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维修是无人机维护修理的简称,指为使无人机保持和恢复到规定状态所进行的维护、修理和管理工作的统称,包括养护、修理、改装、大修、检查以及状态确定。保持无人机处于规定状态的活动,通常称之为维护,有时也称之为保养,如润滑、检查、清洁、添加油料等。使处于故障、损坏或失调状态的无人机恢复到规定状态,所采取的措施称之为修理或修复,如调整、更换、原件修复等。
大部分情况下,维护和修理不能决然分开,维护过程往往伴随必要的修理,修理过程必然伴随着维护,所以统称为维修。无人机维修作业主要划分为三大部分,保养、预防性维修和修复性维修。
无人机维修划分
作业名称
简介
保养
是指为保持无人机固有设计性能而进行的表面清洗、擦拭、通风、添加油液或润滑剂、充气等工作
预防性维修
修复性维修
无人机发生故障后,使其恢复到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它可以包括下述一个或全部步骤: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分解、更换、再装、调准及检测等维修工作类型。修复性维修是在操作人员和(或)维修人员发现异常或故障后,或产品的状态监控表明其技术已不能或接近不能正常工作时进行,其维修内容和时机不能事先做出确切安排,因而称非计划维修
二、发展现状
1、无人机市场持续放量,其配套的无人机维修等技术服务规模预计大幅增长
具体从民用无人机来看,受益于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及技术持续创新,我国民用无人机行业也取得高速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民用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增至599.05亿元,2017-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6.7%,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95.95亿元。其中,2020年,我国消费无人机市场规模达到325.83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可达469.20亿元;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为273.21亿元,预计2022年行业规模将超726.75亿元。
2、无人机注册量增加,新职业-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需求增加,无人机维修行业是块“蛋糕”
受益于政策支持,2017-2021年我国无人机注册数量快速增加。根据中国民航数据,2018-2021年中国无人机注册数量从28.7万架增长至83.2万架,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2.6%,预计2022年将达到118.6万架。
虽然国内无人机注册量持续增加,但是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信息称,由于飞手对无人机的熟练程度不足、操作失误等原因,70%的无人机新用户会在第一个月出现摔机现象。
按照人社部公开资料显示,无人机装调检修工在2020年正式成为新职业,是使用设备、工装、工具和调试软件,对无人机进行配件选型、装配、调试、检修与维护的人员。同时,目前国内“无人机装调检修工”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已经颁布,《无人机装调检修工》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通过审定,国家技能认定题库也已经开发完成。
无人机装调检修工主要工作任务
序号
主要工作任务
1
2
3
4
使用专用检测仪器及软件进行无人机各系统检测、故障分析和诊断
5
6
使用专用检测工具和软件对修复后的无人机进行性能测试
7
根据维护保养手册,对无人机各功能模块进行维护保养
8
编制无人机设备装配、测试、检修维修等报告
随着马太效应凸显,我国转子压缩机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品牌集中。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转子压缩机CR3、CR5分别达到47.3%和66.8%,至2020年分别上升至73.6%和87.2%;到2023年分别进一步提升至78.2%和88.3%。从企业来看,美芝凭借着在成本控制和产品议价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领跑国内转子
根据数据,2021年全球生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达608.5亿美元。未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癌症、肾脏和甲状腺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创新疗法的发展,生命科学仪器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1063.9亿美元,2021-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4%。
随车起重机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复杂度高,同时其还存在较高的人才、资金、资质和品牌等壁垒,行业整体门槛高,新入局者少。因此,我国随车起重机市场份额主要掌握在徐工、三一等少数头部企业手中,2023年CR2达到74.1%,CR5达到88.9%,行业集中度高,且市场呈现徐工“一家独大”竞争格局。
随着企业对于智能制造装备的需求增多,智能制造装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2022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由1.51万亿元增长至2.6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4%。2023-2024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延续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分别为3.2万亿元、3.4万亿元,增速分别为19.4%、6.3%。
随着应用领域拓展,近年来我国机器狗销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22年我国机器狗市场销量突破1万台,2023年我国机器狗市场销量进一步增长至1.8万台,增速超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