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至2017年5年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不断扩大,但增速明显回落。2013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6.73亿元,增速15.3%,到2017年社零总额扩大到620.64亿元,增速回落至10.5%,而今年1-5月,其增速为10.7%;从全省情况来看,怀化该指标增速回落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
(二)社零消费结构升级,结构待优化
随着我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层次不断提升,相应地我市社零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升级。近5年来,我市限上商品零售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一是石油及制品的消费主体地位逐步削弱。2013年石油及制品类的零售额占整个限上零售额的45.3%,到今年6月比重下降至31.8%。二是传统衣、食类零售占比不断缩小。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限上零售占比由2013年的17.4%,下降至今年6月的10.8%,服、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占比则由6.6%下降至5.2%。三是汽车类零售成为社零总额的第二大主体。到今年6月,我市汽车类零售额占比已经由2013年的13.4%,扩大到目前的26.4%,替代传统衣、食类消费,成为了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第二大主体。
1-6月限上单位大类商品行业比重(未包含住餐数据、含限上个体)
指标名称
全市???(亿元)
全市分类比重
全国?????(亿元)
全国分类比重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
89.97
-
53888.1
其中:限上个体户单位商品零售额
11.25
12.50
限上法人单位商品零售额
78.72
87.5
粮油、食品类
9.72
10.8
5505.4
10.2
饮料类
1.42
1.6
794.8
1.5
烟酒类
2.13
2.4
1629.6
3.0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4.71
5.2
5564.1
10.3
化妆品类
0.29
0.3
1057.3
2.0
金银珠宝类
1.38
1166.4
2.2
日用品类
2.28
2.5
2065.8
3.8
体育、娱乐用品类
0.15
0.2
257.5
0.5
书报杂志类
0.02
0
399
0.7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5.61
6.2
3366.8
中西药品类
5.10
5.7
2255.5
4.2
文化办公用品类
1.01
1.1
1142
2.1
家具类
1.70
1.9
838.2
通讯器材类
0.13
0.1
1601.3
石油及制品类
28.59
31.8
7787.8
14.5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0.16
932.5
1.7
汽车类
23.72
26.4
15588
28.9
从县市区限上单位看,县市区限上零售总额占比不合理,1-6月鹤城区限上法人企业零售总额占全市71.3%,其他县市区合计占比28.7%;从限上单位数量情况看,2018年的限上个体户有288家,限上企业有273家,相比2014年限上个体户减少了169家,限上企业增加112家,2018年限上单位总数比2014年减少72家;从县市区限上个体户数量看,少数县市区限上个体户数量与实际情况不匹配,如鹤城区、经开区。
1-6月限上单位数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表(分县市区)
指标
批零企业
住餐企业
月度?新增
企业合计
企业数比重%
批零大个体
住餐大个体
大个体合计
大个体数比重%
限上零售总额(亿元)
零售总额比重%
怀化市
237
51
5
288
129
144
273
953988.3
鹤城区
116
9
125
43.4
20
32
52
19.0
680015.6
71.3
经开区
38
1
39
13.5
10
3.7
28766.3
3
洪江区
4
1.4
2
12588.5
1.3
中方县
6
12
11
14
5.1
19005
沅陵县
15
21
7.3
22
42
15.4
31417.9
3.3
辰溪县
17
5.9
19
24
8.8
47330.9
溆浦县
13
16
5.6
28
59139
会同县
8
2.8
7.7
16459.5
麻阳县
7
7.0
24854.9
2.6
新晃县
15575.2
芷江县
15171.9
靖州县
4.9
10698.9
通道县
4.4
7896.2
0.8
洪江市
25
29
10.1
13836.8
2014一2018年限上个体户情况表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批零?????个体
住餐????个体
个体?总数
171
169
340
178
184
362
220
457
27
49
76
53
80
35
71
106
经济区
33
43
18
50
23
48
56
54
110
2014一2018年6月限上企业情况表
2018(6月)
140
41
181
138
40
134
176
73
72
67
78
从消费方式看,截至今年6月全市限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累计实现的商品销售额0.45亿,同比增长31.6%,占比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22%,限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占比与全国比低了25.61个百分点。
1-6月实物商品网上销售比重表?????单位:亿元
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限额以上企业?零售总额
通过??????网络实现?零售额
同比??增速%
与社会消费品总额占比%
与限上企业消费品总额占比%
全国
149176.0
24819.0
25.9
16.6?
46.06
全市
248.52
0.45
121.2
0.18
0.22
(三)评估指标与商业增值税衔接不够紧密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为限上和限下两部分,限上数据直接采用平台报送数据进行评估,限下数据需要参考限下抽样数据、商业增值税税收、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1-5月全市限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99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8.4%,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3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1.6%,限下比重比限上高36.8个百分点,1-6月我市部分县市区上报数据与商业增值税数据趋势相反。
1-6月限上逐月累计增速和商业增值税累计增速情况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逐月累加可比增速
增值税累计增速
10.4
11.8
33.1
12.1
25.7
11.3
23.3
9.6
17.2
10.5
46.5
12.6
54.5
12.4
45
17.6
97.5
35.3
91.8
68.2
25.5
54.4
19.9
31.9
57.3
33.9
51.4
16.5
46.4
13.4
102
21.8
16.8
-14.2
11.4
-6.7
11.5
-10.4
-6.8
-19.5
-11.3
24.9
4.3
16.6
13.9
6.9
-5.1
15.7
-7.2
-2.9
-1.3
25.1
32.1
19.2
-10.7
14.8
15.1
18.5
-2.7
20.1
122.5
97.7
17.4
73.5
15.8
47.8
15.5
44.6
16.2
25.3
43.9
27.9
27.2
24.2
29.3
24.3
20.8
14.3
18.7
26
12.5
19.8
13.1
-2.4
12.2
-24.9
11.6
6.5
11.7
-2.5
-13.1
-17.5
-23.1
15.9
25.6
5.5
-24.4
15.2
-4.5
7.6
9.5
-16.6
14.2
4.7
1.8
-0.9
(四)限上企业对社零增长贡献减弱
5年来,我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企业汇总的零售总额增速却下滑十分明显,增速逐步低于全市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速,对拉动全市社零总额增长贡献度降低。到今年6月,我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数量由2013年的141个,增加至288个,但限上企业汇总的零售总额增速却由2012年的高于社零总额增速3.6个百分点,变为低于1.2个百分点。
二、制约我市社零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宏观来看,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主要受制于城市人口增长缓慢,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所导致的市场容量过小、发展空间不大等原因。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拉低我市社零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点:
(一)汽车类消费市场不断缩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几年,我市家庭购车较为普遍,但经过几年的累计,我市汽车保有量逐步饱和,尽管高档车需求开始增加,但依然难以支撑汽车消费高速增长,导致我市购车消费增长势头减弱。另外我市汽车类销售企业对周边的市场影响度也在不断减小。前几年,我市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各种品牌4S店入驻,加上区位优势明显,周边地区很多消费者愿意来怀购车,但随着各地汽车行业的发展,销售和服务体系的完善,价格的公开透明使这部分消费者往往会选择就地购买。今年2月汽车行业累计增长13.8%,6月我市汽车零售累计增长仅2.4%,拉低全市累计增速3.7个百分点。全市共有72家汽车企业,有20家累计出现了负增长。
(二)消费“外溢”造成市场分流
受市内物价水平、产品供给结构等因素影响,居民到市外消费的情况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交通、通讯及物流条件的改善,电子商务、网络购物规模急速扩大,消费“外溢”现象突出。在此情况下,市内百货店、大型商超等传统消费业态销售平淡,面临着消费群体日益分流的窘境,消费品市场难以有效提振。
(三)新兴零售模式成长较慢
截至6月全市限上商品零售额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累计增速为31.6%,网上零售额仅占限上零售额的0.5%。这一方面反映出,市内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零售模式成长较为缓慢,另一方面也说明传统零售业及餐饮行业利用新兴消费模式拓展销售渠道的能力不足,线上线下融合力度不够,零售新业态普及率低,难以成为拉动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
(四)统计制度原因导致部分零售额增长难以体现
目前,我市一些城市综合体和大型卖场由于没有在本地注册独立法人公司,致使我市在这些商场消费的数据都统计到其总部所在地城市,无法真实体现出我市的消费情况,如通程、红心美凯龙等,据了解怀化步步高商业连锁有限公司也将7-8月内注销独立法人。另外,佳惠是我市最大的本土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其超市门店达到60多家,其中在本市境内有门店26家,另有30多家门店分布在贵州、重庆和省内其它地区,往年这些门店的销售数据都统计在我市,但近年来,在其他地区的门店按照当地政府要求纷纷注册成立分公司,这些分公司的销售数据不再体现在我市的统计中。
三、对策及建议
(三)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抢占市场资源。电子商务新型业态发展,是消费市场的大势所趋。要依托互联网电子平台,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信息消费、精准扶贫、西部开发、大湘西地区开发等各种政策,积极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如加快传统商贸企业深化互联网应用;鼓励传统贸易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广特色产品,扩大营销范围,以网络销售带动实体经营;积极推进传统商贸企业发展社区和农村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明星企业,要加快贵州、广西等周边地区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
(四)完善消费品供给结构。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中高收入群体对消费品质的新需求,完善全市消费品供给结构,更好满足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消费需求,从供给侧入手,引领、创造和拓展新需求。同时,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满足不同消费细分群体需求,并通过完善市场监管,优化消费环境,做好市场截留,让居民形成市内消费的行动自觉,最大限度将消费市场留在市内。
(五)提升实体店服务品质,增强吸引力。对于电商的冲击,体验消费是现阶段实体商业的出路,要以个性化服务留住客流,在服务过程中产生消费,从而带动消费增长。应在业态、品牌、主题、文化、服务上予以丰富,通过多元化的手法吸引消费者。
(六)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信心,夯实消费增长后劲。居民收入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保障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是扩大消费的基础。一是要完善和落实工资增长机制,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改善居民收入预期;二是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强居民就业状况预期;三是继续推行完善养老、医疗、住房等保障体系建设,消除居民消费后顾之忧,增强居民消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