成果之比。笔者认为,在中国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今天,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这个概念的这种界定,显然存在着局限性,主要是将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混为一谈,使得人们不能正确使用这个概念来研究有关对外贸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指导中国的对外贸易实践。因此,正确认识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概念的局限性以及重新定义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基本概念以及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二、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概念的重新合理界定
摘要:在全球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外贸企业面临国际市场萧条的现象,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与挑战。本文针对中小外贸出口企业,分析疫情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包括降低成本与取得政府支持、出口转内销、创新贸易新模式等,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肺炎疫情;中小外贸企业;复杂形势;对策
0引言
2020年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对经济造成重创。对于中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而言,2020年经营风险增加,经营成本也增加,一路走来,可谓举步维艰。2020年初,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停工停产的困境;虽然后来复工了,但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愈演愈烈导致国外企业相继被迫停工停产,中国外贸企业的订单不得已取消或延期,大量外贸企业刚复工却遇到没有订单甚至取消订单的局面,不得不裁减员工或部分停产。海关统计数据表明,2020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出口总值为7.4万亿元,同比下降5.1%。虽然口罩等抗疫物资的出口在疫情期间骤增,其他产品的出口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手段的“出口”如何面对这种局面渡过难关?在中国外贸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小外贸企业在疫情背景下如何危中求机,凤凰涅?
1中小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复杂形势
1.1产品技术水平低,利润空间被压缩。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企业出口主要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产品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为国际市场提供相对价廉质优的产品,从价值链的角度来说处于低端,商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获利空间小。由于供应商较多且恶性竞争,海外采购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中国中小外贸企业为了维持运营和维护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只得无奈接受采购商的压价,进一步挤压本就可怜的利润空间。另外,劳动密集型产业行业准入门槛低,大量同行涌入,导致出口企业恶性竞争,也导致出口企业盈利困难。疫情背景下由于各国对人员和货物流动设置重重关卡导致国际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若中小企业已经签订的销售合同中贸易条款是卖方承担运费的,比如CIF和CFR贸易术语,现阶段国际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也促成了外贸企业交易成本的上升,若要保证订单顺利交付,唯有进一步牺牲企业的微薄利润。
1、转型外贸电商是义乌企业“再出发”的必然
2、现行义乌外贸企业出口呈现新的特点
2.1贸易链缩短
随着平台经济的出现,义乌外贸电商的强劲发展,当前贸易的趋势是主要绕开了国外进口商和国内出口商,对义乌制造商而言,可直接与客户接触,减少了环节,缩短了贸易链,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无疑可以使利润最大化。
2.2订单碎片化
全球贸易新形势,国外买家采购方式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不景气条件下采购更加谨慎,订单从以前的集中和计划到现在的分批和随机,小批量、多批次正在形成一股新的采购潮流,更多的终端批发零售商直接上网向义乌厂商采购,呈现出需求的碎片化和订单的碎片化。从一个100万的订单到10000个100的订单,即“蚂蚁搬家”式的订单现象为义乌外贸企业赢得了在“寒冬”季较丰厚的利润,订单碎片化也极具吸引力。
本文作者:牛勇单位:兰州市委党校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的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还比较短,基础比较薄弱,使得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对外贸易中民营企业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1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在我国逐渐开放的经济市场下,我国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的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对外贸易市场中,也暴露出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1)对外贸易市场的结构不合理。我国当前民营企业的对外贸易商品主要基于传统的纺织、制造业等,这些对外贸易产品,相对比较单一、缺乏现代科学技术含量比较低,因而造成当前不合理的贸易市场结构。基于单一、传统的贸易市场结构,造成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发展的空间狭窄、经营模式陈旧,这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因而,诸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市场中,由于经营结构的单一化,造成了企业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基于我国贸易商品的过于集中化,造成了频发的反倾销的问题,进而严重侵害了我国企业的经济利益。从这点也暴露出:我国的贸易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缺乏高科技领域的贸易,势必影响着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2)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过于陈旧,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严重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对外贸易中,企业需要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国经济市场,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无疑是企业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最大问题之一。基于管理模式的陈旧,在一些决策或政策性的问题上,把握不够准确,因而在实际的对外贸易中,频发各种“不愉快”的贸易事件。而且,我国的民营企业在管理上,主要围绕“家族”管理的模式展开,这就带来了管理上的局限性。
(3)人才队伍的缺乏。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营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出现严重的“瓶颈”。因而,在各种人才的吸引上,相对于国企而言,人才较匮乏。所以,当前的民营企业以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因为其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有限,导致民营企业的生产效率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的发展中,缺乏核心人才的中坚力量,不能促进民营企业的良好发展。
本文作者:王茜单位:夏津县发展和改革局
一、山东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二、影响山东省对外贸易及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1.1山东省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产出和国民收入总量的重要统计指标。在现实的国际经济往来中,只有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总量持续、稳定、增长,各种资金流入的风险系数才会很小。
1.2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一部分投资,用来直接进口先进的设备,它的高速增长,可以使外贸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出口产品的品质、质量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促进了国内生产的发展,提高和改善了国内的投资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提高对外贸易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