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会不仅是经济交流的关键平台,更是开展商业活动的核心形式之一。世展网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有217场展览会先后盛大启幕,涵盖领域包括工业机械、文旅消费、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多个重要行业。
与此同时,各地为鼓励开展展览会而推出的政策举措可谓接连不断。6月份,北京市商务局印发的《关于申报2024年促进我市会展业发展奖励项目的通知》,明确聚焦“引进国际专业展会、在京新办展会、展会做大做强”这三个关键支持方向,最高奖励金额可达100万元。8月份,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的《关于增强本市会展经济带动效应的若干措施》,着重强调支持提质增效,对在本市展览场馆内举办规模达到5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在提升展会影响力、落实公共安全保障要求等方面给予支持。
对于企业而言,展览会无疑是展示自身实力与产品的重要窗口。在展览会上,企业能够将最新的技术、最优质的产品呈现在众多专业观众和潜在客户面前,从而大幅提升品牌知名度,有力拓展市场份额。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展览会深入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积极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而推动自身的创新发展。
以刚刚结束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为例,据悉,此次大会共有169家企业展出600余件创新产品,其中人形机器人27款,创历届之最。展会官网数据显示,本次世界机器人大会促成的交易金额合计超过269亿元。
由此可见,展览会在经济交流与商业活动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充分满足了企业展示实力、拓展市场、学习创新的迫切需求,也为行业提供了交流合作、推动进步的优质平台,更成为举办城市提升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契机。
为此,各参与方如何用好展览会这一有力工具,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成为其重要课题,尤其是对于参展企业而言,如何善用、巧用展览会平台已然成为企业“必修课”。
笔者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参展应是一项长期规划。参展前,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打造出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和高度吸引力的展品;参展期间,企业需要积极与专业观众和潜在客户进行互动交流,深入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此外,企业还可以与同行企业进行交流,虚心学习其先进之处,完善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参展后,企业则需要对在展会上收集到的客户信息和市场反馈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改进和市场拓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