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疫情过后,无人零售的春天会到吗?
产业作者|习睿|一鸣网(ID:yimingtmt)原创内容
无人零售的春天就在眼前?
疫情激发的需求
2月2日,火神山医院里的疫区超市开始营业。该超市正是由湖北中百仓储和阿里系的淘鲜达团队一起搭建的无人超市,超市内没有收银员和店员,买完东西扫码付款就可以走。据了解,该无人超市整个建筑过程仅使用24小时,超市营业首日已接待200多位客人。
2019年刚入局无人售货的瑞幸为湖北各医院捐赠无人咖啡机,免费为一线医护工作者提供咖啡饮品。目前,无人咖啡机已经在武汉六七二医院正式投入使用,瑞幸还将陆续为武汉市协和医院、武汉市同济医院、汉南区中医院、部分方舱医院和消防救援支队等提供无人咖啡机和咖啡饮品。
疫情带来的机遇
2017年无人零售风口兴起时期有所不同,此次疫情除去给无人零售带来资本市场的利好,更是给零售市场以及无人零售企业带来改变。
2017年,无人零售迅速以无人货架、无人便利柜和无人超市三种形态杀进市场,猩便利、F5未来店、小麦铺等初创型公司一时站在风口浪尖,每日优鲜、京东、苏宁、阿里等各行业巨头也纷纷入局。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年底,全国无人零售货架就累计落地2.5万个,主打无人货架的公司也达到35家,无人超市也累计落地200家,无人零售市场累计融资超40亿人民币,其中,仅猩便利一家,在2017年两个月之内就融资五亿左右。但在资本市场能讲好故事不代表能在零售领域能走好路。
无人零售能成为风口的原因在于入局者看重无人零售无需人力成本这一优势,但忽略了市场接受程度及技术成本。
疫情结束后,“无接触”的特殊场景消除,对无人设备的需求自然造成下滑。用户接受程度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影响能决定后期企业的“留存”问题。
回归零售本质
无论哪种形式的无人零售设备,能让消费者体会到其内在价值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无接触”这一特殊场景的限定,无人设备能最大限度减少接触,避免交叉感染。这带给从业者的经验在于,发挥出无人零售最大价值最关键的还是需要找对应用场景。
在无人零售之前的风口期,“寻找场景”也是从业者一直在做的事。从地铁站、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到写字楼,场景的应用也拓展到商超收银。这一次,让无人零售们看到“社区”这一新场景,但如何利用好这一场景是其需要思考的新问题。在此次疫情中,民众对于药品的需求明显上升,也因此激发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如果无人零售从业者能与药品需求进行结合,在社区摆放居民日常所需的常规药品或是急用药品,或许能激发新一轮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从边际效应的角度出发,无人售货机的“内部场景”也可从目前的常规商品进行扩充。日、美等国家的无人零售机经验便是这方面很好的借鉴。
其次,未来无人零售想实现大规模落地还需要提高数字化能力,提高对于商品数字化管理能力能够进一步保证精细化运营,尤其是此次社区无人零售与生鲜结合后,对于生鲜质量的保证有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便是对于用户的数字化管理,如何将线下流量进行线上管理,更深层次了解用户具体需求。这也正是无人零售一直以来需要迈过的技术门槛,尽管无人零售减少人工成本,但其中的技术成本仍然需要高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