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无人售货店内的证照都是复印件,属无证无照经营。陈万泉摄
-执法人员对涉嫌无证无照经营的无人售货店进行查处。
-在同安区新民大道乌涂段,有一家名为“+store”智能云店的无人售货店。执法人员根据门禁提示注册后进到店内,发现货架上摆放着预包装食品和日用品,配置了空调、冰箱,便于食品保存,所售商品基本没有问题,但店内悬挂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都是岛内总部的证照复印件,因此,该店属于无证无照经营。
-位于同盛路上的“24小时情趣用品自助商店”,是用集装箱改造成的,里面摆放了一台自动贩卖机。说是售货店,其实更像是给自动贩卖机加了个铁壳。贩卖机内摆放有二类医疗器械及部分疑似药品的商品,现场未发现营业执照、二类医疗器械备案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许可证。执法人员联系售货机上的联系人,对方称不知道要办证办照。执法人员当场查封了这台自动贩卖机,并要求经营者尽快到所配合调查。
-通过三天检查,执法人员共发现18家无人售货店全部属于无证无照经营,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这些无人售货店主要分布在岛外工业集中区。”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工业集中区内商家少,成为无人售货店重点布局区域。其中,有的设置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有的设在草坪上。
-【部门说法】
-不符合发证条件将予以坚决取缔
-【记者走访】
-贩售成人用品不设防,仅注明“未成年人不得入内”
-记者用手机地图APP搜索岛内的无人售货店,找到13个搜索结果。按照给出的地址,记者前往屿后北里、禾祥东路和金榜路上的4个无人售货店,发现均为24小时成人用品无人售货店。
-屿后北里的成人用品无人售货店藏身在一处居民楼的一楼。店铺只有5平方米大小,大门轻轻一推就可以打开。店内没有销售柜台,三侧墙面前都有自动售货机。招牌上有“无人售货”标志,注明有日用品、食品等,但售货机内并没有这些商品。
-记者在另外3家成人用品无人售货店里看到,虽然在门上写有“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文字,但是店门并无制约手段,可以随意进出。同时,售货机也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按照货品下方的编号按动按键,完成付款后就可以取货。整个过程中,都不需要进行身份或年龄验证。
-需绑定手机按指纹注册,市民担心个人信息遭泄露
-在位于同安区新民大道乌涂商业街路口的“+store”智能云店内,记者根据门口提示,注册后进入店里。记者看到,店内配有空调及冰箱,货柜上面摆放着各式饮料和数十种零食、日用品。在货架的每款商品下方,都贴有一个价格标签,看上去与普通的超市没有区别。
-记者看到,店内挂有营业执照及食品经营许可证,但是证件上标注着“副本”字样。记者在“厦门市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查询发现,该经营者在食品经营许可证上面登记的经营场所在思明区塔埔东路。根据市场监督部门的说法,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都是总部的证照复印件,属于无证无照经营。
-【观点】
-自动售卖机的升级版不能感知消费者诉求
-见福便利店董事长张利:现在的无人便利店充其量是自动售卖机的升级版,资本热捧无人售货店更像是炒作。冷冰冰的机器只提供自助结算服务,并不能感知消费者的情感诉求。便利店强调的是巷口文化,它有温度、有人情味,这些都是无人便利店无法做到的。
-支持的商品品类较少还难与传统超市竞争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郭斌:无人售货店如果要与传统的超市形态展开直接竞争,需要支持具有更大规模和多样性的商品品类。无人售货店目前的一大通病在于支持的商品品类相对较少。无人售货店至少要达到50平方米、拥有300个以上商品品类(而且不能是特定的),才能与现有的传统超市形态进行直接竞争,否则固定成本的分摊和用户体验都会成为问题。
-只要对消费者有利都是可以尝试的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教授王金安:无人售货店给公众带来的,应该是切实的好处,而不该仅仅是一个智能化的噱头。现在一些传统的商业零售企业也在尝试和新事物结合,比如一些大超市,就在鼓励消费者下载手机APP,自己扫码付款,不用再排队结账。这也给人一个启迪,“有人”可以过渡到“无人”,“无人”也未必就要排斥“有人”。创新的初衷是方便消费者,只要对消费者有利的事情,都是可以尝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