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费”“打包费”屡屡登上网络热搜。
在当前的外卖市场中,
消费者普遍反映,
在订购外卖时除了支付食品本身的费用外,
还需额外支付打包费和包装费,
不少网友更是直呼其为“外卖刺客”。
在调查中,新民晚报记者发现,不少知名品牌的外卖平台及餐饮连锁店均存在此类情况,而一些商超的网购平台或网上买菜平台,也开始收取包装费。这些额外费用通常以固定金额或按订单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这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争议和消费者的“反弹”。
那么,平台加收“1元包装费”的理由是什么?向消费者收取“1元包装费”是否合理?
据网友们反映,通过盒马APP下单后,结算时会自动生成1笔名为“包装费”或“订单包材费”的1元订单,该订单与下单商品分开计费,消费者无法自主选择取消,在下单时不少人甚至因金额较小直接忽略了这笔费用。
更有网友则反映,自己所购买的桶装水、盒装草莓、袋装大米等产品没有使用包装袋,但实际下单仍扣除了1元包装费,在与客服申诉后有人退款成功,也有人得到了补偿1元无门槛优惠券的回复。
公开资料显示,《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收取“包装费”不是个例
记者调查了解到,除了盒马还有不少平台存在同样的现象。
其中,目前山姆会员店、大润发等商超的线上渠道也收取包装费。
另外,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等主要生鲜电商、本地生活平台上购物也需要支付包装费或打包费,收取的费用为1至2元不等。
记者打开某外卖平台点了一份“炸串卷饼”,收到外卖时记者发现该外卖在并未使用餐盒的情况下仍然收取了1.3元的打包费。
今年二月底,肯德基也因收取“打包服务费”登上微博热搜。
记者打开肯德基官方APP下单,发现平台对打包服务费收费标准进行了公示,正餐及夜宵定价:饮料不收打包费,鸡类小食单品、甜品、配餐0.6元每份;汉堡、卷、饭单品0.8元每份;全鸡1元每份;单人餐、4件及以下小食甜品套餐1.2元每份;双人餐、5-9件小食甜品套餐2元每份;多人餐、10件及以上小食甜品套餐2.5元每份。
肯德基收取打包服务费后迅速引起热议,不少网友吐槽“下调配送费、加收打包费?这波操作看不懂”“本来就很贵了,吃个外卖既要配送费还要收打包费,以后还是到店自提吧”“配送费6元,打包费9元,还没吃上15块钱就没了”……
消费者:强买强卖变相收费
从广大网友们的反应来看,无论是打包费还是包装费,都被认为是商家在巧立名目,胡乱收费。因为商家线上销售外卖必须提供打包服务。
有消费者表示,1元包装费虽然不多,但强制收取并不合理;也有消费者表示,自己不需要塑料袋,让配送员自行带回,要求退费;还有消费者表示,商家应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频率。
“1块钱不贵,但是明明不需要包装的商品也强行配货一个塑料袋,还不给消费者选择的权力,这不是强买强卖吗,环保塑料袋一点也不环保。”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吐槽道。
记者依样画葫芦尝试了五六次——退还塑料袋、拍照、联系人工客服、排队等待、提出诉求,一番操作后,约三五分钟便可顺利退款,但也偶有客服坚持包装袋属于耗材,不可退款。记者询问:“把无污损的塑料袋退还给配送员循环使用,这样不是最环保吗?”客服却只是回复:“实在给您添麻烦了,小二理解呢,但是核实无法退款呢。”
餐盒定价合理吗?
记者看到,在收取包装费的各大平台上,绝大多数店铺都无法选择包装方式,打包费均被自动计算进账单。
以肯德基外送服务为例,点一份双人套餐,2元的打包费就自动列入账单,消费者只能使用商家提供的保温包装,无法另行选择简易包装。
除了没有选择权,打包收费标准不一成为广大消费者们对这些平台诟病的另一大焦点。
记者了解到,大量餐馆收取打包费的标准为每个餐盒1元,有的甚至达到2元至3元。有网友表示,自己在某连锁餐饮店的一笔总额为154.9元的订单里发现,该单打包费为10元:3份菜品每份收2.5元,1个馒头收1元,1个肉夹馍收1.5元。“按平台的解释,打包费就是材料费。那这些餐盒可真够贵的!”该消费者无奈地说。
那么,餐盒成本真有那么高吗?记者在淘宝平台搜索“一次性外卖餐盒”,看到不少点外卖常见的打包盒。以一款全网热销超过100万件的透明“一次性加厚外卖饭盒”为例,50个1000毫升容量的方形带盖餐盒售价为15.9元,单个成本仅为0.318元。
“外卖平台入驻商户品类众多,很难设置完全统一的标准。从商家的角度来说,有的是为了便于运输,更好保证食物的色香味;有的为让食物看上去更加有仪式感,所以尽可能选择好的、贵的包装物,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还有一些,则是在满减优惠、折扣优惠等价格压力下,用包装费来部分抵消优惠费用,或者通过销售包装物来获取利润。”一位消费者向记者表示,平台的做法就是在变着法子挣钱,“吃相”太过难看。
对此,也有餐饮从业者透露,打包费的价格确实略高于餐盒成本价,外卖餐食定价有时也会高于堂食。“开通外卖有佣金和配送成本,所以也会稍微在打包费上找补一点儿。”
“从价格的角度看,打包费到底收多少,是商家的一个经营决策,可以依据经营成本和供求关系来自主定价。但这不是说商家想收多少就收多少,要做到计价合理、明码标价,而且要明确告知消费者。”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线上交易平台也应当承担起相应责任,让消费者充分知情。
上海消保委:
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额外收取打包费和包装费,究竟是否合理?对此,记者采访了上海市消保委。对方认为,这种强制打包费的做法不仅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01
外卖产品的价格理应包含基本的打包费用
在消费者购买外卖食品时,打包是服务的一部分,理应被包含在食品价格中,而无需额外收费。单独收取打包费无异于对消费者进行了二次收费,这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则。
02
外卖打包费是一种“低开高走”的商业套路
消费者在比较不同品牌、不同平台的外卖价格时,往往会因为额外的打包费而难以做出准确判断。这种做法不仅模糊了价格透明度,也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03
环保名义收取的包装费是对“禁塑令”的扭曲
上海市消保委呼吁规范外卖市场的收费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外卖服务时,要仔细阅读费用明细,避免因不透明的收费而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