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提出的文化IP赋能“农产品”打造新型“文创乡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文化IP赋能农产品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IP赋能农产品,让传统农产品有了自己创意化品牌包装设计形象,能够增加农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带动农产品销售,让越来越多消费者爱上特色农产品。文化IP赋能农产品,也是塑造品牌的有效途径,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标志,让“土里土气”的农产品在文化IP的加持下变得精致且富有精气神,对农产品推广和品牌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文化IP赋能农产品,激发消费潜力实现产品溢价。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不仅是消费产品,更是消费品质、消费文化、消费情怀,有文化的农产品才能跻身更优质的消费市场。农业品牌打造,已成为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激发消费潜力、促进农村消费的有力抓手,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时代,利用文化IP对农产品品牌进行打造,可以有效增强品牌记忆识别点,形成品牌差异化,给品牌发展和地区产业振兴注入“活水”,并通过特色农产品销售,提升本地区的知名度,促进文旅农深度融合发展。
(三)文化IP赋能农产品,讲好品牌故事提升竞争优势。农产品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背后的品牌故事可以让消费者更加亲近和认同。品牌故事不仅能够强调产品的优点和独特之处,更可以提升农产品的认知度和美誉度,而且能够构建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情感纽带,让消费者能够更加了解产品背后的故事,建立对品牌的信任,产生购买欲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帮助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此外,品牌故事还可以传递品牌的诚信和质量保证,提升产品美誉度,传递出产品价值,让农产品能够在市场中更好地竞争。通过积极传播品牌故事,农产品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曝光和口碑推广。
二、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市农业基本情况
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保持在320万亩、130万吨以上,实现“九连丰”。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57.32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6.25%。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03万吨,水果产量55万吨,猪肉产量11.79万吨,禽肉产量40.34万吨,禽蛋产量41.55万吨。白羽肉鸡出口企业联合体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22年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
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到76家。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4个,省知名农产品品牌1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11个。全市“两品一标”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6家28种农产品。鞍山南果梨中国百强区域品牌价值达到58.11亿元。
(二)我市特色产业基本情况
一是设施蔬菜产业。鞍山是中国北方保护地蔬菜的发源地。全市设施农业面积22万亩。国家级龙头企业海城三星生态公司年产蔬菜种苗2.2亿株,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活力最强、效益最高的蔬菜育苗工厂。
二是食用菌产业。岫岩是“中国滑子菇第一县”,是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全国食用菌出口基地示范县、辽宁省首批“一县一业”示范县。全市食用菌种植面积3.6万亩,年产量31万吨。
三是南果梨产业。鞍山南果梨是辽南特产,获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已达58.11亿元,是“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市南果梨总面积40万亩,年产量40万吨,带动20万农户就业。
四是君子兰产业。鞍山是全国最大君子兰生产基地,种植面积3000亩,年产君子兰成品苗5500万株,种苗1.6亿株,产量占全国50%以上。
五是观赏鱼产业。鞍山是全国第三、东北第一的观赏鱼集散地。全市现有养殖面积3500亩,养殖户3000多家。鞍山观赏鱼交易中心和鞍山众鑫大世界两个观赏鱼交易市场,年交易额10亿元。
六是宠物产业。鞍山是国内最大宠物交易集散地。现有铁西区八家子、经济开发区两个大型宠物交易市场,犬猫年交易量在100万只以上,年交易额超过15亿元。
七是畜禽产业。海城、台安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台安县为“东北肉鸡屠宰第一县”,是辽宁省白羽肉鸡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县,白羽肉鸡全产业链价值达到213亿元。
三、文化IP赋能农产品的主要措施
鞍山地区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长期探索实践积淀、成型的资源、文化、技术、管理、市场等优势,成就了上文提及的南果梨、食用菌、观赏鱼、君子兰等七个农业特色产业。让文化IP赋能农产品,通过寻根、塑形、铸魂,包装农业产业,讲好品牌故事,全力打造文化乡建乡村振兴新路径。
(一)做好农产品品牌故事的收集和整理
一是突出地方特色,收集品牌故事。挖掘农业产业背后的深层次文化,主要围绕“人、地、物”三个层面展开。“人”,除了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外,还有乡村振兴先进代表、有理想有情怀的新农人等,他们的理想、信念、愿景等都是农业产业的文化素材。在农业产业发展、培育农产品品牌中,一旦注入了“人”的故事,品牌就有了个性。“地”,指的是地域,包含历史、人文地理、自然生态、传统工艺等,重点挖掘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带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农耕文明赋予了农业产业历史厚重感,诞生于健康生态环境中的农产品给消费者绿色、高端、优质、安全的心理暗示。“物”就是农产品蕴含的品质、品牌价值。在传承创新方面,在将农业科技和数字化管理等注入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把产业链条各环节上的故事叠加一起,形成独特个性。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建设好相应的产业文化,能为农产品附加更大的价值,为农业、农民、农村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是讲好品牌故事,倡导安全透明。“讲好农产品品牌故事”要讲“好故事”,讲“好故事”要利用好故事原型,利用“集体无意识”直抵消费者人心。不会讲故事的农产品,只能卖初级加工品,而讲得好故事,且消费者愿意买账的农产品,才能真正具有附加价值。发挥规模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以特色化为产业发展基点,聚焦南果梨、食用菌、大米、肉禽加工等特色产业,引导工商资本入园投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整理品牌故事过程中应倡导安全透明和真实。每种农产品都为消费者透明呈现生产信息和生产履历,哪怕产品再小,消费者也可以知道是谁生产、怎样生产出来的,通过发现食物背后的故事,改善信息不对称现状,降低监管和交易成本,用食物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二)做好农产品品牌故事的应用和宣传
(三)做好农产品品牌故事的保护和提升
二是依托品牌推介,拓展产品市场。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通过抓农业品牌培育、抓品牌农产品营销、抓品牌农产品宣传等具体措施,推动我市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积极联系各大商超、农产品销售市场推介我市名优农产品,支持鞍山特色农产品入驻售卖。要进一步拓展品牌推介成果,创新品牌推介形式,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依托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等活动,开展品牌推介。加快农产品走出去的步伐,拓展农产品出口市场,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等契机,在重点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巡展推介,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对农业农村工作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