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叉车品牌企业对智能化技术的探索不仅局限在产品本身,而且更加注重打造系统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力。
苏州罗伯特木牛流马物流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标准化激光导引叉车系列AGV产品。
该公司总经理王平表示,叉车式AGV供应商往往采取组装或改装的方式向客户提供产品,改装或组装的产品在应用中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产品类型上,改装产品可覆盖市场大部分对于堆高高度、承载量、牵引力的主要需求;组装产品则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方面更具优势,与改装产品互为补充。客户关心的核心是谁能提供更符合无人驾驶工况的车辆本体。因此,大型叉车品牌企业在叉车式AGV领域并不见得占据市场优势,反而是一些产品理念独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公司更有可能获得市场突破。
市场需求旺盛
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受访企业都表示十分看好叉车无人化、智能化发展趋势,认为叉车智能化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发展窗口期。
王平提到,自2015年以来,中国智能叉车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年平均增长都超过了60%。木牛流马预计2018年全年新增智能叉车的数量在3000~3500台,其中基于进口品牌车体的智能叉车数量可能会达到1500~1800台之间。
受访企业普遍认为,中国制造业升级和无人仓技术快速发展是带动叉车智能化发展的两大契机。
需要强调的是,无人化、智能化叉车并不是单一的设备应用,而是需要结合应用企业的流程,整合上位机软件和其他自动化设备协同作业。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设备提供商协助客户一起进行流程的梳理和标准化。
痛点与挑战
高忠崟表示,要实现叉车式AGV产品的普及需要解决两大矛盾点,一个是市场的爆发增长与市场供应,特别是实施服务响应不足的矛盾;另一个是客户对产品定位、功能要求的多样性与还未广泛达成的行业标准之间的矛盾。
朱宝昌对此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进一步指出,叉车智能化推广难点是个性需求与批量生产的矛盾较突出,因叉车型号较多,叉车厂尚未形成智能叉车量产,仍以对普通叉车二次加装车载电脑和感知设备的改装模式为主。而这种做法存在叉车配置、安装、供电、数据传输的不便,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叉车厂商直接进行智能叉车的研发生产。
同时,现阶段智能化叉车产品在导航技术和关键元器件方面仍有难点需要克服。王平提到,目前在市场上的智能叉车还没有出现颠覆性的技术,主要分为有反射板激光导航和无反射板导航(ContourNavigation),其在技术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在应用上有反射板激光导航更广泛,受现场环境的影响更少。预计在将来1~2两年内,基于工业相机的视觉导航也会切入市场。
据了解,诺力智能自主研发的视觉导航技术现已进入用户验证阶段,相信这一技术的成熟将会对无人化叉车技术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一些新兴的AGV企业也在导航技术方面开展了不少创新性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为京东无人仓提供AGV的凌鸟(苏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就在其产品中应用了多种导航方式,如激光+UWB,UWB+IMU;二维码+IMU等,可以满足任何复杂场景工况的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