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在招商银行厦门分行见证了一笔基于区块链平台的出口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当业务经理将一家企业的一笔出口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6张报关单信息批量导入区块链系统后,不到半分钟,系统即显示报关单核验通过。
在苏州,琴川万莱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国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区块链技术带来的便利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以前申请融资准备材料至少要2至3天,有时会延迟到一周,银行审核也需要2至3天,手续十分繁琐。现在要准备的纸质材料大大减少,申请当天就能实现放款。”
上述区块链平台,是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出的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以下简称“跨境区块链平台”),该平台是目前唯一一个部委在国家网信办进行备案的区块链平台。平台主要利用区块链可信的技术特点,旨在解决中小企业跨境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面推动跨境贸易金融业务的发展。
长期以来,传统贸易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跨境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存在障碍,由于贸易真实性核实难度大,重复融资、虚假融资风险较高以及手续繁琐等原因,银行办理意愿不高,以致涉外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借助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解决信息不对称、优化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跨境区块链平台上线以后,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问题明显缓解,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自2019年3月22日启动试点以来,至12月15日,跨境区块链平台已扩展到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自主加入的法人银行达170多家,超过全部办理外汇业务银行的三分之一,覆盖银行网点达到5600多个;平台累计完成应收账款融资放款金额折合101.69亿美元(其中人民币85.92亿元),服务企业共计1859家,中小外贸企业占比70%以上。
传统出口贸易融资的两大困境
中小型外贸企业跨境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难,难在信息不对称、数据缺乏共享等。外汇局有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中小外贸企业普遍资金少、管理不规范、信用相对较低,尤其是个别资质较差的企业利用票据造假或重复使用来骗取融资也时有发生,同时,银行缺少核查货物出口真实性的有效、便捷渠道。这导致银行难以采信企业自行提供的质押凭证等信用资料,对跨境融资业务格外谨慎。
“对于银行来说,在传统进出口贸易融资中,往往存在两大问题:对于贸易真实性的认定和是否重复融资的认定。”招行厦门分行交易银行部贸易融资室主管杨舒婷说,贸易项下涉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其交易链条长,涉及范围广,传统处理过程中主要依赖线下纸质单据的运转,效率较低,操作风险高,核验成本高。再加上存在虚假融资、重复融资等风险,增加了银行的管理和运营成本,最终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
“在跨境区块链平台运行之前,银行审核跨境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主要依靠企业提供的纸质报关单,并逐笔查看和打印企业的贸易监测系统内报关信息来核实确认融资背景真实性。为防范重复融资,银行通常会在事前将企业融资情况与外汇局收付汇、海关进出口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合理性。”工商银行苏州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毛自力坦言,以前融资材料审核难度很大,且各家银行间信息不共享,无法完全避免重复融资行为。
由此,尽管贸易融资业务有着债务自偿性、风险相对可控等相对传统信贷产品的明显优势,但是基于上述难点,导致贸易融资的授信审批多以传统流贷标准控制,难以发挥贸易融资业务特性,亦难以满足贸易融资业务高效、高频、额小的市场需求。
跨境区块链平台上线以后,上述情况大有改观。企业向银行申请质押融资时,平台为银行提供质押物信息是否是真实的和质押物是否被重复使用或超额融资这两项服务,作为银行审核融资项目的参考,帮助银行把控融资风险,提升银行融资风控能力。
解决银行风控难
农业银行苏州分行国际金融部总经理李颖告诉记者,上链后,银行业务审核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都大幅提升,基层客户经理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也明显增强。现在企业提供质押物凭证的真实性、是否存在虚假融资或重复融资等行为,在平台上都可得到验证。关单校验方式从以前的人工核对转为平台电子化校验,校验准确性高,降低了此类融资业务风险。
“对比传统操作模式,平台提供的报关单真实性验证功能具有明显的功能优势,为银行甄别虚假融资、超额融资及重复融资提供便捷、有效的手段,同时提高了融资审核效率。”中行厦门分行贸易金融部保函及供应链融资团队副主管李方芳说。
例如,近日中行厦门分行为某企业办理了3笔出口商业发票贴现业务,涉及报关单516张。在传统办理流程中,银行通过海关总署网站查验报关单结关状态,如果查询高峰期系统拥堵,1分钟大概仅可完成关单核验2张,500多张关单大约需耗时4-5个小时,严重制约了融资放款的时效性。通过平台的批量导入及校验功能,516张关单的数据导入连同关单验真用时仅1分钟,融资审核效率大幅提升。
农行厦门分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倪萍萍说,跨境区块链平台实现了“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合一。除此之外,平台还可以自动计算对应报关单的可融资余额,防止重复融资和超额融资。
从原来一张信息量有限的关单,到现在可以通过平台看到关单是否真实存在、是否超额融资的核验结果。平台功能的实现很好地解决了银行在贸易融资业务拓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问题,有助于银行突破业务发展瓶颈,出口应收账款融资的业务量持续提升。
据悉,自7月11日上链以来,截至10月末,农业银行苏州分行已通过跨境区块链平台累计完成应收账款融资40笔,放款金额折合5254美元,服务企业21家,其中中小企业11家。8-10月份应收账款融资单月投放量由6-7月份的2.7亿美元左右,增加至3亿美元以上,其中10月份高达3.6亿美元。自7月12日农行厦门分行上链以来,依托平台开展的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业务金额已超过去年全年。
破解企业融资难
“8月初,我们从建行客户经理处得知外汇局牵头开发了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建行可以为公司提供低成本、无纸化、线上跨境快贷业务。目前,公司已经申请了4笔贷款,利率仅5%。”据苏州旷洁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冰介绍,该公司是太仓市一家主营毛巾、海绵的小型外贸企业。而就在不久前,该公司获取银行跨境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还存在困难。
据许冰透露,过去该项融资业务需要提交报关单,以及外销发票、箱单、提单、合同等纸质资料来佐证贸易真实性;银行在审核单据时存在一定主观性。现在跨境区块链平台解决了出口信息真实性问题,融资难也就迎刃而解。
借助平台,银行融资业务风控水平显著提高,信贷审批额度也随之上升。海盈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财务经理谭伶俐表示,通过平台银行可以充分了解企业业务状况,合理安排企业用信规模。当企业贷款需求大、担保能力不足时,依托平台,银行能针对性地为中小企业设计有市场竞争力的融资方案,满足企业生产需要。
据毛自力介绍,工行苏州分行自7月上链以来,跨境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放款金额累计同比增长30.18%,比2019年全年增幅高10个百分点。该平台试点运行后,该行增加了6户外贸小企业客户,为4家企业扩大了原有贸易融资规模。
缓解企业融资贵
目前中小贸易企业的融资方式中,贸易融资的比例较低,以流动性贷款为主。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虽然流动性贷款有着便利、期限长的优点,一般流动性贷款的利率都需上浮,普遍高于贸易融资的利率。跨境区块链平台的上线便利了贸易融资业务,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参与。
张家港东渡纺织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型民营纺织外贸企业。该企业从7月上链后便开始按月开展业务,已累计申请4笔跨境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合计金额418万美元。此前,该公司申请此类融资的意愿并不十分强烈。
“我们公司单张报关单金额较小,100万美元发票对应的报关单打印出来可能摞起来有一本书那么厚。”公司单证部经理朱建华向记者表示,以往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对于跨境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持谨慎态度,资料审核较为严格。企业需要打印报关单并报送关单、合同、提单等一系列纸质材料,甚至需要多次补交。后续银行还要来企业现场核查,流程繁琐,融资周期长。上链以后,企业上报材料、银行审核几乎全部实现电子化,不仅缩短了企业融资周期,也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跨境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利率要比普通流动性贷款利率低不少,企业融资成本大大降低。
此外,跨境区块链平台还能够帮助企业强化内控管理。作为一家自上链起办理过16笔、4200万美元融资业务的大型民营外贸企业,江苏国泰国际集团对此很有感触。据了解,跨境区块链平台详细全面记录了银行融资明细,企业通过系统即可对放款进度、起息日、到期日等进行查证,便于财务人员及时反馈,提高了企业内部管理效率。
今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明显,外贸企业通过平台办理应收账款融资,也有效规避了汇率风险。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上链后,企业跨境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增加,相比以往出口报关后收款要等90天账期,企业不仅提前收到了融资款,缓解了资金流转压力,也能够提前拥有办理结汇锁定汇率风险的自主权,平衡资产负债敞口,更好地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推进监管与服务有机统一
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上线,大大节省银行的运营成本,有效降低了重复融资的风险,也使得企业能更快地获得融资资金。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银行正在享受跨境区块链平台提供的便捷服务。截至12月15日,跨境区块链平台已扩展到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自主加入的法人银行达170多家,覆盖银行网点达到5600多个;平台累计完成应收账款融资放款金额折合101.69亿美元(其中人民币85.92亿元),服务企业共计1859家,中小外贸企业占比70%以上。
就江苏省而言,目前全省54家银行的全部分支机构参与试点。截至11月底,江苏省通过该平台累计完成应收账款融资2407笔,核验报关单16570张,累计放款金额折合18.23亿美元。
从全国来看,目前办理外汇业务的银行约有三分之一上链,上链银行仍对企业同一笔报关单在未上链银行有过融资行为而有所担忧。区块链的特性决定了参与者越多,链上信息就越准确。受访企业和银行普遍希望平台试点范围再次扩大,有更多参与者加入平台,进一步缓解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融资服务提升的同时,监管的作用也得以强化。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跨境区块链平台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夯实了事中事后监管手段。跨境区块链平台设置了监管节点,外汇局能够看到银行、企业办理融资业务各个环节的真实信息,及时发现交易过程中的异常,既达成跨境金融服务目标,又体现了真实性监管要求,有助于实现“监管即服务”的有机统一。
链上数据“可用不可见”
当然,区块链技术目前也存在一定不足。一是性能方面,由于需要多个节点的同步,遇到高并发情况时性能上可能会有问题。二是隐私保护,虽然区块链有加密技术,但它在互联网上有多个节点,可能会存在安全问题。
工行厦门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助理何秀珍也表示,平台未展示企业在其他银行办理融资的报关单信息,也未显示客户在其他银行的融资情况,仅是系统后台做校验。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情况下,不会存在信息泄露问题。
多位银行人士表示,就平台上的关单核验功能来讲,银行只能得到反馈结果,例如真实性核验是否通过、是否超额融资,在平台上看不到企业的具体报关信息,各方的信息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12月16日,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下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电子化应用场景在厦门落地。首单对外支付应用场景由建设银行厦门分行组织实施,厦门分行累计对厦门厦顺铝箔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办理3笔、合计65万美元的对外支付,核验备案表3张,用时2分钟,全程顺畅有序完成付汇代申请、税务备案表核验和付汇信息登记等操作。服务贸易对外付汇便利化场景的落地,将为汇、税、银、企四方营造办理便利、风控精准、营商环境优化的应用生态。
“从长远看,跨境区块链平台可以通过拓宽参与主体、扩展跨境金融涉及的数据资源、持续丰富应用场景方式,营造跨境金融领域信用生态环境,并最终构建跨境领域信用服务体系。”上述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