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一)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建国以来,我国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出口比1950年增长2596倍,进口增长1953倍。
总体来看,2008年进出口总额比1952年增长1319倍,1979—2007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7.4%(美元计价)。同时,净出口额不断刷新记录,2008年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8亿美元。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进出口主要商品以促进经济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基本物资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腾飞,我国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不断降低;初级产品进口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降低,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从出口商品结构看,1985年出口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平分秋色,分别是50.5%和49.5%,到2008年,两者比重转变为5%和95%,后者占绝对主导地位,“MadeinChina”已享誉全球。从进口商品结构看,为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需要,资源、基础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所占比重明显扩大,1985年初级产品进口比重为12.5%,到2008年提高到32%。制成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快速增长,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创造了条件。
(三)国际贸易市场向多元化发展
建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中国对外贸易主要是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50年代初与中国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有60多个。随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改善,中国对外贸易伙伴不断增加,到1980年与中国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上升到约180个,到2008年,中国已与世界227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逐步形成了以日本、欧盟、美国为主,周边国家和地区为辅的贸易市场格局。
2008年中国前十大进出口国家(地区)单位:千美元
(四)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拓展了对外贸易领域
在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上世纪50年代,中国和苏联及东欧国家间的贸易以发展政府协议记帐贸易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贸易的发展,在大力开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中国又发展了来料加工、来件加工、来图(样)加工的出口贸易及补偿贸易。1981年一般贸易占中国贸易总额的93.52%,加工贸易只占6%。到2007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高达9860.35亿美元,比1981年增长373.2倍,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5.4%,而一般贸易只占44.5%,从而超过了一般贸易的进出口额,成为中国目前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同时,边境小额贸易也得到较快发展,贸易额从1980年的0.12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8.6亿美元。目前,中国已形成了一般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边境小额贸易争相发展,多种贸易方式共同推动对外贸易不断扩大的局面。
历年按贸易方式分货物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2008年按贸易方式分进出口总额单位:千美元
二、利用外资日益增长(一)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来华投资迅速发展,由1983年利用外资只有9亿多美元发展到2007年利用外资747.7亿美元,增长80.3倍,年均增长19.8%。2008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9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6。
80年代初,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仅有30多个,目前已有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中国投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形成。30多年来,香港地区一直是我国吸收外资最多的地区,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中来自香港的投资多达410.36亿美元,占44.4%。
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前十名国家(地区)单位:亿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按洲分统计单位:万美元
三、积极走出国门扩大对外投资(一)中国的海外投资规模迅速增加
经过全国人民60年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外汇,使我国有能力扩大对外投资规模。据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59.1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18.6亿美元,占74.9%;金融类140.5亿美元,占25.1%。2002年入世以来,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期,2002—2007年以年均25.1%的速度扩张。到2007年,我国已在海外设立1万多家直接投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简称存量)达1179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达1012亿美元。
(二)中国的海外投资涉及到多方领域
中国对外投资已经伸展到各个行业,从农、林、牧、渔业到矿业开发、交通运输、制造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形成了较完整的投资体系。其中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对外投资集中的领域。
2007年对外投资行业分布单位:百万美元
(三)中国的海外投资遍布世界五大洲
从投资地域看,中国的非金融类投资是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起步,逐渐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发展。目前中国的海外投资已经覆盖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并且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呈不断增加趋势。
投资方式由单一的绿地投资向跨国企业并购、参股、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扩展。跨国并购已成为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增长快速。相比1980年,2008年对外经济合作合同数增长952倍,合同金额增长610倍,完成营业额增长382倍。
历年对外经济合作情况总计
2008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0.6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9.1%,相比1980年0.47亿美元增长170多倍;新签合同额75.6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2.8%,相比1980年0.45亿美元增长167倍。2008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2.7万人,较2007年增加5.5万人;至2008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达74万人。
截至2008年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557.8亿美元;合同额600.15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62万人
历年对外劳务合作情况
2008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66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39.4%,相比1980年1.23亿美元增长459倍;新签合同额1046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34.8%,相比1980年0.47亿美元增长746倍。截至2008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2630亿美元,签订合同额4341亿美元。
历年对外承包工程情况
2008年我国对外设计咨询业务完成营业额4.48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8.6%,与1995年相比增长2.7倍;新签合同额8.88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13.5%,与1995年相比增长3.9倍。
历年对外咨询设计情况
(二)合作区域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30年来,同我国建立经济合作关系的国家不断增加,遍及五大洲180个国家和地区,以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为主,对欧洲和北美洲的业务也在不断拓展中。中国从2000年开始陆续在亚、非、拉美、大洋洲的29个国家(地区)建设了12个自由贸易区,作为与其他国家实现互利共赢的新平台。自由贸易区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式。
应受援国要求,中国一直向部分发展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自1963年以来,先后派出援外医务人员约2万人次,遍及亚、非、拉和东欧的65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共有48支医疗队约1200多名医务人员在47个国家工作。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中国自1995年开始对外提供优惠贷款、具有援助性质的中长期低息贷款;根据受援国发展需要,由指定金融机构提供本金、政府财政贴息用于支持中外双方企业合资合作建设、经营的项目。自2005年起,中国开展了对外派遣青年志愿者工作。迄今,已向泰国、埃塞俄比亚、老挝、缅甸、津巴布韦、塞舌尔等国派遣了200多名援外青年志愿者,开展汉语教学、中医治疗、农业科技、体育教学、计算机培训、国际救援等方面的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