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恐怕没有人再怀疑“AI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句话的正确性。
AI——这个与蒸汽机、电力、计算机的发明同等量级的新事物,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影响着商业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新的冲击无疑来自于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发布的首款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可谓震惊了各行各业。当大家正讨论Sora将改写什么时,又一个“炸弹”爆开来——OpenAI已悄然杀入TikTok,在TikTok认证帐号上更新了不少全新生成的视频,疯狂吸粉。
“AI生成的视频和真人拍摄的视频混在信息流里,根本分不出谁真谁假!”、“人类创作者以后还怎么玩呀!”、“谁也没想到,TikTok的存竟是给Sora提供训练素材!”……热议四起,大家担心短视频创作者被AI抢了饭碗的同时,还感慨于甚至连平台都被“降维打击”。
电商平台抢滩AI市场已然成为一个新时代开启的标志。跨境电商赛道,则为AI的应用提供了天然的土壤,比如,语言、文化的多元化,都让AI有了立马可以落地的机会。
可以看到的是在AI电商爆发前夜,无数AI应用涌现,其中也包含各种跨境服务商的顺势入局。而作为赛道当中的关键角色——平台,其一举一动皆为“百万漕公衣食所系”,对AI的探索往往也能最直接地覆盖到最广大的商家。
纵观各大跨境电商平台对AI的探索,基本围绕“人”、“货”、“场”这三个关键因素展开,涉及三大核心方向:大模型、管理工具和营销工具。阿里国际商业集团跨境业务行业负责人张凯夫曾在一档播客栏目中总结了目前AI在电商领域已经被验证的应用成果:
基于大模型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解决跨境卖家在不同国家经营上遇到的翻译、内容本地化问题;
图片等内容的生成能力,利用平台AI一键生成内容。
就目前来看,跨境电商平台对AI的涉足,究竟为商家带来了哪些利益?又能在何种程度上革新“人、货、场”这三大要素,为这个行业带来革命式更迭?基于此,亿邦动力盘点了过去一年跨境电商平台在AI领域的重点应用,一览AI技术进步将带来的新价值。
01
AI导购大杂烩:围攻“用户体验”
如何简化消费者的选择,满足个性化需求,从而提高用户粘性,成为一众平台所要打下的“江山”之一。
对于商家来说,这也是一片新的战场:在新的推荐逻辑下,如何让自己的产品被AI推荐?一个24小时的智能客服,是能让消费者下更多订单,还是拉远了商家和消费者的距离?
亚马逊、Shopify、Lazada、OTTO、Wayfair、沃尔玛、TikTok、Snapchat、阿里国际站、中国制造网......从跨境零售到跨境B2B,各大平台都在应用AI技术解决以导购、客服为首的用户体验问题。
2023年4月,亚马逊CEOAndyJassy发布股东信称,亚马逊正大力投资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并指出,这将是亚马逊在未来几十年,在各项业务、各个领域都进行创新的核心。他表示,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将改变和提高几乎所有的用户体验。
在过去一年中,亚马逊通过使用推荐系统、语音助手、图像搜索等AI技术,不断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和转化率,并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和服务。例如,在搜索结果中引入了SponsoredBrandsVideo、在购物车中引入了SponsoredDisplay、在PrimeDay期间引入了AlexaDeals等,让用户可以更方便地发现和购买感兴趣的商品。
就在2024年1月,亚马逊还宣布正在测试一款名为Rufus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购物助手。该工具旨在帮助用户搜索和购物产品。购物者在亚马逊的移动应用程序中输入或说出问题到搜索栏,屏幕底部将出现一个聊天窗口。用户可以提出会话式的问题,比如“越野跑鞋和公路跑鞋有什么区别"或“比较滴漏式和手冲式咖啡壶”等。
除此之外,亚马逊还推出了针对企业的聊天机器人Q和针对云客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Bedrock。
▎Shopify:语义精准搜索算法匹配购物内容
2023年3月,Shopify宣布与谷歌云合作,推出DiscoveryAI服务,为商家提供谷歌的搜索能力和商品推荐服务。该服务主要包括两项功能:
零售搜索。谷歌云将为Shopify商家提供更优质的搜索结果、查询范围,并将搜索内容扩展至非产品搜索和语义搜索,以有效匹配产品属性和商店内容,使消费者能够更快发现自己所需的商品;
AI算法推荐。谷歌云将综合消费者购物类目,消费行为模式,如点击、添加到购物车、付款等一系列行为,确定其消费偏好,并基于此提供搜索个性化和产品推荐服务。
▎TikTok:引导用户观看更多视频内容的导航助手
TikTok测试了一款应用内AI聊天机器人“Tako”,当用户点击时,他们可以向Tako提问关于视频的各种问题,或输入要求让其推荐其它视频内容。用户还可以要求Tako推荐一些特定主题的视频,例如宠物、美食等,机器人会回复一个包含视频名称、作者和主题的结果列表,以及建议视频的链接,用户可以点击视频的缩略图来跳转到内容。
与上述一众平台的“导购”助手不同,“Tako”的重点更多放在“导航”:引导用户观看更多视频内容,而不是直接带来转化。
▎阿里国际站:AI采购助手+外贸采购知识库
阿里国际站上线了AI采购助手“SmartAssistant”,可在采购过程中,实时响应买家的咨询,并提供即刻解答。通过前期大量的训练,目前AI采购助手不仅掌握了阿里国际站上的各种平台功能知识,还配备了深度的外贸采购知识库。AI采购助手还将陆续上线寻源Agent、AI跟单等功能。
▎Lazada:上线购物助手LazzieChat
Lazada也在探索其AI搜索产品,2023年5月,Lazada在东南亚推出面向消费者的AI聊天机器人LazzieChat,回答消费者的购物查询并向其推荐商品。LazzieChat已经可以做到智能回复用户提问、充当私人导购、提供个性化建议和商品推荐等。对卖家来说,聊天机器人LazzieChat的出现,就像是一个24小时在线的官方机器人客服。
▎OTTO:用导购助手降低退货率
德国最大的电商平台OTTO此前宣布测试其最新推出的人工智能助手—OTTOAI。OTTOAI助手的推出旨在更好地定位受众、提高客户满意度和降低退货率。据称,该助手可以在几秒钟内回答复杂的问题,帮助顾客更方便地找到所需的产品信息。
▎Wayfair:AI家居设计师
Wayfair推出了一种名为Decorify的生成式AI工具,可以让用户根据自己的风格偏好,设计自己的居住空间和家居风格——只需要一张居住空间的照片,Decorify就可以补足整个家居风格,并为用户推荐相应的家居产品。
▎Etsy:用AI推荐礼物
Etsy推出了一项名为GiftMode的AI推荐礼品功能。在对用户进行一系列提问,如:礼物是送给谁的?送礼场合是什么?然后根据AI筛选出的几个最佳类别中进行选择。例如,GiftMode建议为宠物主人买宠物睡衣或定制宠物肖像。据Etsy透露,今后平台将继续开发GiftMode的新功能,并大力推广这一新工具。
▎中国制造网:找品选品场景发力提升检索效率
据悉,中国制造网曾上线有SourcingAI应用,针对买家找品选品的场景,支持文本、图片、语音等多模态的理解和生成,提升买家检索效率。
▎沃尔玛:客户信息数据化用虚拟试用打开社交电商渠道
在新一届的CES展上,沃尔玛CEO道格·麦克米伦(DougMcMillon)针对AI有三点核心见解:
技术以人为本,沃尔玛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优先考虑到人,而不是把技术无限放大;
沃尔玛App也在持续创新,比如更好的搜索功能,虚拟试穿,虚拟试家具匹配,以及根据用户日常用户习惯,自动补充用户常用产品等。同时发布最新的功能“Shopwithfriends”:比如购买衣服的时候,选择衣服组合试穿到虚拟人上,让朋友帮忙选择和推荐搭配。
▎Snapchat:AIGC商业化用AR重塑电商购物体验
AR是Snapchat当前所主打的重点。借助SnapchatAR滤镜,用户可以直观看到各种商品的上身效果,这也能为品牌带来更好的回报。去年年终购物季期间,亚马逊就联合Snap打造了数千款商品的AR购物体验;还上线了AI图像生成功能Dreams,用户在上传几张自拍照片后,即可通过AI生成不同风格的图片。
02
辅助运营
能帮助商家节省多少成本?
在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的前夜,马云罕见地在内网发声: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
这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危机当前。在国内,拼多多靠着AI算法在下沉市场杀开一条血路,突出单品的算法逻辑和“砍一刀”的社交裂变,彻底打开用户心智;在海外,Temu复制拼多多成长路径,在“全托管”模式和病毒式社交裂变的玩法下,打破货架电商固有的格局。
阿里对AI的探索无比坚决。这也体现在阿里国际业务的推进中。比如,有报道称,张凯夫带队成立AIBusiness团队,其中模型训练人员占比1/3左右,其他人员负责模型推理应用和基建以及具体产品的开发运营。算法团队则主攻三个方向:多语言的电商大模型训练、对话模型和下游任务、图像生成能力。
目前,AIBusiness的AI服务已在速卖通、Trendyol、Daraz等平台全面上线,主要包括商品信息本地化、图像设计、客服机器人、客服翻译等场景。
这是跨境电商平台在AI探索上的另一重要阵地——通过AI为商家节省运营成本,提高效率。除了阿里之外,亚马逊、中国制造网、Shopify等平台也不断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阿里:AI应用覆盖运营全环节,B2B、B2C共发力
2023年11月,基于自研的LLM模型,AIBusiness团队正式对外发布具备翻译、营销、本地化内容、设计等一系列功能的AI产品“Aidge”,除了支持阿里国际各业务,还将接口开放给了独立软件服务商(ISV)和SaaS服务商,以供他们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符合商家需求的产品。
12月,阿里国际又连发三款AI设计工具,适配国别化营销场景,分别是鹿班AI、PicCopilot、堆友。这3款产品具有AI绘画、AI模型创作、AI图像和视频处理等功能。
而在跨境B2B领域,AI的应用要更为广泛。AI采购助手之外,阿里国际站还有另外两款产品:OKKIAI、AI生意助手。
▎亚马逊:用简短关键词一键生成内容
2023年9月份,亚马逊推出自动生成Listing功能。卖家仅需提供商品的简短描述、几个关键词或几句话,就能得到由AI自动生成的符合亚马逊要求的标题、五点描述和产品描述,大大简化卖家创建Listing的过程。
▎中国制造网:AI助手提供营销宣传、回复询盘等系列功能
作为老牌跨境B2B平台,中国制造网也把AI视为核心战略之一。2023年,中国制造网推出了麦可AI助手,集合了高质量的大数据模型,同时跟中国制造网的专业数据库做了融合。麦可AI助手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营销宣传、产品信息质量的维护和优化、具体洽谈、写开发信、回复客户询盘、帮助企业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进行品牌曝光。
“最关键的是,AI还能提升基准质量,很多事情的基准质量一旦提升了之后,行业就会迎来很大的变化。”焦点科技高级副总裁、中国制造网总裁李磊对亿邦动力表示,“就像日常的跑步,如果我们跑得足够快,实际上可能就没有自行车什么事儿,就有可能会诞生一个新的行业。AI技术把整个外贸的基线给拉高了,它会带来质变,越来越多的内贸企业会参与进来,中国制造的声浪和海外宣传会变得更加明显和突出,它会更多地融入世界经济体。”
“AI的发展,也可以说是跨境B2B的下一次工业革命。”
▎Shopify:AI运营工具大仓库
另外,Shopify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工具ShopifyMagic,利用卖家提供的信息来生成内容建议,例如产品描述、电子邮件主题行和在线商店中的标题等,助力卖家提升文案撰写速度。据介绍,卖家只需轻松列出几个产品关键字,ShopifyMagic将会快速自动生成产品描述或优化现有的产品描述。与此同时,卖家还可以通过探索不同的措辞基调,或添加特殊说明,打造适合自身品牌的个性化产品描述。
在后来的更新中,ShopifyMagic还推出AI即时解答功能,类似于智能客服,该功能将为卖家店铺生成个性化的即时回复,当客户点击聊天按钮时,浏览器中将弹出一个聊天窗口,其中显示卖家的问候语和可见的即时解答列表。卖家可以根据需求创建任意数量的即时解答,并向客户最多展示100个问答。客户可以直接发送消息或选择问题,也可以点击“跟踪我的订单”,可自动提供客户的订单状态。
据TechCrunch报道,Shopify还为其冬季版推出了新功能,包括用于改进产品图片的AI编辑器、语义搜索以及为商家展示产品不同变体的更好的方式。
03
电商营销AI化
一盘棋网尽各个环节
各平台中,Meta和TikTok是利用AI技术改变电商营销方式、改善营销效果的典型代表。
提及AI营销,必然绕不过Meta。作为全球数字营销市场的巨头之一,Meta在2023年全情投入AI,市场的反应也足够令人惊喜:不仅接连多个季度实现迅猛增长,市值也重回万亿俱乐部。
在去年二季度的财报上,扎克伯格也表示,Meta将会用生成式AI在三个维度进行探索:
一种是不同类型的AI代理。
内部的生产力和效率。帮助工程师更快地编写代码,帮助人们从内部理解公司的整体知识库等等。每个领域都有很多事情要做。
今年,Meta也继续将AI作为最核心的投资领域之一。
▎TikTok:嵌入AI识别工具视频直接关联小店
但目前该AI工具仍处于测试的阶段,仅在美国和英国的一小群用户中发布,还未正式推出。
TikTok并不是唯一一个采用此类功能的平台。YouTube和Instagram等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也在图片和视频中提供产品标签,比如FacebookShop、InstagramShop等。
尽管各大平台对AI的应用五花八门,不少已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商家端的反应相对滞后——你能在任何一个商家群里看到关于业务模式、平台政策的讨论,但却很难在聊天记录里翻到他们谈及AI话题。
对于当下的跨境赛道而言,“全托管”的战火正在明处上演,而AI电商大时代的竞赛还埋在冰山之下。
或许,跨境电商的AI渗透,便处在这条曲线的下端——正等待一个爆发扩散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