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春节假期已经接近尾声,牛年春节,我国消费实现了“开门红”。网购年货备受青睐,线下消费也是持续火热,那么大家的购物车里都买了些什么?这个不一样的春节,消费有哪些新的特点,我们一起去看看。
全国网络零售额超1200亿元
4.8亿件!这是春节前六天,全国揽收的包裹数,这个数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春节前六天,全国网络零售额超过了1200亿元。不只是线上消费快速增长,春节期间,线下消费市场也呈现一片火热。假期前四天,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春节同期增长45.9%,其中珠宝首饰、服装鞋帽、化妆品的增幅都超过100%。
离岛免税春节人气旺销售累计超8.5亿元
截至17日上午,春节期间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额已超8.5亿元。其中,14日一天销售额超过2.8亿元。
品质升级健康医疗智能产品受青睐
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这个春节,百姓的消费清单也更加丰富,品质消费成为时尚。京东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在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健康医疗、宠物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10到20倍,在三、四线城市和乡镇,智能家电、手机电脑的清洗、维修、换新服务同比增长20到30倍。
远程关爱父母、拥抱智慧生活成为今年春节消费的新主题,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适合老年人的扫地机器人”、“洗碗机品牌排行”、“麻将机有哪些”等问题成为年轻人在春节期间热搜的消费问题。
服务到家百万商家假期“外卖不打烊”
从买商品到买服务,春节期间,服务消费同样呈现爆发式增长,拉动餐饮、文娱、酒店等行业快速复苏。春节期间,百万商家外卖也不打烊,在线餐饮平台年夜饭系列商品销售额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半成品外卖量是去年的四倍。
网上订购春节在家品尝大师菜肴
家住青岛的刘女士,就从网上订购了一款春节套餐,本地鲜鲅鱼、上海酱麻鸭、西北特色烤羊排,所有的菜品都是真空包装,简单加工之后,就轻松制作了一桌丰富的年夜饭。近几年,预制菜肴市场不断升温,企业也抓住了市场机遇,不断丰富产品种类,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高品质的“大师菜”。
张瑜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他们共卖出12万道年夜饭,为近2万家庭提供了服务。
一人食订单增近七成异地下单年味送到家
就地过年不回家,年轻人到底咋过春节?美团外卖的数据显示,与往年春节假期相比,今年的“1人食”订单数量占比增长了68%,不少习惯了回家饭来张口的年轻人,开始操持起自己的年味。此外,异地订单增加明显,异地投喂亲友最集中的区域来自广州、深圳、成都、北京和杭州。
家庭清洁、厨房厨具的订单大幅攀升
消费实现“开门红”中国经济添动能
春节假期消费市场的“热度”,也折射出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潜力。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为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银联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前六天,银联网络交易金额达到1.18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9%。持卡人在本地消费金额占比较春节前夕增长了4.1个百分点,这与往年春节期间呈现出的“本地消费占比下降、异地消费占比上升”的特征相比有很大不同。
“风清露冷秋期半”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秋分也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天,昼夜等长之后白日渐短,黑夜渐长祭月、说秋、吃秋菜……每逢秋分民间有着不少有趣的民俗…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此时节昼夜温差最大,天气正式转凉,尤其入夜后…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风吹叶落诗意并起·古往今来关于秋日的诗句数不胜数司空曙惬意地挥扇说着“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粤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这是南宋诗人刘克庄的诗句,反映了岭南乞巧文化传统。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乞巧节起源于汉代,岭南尤盛。每年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