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用好RCEP便利政策,扩大我省农产品出口”协商议政
会上,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海外商会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与省直有关部门面对面展开沟通交流。
大家都有哪些好点子?
一起来看
抓住RCEP实施机遇共商发展新路
孔庆峰(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经贸协定,区域内农产品贸易占世界的20%,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后对我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在五个方面:关税减让、贸易便利化、原产地规则、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贸易救济措施。
具体来讲,关税减让有利于扩大对日出口,贸易便利化有助于企业开拓市场,而且原产地累积规则促进了区域内生产要素流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摩擦。
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出口规模连续23年领跑全国,RCEP的生效将为我省农产品出口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协定引入的外部市场竞争也有利于倒逼山东农业重塑产业链、价值链。
建议拓宽贸易范围,开展服务贸易。传统的农产品附加值难以大幅提升,我省在农业人才、技术和中小型农机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在RCEP中的传统农业国开展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助力我省农业科技变现。
以投资促贸易,拉长产业链。比如,我省的种养殖技术和农业机械有优势,日本的高端农产品加工技术好,柬埔寨、老挝、缅甸耕地肥沃费用低,可以谋划三方合作,利用原产地累积规则,享受零关税或低关税待遇。
完善监测预警,减少摩擦和纠纷。尽快建立面向我省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的监测预警平台,定期发布农业产业损害、农业对外投资及农产品贸易摩擦监测预警分析报告。
加强行业管理,避免恶性竞争。让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内的管理协调功能,最大程度避免内耗与价格恶性竞争,避免众多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各自为战,为争抢订单而双输的后果,提高整体竞争力。
赵儒霞(省政协委员、济南海关关长):农产品出口关乎我国农民增收、就业稳定、乡村振兴。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给我省农产品出口增添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充分利用RCEP规则来推动农业产业调结构、塑优势、享红利,促进出口、保稳提质,对推动我省农产品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建议对接关税减让规则,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关税减让是RCEP核心规则。但调查显示,16市2103家进出口企业中,48.6%的企业对RCEP规则不了解,仅6.2%的企业非常了解且能结合企业实际运用。建议加大培训指导力度,帮助企业迅速掌握RCEP规则,用好用活制度性优惠政策。
对接技贸措施规则,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在RCEP成员国中,日韩对输入农产品技术标准要求严、检测频次高,通过频繁调整法规标准,倒逼企业加强源头管理和过程控制。建议进一步推行我省出口农产品全链条标准化生产,实施与国际标准接轨,尤其在绿色生产、农药残留等方面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齐斌(RCEP企业家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泰国山东总商会副会长):RCEP15个成员国中,东盟国家占10个,人口超7亿,历来是山东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之一。2021年,山东对东盟农产品出口234.4亿元,比对日本一个国家出口还少近50亿元,下降8.2%。
对东盟农产品出口下降的原因,除了初级农产品出口受到冲击、农产品出口认证认可壁垒效应放大外,贸易便利化措施实施不畅也是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
作为山东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在山东对外贸易和RCEP国家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未来山东农产品应着力开拓东盟市场。
发挥特色农产品出口优势。东南亚地处湿热,对葱、姜、蒜等需求巨大,而这些恰恰都是山东的优势农产品。建议做大做强我省特色蔬菜产业出口龙头企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用好中老班列开通优势,扩大对东盟直接出口。
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将蒜粉、姜粉、腌制品、调味品等深加工产品拓展东盟市场。以发展预制菜产业为牵引,优化产品结构,延长农产品出口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
健全农产品发展保护体系。采用合理有效的关税政策,减少国际市场农产品对我省农产品出口的冲击。对东盟十国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分析和研判,采取有效应对,对不合理认证要求不盲从。
加强与东盟农业国际合作。要充分运用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发展“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企业,鼓励企业在东盟国家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带动我省优势农业技术、种子、化肥等出口,利用东盟原材料成本优势降低我省精深加工出口产品成本。
省商务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去年4月,推动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先期行动计划》,多措并举推动山东扩大对RCEP国家的农产品出口。
与此同时,通过强化RCEP落地指导服务;开发上线“鲁贸通”查询平台;提供原产地证书审签、出口退税、政策培训等一站式、定制化服务;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在RCEP国家布局展会;加强贸易救济调查预警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有针对性布局RCEP市场,开拓销售渠道,助力企业用足用好RCEP协定。
下一步,为深入推动RCEP落地落实,进一步扩大山东农产品出口,省商务厅将持续开展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对RCEP规则的认识,让企业全面享受RCEP政策红利。
推动贸易便利化措施。会同海关、贸促等部门研究制定签证商品正面清单,共同探索将中韩自贸协定下临沂商城便利化签证模式扩大至RCEP缔约方,促进市场采购企业用惠享惠,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
继续开展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围绕稳定水海产品、蔬菜制品等重点农产品出口,组织实施好境外百展计划,引导水海产品、肉食品、蔬菜、果品、花生、粮油制品等主要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加大品牌宣传,推动农产品出口。
郭全涛(省政府驻日本经济贸易代表处首席代表):日本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2021年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达到102.7亿美元,增长6.5%,占日本农产品进口额的20%;日本也是山东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2021年山东对日本农产品出口284亿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值的23%,占全国对日农产品出口的40%。山东出口日本的主要农产品有水产品、食品、蔬菜及食用菌等,合计占全省对日本农产品出口总值的90.5%。
山东的农产品之所以在日本市场广受欢迎,首先是山东与日本地理位置相邻,温带果蔬品种相似,山东农产品出口日本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次是山东长期致力于“出口农产品质量示范区”建设,按照日本的标准生产加工,创造出了山东品牌;培育了龙大、亚细亚、潍坊得润等一批对日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此外,注重市场开拓,即使在疫情的这两年,我省每年都组织“山东品牌农产品东京展”,接洽日本采购商6000多人次,达成出口意向5000多万美元。
为抓住RCEP的机遇,扩大我省农产品对日出口,建议进一步提高我省出口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调理食品、健康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出口;鼓励我省有实力的农产品龙头企业走出去,到日本投资农业,建设境外农业产业园区;同时与日本开展跨国农业产业链合作,引进日本的良种和加工、检测、仓储、设计等技术;鼓励引进日本农业人才,特别是有经验的农业退休技师,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品牌培育,优化产业链条
李树民(潍坊市政协主席):“中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今年上半年,潍坊对RCEP成员国农产品出口41.1亿元,同比增长7.3%。
抓住RCEP实施的有利机遇,扩大潍坊农产品出口,建议:加强农产品出口品牌培育。严查严管剧毒农药和违禁物品添加。推动产学研合作,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农产品。推动建立共同标准和国际认证,在国际市场上打响我省预制菜产业品牌。
优化出口物流环境。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外贸企业提供物流方面普惠性金融支持。加强国际海运领域监管,依法打击违法违规收费、哄抬运价等行为。实行船舶到港后优先靠泊作业、优先离港。加强港口分类仓储建设,支持企业建设海外仓。
积极推动市场多元化。发挥商协会行业自律作用,组织企业抱团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境外上市、海外并购等途径实现规模扩张。引导出口企业开展线上营销,借助跨境电商、境外农产品展示中心等平台途径,广泛拓展RCEP市场。
郑廷海(安丘市政协委员、鲁丰集团党委书记):安丘年产蔬菜近200万吨,出口30亿元,RCEP框架下,日本对果蔬及制品等关税减让幅度较大,这对安丘农产品出口红利效应较为明显。结合企业出口实际,提出建议:把好产品“质量关”,全流程筑牢产品质量安全基础。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层面要在完善制度、源头管控上发力,聚焦农产品准入、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三个重点环节,力争实现全区域、全品种、全产业、全覆盖的监管、检测;企业层面,要进一步规范生产加工流程、严控标准质量、严格落实检验检疫要求、创新产品加工工艺,确保产品质量过硬、安全放心。
强化品牌“影响力”,全覆盖推介叫响本土优势品牌。在推进品牌化战略进程中,一方面,要广泛“请进来”。通过举办展会、推介会、对接会等形式,邀请国外客商现场体验对接,提升品牌认知度。另一方面,要支持“走出去”。鼓励、支持优势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化的产销对接、品牌推介,引导农产品品牌与电商融合发展,利用跨境电商线上销售平台、直销直供等方式,使出口品牌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用好政策“助推器”,全方位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要充分利用税收、公共财政投入、补贴和金融信贷等惠企利企政策,支持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宣传、渠道开拓和产品促销,鼓励、扶持、推广本土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于涛(山东高速民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为落实今年3月中柬两国元首通话共识,山东高速与柬埔寨王国驻济南总领事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农业投资合作,这是认真研究RCEP规则作出的决策,也是落实“藏粮于周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部署的实际举措。借此机会,提几点建议:
高度重视农业企业成本上升问题。根据对我省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调研,企业用工成本已占到总成本的约35%,产品价格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下降。建议我省高度重视RCEP对域内国家价值链、产业链的重塑,主动适应“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支持省内农业企业与域内国家投资合作,推动高成本产业链外移延伸。
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牵引作用。缺品牌影响力、缺国际销售渠道、缺检验检测合规管理、缺科技支撑、缺全产业链布局能力,是我省中小农企面临的普遍问题。建议充分发挥大型农业企业在技术积累、销售渠道、合规管理和产业链牵引等方面的作用,区分不同产业链建立以大型农业企业牵头的“链主制”模式,带动解决整条产业链遇到的普遍性问题。
林国华(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RCEP生效实施对于山东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意义重大。省农业农村厅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对接RCEP,主要在五方面下功夫:
培育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修订完善《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产业聚集区认定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继续培育产业集聚区和示范企业,促成更多的农产品贸易企业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认证,持续放大山东农业外向型优势。
积极开拓RCEP国家新市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推动更多的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牌证。10月份,继续在澳门举办“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专场推介会,推动山东优质农产品走进港澳,辐射RCEP等国家。
打造山东农产品国际品牌。通过举办盐碱地综合利用国际大会、国际薯博会、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国际农业服务贸易大会等国际会议活动,向RCEP国家更大范围地推介山东。
高质量推进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探索与RCEP国家的合作路径、合作模式,创设政策,先行先试,为加快推进农业对外开放蹚路子、树样板。
建立健全农产品出口产业链条,推动山东农产品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整合国内资源集聚和优势输出,加快国外产业链延伸和园区建设,以外带内,以内促外,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动企业“走出去”。
桑莫尼(柬埔寨王国驻济南总领事馆领事):RCEP协定在人口、经济总量、货物贸易规模等方面均为迄今全球体量最大的自贸区,“朋友圈”不断扩大,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近几十年来,柬埔寨政治环境稳定,经济增速显著,是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几个经济体之一,有“亚洲经济新虎”的称号。
柬埔寨市场高度自由,对国内外投资者一视同仁,允许外资100%持股,投资者们均享受公平公正的待遇。去年,柬埔寨政府颁布了新投资法,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完备的投资保障以及优厚的投资激励政策。
中国是许多柬埔寨农产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随着RCEP及集中自贸协定的生效,柬中农业合作成果也在不断涌现。
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推动该项目的后续开展。同时,也希望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山东高速民生集团推进该项目给予支持,共同努力促进柬鲁农业领域务实合作,以实际行动为明年柬中建交65周年献礼。
推动贸易便利化措施落地落实
王刚(荣成市政协主席):荣成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远洋渔业基地,是国内远洋捕捞产能最大的县级市,远洋渔船317艘,占全省总数的56.4%。2021年,荣成市口岸远洋渔业企业自捕回运进境水海产品51.5万吨,占全省总量90%以上,产业优势明显。
RCEP今年1月1日实施后,上半年荣成对RCEP成员国出口水产品总值23.3亿元,同比增长14.8%,保持了良好势头。但仍存在远洋渔业资源量下降、出口水海产品附加值低、海运价格居高不下等问题。
积极探索以先进捕捞船、现代化加工设备等技术和资金为主的入股控股等合作新渠道,推动形成“境外捕捞、就地加工、域内销售”的合作新模式,推动渔业产业链向域内国家有效延伸。
支持水产加工龙头企业牵头运作现代保税物流模式,由贸促会、出口外贸协会等机构牵头,把中小微外贸企业联合到一起,与航运企业进行直接对接,提高谈判话语权。
打造“面向日韩、辐射全球”的海上水产品跨境贸易通道,发挥好该通道“空运速度,海运价格”的优势,有效整合山东各区域乃至全国各地的水产品进出口资源,打造引领全国的“RCEP+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
曲绪仙(省政协委员、省畜牧总站站长):我省是畜产品出口大省,畜产品出口占全国40%以上。RCEP正式生效实施为我省畜牧产品加工出口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建议以禽肉为重点,扩大传统出口优势。我省畜产品出口以禽肉为主,占全国50%以上。东盟10国穆斯林人口多、禽肉消费量大,应抓住机遇,提高东盟市场占有率。扩大禽肉预制菜对外注册,积极开拓澳大利亚、新西兰市场。
坚持多元化发展,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引导企业建设标准化、现代化的生产加工基地,加强与国际质量标准对接,不断开拓国外市场,支持企业扩大宠物食品、兽药和现代畜牧装备出口,大力培育新兴市场,开拓畜产品出口新领域。
坚持互利共赢,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扩大畜产品出口的同时,可以从东南亚国家进口棕榈粕、菜籽粕和棕榈油等饲料原料,减少对其他区域饲料粮进口的依赖度,做到有来有往;鼓励企业“走出去”,利用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推动畜牧业境外资源利用;支持企业以合资、参股、租赁、并购等方式与国外公司开展合作,实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强化检验检疫认证,降低非关税技术壁垒。加快动物检疫互认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统一,健全企业“走出去”服务保障体系,强化风险监测与评估,做好应急预案,通过贸易磋商积极维护我方权益。
开展RCEP实施“攻坚年”活动,会同商务、贸促会、口岸等部门以及有关区市政府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96期RCEP政策宣讲会,培训超万人。与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共同打造“鲁贸通”平台,为企业提供RCEP原产国认定、海关关税查询等线上服务。
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实现原产地签证的集约化、专业化和数字化,原产地证书核查时长压缩30%以上。
在全国首创关地共建RCEP原产地证书审签中心,并在上合示范区设立国内首个以服务上合经贸合作为特色的审签中心,为企业提供享惠方案设计、证书签发等一站式服务。
加强出口商事服务助推企业开拓市场
周长生(曹县政协委员、巨鑫源集团总工程师):随着RCEP落地生效,不少农产品出口企业利用规则便利,促进了产品出口,但也有一些企业没有享受到规则优惠。
建议省级层面针对日韩、东盟等主要出口方向,加强出口农产品展会推广,多组织一些农产品推介会、展销会,为山东企业赢得客户,帮助企业建立自主销售渠道。
加强精准政策指导,一对一为企业制定享惠方案,提供更加精准的商事服务,针对不同企业一对一制定个性化方案,帮助企业最大程度享受规则红利,最大力度降低生产成本。
加快推进平台型海外仓建设,为中小企业市场开拓提供支撑。日韩也是巨鑫源的重要出口市场,但对一些小企业而言,单靠自身能力很难建设海外仓,政府层面应加快推进平台型海外仓,支持中小企业共享进驻,为他们开拓市场提供支撑。
张茂玲(省政协委员、蒙阴县果业发展服务中心原主任):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果品大省。如果说农产品出口是我省的比较优势,果品出口则是优势中的拳头之一。RCEP规则落地生效后,如何精准把握规则,发挥红利最大化,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我省农业的比较优势与规则红利的有效结合,在比较优势中寻找出口增量的突破口。
建议大力推行果品出口品牌化战略,加大力度培育扶持大型果品出口平台型企业,推动现有中小果品出口企业的有效整合,尽快实现“公司+农户”向“公司+基地+标准化”模式转变,以高标准、高信誉和规模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开拓国际市场渠道。
提高果品出口产品附加值,在东南亚等国的低生产成本优势竞争压力之下,我省果品出口如果还停留在原果生产、粗加工阶段,注定出路变窄、竞争力下降。建议充分利用RCEP原产地规则,加强与日韩等果品加工高技术企业的合作,借助他们的技术优势,逐步提升在产业链的位置。
加大对果品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果品出口是RCEP规则享惠最大的农业品类之一,也是扩大农产品出口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建议省有关部门在统筹考虑制定农产品出口优惠政策时,把果品出口作为扶持重点,帮助果品出口企业更好地抓住机遇、发挥潜力、实现突破。
强化部门联动,提供政策指导。联合青岛海关、济南海关开展“山东省RCEP实施攻坚年”活动,出台9项措施,引导企业更好把握RCEP重大机遇。对重点企业上门服务,走访企业222家,为特色优势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靶向”政策指导。
强化资源整合,提供精准服务。依托与青岛海关共同发起成立的山东省原产地签证技术联盟,整合原产地专家资源,为企业提供服务。今年1—7月,共举办RCEP政策宣讲会28场,为企业提供RCEP享惠方案设计2212次,一对一辅导企业掌握RCEP原产地规则754次。
强化活动引领,突出精准对接。今年8月2日,举办济宁优质农产品品牌境外推广行动——中东专场活动,与来自中东地区的27家采购商、供应商开展了84场次“一对一”精准对接交流。8月17日,举办对话山东——韩国·山东产业合作交流会,现场签约项目15个,金额37.1亿元人民币。同期举办中韩产业对接展洽会,协助中韩企业发布农产品投资、出口等项目合作需求25个。